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课件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51745557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3.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课件(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复习读读,写写 祈祷 q 粗糙 co 滑稽 j 倔强 ju jing 卷帙 jun zh 妥协 tu xi 不屑 xi 嘀嗒 d 袭击 x 嘘 sh 赫赫 h h 一劳永逸 心不在焉 窃窃私语 狗血喷头 默默无闻 天高地厚 漫不经心 不折不扣茫无涯际 闪烁 灼热 炫目汲取(j):吸取。汲,从下往上打水。 推敲: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地边树,僧敲月下 门”两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做 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想了一 会儿说,用“敲”字好。后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孜孜不倦(z):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2、孜孜,勤勉。 根深蒂固(d):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 锲而不舍(qi):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 ,有毅力。锲,雕刻。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 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都做不成。漫不经心 惊扰 心不在焉 粗糙 妥协 一劳永逸 卷帙 倔强 不屑 滑稽 兴高采烈 恭喜 思维 模式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汲取 渊博 持之以恒 不言而喻 轻而易举 灵感 推敲 锲而不舍 宇宙 茫无涯际 汹涌 炫目 灼热 尘埃 微不足道 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篝火 一览无余 不可思议 犯忌(1)q

3、( )祷 (2)粗co( ) (3)滑 j( )(4)ju jing( ) (5)tu xi( ) (6)卷 zh( )(7)不xi( ) 背诵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最后一段。沈括北宋科学家、政治家。英国著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称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谈 笔 溪 梦以虫治虫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 方为秋田之害。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 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 秋田里的庄稼。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 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 ,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 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 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 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

4、虫搏斗 ,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十天后,子方虫全被 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 丰收。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 傍不肯”。 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 ,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 梵天寺木塔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 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 帅登之,患其塔动。 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 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 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 嫌它晃动。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 故如此。” 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 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 。”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于是就用瓦片铺排在塔 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 晃动。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 之妻,贻以金钗,问塔

5、动之因。 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 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 ,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 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 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 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 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 办),塔身就稳定了。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 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 持,自不能动。 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 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 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 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 会晃动。 人皆伏其精练。 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孔子(前551前479),

6、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 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 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 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 “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 家之首。论语属语录体散文,共20篇 。是记 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 子和再传弟子收集编纂而成。论,编纂、 编辑的意思。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 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四书” : 论语大学中庸 孟子。子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学而时习之,不 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子乎?”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 去温习它们

7、,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 人从远处来(一起探讨问题),不也快乐 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 ,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子曰:子曰:“ “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时,又 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这一点 )做老师了。”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 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 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 无所得。” 子曰: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子曰:“ “由!诲女知之由!诲女知之 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 不知,是知也。不知,是知也。” ”孔子

8、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 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 子子贡问贡问曰:曰:“ “孔文子何以谓孔文子何以谓 之之 文文 也?也?” ”子曰:子曰:“ “敏而好学,不敏而好学,不 耻下问,是以谓之耻下问,是以谓之 文文 也。也。” ”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赐 给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 敏而又努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 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赐给他文 的谥号。” 子曰:子曰:“ “默而识之,学默而识之,学 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 于我哉!于我哉!” ”孔子说:“默默地记在心里( 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它),学习 从不满足,教导别人

9、从不厌倦, 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 必定有我能取法的人在里面;我 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 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子曰:子曰:“三人行,必有三人行,必有 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子曰: “ “不愤不启,不悱不愤不启,不悱 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 不复也。不复也。 ”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 他)想弄明白却不能时,不去开导他 ,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 时候,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方角却 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就不 再教他了。” 本课中出现的

10、成语: 温故知新诲人不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善而从不亦乐乎举一反三解释红色的词意思必有我师焉( )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争奔走焉( ) 始一反焉( )惧有伏焉( )且焉置土石( )“于之”,在里面代这篇文章指捕蛇这个差事语气助词,呢在那里疑问代词,哪里解释红色的词意思而忘操之( )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至之市( ) 故时有物外之趣( )是吾剑之所从坠( )其虫旧曾有之( )代词,代量好的尺寸代剑动词,到去结构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无实义语气助词,无实义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 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 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

11、 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 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 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 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 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 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 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 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 ,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 ,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 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 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 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

12、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 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 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 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 ,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 以诱敌。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 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 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 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 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 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 夫从狼的后面砍断

13、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 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 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 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 们增加笑料罢了。 狼检测一、文学常识填空狼作者 ,字 ,世称 , 朝代文学家 ,著有 ,其中“志”解释为 ,“异”解释为 。二、给红色的字注音1. 窘( )迫 2. 苫( )蔽( )成丘 3. 目似瞑( ) 4. 眈眈( )相向 5. 意暇( )甚 6. 尻( )尾 7. 假寐( ) 8. 狡黠( ) 9. 篝( )火 10. 弛( )担持刀三、一词多义1. 止 2. 意 止有剩骨 意暇甚 一狼得骨止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3. 敌 4. 前 恐前后受其敌 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狼不敢前四、词类活用1. 洞 一狼洞其中2. 隧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3. 犬 其一犬坐于前五、重点虚词1. 之 2. 以 又数刀毙之 投以骨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以刀劈狼首 久之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两狼之并驱如故 盖以诱敌重点虚词3. 其恐前后受其敌一狼洞其中场主积薪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屠乃奔倚其下自后断其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