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A卷(样卷)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745515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2.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A卷(样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社会心理学A卷(样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社会心理学A卷(样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社会心理学A卷(样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社会心理学A卷(样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A卷(样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A卷(样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卷(A)第 1 页共 6 页1 韶关学院 20102011 第二学期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A)院系_专业班级 _ 姓名_ 学号_ 注:1、闭卷考试,时间120 分钟,总分 100分;2、试卷适应专业: 08,09 心理学本科专业题号一二三四五总成绩签名得分一、单选题 (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要求将答案写进下面表格)1、大一新生入学后需改变以往的生活方式,适应大学生活,这期间伴随的个体社会化过程属于()A. 初级社会化B. 预期社会化C. 再社会化D. 继续社会化2、俗话说“刨树刨根,看人看心” ,它指的是社会认知的哪个范围()A.对他人外部特征的认知B.对他人性格的

2、认知C.对人际关系的认知D.对交往情境的认知3、日本核电站出现事故后,很多人担心海水受污染导致食用盐紧缺,于是全国各地居民疯狂抢购食盐,最终引发了“盐荒” ,这体现了一种 ()现象。A. 顺从B. 服从C. 从众D. 刻板印象一得分阅卷教师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装订线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卷(A)第 2 页共 6 页2 4、科尔曼于 1961 年提出的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认为,个体态度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经过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按其先后顺序依次为()A. 认同、服从、内化B. 服从、内化、认同C. 认同、内化、服从D. 服从、认同、内化5、你去参加一场重要的比赛,

3、你的恋人来给你加油,他/她的在场使你在赛场上表现得比平时还要出色,这种现象属于()A社会影响B社会懈怠C社会促进D社会抑制6、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一个北美人和一个阿拉伯人面对面的友好交往中,阿拉伯人步步紧逼,而北美人却连连后退,这种现象说明()A. 比起美国人,阿拉伯人更具有侵犯他人的倾向B. 和阿拉伯人比起来,美国人比较冷漠,且不友好C. 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D. 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受到性别差异的影响7、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支配型的男性和服从型的女性能相处得很好,爱唠叨的女子也许会嫁给一个少言寡语的男子而生活得很安宁,这体现了下列哪种因素对喜欢的影响

4、()A. 报酬B. 相似C. 熟悉D. 互补8、人们看到年轻貌美的异性会不由自主地赋予他(她)们以各种美好的品质,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称为()A. 首因效应B. 近因效应C. 光环效应D. 刻板印象9、现实生活中,应对挫折的方式有许多,下列成语中体现社会心理学中“补偿”行为方式的是()A. 亡羊补牢B. 化悲痛为力量C. 失之东榆,收之桑榆D. 卧薪尝胆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卷(A)第 3 页共 6 页3 10、一个人吸烟成瘾,也知道“吸烟会导致肺癌,肺癌会危及生命”,为了减轻内心的矛盾, 他搜集了很多有关 “世界上吸烟而长寿的人很多”的例证。根据费斯汀格的理论,这属于通过何种方式保持自己的认知

5、平衡状态()A. 改变认知 B. 消除认知 C. 增加新的认知 D. 改变行为二、判断题 (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将答案写进下面表格)1、 “有的丈夫既希望妻子温柔体贴、操持家务,又希望她在事业上出人头地。 ”这一现象属于角色间冲突。 ()2、人们的从众行为会随着群体的规模增大而一直增强()3、偏见是一种独特的态度,也包括态度的三个主要成分,即认知、情感和意向。 ()4、“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体现出态度构成要素中的情感成分。 ()5、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这说明对于同样的信息在不同的人眼中有着不同的含义。()6、在现代社会中,社会态度的形成与改变总是处于同

6、一个过程,即态度的形成过程一定包括态度的改变,态度的改变过程也一定包括态度的形成。 ()7、规定性角色是指角色扮演者的行为方式和规定都有明确的规定,角色不能按照自己的理解自行其是。 ()二得分阅卷教师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卷(A)第 4 页共 6 页4 8、被劝说者的原有态度与新态度之间的差异越大,越容易改变其态度。()9、从众行为的发生必须是出于个体的本意。()10、态度形成的内化过程是以情感成分为基础的。()三、简答题 (每小题 7 分,共 28 分)1、俗话说 “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请用 社会心理学的知识解释为

7、什么和大家一起干活时,个体反而没有单独干 活时付出的努力多呢?2. 诗 卫风 木瓜谈到“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 好也” ,原意指男女相爱互赠礼品。 请结合该诗句谈谈社会交换理论在人 际关系中的作用。3.生活中我们发现有的人倾向于发现生活的阴暗面,喜欢触景伤情;而有的人是“开心果”,看到的大多是阳光一面,请用自我意识的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若用其它心理学知识解释,合情合理也可给分)。三得分阅卷教师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卷(A)第 5 页共 6 页5 4. 简述从众心理及其产生的原因。四、综合论述题 (每小题 16 分,共 32 分)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事情太多

8、了,忙得我简直喘不过气。” “我要是会分身术就好了。 ” “老板恨不得把我一个人当两个人使,我的压力太大了。 ”请运用社会角色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人们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并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有效地消除这些心理压力。2、住得近的人往往会互相产生好感、成为朋友,这正如俗话所说“远亲 不如近邻”。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不时看到室友、同事或邻居 间有争执的情况发生。 针对这些事实,请你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对此进行分析,并 结合自身实践谈谈如何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四得分阅卷教师装 订 线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卷(A)第 6 页共 6 页6 五、实践应用题 (每小题 20分,共 20 分)韶关学院东门和北门之间是一条马路,每天的车流量很大,曾经一段时间出现过重大交通事故。为了保护师生的安全,学校禁止机动车辆从东门出入,后来又在马路中间安装了红绿灯限行,再后来又安排志愿者在马路两侧提醒行人不要乱穿马路。但这些措施效果似乎不太明显,行人、车辆依旧比较混乱,师生安全隐患依旧存在。请提出你认为有效的措施, 并说明其中运用了哪些社会心理学知识。五得分阅卷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