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实施新课程的种种误区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740821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6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报告:实施新课程的种种误区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报告:实施新课程的种种误区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报告:实施新课程的种种误区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报告:实施新课程的种种误区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报告:实施新课程的种种误区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报告:实施新课程的种种误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报告:实施新课程的种种误区(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尽快走出实施新课程的种种误区对十年课改的反思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刘永康教授实施新课程的误区是:在课程目标上,偏离“整合统一性”; 在教学关系上,片面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 体地位,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责任;在教学方法上,否定接受学习,夸大自主、 合作、探究性学习的作用;在教学手段上,过分强调与依赖多媒体;在教学评价上,有严重的形式主义倾向。一、课程目标存在的误区1、淡化“做人”教育所谓“做人”,就是要学生有一个健全的人格。 所谓健全人格,是指真、善、美的统一,是理性、 意志、情感的统一,是指人的个性朝着健康方面充 分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健全人格是理 想的人格,就是健康的自我。基础教育课程

2、改革 发展纲要把“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 值观”单独列为第一条,确定其作为整个基础教育培 养目标的“纲”。可见目标所含的德育因素是很重的 ,非常重视让学生学会做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 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部分 也强调“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一封大学新生写给省长的信某某大学一女生觉得学中文苦,怕背书,认为 读旅游系将来活得更潇洒,因此就给省长写信,请 求帮助她转系。信中充满空虚,她写道:“我感到生 活太沉重,生命太复杂,生存太无聊,寂寞的人生 ,孤单的心,飘荡在万丈红尘。”信中充满颓废,她 写道:“我的人生走到今天,是失

3、败的,庸俗、无能 、乏味我的空间除了自卑就是忧郁。20年了, 我的内心容量已至极限,不能再装了,我快疯了。 青春、美丽却收获不了快乐,我的梦想始终飞翔在 现实之外,难道说注定要徘徊在美妙的童话与残酷 的现实之间吗?”信中充满着追求享受的思想情绪,她写道:“我好 羡慕那些天生丽质的大美人儿和富家千金,她们与 生俱来拥有幸福的生活,她们不知道苦与累的真实 味道。”信中反映出人生的意义十分狭隘,她写道: “当我受不了时,我会选择毁灭,这是对亲情最残忍 的打击,我的存在唯一的意义,就是为了那份可贵 的亲情,倘若无以报答,我又有何颜面去面对那沧 桑的面容和眼底深切的期望。”信中充满着宿命论的 思想,她写

4、道:“算命书讲有贵人助,事必成,我 一直信奉这句话,至少,它给了我一点安慰,一丝 希望。”所以,为了从中文系转到旅游系,她决定向 她心中的贵人某省长写信。出得厅堂入得厨房之王国维可以休矣 居里夫人说过:“男人能做到的,女人也能做到 。”不过她漏了下句:“女人能做到的,男人未必能 做到。”我们要决定自己的道路。查泰莱夫人曾经说 过:“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我们就是要 做出得厅堂,入得厨房的女人,回到几十年以前的 老路。而我心目中的夫君,不要求什么出将入相 那只怕忽然短命或祸事来临只要出有宝马奔 驰靓车,入有别墅豪宅,就心满意足了。而这一切 ,要靠我们辛勤的梳妆打扮,呵护肌肤,象水一般 晶

5、莹剔透,修习礼仪,进而仪态万方,风情万种。 这,才是钓到金龟婿的唯一途径。这些学问,大学 课堂里能教给我们吗?成功之路与其说是自己选择 ,毋宁说是男权社会所逼,他们居然要求我们:在 家是主妇,在外是贵妇,床上是荡妇。我,我又气 得2.淡化知识目标建国以来基础教育存在繁难偏旧的弊端。所谓 旧,是指内容陈旧,也就是各门学科的教学内容脱 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不能及时反映科 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知识和新进展。针对“旧” 这个弊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纲要具体目 标第三条提出了“让学生学到终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和 技能”,这是对各学科的统一要求。但是终生必备的 语文基础知识是什么,新课标及新教材

6、在这方面的 思考远不深入,与语文课程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应 该包括语言学知识、文章学知识、文艺学知识等。 可是,在我们语文课程标准、教材及实际教学中涉 及的相关知识却是十分贫乏而又陈旧。由于语文知识被淡化,语文能力也不可能形成 ,高考重在测试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方面暴露出来 的问题不少。案例一:全国试题写春联:上联是“国兴旺家兴 旺国家兴旺”。要求考生对下联案例二:全国卷有这样一道题:在下面的横线 处填入恰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50诞辰。50年像一条长河,有 急流,也有缓流;50年像一幅画卷,有冷色,也有 暖色; , ;50年像一部史诗,有 痛苦也有欢乐。长河永远奔流,

7、画卷刚刚展开;,我们的 共和国,正迈着坚定的步伐,跨入新时代。案例三:一些考生缺乏审题知识和技能,表达极 差,面对高考作文,一筹莫展,无从下笔。 请看2004年江苏卷:水有水的性格灵动 ;山有山的性格沉稳。水的灵动给人以 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而灵动的海水 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 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请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课程问题本质上是知识的选择问题,革除基础 教育语文教学的种种弊端,包括听说读写,包括文 章文学,归根到底要靠知识的除旧布新,语文课程 与教学目标的提出与实施,受惠于也受制于相关学 科的知识状况。合意的能力要靠知

8、识来建构。这就 要求语文教育的本体要不断地从与语文相关的学术 土壤中吸取营养。要把语文相关的学科领域,诸如 语言学、文章学、文艺学等的研究成果及时地转化 为语文课程和教学领域中的新鲜知识和观念。但实 际情况是,当代语文课程建设、教材编制和教师实 践都与相关的学术界存在较大的隔膜。最大的危机是:贫乏和陈旧的教学内容极易导 致新的教育理念的架空。崭新的教育理念不能建立 在陈旧的教育实践上,不结实的知识概念体系难以 支撑其高大的教育理念的框架。华美的理念外衣终 将覆盖不住苍白虚弱的身体。多年来,关于语文课 程和教育的本体研究,更多的是在观念层面上的运 转,并没有真正触及语文教育本体的实质知识 的除旧

9、布新。那么,政策层面的语文课程改革,课 标级别的教学目标转移,在一级级的落实中,最终 很可能会被弄成标签的更迭。课标级别的理念改变 是十分重要的,而要使新的理念行诸文字,也是比 较容易办到的。但是,如果在新理念行诸文字的同 时没有填充相应的新知识,或者试图在不触动原有 知识的情态下覆盖一层新的理念,那么理念恐怕也 只能止于理念。这样的课改只能是用新瓶装旧酒, 穿钉鞋走老路。3肢解课程目标正如课程改革具体目标中的功能目标所言:“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 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 ”它“是各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却不应把它们当作外 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

10、感染,潜移默化”,把 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一味地 追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在教学中形式化 地设计交流互动,而忽视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和巩 固。有的教师则是倾心于知识的传授,不大关注在 教学中使学生生成必要的体验和情感。对学生学习 过程中需要的方法,教师缺乏必要的指导。案例一:有老师教荷花淀,针对“怎么了 ,你?”一句,老师问学生:“请大家思考, 这是一个什么句子?”学生回答:“是一个主 谓倒装的句式”。然后就嘎然而止。对此,你 有何评论?案例二:有老师教谈骨气。老师在分析 课文时,针对文中三个故事的作用说:“文中 的三个故事从不同的角度聚焦在一点上,这 一点是什么?”学生

11、回答:“说明人要有骨气” ,老师又问:“这骨气的含义又是什么?学生 回答:就是课文中孟子所说的三句话:“富贵 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表现出“动态整合统一”的特 征,从基本内容上看,强调基础教育目标的整体性 ,新课程新在哪里?新在以人为本,新在以学生为 本,新在以学生的知、情、意健全、完善、和谐发 展为本,课程改革的总目标与具体目标均聚焦在以 人为本上,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是新课程 的人文起点。新课程背景下的中考和高考改革也渗 透三维目标,这对实施新课程是一个良好的导向。下面是一张汶川特大地震中抢运伤员的照片,这张照 片震撼人心,请对此写几句简明得体、鲜明生动的

12、话 ,表达你的颂扬之情(100字以内) 下面是一个解放军战士在汶川地震中救护婴儿的照片 ,场面感人肺腑。请写几句简明得体、鲜明生动的话 ,表达颂扬之情。(100字以内)4片面追求分数既然课程改革是着眼于学生的和谐发展,那么 ,新课程在重视教育成绩的同时,就应该突出强调 学习过程的价值,这样,价值观便开始走向“过程与 结果”的整合取向。也就是说,新课程的价值取向就 不能仅仅是为了升学考试,升学考试也不仅仅是学 校教育的唯一结果,而是人的终身发展的阶段性目 标之一。但实际情况则并非如此。基础教育课程培养目 标几乎被异化为追求考分的目标。高考进入倒计时,校长在复习迎考动员 会上说:我们要一手抓素质教

13、育,一手抓应 试教育,两手都要硬。“三更灯火五更鸡,正 是男儿读书时”,同学们要发扬“头悬梁锥刺 股”的精神,哪怕掉他十几斤肉,也要把大学 考上去。二、教学关系存在的误区 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带着社会赋 予的与职业俱来的特征,凌驾在学生之上, 教师不习惯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往往 从善意出发,凭着自己的主观愿望任意地塑 造学生。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师生的关系 并不都是平等的。 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并 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课堂上的“不规矩行 为”、异想天开的想法、作业中的小疏忽 都会遭到老师的拒绝、批评、甚至处罚 。铺路石我是女娲补天时落下的一块五彩石我的伙伴自由地飞在天上我孤独地躺在地上

14、那么多人从我身上踩过那么多车从我身上碾过我开始抱怨自己怀才不遇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我的伙伴点缀着美丽的星空我铺展在广袤的大地这不都在实现自己的价值吗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和我的伙伴遥隔万里诉说着衷肠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 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关 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 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表现在问题的探讨上,教师要时时 鼓励学生敢于说出与别人包括与老师的不同 想法,要支持学生在现成的答案之外探寻“新 解”的尝试。 有老师执教乡下孩子,老师让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 ,了解乡下孩子都玩些甚么。教室里迅速发出嗡嗡的读书声, 不到一分

15、钟,有一个悦耳的声音盖过了读书声。刹那间,师生 们目光一齐射向声音发出的地方,只见第二排的丁小明嘴里含 着一片带着泥土芳香的草叶正专心专心致志地吹着口哨。这不 是跟老师唱对台戏吗?这样下去怎么收场?我暗暗捏一把汗。丁小明,你吹得真好,能告诉大家你吹的是什么歌曲吗? 老师微笑着问,小男孩自豪地说:“我是乡下孩子,我喜欢含 草叶吹歌曲,刚才我吹的是小白鹅。“是啊,你们都是乡 下孩子。老师知道你们都是能干的孩子,那么,你们还干些什 么呢?”老师兴高采烈地问。学生们的表现欲一下子被调动起 来了,大家演的演,说的说,很快融入了这特定的情境之中 听课的老师都露出赞许的笑容。1把尊重学生搞成无原则的吹捧学生

16、欢迎质疑、欢迎争辩、欢迎否定老师的观点 ;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 但有的教师却把欣赏和赞美学生演变成上课时 奉行“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的原则。学生发言 ,老师不问青红皂白,不辨优劣好坏,坚持一个肯 定。只要学生能开口讲话,错的也是对的,不敢说 错了,似乎这就是尊重学生。有的教师为了表示对 学生个性的尊重,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 学生各执己见,甚至偏离了教学目标,东说南山西 说海,东扯葫芦西扯瓢时,老师也不去调控学习方 向。面对学生信马由缰的多元解读,独特感悟,老 师不置可否,不及时加以评价,从而不能给予正确 的指导。有的教师对学生表达不清的观点甚至明显 错误的主张,在未作价值取向方面的分析前,就一 律予以肯定。还有的教师只表扬学生提的问题如何 好,对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所作的努力,以及形成问 题过程中所获得的进步却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教师在教学生阅读短文程门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