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正课)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740802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安石变法(正课)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王安石变法(正课)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王安石变法(正课)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王安石变法(正课)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王安石变法(正课)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安石变法(正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安石变法(正课)(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代十国形势图陈桥兵变陈桥兵变赵匡胤,涿州(今河北 涿县)人。后周时任殿前都 点检.960年,发动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国号“宋”,定都 开封,年号建隆,史称宋太祖.宋太祖(927-976)北宋的统治钦宗 112527徽宗 110025哲宗 108500仁宗 102263英宗 106367神宗 106785真宗 9971022太祖 960976太宗 976997课标要求 1、了解王安 石变法的历史背 景 2、归纳王安 石变法的的主要 内容,评价其历 史作用。一、北宋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积贫积弱的北宋一、北宋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积贫积弱的北宋 1 1、北宋中期严重的、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社会危机(

2、必要性必要性) “ “冗官、冗兵、冗费冗官、冗兵、冗费” ”现象现象( (积贫积贫)财政危机财政危机; 更戍法、守内虚外等更戍法、守内虚外等(积弱)(积弱)边疆危机边疆危机(民族矛民族矛 盾盾) 土地兼并严重,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农民起义频繁频繁政治危机政治危机(阶级矛盾阶级矛盾) 小结小结 2 2、挽救危机的尝试:庆历新政(、挽救危机的尝试:庆历新政(可能性可能性) 3 3、王安石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敢于变法的精神、王安石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敢于变法的精神 4 4、宋神宗宋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为相,进行变法即位,任用王安石为相,进行变法 二、变法的内容二、变法的内容 思考思考 1 1、目的:、目的

3、:缓解社会危机,富国强兵,维护封建统治缓解社会危机,富国强兵,维护封建统治 2 2、核心:、核心:富国强兵富国强兵 3 3、措施:、措施:富国、强兵、育才富国、强兵、育才 三、变法的评价三、变法的评价 (性质、积极性、局限性、失败原因、性质、积极性、局限性、失败原因、启示启示) 性质:一场地主阶级的性质:一场地主阶级的自救自救运动运动 巩固提高巩固提高 重点题:比较王安石变法和商鞅变法重点题:比较王安石变法和商鞅变法评价改革的标准评价改革的标准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北宋建国之初就有重大社会改革。结合史实说明,北宋初期的社会改革和 北宋中期的社会改革各针对什么问题?各自的目的是什么?两者

4、之间存在 什么内在联系?梭伦改革与王安石变法比较梭伦改革与王安石变法比较改革者往往是通过限制特权,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商鞅、梭伦、 王安石分别怎么做?材料1 北宋王朝收支情况表年代收入(贯)支出(贯) 1021年 15 085万余 12 677万余 1049年 12 625万余 “所出无余” 1065年 1l 613万余 13 186万余请思考:上述材料反映了北宋中期的什么状况? 为什么会导致这种状况出现?问题探究1:北宋中期的“三冗”现象分别是怎 样形成的?“冗兵”“冗官”“冗费费”原因根源北宋初年为 集中行政权, 一职多官扩大科举取 士人数政府将受灾 流民编入军队为集中军权, 扩大禁军

5、数量 为对付辽、 西夏在边境大 量屯兵军队官员激增大兴土木,皇 室开支大增每年向辽、西 夏交纳“岁币”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集中军权“杯酒释兵权”,削夺节度使实权 设枢密院,与统军将帅互相牵制 实行更戍法,防止武将专权 加强禁军,“强干弱枝”、“内外相 制” 集中行政权中央 :分散 相权参知政事: 分行政权枢密使:分军权三司使 :分财政权 地方: 文官任知州通判监督知州集中财权:设转运使材 料朱熹总结北宋败亡的教训时说:“本朝鉴五代 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 ,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 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请思考: (

6、1)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是什么? (2)朱熹认为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导致了什么后果?他的看法是否正确?材料2:北宋时期农民负担的加重项项目宋真宗景德年间间 (10041007)宋仁宗庆历庆历 年间间 (10411044)商税450万贯贯1975万贯贯酒税428万贯贯1710万贯贯盐盐税355万贯贯715万贯贯总计总计1233万贯贯4400万贯贯王小波、李顺起义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993年)二月,四川饥民 王小波、李顺聚众起义。王小波提出“均贫富”的口 号,得到贫民的拥护,起义队伍很快壮大,增加至数 万人。十二月,王小波身受重伤战死,义军由其妻弟 李顺为头领继续斗争。由于起义军纪律

7、严明,李顺又 善于收用人才,队伍发展到数十万人。 淳化五年(公元994年)正月,起义军攻下成都 ,建立了大蜀政权,李顺为大蜀王,改元应运。宋太 宗急令亲信宦官王继恩领大军攻占了剑门关,经栈道 长驱入川。五月,王继恩攻破成都,李顺战死。十一 月,李顺余部被击溃,起义军被镇压下去。 北宋、辽、西夏形势图收回兵权收回兵权 分割军权分割军权军队战斗力弱军队战斗力弱积积 弱弱分化事权分化事权行政效率低下行政效率低下一职多官一职多官 恩萌、科举恩萌、科举扩充军队扩充军队赔款岁币、大兴土木赔款岁币、大兴土木冗官冗官冗兵冗兵冗冗 费费积积 贫贫财财 政政 危危 机机北北 宋宋 加加 强强 中中 央央 集集 权

8、权阶级阶级 矛盾矛盾土地兼并土地兼并苛捐杂税苛捐杂税人民人民 起义起义政治政治 危机危机积积 贫贫 积积 弱弱社社 会会 危危 机机 守内虚外守内虚外边边 境境 危危 机机少数民族崛起少数民族崛起2.挽救危机的尝试庆历新政(1043年)直接原因: 宋夏战争的失败激化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目的:革除弊政、维护封建统治人物: 范仲淹宋仁宗措施: 以整顿吏治为核心结果: 失败失败原因改革触犯保守派官僚利益,遭到他们反对 宋仁宗动摇 影响: 揭开了北宋变法改革的序幕启示?范仲淹(9891052)范仲淹的故乡 苏州天平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仁宗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江西临川人 。二十

9、二岁中进士后长期在地方任职,对百姓疾苦、 社会弊病有较多了解,学问、道德、政绩俱获称颂。 王安石个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人刚正,意志坚强 。至神宗即位,安石已是“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 ,大家都认为“介甫不起则已,起则太平可立致,生 民必被其泽”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 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变革天下之弊法” 王安石言事书王安石向仁宗皇帝上万言书,分析当时 社会政治问题,提出改革主张,但是没有受 到重视。宋神宗即位以前,就读过王安石的 万言书,非常欣赏。即位后,他把王安石召 到中央,恳切询问变法谋略。王安石指出, 农民徭役负担沉重,军队没有战斗力,国家 财政亏空,官吏习惯于得过且过,这

10、样下去 是危险的。他提出改革的具体办法,神宗坚 定了变法决心。宋神宗赵顼 (10481085)宋英宗之子。1067 1085年在位,曾说:“天 下弊事至多,不可不革 。”即位后,不治宫室 ,不事游幸,有恢复河 朔、革除弊政之志,用 王安石行新法,励精图 治。2.内容思考题 1)王安石认为国家贫 困的原因是什么? 2)王安石认为农民不 能生产的原因是什么? 3)王安石认为最好的 理财方法是什么? 4)王安石变法的指导 思想是什么?生产过少 土地兼并 繁重的徭役依靠天下所有的劳动 力去开发自然资源“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1、富国:措施内容作用“理财为方今先急”、“理财以农事为先 ”均输法市易法青苗法

11、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政府低息贷款给农民以钱代役兴修水利清丈土地, 按土地等级收税政府低息贷款政府协调供求关系限制大商人控制市场, 减轻百姓负担限制大商人控制市场, 稳定物价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增加政 府的收入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 了生产时间,增加了政府收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2、强兵:措施内容作用保甲法十家为一保,农闲时 练兵、生产,战时编 入军队。既可加强对人民的 控制,同时减少军 费开支。将兵法设专门将领训练军队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保马法官马由农户保养减少政府支出军器监专门管理武器的制造保证了武器的质量精兵淘汰老弱减少军费开支3、育才:措施内容作用改革科举制整顿

12、太学废诗赋取士旧制 以经义策论取士使一批新进之士 取代反对改革的 旧官撰注教材,作为 考试依据培养改革人才, 革新思想得以广 泛传播三经新义 措施目 的 内 容作 用缓解财政危机, 改变积贫局面。青苗法 农田水利法 免役法 市易法 方田均税法 均输法减轻人民负担 抑制豪强兼并 促进生产发展 增加财政收入缓解内忧外患, 改变积弱局面, 巩固封建统治秩序保甲法 保马法 将兵法 军器监节省政府开支 提高军队战斗力 增加武器装备为变法育人才, 造舆论科举改革 整顿太学培养了革新人才 宣传了革新思想富国强兵育才木兰陂木兰陂位于福建莆田市,始建于北宋中期, 是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不仅抵御海潮, 同时又截

13、住淡水河流 灌溉了大片农田。 材 料北宋习武图 根据上述两幅图片,概括指出王安石变法的积极作用。耕织图材 料 1074年,河北闹旱灾,农民到处逃荒。有一个官员 趁机画了一幅“流民图”献给神宗,说旱灾是变法造成 的,要神宗把王安石撤职。神宗的祖母曹太后和母亲高 太后也在神宗面前哭哭啼啼,诉说天下被王安石搞乱了 ,逼神宗停止新法。神宗被迫将王安石免职。 王安石本人急功近利,求效太速,对于一些别有用 心的奸诈投机者认识不足,提拔使用了一批贪官、小人 来推行新法,结果是适得其反。使本应造福于民的新法 成为祸害百姓之法,遭到朝野上下的一致反对。 王安石只看到豪强兼并、农民破产的事实,并未看 出之所以产生

14、兼并的根源。他试图用和平改良的政策来 解决社会内部的矛盾,但未看到矛盾的根源是封建势力 与商人、高利贷者结合形成的剥削关系。而他要求的并 不是从根本上斩除封建势力,只是用政府法令来限制腐 旧阶层的一部分的利益,阶级利益的冲突在所难免。 根据上述材料归纳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1、积极性:通过变法通过变法,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军事实力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军事实力 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变法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变法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2、局限性变法是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

15、,农民的处境变法是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 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变法变法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危机,最终失败四、变法失败的原因1、变法依靠的是封建国家而改革又触犯了大地主、 大官僚的利益(根本原因)2、新法推行中用人不当,出现危害百姓的现象3、实施时过于急进4、变法的指导思想有误,违背经济发展规律5、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及其去世,使保守派重新得势,新法被废除五、评价改革的标准1、改革成功与否,不要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如何,而要看改革的积极作用是否得以发挥。2、从改革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评价3、改革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否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相同点 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变法得到了王权的支持 变法内容都触动旧势力的利益,遭到强烈的反对 变法者个人的命运基本相同 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了调整 不同点 背景:商鞅: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战国时期王: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期 根本目的:商: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挽救统治危机,局部调整生产关系 性质: 商: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结果: 商:成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代表时代的潮流)王:失败 影响:商:为秦统一奠定基础;王:没有根本摆脱危机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