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有忌:长孙无忌墓前的思考(作家选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731511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8.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命有忌:长孙无忌墓前的思考(作家选刊)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生命有忌:长孙无忌墓前的思考(作家选刊)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生命有忌:长孙无忌墓前的思考(作家选刊)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命有忌:长孙无忌墓前的思考(作家选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命有忌:长孙无忌墓前的思考(作家选刊)(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2012 年 9 月 25 日至 27 日,我陪西安来的专门研究易经和堪舆(俗称风水)的朋友卜算子到重庆武隆江口镇和彭水县城去考察了一下唐朝著名宰相长孙无忌的坟墓。关于长孙无忌墓的具体地址有两种说法:一是在今重庆境内,二是在陕西境内。前者又有两种记载。一说在武隆县江口镇乌江河畔薄刀岭的令旗山下,一说是在彭水县汉葭镇东门村三组统井关;后者又有三种记载。一说在陕西省永寿县渠子乡永寿坊村,一说在长安城南门外,一说在唐昭陵内。三处真伪的具体考证此处不讲。但凭着对历史逻辑和古人葬墓的讲究进行考察推理基本可以判断,它的迁变大体线索应该是:长孙无忌被武后匆匆赐死时草草埋在彭水县城东门外,后又经过认真勘

2、察选址并迁葬于江口镇(当时属于古黔州府治郁山所在的彭水管辖),十五年后,其后人再迁回陕西下葬。因此,不管是彭水还是江口,现今的坟墓都只是一个衣冠冢。不过,长孙无忌在江口墓地整整呆过十五年,早已入泥,这是一个确定不移的事实。长孙无忌墓来龙和结穴都卓然不俗又迷离人眼。来龙从贵州梵净山起祖,辞楼下殿,随武陵山逶迤奔腾而来,挟云带电,郁江一路送其而行,到得彭水汉葭镇又得乌江合流相送,对岸还有气势磅礴的大娄山相伴。辗转腾挪,千变万化行到彭水高谷镇悄悄现出一点身子,驻跸喝了一口水后,又翻腾上山,隐隐约约,若丝若线,若牵若扯,重重夹拱;时又袅袅婷婷穿行于云雾之中,迷离涣漫,全然不见踪迹。经过万端剥换之后,到

3、了银盘电站后山观音岩上,才按住云头,朦朦胧胧中现出一点真身,若有所思一会儿后,又轻轻的、不声不响的匍匐而下,邻近乌江边然后婉转而过,贴住江岸巉岩,一个墩,一个泡,一个台,一个墩,又一个墩, 一个泡, 跌宕而行, 逼近江口镇时又顿然翻身上山,冲天而起, 剥成所谓薄刀岭,寒光凛凛,惊煞霄汉,整个山体都大汗淋漓。又按住云头,稍作思考,顷刻间又剥换成猎猎飘扬的一面令旗,展开在江口镇的对面。横龙贴背,紫气融聚,结成长孙无忌墓地所在之天然佳穴。对面芙蓉江百里而来,悠悠扬扬,清澈澄碧,有情特朝;天马山、猴山俯首相迎;面前滔滔乌江忽然变得雍雍停停,宽厚深蓄,湾环一绕,蕃然玉带,一去五里,便遇水口峡门高耸, 洽

4、然束气。 真正王侯气象也。长孙无忌墓葬此处,确是经过静观默察、深思熟虑的。墓地规模宏大,原占地三亩,基址古朴庄重,楼台亭阁工艺精湛,石碑、石狮、石兔、石马栩栩如生。 然而历经1350 多年风雨沦桑, 现存墓早已不是当年威武雄壮、傲视群黎的模样,而仅为高5.35 米、直径 30 米的圆形黄土冢 (虽然原有气派还依稀可感)。墓前有明万年历间彭水知县吴元凤所立唐太傅长孙公无忌之墓碑一方;清乾隆十一年彭水知县所立长孙无忌之墓碑一方; 清咸丰十年, 彭水邑令所建诗碑一方,碑上镌刻有诗文三十二句,褒功颂德;一九八四年,武隆县人民政府所立赵国公长孙无忌之墓正碑一方。如今被定为文物古迹加以保护。但不管怎样,眼

5、前墓地已不见了当年辉煌,边上的碑亭也已摇摇欲坠,秋风萧瑟,一堆高土,荒草凄凄。如果长孙无忌不是身背因果从而阴差阳错被掏骨回陕,由此处墓葬气象看来,他的后人应该是要出一批大人物的。可是历史和宇宙往往就自有它异常残酷的规律。在浩渺无际的宇宙面前,在浩浩汤汤的历史面前,所谓的夺天地之造化,所谓的人定胜天,所谓的永垂不朽等等,都不过是无知妄说或自欺欺人之论。曾经煊赫无比的长孙家族自长孙无忌长眠丘山后就一蹶不振,子孙零落,湮没于历史的风尘之中,终成千年一叹,实在令人扼腕唏嘘!(二)我伫立于长孙无忌墓前,遥望着天地大块,不禁思绪翩翩。生命应该是什么?生命到底应该是自由奔放、风发意气、指点江山、旷荡无忌,还

6、是应该消消停停、有所收敛、有所敬畏、有所顾忌?在两千多年苍茫浩荡的中国封建历史上,做臣子做得壁立千仞、傲视群芳、冠盖千古的还没有哪一个比得过长孙无忌。应该说,长孙无忌的政治、军事才能无论是与以前的功臣、当朝的同僚还是与后来的英雄相比,都算不上翘楚;但他自己和其家族、旁系所受到的荣宠与器重、 恩泽与荫庇, 那就是没有任何人能望其项背的了。当然,最后的败落, 死亡的惨烈,也是首屈一指的。长孙无忌最初的地位与身份是气焰万丈、光照日月的。其先祖,出自北魏皇族拓跋氏,因有殊功,改姓长孙氏。长孙氏是北魏以来的军事贵族、阀阅门第。无忌出身于洛阳,父亲长孙晟是隋朝名将、鲜卑皇室的后裔,他给儿子取了一个和其家族

7、霹雳堂的绰号一样威风凛凛的名字: 无忌。 (但他没有想到,正是这个无忌, 既把他们家族推上了一个难以企及的政治高度, 又因为他的政治操作上的擅权无忌而把这个家族彻底推进了深渊。这是后话。)长孙无忌的父亲早亡,之后,他和妹妹长孙氏便由舅父高士廉收养。长孙无忌与李世民年纪相仿,自少年时代便是好友。妹妹十三岁时嫁给了李世民(李世民称帝后封其为文德皇后),无忌便成了李世民的大舅子。大业末年(617 年) ,李世民随李渊于太原起兵,不久攻入关中,长孙无忌当即投奔李世民麾下,从此成了李世民最为倚重的心腹肱股。626 年六月初四,长孙无忌与房玄龄、 杜如晦等人辅佐李世民发动了夺取皇位继承权的玄武门之变,期间

8、他立有首功。在酝酿政变时,他态度坚决,竭诚劝谏;在准备政变时,他日夜奔波,内外联络;在政变开始后, 他临危不惧, 暗骑袭击, 斩杀守门将官, 刀劈十余卫士, 亲至玄武门内, 诛杀李建成、李元吉等。李世民成了皇太子后,长孙无忌被任命为太子左庶子。不久,他又辅佐李世民从李渊手中夺取了皇权。长孙无忌升为左武侯大将军,后任吏部尚书,晋封齐国公,实封一千三百户。 后拜为宰相、 尚书右仆射。 他以盈满为戒, 坚辞尚书右仆射, 而被拜开府仪同三司。贞观五年 (631 年) ,长孙无忌与房玄龄、杜如晦、 尉迟敬德四人, 以元勋封每人一子为郡公。贞观十七年( 649 年) ,唐太宗将二十四位有特殊功勋的大臣图形

9、于凌烟阁,以彰其功,长孙无忌排列第一。还受太宗封为司空、司徒、太师、太傅等职,并封赵国公。整个贞观年间,他始终身居宰辅、位列三公,权势日益显赫,欣享台鼎之位;与此同时,其子长孙冲又娶了太宗五女长乐公主,族弟长孙诠娶新城公主,族侄长孙曦娶新兴公主,表弟高履行娶东阳公主(皆太宗女) ,一族中出了一宰相一皇后四驸马,可谓荣宠备至、举世皆无。649 年唐太宗驾崩后,他与褚遂良两人依遗嘱成为高宗的顾命大臣,随后又进封三公之首的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 以首席宰相的身份临朝辅政。永徽五年 (公元 654 年) ,高宗为了废王皇后立武后一事, 亲自临幸长孙无忌家,面见三个表兄弟 (长孙无忌宠姬所生的三个小儿子

10、),并庚即封三个小孩为朝散大夫。整个长孙一族到这时,可以说也是真正威风八面、荣宠至极,前无古人后也难有来者了。(三)长孙无忌的衰败是基于私心太重和不识时务的。具体事实集中表现于两次拥立新主、死心反对武昭仪上位和两次滥杀无辜。第一次拥立新君李治就是为了架空皇权,自己独秉朝政。贞观十七年(643 年) ,李治和长孙皇后的骨肉,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两亲兄弟围绕储君之位展开了夺嫡斗争。李承乾很快被废为庶民,流放黔州(今重庆彭水)。本来魏王李泰胸有韬略,聪明颖悟,深受李世民宠爱;同时, 李泰手下还有宰相刘洎、岑文本、 房遗爱 (房玄龄之子) 、杜楚客 (杜如晦之弟) 、柴令武(柴绍之子)等强势人群,夺嫡

11、呼声较高。可偏偏年仅十六岁的晋王李治被时任司徒的长孙无忌力挺而出。原因其实很简单。李治由于年龄小,更由于性格柔弱,易于掌控。而李泰太过强势了。 二十四岁的成年人, 不容易受别人摆布和掌控。何况如果由李泰继承皇位,像长孙无忌这样的前朝老臣,到时候就只能让孙子辈承欢膝下,从而颐养天年,根本无权过问朝政了。李世民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还是听从长孙无忌选择了李治。李治被立为太子的三天后,长孙无忌便被任命为太子太师。这恰恰为后来武则天的上位埋下了伏笔,也为长孙无忌的惨败种下了祸根。贞观二十三年(649 年)五月,一代雄主李世民溘然长逝。李治即位后,唐朝事实上可以说是进入了长孙无忌时代。此时的长孙已

12、进拜太尉(三公之首)、同中书门下三品,以顾命大臣和首席宰相的身份统揽朝政。在长孙心目中,李治只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外甥、一个永远没有资格独立秉政的少主。长孙无忌基本上架空了皇权。第二次拥立新君李忠,等于今天的隔代指定接班人,目的还是为了维护和巩固长孙无忌自己对于朝政的操控权。永徽三年(652 年) ,刚刚二十五岁的高宗李治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地就遭遇了长孙无忌领头的一班当朝宰相(褚遂良、柳奭、韩瑷、于志宁)的上书,要求拥立李治向来不喜欢的庶出(与一个卑微的宫女所生)的李忠为太子。在强大的压力下,李治只得同意。李忠顺利入主东宫,长孙无忌也达到了自己政治生涯的巅峰。这时,威权在手,气焰熏天, 自我膨胀渐

13、渐取代了先前的戒满自律。曾经一次, 邀朋作伴, 酒过三巡, 朗声大笑,说自己如今的富贵超越了隋朝尚书令、越国公杨素,因为越公富贵时已经老了,而自己富贵时比他年轻多了。踌躇满志, 轻薄骄狂, 孤傲作态, 毫无掩饰。 君臣关系也渐渐出现了裂痕。死心反对武则天的上位是长孙无忌政治生涯中的一大败笔。表面看,李治超越伦常,把李世民的女人武媚娘接近宫里来鸳鸯缠绵,并要把出身名门的王皇后废掉而新立武昭仪为后是乱了规矩,而长孙无忌的拼命反对是在维护一种封建纲常;而实际上,这个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还是他门阀士族的优越感和对出身寒微的武昭仪的偏见。说到底,还是为了维护自己所在的阶级和阶层的利益。同时,这个过程中,也表现出他不识时务的执拗和倔强,以及对自己权势的过分自信。特别是深感大权旁落、说话不算数的李治于永徽五年(654 年)底,和武昭仪亲自临幸长孙无忌家,封了三个小表弟的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