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危险源辨识标准与措施)2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1730237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险管理(危险源辨识标准与措施)2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风险管理(危险源辨识标准与措施)2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风险管理(危险源辨识标准与措施)2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风险管理(危险源辨识标准与措施)2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风险管理(危险源辨识标准与措施)2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风险管理(危险源辨识标准与措施)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险管理(危险源辨识标准与措施)2(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质安全管理系列培训本质安全风险管理1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课题组2、本质风险管理2.1本质安全风险管理概述2.2本质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流程22.1本质安全风险管理概述什么是风险?3 其一是把风险理解成损失,认为风险可以折算为货币数量,如期望损失,这是以损失数量大小来理解风险; 其二是把风险理解为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大小,这是概率风险概念; 其三是抽象风险概念,认为风险就是不确定性。2.1.1 基本概念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将风险风险定义为:某一事故发生 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组合。 按照这种对风险的理解,风险是一个二维概念, 以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 两个指标进行衡量

2、,即 风险R=f(P,C) 式中 P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C 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的损失。4危险源:hazard source, a source of danger是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疾病、财产损失、 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5什么是危险源?6事故危险源 人的不安全行为 机的不安全状态 环境的不安全范围 管理的漏洞或缺陷导致或诱发风险、危险源、事故之间的相互关系危险源是风险后果产生的根本原因,危险源的存在导 致风险的存在,危险源的潜在性导致了风险的不确定性和 潜在性。造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风险的实际发生,即潜在 的风险变成了实际的事故,风险的不确定性又导致了事故 的随机性和潜在性。因此可以说

3、,危险源、风险与事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预防事故发生首先必须研究风险,而研究风险又必须以 研究危险源为起点。72.1.2 本质安全风险管理的内涵本质安全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对生产或生活中存在 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 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以 达到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由此定义可以看出本质安全风险管理由危险源识 别、评估、控制等环节组成。其中危险源识别和 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控制是风险管 理的关键和目的。82.1.3 本质安全风险管理的目标本质安全风险管理的理想目标是实现生产的本质安全化,将风险降到最低,最终达 到杜绝责任事故,减少

4、非责任事故的目的。9危险源辨识 ( 人机环管因素;三种状态及时态;事故类型)开 始风险评价 (风险后果描述、划分风险等级)制定危险源管理标准及管理措施 (针对管理对象,制定相应管理标准和措施 )审核、跟进 (检查风险和影响评估的全面性、准确性,评估 管理标准与措施的有效性)准 备 组建小组、确定范围、 辨识方法培训管理对象提炼培训、执行 员工学习掌握程序要求并执行风险评估是否全 面、准确标准、措施是否有效否否风险管理手册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是是2.22.2本质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流程本质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流程2.22.2本质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流程本质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流程vv第一步:危险源辨识。第一步:危

5、险源辨识。在此过程中需要考虑人在此过程中需要考虑人- -机机- -环环- -管管 四个方面的不安全因素、三种状态及时态、同时还要分析各四个方面的不安全因素、三种状态及时态、同时还要分析各 危险源可能导致的风险后果及事故类型,这个过程事实上也危险源可能导致的风险后果及事故类型,这个过程事实上也 就是就是风险识别风险识别的过程。的过程。 vv第二步:风险评估。第二步:风险评估。此过程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衡量风此过程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衡量风 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此过程是对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此过程是对 风险风险( (也是对危险源也是对危险源) )进行分级

6、的过程。进行分级的过程。 vv第三步:风险控制。第三步:风险控制。此过程又可以细化为:此过程又可以细化为:管理标准和管管理标准和管 理措施的制定过程,危险源的监测、预警、控制过程。理措施的制定过程,危险源的监测、预警、控制过程。管理管理 标准和管理措施的制定过程中首先需要根据危险源辨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制定过程中首先需要根据危险源辨识( (风风 险识别险识别) )结果,确定管理对象、管理主要责任人、监管责任结果,确定管理对象、管理主要责任人、监管责任 人及监管部门,其次要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针对危险源制定合人及监管部门,其次要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针对危险源制定合 理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理的管理标准和管

7、理措施。12任 务工 序危险源/危 害因素风 险 类 型风险 及其 后果描述事 故 类 型风险评 估管 理 对 象管理标准主 要 责 任 人直 接 管 理 人 员主 要 监 管 部 门主 要 监 管 人 员管理措施可 能 性损 失风 险 值风 险 等 级1 . 生 产 前 的 准 备 工 作1 . 有 害 气 体 检 查 与 记 录 填 写1.瓦检员 未检查 有 害气体浓 度或检查 不到位, 出现错检 、漏检、 假检等现 象 人不能及时 发现 有害 气体超限 ,造成缺 氧窒息、 有害气体 中毒、瓦 斯燃烧或 爆炸瓦 斯 事 故K 2A 61 2中 等兼 职 瓦 斯 检 查 员1.兼职瓦检员 每

8、班对综 采工作面的 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检测 2次;对 综采工作面上隅角一氧化碳、氧气 等气体浓度检测 2次; 2.要求每班检查 2次瓦斯和二氧化碳 浓度的地点,检查时间间 隔要均匀 ,严禁在半班内完成全部检查 次数 ; 3.每次检查 完毕后及时填写记录 及 牌板,记录 要做到“三对口”,字迹 要工整、清晰,严禁虚填假签,杜 绝空班、脱岗。兼 职 瓦 检 员带 班 队 长安 监 处通 风 队安 监 员瓦 斯 检 查 员1.由瓦斯检查员 、安监员 负责监 督工作面的瓦斯 检查 情况,发现问题 及 时纠 正; 2.当班瓦检员请 假,队里 安排其他有资质 的瓦检 员进 行检查 瓦斯,严禁 瓦斯空班漏检

9、; 3.由通风队专职 瓦检员 负责 每天检查 “三对口” 。2.瓦斯检 查仪 器故 障机不能准确 读数,及 时发现 有 害气体超 限,造成 缺氧窒息 、有害气 体中毒、 瓦斯燃烧 或爆炸瓦 斯 事 故K 2A 61 2中 等光 学 瓦 斯 检 查 仪光学瓦检仪 部件完整、电路畅通、 光谱清晰、气路畅通不漏气;药品 颗粒直径3-5毫米,不结块 、不变色 。兼 职 瓦 检 员带 班 队 长安 监 处通 风 队安 监 员瓦 检 员1.瓦检员 入井前必须对 所 携带的光学瓦检仪 及辅 助工具进行检查 ,发现 不完好及时更换; 2.通风队 管理人员应 每月 对光学瓦检仪进 行一次 检查 ,发现 瓦检仪

10、不完 好的应及时进 行维修。1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风险类型 的确定风险及后果描述 、事故类型的确定管理标准与管理措 施的制定危险源监测风险预警与控制14任 务工序危险源风 险 类 型风险及其后果描述事故 类型风险评 估 可 能 性损 失风 险 值风 险 等 级 1. 生 产 前 的 准 备 工 作1.有害气 体检查与 记录填写1.瓦检员未检查有害 气体浓度或检查不到 位,出现错检 、漏检 、假检等现象 人不能及时发现 有害气体超限,造成缺氧窒息 、有害气体中毒、瓦斯燃烧或爆炸瓦斯 事故 K 2A 61 2中 等2.瓦斯检查仪 器故障机不能准确读数,不能及时发现 有害气体超限 ,

11、造成缺氧窒息、有害气体中毒、瓦斯燃烧或 爆炸瓦斯 事故 K 2A 61 2中 等2.检查上 下顺槽安 全出口距 离、高度1.带班队长未检查上 、下顺槽的安全出口或 检查不到位人不能及时发现 上下顺槽安全出口距离不够或 高度不够,人员出入困难,工作面发生紧急 情况时人员不能迅速撤离;机头或机尾碰到 顺槽副帮或正帮,损坏设备其它 事故J 3 F 13一 般2.顺槽出口宽度过小 或一端过大,一端过 小;高度不够环上下顺槽安全出口距离不够或高度不够,人 员出入困难,工作面发生紧急情况时人员不 能迅速撤离;机头或机尾碰到顺槽副帮或正 帮,损坏设备其它 事故J 3 F 13一 般3.检查超 前支护1.液压

12、支架工(推溜) 未检查超前支护或检 查不到位人不能及时发现 超前支架存在问题,发生顶板 冒落、单体支柱倾倒、巷道片帮伤人顶板 事故 其它 事故 K 2E 24一 般2.超前支护失效或不符 合现场的特殊要求环发生顶板冒落、单体支柱倾倒、巷道片帮伤 人顶板 事故 其他 事故 J 3 B 5 1 5中 等综采队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表2.2.1 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对各单元或各系统的工作活 动和任务中的危害因素的识别,并分析其 产生方式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15危险源辨识不同与隐患排查,隐患排查是检 查已经出现的危险,排查的目的是为了整改 ,消除隐患。而危险源辨识是为了明确所有 可能产生或诱发风险的危

13、害因素,辨识的目 的是为了对其进行预先控制。注 意一、危险源辩识主要采用的方法1、工作任务分析法具体操作:以清单的形式列出本岗位所有的 业务活动、活动场所及每项业务活动具体实施步骤:对照相关的规程、条例、标准,结 合实际工作经验,综合考虑人、机、环、管 四个方面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工作 中存在或潜在危险源。 主要用途:辨识生产活动中的危险源。优点:简便、详尽、易掌握。缺点:受工作人员主观因素影响。162、事故致因机理分析法 具体操作:根据生产系统中可能发生的或已 发生的事故,寻找与事故有关的原因、条件 和规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分析辨识出系统 中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因素。 适用范围:分析生产系

14、统中各类事故产生的 原因、条件、规律。 优点:针对性强。 缺点:专业性强,需要专业人员操作。1718二、危险源辨识的依据(1) 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条例、标准和其他要求。(2) 相关的技术标准。 如:机器设备的操作规程或标准等。(3) 本企业内部的相关信息。 如:企业内部规章制度、规程等。(4) 以往事故或未遂事故案例。(5) 其他相关资料。 19三、危险源辨识的内容人员不安全行为(人员不安全行为(7 7个)个)1机器的不安全状态(机器的不安全状态(7 7个)个)2管理的缺陷(管理的缺陷(1313个)个)4环境的不安全范围(环境的不安全范围(1818个)个)3a.水的威胁;b.顶

15、帮的威胁; c.地热威胁;d.瓦斯煤尘爆炸 威胁;e.火的威胁;f.瓦斯突 出威胁;g.其他自然地质威胁 ;h.工作地点温度、湿度、粉 尘、噪声、有毒气体浓度等超 过规定;i.工作地点照明不足 ;j.工作地点风量(风速)不符 合规定;k.采掘设计缺陷(包 括井下巷道布局不合理、工作 面布置不合理);l.施工质量 不符合要求;m.巷道路面质 量差,标识不齐全、不正确; n.供电线路布置不合理;o.作 业区域警示标志及避灾线路设 置位置不齐全、不合理;p.其 他工作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a.没有按规定配备必需的设备 ;b.设备选型不符合要求; c.设备安装不符合规定; d.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 e.

16、设备保护不齐全、有效; f.防护设施不齐全、完好; g.设备警示标识不齐全、清晰 、正确,设置位置不合理; h.机的其他不安全因素。 a.组织结构不合理; b.组织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明晰; c.规章制度不健全、不符合实际; d. 文件、记录管理不符合要求; e. 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安全技术 措施的编制、审批、管理不符合规 定,贯彻学习不到位; f.未根据风险评估及本单位生产计 划编制应急预案,预案不完善、不 合理; g. 岗位职责不明,设置不合理; h. 员工安全教育培训不符合规定 ; i.未开展班组建设活动,没有有 效的本质安全文化; j. 其他管理的不安全因素。 1) 操作不安全性(误操作、不规范操作、违章 操作) 2) 现场指挥的不安全性(指挥失误、违章指挥) 3) 失职 (不认真履行本职工作任 务) 4) 决策失误 5) 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工作 6) 工作中心理异常 7) 人员的其他不安全因素四、危险源辨识的步骤(1)单元的划分(全面性)按照空间进行划分:掘进工作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