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黎明人机实验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726927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853.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黎明人机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王黎明人机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王黎明人机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王黎明人机实验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王黎明人机实验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黎明人机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黎明人机实验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业班级: 2012 级工业设计姓名 :岳宝海学号 :20124027128 任课教师:岳宝海实验一人体静态尺寸测量1、实验目的(1) 、学习人体测量仪器的用法,测量人体的静态尺寸;(2) 、学习人体尺寸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2、实验内容(1) 测量人体静态尺寸;(2) 根据统计学原理求各测量尺寸的均值、方差,并得到第 5、95百分位的大小;3、实验仪器及器材人体测高仪、人体测量用直角规、人体测量用弯脚规4、实验步骤(1)学习使用各测量仪器;(2)将测量的各项静态尺寸填入下表;(3)计算均值、方差、标准差,并算出5、50、95 百分位数的人体测量数据。每位同学分别测出自己的身高、坐高等列入表格。

2、8-10 个同学一组计算出均值、方差、标准差。5、实验结果分析表 1 测量人体主要尺寸( mm )序 号项目身高立姿眼高肘高坐高坐姿眼高坐姿膝高肩宽胸厚1620 1436 925 837 729 456 351 176 1740 1495 954 870 738 463 368 186 1770 1643 962 904 765 485 375 194 1780 1651 107.3 958 784 523 397 215 均值1730 1556.25 979 892 754 481.75 372.75 192.7 方差3260 6943 3166 2002 1902 682.25 272.7

3、5 428 标准差57 83 56.2 44 43.6 26 16 21 51636 1419.72 896 819 682.2 438.98 346.43 158 50% 1730 1556.25 979 892 754 481.75 372.75 192.7 951823 1692.75 1061 964 825.7 524.52 399 227 结论: 1、求百分位的公式x=身高的均值 +(-) (Sd*K)2、1%-50% 直接的数据时,式子中用“-” ,当 50%-99% 之间的数据时,式中取“ +” 。3、第 50 百分位是各个数值的均值。4、第 95 百分位的 K值是 1.645

4、 5、经过对比数值发现各组数据较书上对应的数据相比较小,数据的准确性跟被测的样本数目有关。实验二、视觉错觉测试实验1、实验目的:测试人的正常视觉是否存在误差。2、实验原理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带有某种倾向的歪曲知觉,而且是必然产生的。错觉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几乎是难免的,不随人的意志而改变。当产生错觉的条件存在时,每个人都会出现错觉, 只是错觉量的大小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它并不是心理的一种缺陷。错觉的种类很多,但最常见、应用最广的是几何图形视错觉。本仪器主要是证实最典型的缪勒莱伊尔( Muller - Lyer)视错觉现象的存在和研究错觉量大小。缪勒莱伊尔错觉是指两条等长的线段,由于

5、一条两端画着箭头,另一条两端画着箭尾,看起来前者比后者短。这是由于人的知觉整体性引起的错觉。3、实验方法仪器直立于桌面,被试位于一米远,平视仪器的测试面。主试移动仪器上方的拨杆,即调整线段中间箭羽线的活动板,使被试感觉到中间箭羽线左右两端的线段长度相等为止。可以验证箭头线与箭尾线的长度错觉现象,并读出错觉量值。另一种箭羽线夹角的线段,重新测试其错觉量值,并比较不同条件即不同箭羽线夹角对错觉量的影响。4、实验结果被试 者测 试 值测试结果备 注岳宝海4 4 差4 1 1 差 1 0 0 差 0 5、结果分析 当被试位于一米时,被试者调整两端长度相同时,实际箭头线的长度大于 箭尾线的长度,观察其他

6、同学的数据发现总体的趋势是实际测量的箭头线长度 大于箭尾线长度,但是,但是仍然还有部分同学正好相反。 随着距离的增加,整体趋势保持不变,但是误差值,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增 大,部分出现了结果相反的现象。由此得出距离越大误差越大。实验三、光亮度辨别实验1、实验目的测试被测人对光亮的识别是否正常。2、实验方法(1) 、把仪器的光刺激部分放在被试的对面。(2) 、接通电源(3) 、把两个光刺激中的一个作为标准刺激,另一个作为变异刺激。(4) 、对标准刺激选定一个亮度,实验开始时把变异刺激的亮度调得比标准刺激较暗或较亮。(5) 、如用平均差误法测定差别阈限,则由被试或主试连续调节变异刺激,置到被试看起来变

7、异刺激与标准刺激的明度相等为止。也可以由主试按一定的梯级逐一调节变异刺激,通过渐增或健减的程序,用最小变化法测定明度差别阈限。(6) 、如制作明度量表,以分段法制作明度的比例量表。(7) 、在任何实验中,标准刺激和变异刺激都要一定的顺序互换位置。3、实验结果被试者测试数值测试结果备注岳宝海145 135 差 10 145 125 差 20 145 115 差 30 140 130 差 10 140 135 差 5 结论: 当被测试数值较小时,测试的结果的误差较大,当被测试数值较大时, 测试的结果的误差较小,由此得出当数值较大时,人眼感应的变化范围降低。 同时与光源的亮度和颜色有关,被测的光是偏

8、黄色的淡黄色,因为黄色 是亮色,对人眼的刺激较大,降低了识别的范围,因此所得出的数据的误差较 小,测试的结果较准确。实验四、速度感知实验1、实验目的:测试人对速度感觉的差异。2、实验原理:速度知觉反映了每个人对速度感觉的差异。速度知觉也是各项劳动实践中和各项体育运动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指标。驾驶员超车要估计前面车子的速度,要估计对面来车的速度,要估计前面横越车子、行人的速度,足球运动员在赛场上要对足球滚动的速度,与其他运动员跑动速度作出敏捷正确的判断,所以能准确掌握速度判辨能力是很有用的。本仪器为心理学测试仪器,用于测试人的速度预知反应,适合于运动员、驾驶员等对速度预知反应的实验。3、实验方法:(

9、1) 、接通电源(AC220V ) ,被试反应手键插头插入被试面右下角的插座中。启动电源开关,主试仪器面板计时显示: 00.00。(2) 、被试坐在距仪器被试面1m左右,平视屏幕板,优势手手指放在反应键上,准备好。(3) 、速度设定:按主试面板的“选择速度”键,其上方数码管相应显示移动速度的编号。(4) 、 “挡板”设定:拉动仪器两侧面的拉伸杆, 任意确定被试屏幕上左右两个光点的位置,组成一个虚拟的“挡板” 。(5) 、主试按下“开始”键,刺激灯按设定速度自左向右移动,当刺激灯到达第一个设定光点(起点)时,灯被熄灭,被试应假设灯以原速度仍在移动,进而设想,当灯光正好到第二个设定光点(终点)位置

10、时,用右手按下反应键,此时刺激灯会亮,显示其位置,从而判别被试对于速度的判别能力。(6) 、主试按“计时显示”键,可分别显示标准设定、被试反应、差异时间,相应指示灯亮。差异值:显示正值,说明被试提前反应,判别速度过快;若出现负值,则说明被试滞后反应,判别速度过慢。(7) 、通常一个被试的测试可以由不同的位置距离、不同的移动速度条件下,反复进行 5-10 次实验,最后求出差异的平均值。(8) 、一次实验完成后,刺激灯会自动重新回到左侧的起始位置。(9) 、每次测试后,要重新开始新的测试,必须按“复位”键。5、实验结果:被试者测试差异值测试结果备注岳宝海0.41 过快2 速度-0.73 过慢4 速

11、度0.95 过快6 速度-0.37 过慢8 速度6、结论当移动的速度较慢时,视觉停留的时间变长,人的心理保持放松状态,而距离不变,导致人的感知滞后,当按下键时移动的点较对比的点滞后,表现为预测速度表现为过慢;当移动的速度较快时,视觉停留的时间变短,人的心理保持紧张状态,而距离不变,导致人的感知提前,当按下键时移动的点较对比的点提前,表现为预测速度表现为过快。实验六、大小知觉恒常性测定1、原理人能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特性的组织加工过程叫做知觉恒常性。大小知觉恒常性是指人对物体的知觉大小不完全随映像的变化而趋于保持物体实际大小的特性。同一物体,距观察者越近,其投射到

12、视网膜上的视像越大;反之,其视像越小。即,如果按照物理学中的光学原理,物体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对视像的大小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在实际知觉中,人仍然能比较正确的反映不同距离物体的实际大小。也就是说视网膜上投影的大小有变化时,人的知觉保持相对恒常而不跟着发生变化。2、目的本实验的目的在于: (1)用比配法验证视觉大小常性现象; (2)学习大小恒常性的方法; (3)讨论距离对大小恒常性的影响; (4)讨论标准刺激大小对大小恒常性的影响。3、方法3.1 仪器EP510 大小常性测定仪3.2 程序3.3.1 步骤 1 (1)选择长度为7m以上的场地。以每1m为一个度量级,测定距离位置,实验时,标准刺激距被

13、试依次为20、10、7m 、6m 、5m 、4m 、3m 。(2)被试根据标准刺激的大小,调节手边大小常性测定器至大小相等。注意,被试应有时从大到小调,有时从小到大调,采用ABBA 序列,且被试与测量器的观视距离为25cm 。指导语如下:“请你注意正前方屏幕上三角形的大小,并照此大小调节你手边的测量器,直到你主管感知到一样大为止。报告记录员记下你调节后图形的数值。注意测量器的观视距离应保持 25cm 。 ”(3)记录员将读出的数据记入下表。在实验中,记录员不得将测量数据告诉被试。实验记录用纸形式如下:表 1 大小恒常性实验记录表(单位:mm )3.2 步骤 2 (1)选择固定测量距离;(2)改

14、变标准刺激;(3)实验步骤与程序1 相同。表 2 大小恒常性实验记录表(单位:mm )3m 4m 5m 6m 7m 被测试者4 结果4.1 计算各种情况下大小恒常性系数与透视值:布伦斯维克提出的计算公式如下:常性系数 =(R-S)/(A-S) R :见到的形状值A :实际形状值S :透视形状值透视值 S=250 实际值 / 观测距离(mm )测量距离 (m) 透视值 S(mm) 表 1 在固定刺激下的透视值表 2 被试在固定刺激下常性系数记录表3m 4m 5m 6m 7m 被测试者0.92 1.03 0.96 0.95 0.92 表 3固定视距的透视值标准刺激(cm) 10 111213141

15、5透视值S(mm) 4.174.585.085.245.465.80表 4 被试在固定视距 6m时的常性系数记录表标 准 刺激10 11 12 13 14 15 被 测 试者0.97 0.95 0.93 0.92 0.90 0.92 4.2 制作在不同观察条件下大小知觉曲线图。横坐标为视距或标准刺激,纵坐标为大小恒常性系数。测量距离 (m) 3 4 5 6 7 透视值 S(mm) 10 7.5 6.5 5 4.28 5 分析:大小常性的规律:刺激不变时,大小常性系数整体随着视距的增大而减小;视距不变时常性系数大致随着刺激的高度的增大而有小幅度增加,但是总体变化不大,在固定刺激为 12cm,固定

16、视距为 10mm 时,不同被试大小知觉常性系数都趋于1 视距固定时,某些被试的大小常性系数随刺激的高度的增加改变的不明显,导致这种结果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种:1. 被试情绪受外界因素影响 2. 距离因素 3. 被试在试验中可能产生视觉疲劳 4. 被试视力不同 5. 被试是否配戴眼镜试验中透视值固定,随着标准刺激距被试越来越远,大小恒常性系数有减小的趋势,但并无完全的反比关系,在视距不变时,随着标准刺激的增大,大小恒量系数有增大的趋势,但也没有弯曲的正比关系。个人分析:由于测试佩戴眼镜,以及邻近中午饭时间,所以测试的结果又些偏差,但总体看来,偏差还是不是很大。6 结论1. 根据实验数据结果可以表明视觉的大小恒常性存在;2. 当标准刺激固定,观测距离改变时,大小常性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弱;3. 当距离不变时,标准刺激大小发生变化是,大小常恒性随着标准刺激的增大而加强;4. 人对物体的知觉大小不完全随印象的变化,而是趋于保持物体实际大小的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