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和监督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51725953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4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和监督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和监督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和监督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和监督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和监督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和监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和监督(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分重点传染病防治及监督湖北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 邓达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变化趋势总报告发病率、死亡率降低 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占总报告数的比 例发生变化 呼吸道传染病大大下降 肠道传染病有升有降 自然疫源性疾病近年增加 经血、性传播的疾病增加明显一、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 (一)霍乱疫情概况1.全球疫情: q从18171923 年的100 多年间,古典霍乱在亚 、非、欧、美各大洲曾酿成6次世界性大流行 q第7次大流行:自1961年至今已已4444年,年,波及140 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累计报告470万例以上 ,死亡12万例以上。 2.我国疫情我国从1961年至今,霍乱疫情波及29 个省,发 病34

2、 万例以上,死亡5 500 人以上我国霍乱主要流行因素w厄尔尼诺现象等气候因素的影响w农村卫生基础设施较差w食品卫生监管力度不够饮食从业人员 带菌海、水产品等 食物存在污染w不良风俗和卫生习惯(农村聚餐)w外环境存在污染w流动人口管理力度较弱霍乱防治工作q防治规划和应急预案; q综合性监测:在17个省增设34个国家级监测哨点 ; q2005年,卫生部制定下发全国霍乱、伤寒、痢疾 、O157等重点传染病监测实施方案,并对各省份 承担国家级监测点工作的单位人员进行了培训。 q每年霍乱流行季节到来前,卫生部部署全国霍乱 防治工作; q加强肠道门诊工作,疫情追踪、调查、处理; q在12个有代表性的省份

3、开展海水产品霍乱弧菌污 染率调查(分子流行病学)。主动监测w肠道门诊主动搜索:就诊腹泻病人的10%进行病 原学检索,逢泻必登、逢泻必检或逢疑必检、有样 必检 w疫点主动搜索:病例的密切接触或共同暴露者w外环境和食品样品检测:每月在固定和流动监测 点开展w水系监测: w沿海区、长江、 鸭绿江、漓江 w城市、医院排污 水、码头等二、重大传染病w艾滋病 w结核病 w血吸虫 病 w乙肝我国艾滋病流行特点我国艾滋病流行特点w报告的感染者和病人人数增加w三种传播途径并存w经性途径感染呈上升趋势w艾滋病疫情进一步蔓延的危险因素仍然 严重我国艾滋病防治策略我国艾滋病防治策略w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w

4、强化政策措施,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规 范化、法制化轨道w实施“四免一关怀”政策w针对关键环节,落实综合防治措施w加强督导、增加投入、深化科研、扩大国 际合作结核病结核病 高结核感染率:2000年感染率为44.5%,全国约有5.5亿 人感染结核菌; 高患病率,活动性患病率367/10万,涂阳 患病率122/10万 疫情下降缓慢,传染性病人几乎没有减少 ;局部地区有所上升。结核病死亡率仍然很高: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结核病艾滋病/结核病(HIV/TB)双重感染、 耐 多药结核病(MDR-TB) 、流动人口等成为结 核病流行新的危险因素如不迅速采取措施,未来的10年将新增 2000-3000万例结核病

5、人。重大传染病重大传染病血吸虫病血吸虫病 全国共有全国共有106106县(市、区)未达到控制控制标准县(市、区)未达到控制控制标准 现有病人约现有病人约6969万人,晚期病人万人,晚期病人2.92.9万人万人 钉螺面积为钉螺面积为3838亿亿m m2 2 血吸虫病急感病例呈逐年下降趋势,血吸虫病急感病例呈逐年下降趋势,20062006年全国年全国累计报告血吸虫病急感病例累计报告血吸虫病急感病例207207例,全国无突发例,全国无突发疫情发生。疫情发生。血吸虫病防治w w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以机代牛以机代牛改厕、沼气池建设改厕、沼气池建设有螺地带禁牧有螺地

6、带禁牧家畜圈养家畜圈养渔船民粪便管理渔船民粪便管理w w开展卫生、农业、林业、水利综合治理。开展卫生、农业、林业、水利综合治理。乙肝1、流行情况 w7亿多人受过感染 w据1992年第二次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HBsAg的携带率为 9.75%,HBsAg阳性者中HBeAg的流行 率高达32%。 估计全国有HBsAg携带 者1.2亿,转归成慢性肝炎者有3000 万人。 每年有近30万人死于 与乙型肝炎相关的慢性肝病。 1997-2005年全国甲乙类传染病发病顺位中,病毒性 肝炎报告的发病率居27种法定报告传染病的首位。三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一)疫情情况(一)疫情情况 2

7、0032003年暴发年暴发SARSSARS波及波及2626个省份,报告病例个省份,报告病例53275327例例, ,死亡死亡 349349人人 20042004年初,发生年初,发生4 4例散发病例例散发病例 20042004年年发生实验室感染病例发生实验室感染病例北京市和安徽省,感染北京市和安徽省,感染9 9例例, 1, 1例死亡例死亡(二)(二)SARSSARS防治工作防治工作 加强加强SARSSARS疫情的早期诊断和预警。疫情的早期诊断和预警。20042004年年7 7月月, ,卫卫 生部下发生部下发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 (试行)(试行)和和县以

8、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 施方案(试行)施方案(试行)。 在全国开展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主动搜索工作。在全国开展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主动搜索工作。 禁止宰杀、烹饪、销售果子狸等野生动物禁止宰杀、烹饪、销售果子狸等野生动物;加强;加强 重点地区监控。重点地区监控。 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四四、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一)疫情情况(一)疫情情况 1.1.全球疫情全球疫情 vv19971997年香港发现世界上首例年香港发现世界上首例H5N1H5N1流感病例流感病例 vv 20032003年以来,越南、泰国、柬埔寨、印尼、土耳其、

9、年以来,越南、泰国、柬埔寨、印尼、土耳其、 埃及、伊拉埃及、伊拉克、中国等克、中国等1212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H5N1H5N1人禽流感病例人禽流感病例 。 2.2.中国大陆中国大陆 vv20052005年至今,内地年至今,内地1313个省份发生家禽及野生候鸟禽个省份发生家禽及野生候鸟禽 流感疫情;流感疫情; vv20042004年内地年内地1616个省份发生禽流感疫情;个省份发生禽流感疫情; vv20052005年年1010月以来,共报告月以来,共报告2222例人禽流感病例,死亡例人禽流感病例,死亡 1414人。人。(二)我国人禽流感防控工作(二)我国人禽流感防控工作1.1.

10、加强政府领导,成立全国防控高致病性禽流加强政府领导,成立全国防控高致病性禽流 感指挥部。感指挥部。 2.2.与与农业部定期通报全国人间和动物间流感、农业部定期通报全国人间和动物间流感、 禽流感疫情及监测信息。禽流感疫情及监测信息。 与农业部、林业局、工商总局等单位联合开与农业部、林业局、工商总局等单位联合开 展重点地区城市活禽市场的督导检查。展重点地区城市活禽市场的督导检查。 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在全国二级以上医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在全国二级以上医 疗机构实行发热性呼吸道病例的预检分诊制疗机构实行发热性呼吸道病例的预检分诊制 度。度。五五、流感、流感(一)流感监测历史沿革(一)流感监测历史

11、沿革 n n中国的流感监测工作开始于中国的流感监测工作开始于19521952年;年;n n19571957年成立了国家流感中心;年成立了国家流感中心;n n19811981年恢复参加年恢复参加WHOWHO组织的国际流感监测网。组织的国际流感监测网。n目前监测网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拥有 63家网络实验室、197家哨点监测医院(包括农村哨点)。六、自然疫源性疾病及人畜共患传染病 (一)流行性出血热 1.疫情情况w近10年来,我国流行性出血热发病基本上处于一种平稳略有下降的趋势,中间有小的波动,也有个别省份疫情波动较大(例如2004年辽宁发病数比2003年增加了63.21)。w近年病例数居

12、前6位的省份依次为辽宁省、黑龙江、吉林省、山东省、河北省和陕西省。2. 部分地区疫情高发原因w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实施难度较大,灭鼠质量 难以保证,鼠密度和鼠带毒率持续维持在较高 的水平;w疫区缺乏防治经费,疫苗接种率普遍较低, 不能建立起有效的免疫屏障;w群众对出血热防治知识的认知率较低。(二)狂犬病w20世纪80年代流行最为严重,90年代中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w1998年后全国狂犬病发病数开始持续快速上升;w近年持续高发的省份包括:贵州、湖南、广西、广东、江苏、安徽等省。1.疫情情况2.疫情上升原因w养犬数增加、犬带毒率上升,犬类免 疫接种率低;w受伤后处理不及时不规范;w疫苗和抗血清可及性和

13、可支付性差;w疫苗质量存在隐患等。3.防治工作w2005年制定下发全国狂犬病监测实施方案, 在5个重点省开展人间狂犬病监测,进行病例流行 病学调查和宿主动物的带毒率调查;w2006年卫生部颁布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规范 ;w2005年起,设立狂犬病防治中央转移支付地方项 目;w加强与公安、农业、药监等部门的沟通配合。七、新发传染病w1988年,中国发现首例0157:H7出血性肠炎病例,之后在多个省份发现病例。w莱姆病是一种能引起多系统、多器官损坏的全身感染性疾患,中国1987年在东北首次发现,已证实17个省、自治区存在莱姆病的疫源地。w1984年以来,军团菌病小规模流行报道已有数起;八、传染病防

14、治监督的主要内容传染病预防的监督 医院感染控制的监督 医疗机构的监督 生物实验室安全的监督(一)对传染病预防的监督内容是否按照规定承担本单位的传染 病预防、控制工作、医院内感染控制任 务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是否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是否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 情; 监督检查方法:现场检查传染病预防控制计划、救 治方案、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及执行记录 ,核实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以及传染病 疫情报告管理部门、人员,核对传染病疫 情报告责任区域;现场核查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设备 的运转记录;检查传染病报告卡和总登记 簿、疫情收报、核对、自查、奖惩等疫情 报告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记录;查阅、核对

15、 门诊工作日志、报告登记册、住院登记册 、出院登记;检查首诊负责制、预检、分诊制度落 实情况;现场抽查与诊治传染病有关的科室 门诊工作日志、传染病报告登记册和住院登 记册;现场询问医务人员、传染病疫情报告 工作人员对疫情报告内容、程序、方式和时 限的掌握情况;调查核实投诉举报内容。 (二)对医院感染控制的监督内容是否建立和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 组织、人员和制度(管委会、专门机构 、人员、职责、例会、管理制度等);是否按照规定对医疗器械进行消 毒;是否按照规定采购、使用、登记 、贮存、销毁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具( 充实采购的索证管理制度)。监督检查方法:现场检查医院感染控制计划,核实 医院感染控制组

16、织和人员的管理日志;现场检查防止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 染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建立及执行记录 ;抽检医院感染有关危险因素监测报 告及安全防护措施落实情况;现场检查消毒隔离制度建立及执行 记录;现场检查血液和血液制品的管理及 使用记录;检查医疗器械消毒记录、检测记 录或报告、一次性使用医疗器具的采购 、使用、登记、贮存、销毁记录;核对每日接诊病人量与医疗器械 消耗量;现场检查与诊治传染病有关的科 室的消毒、无害化处置记录;调查核实投诉举报内容。(三)对医疗救治的监督内容发现传染病疫情时,是否按照规定 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 救护、现场救援、接诊、转诊;是否拒绝接受或转诊传染病病人、 疑似传染病病人;是否按照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 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 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置;是否违反规定自采、自供血液和采 供血单位提供的血液及血液制品进行核查 ;职业暴露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