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722796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207.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集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集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集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集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集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集(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1 第五课:古诗二首课题(教学内容)第 5 课 古诗二首执教教师 执教时间课 时 数2 集体备课教案个性化批注记要第一课时出塞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3 个生字,理解“但使” “教” “何须”等词语的 意思。 2. 理解古诗出塞诗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并 默写课文。 3. 感受诗人的真挚情感,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弄懂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录音机 学生收集与驻守边关、抗击匈奴有关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 一、导入课题: 1. 同学们喜欢古诗吧?你们知道我国诗歌发展

2、的顶峰是哪个 朝代吗?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两首唐诗出塞和 凉州词。 2.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出塞。 二、解题,补充课外资料 1. 课题“出塞”什么意思? 2. 有关作者王昌龄的资料。 3. 学生自由朗读这首古诗,注意诗的韵律和节奏。 三、再读诗句,质疑解疑 1. 读全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标记在书上,提出来,共同解 决。 2. 学生质疑。 ( 字词) 3. 根据大家的提问,运用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自 学。 4. 学生汇报交流,集体质疑。 (未还、但使、不教、度) 5. 交流解疑后的感受。 四、读诗句,明诗意 1. 听课文朗读录音。 2.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 “秦时

3、明月汉时关”应当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 的关” 。 (2) “万里长征人未还”表面意思是说万里远征的人还没有回 来,实际上是说战乱不停,远征的战士无法回家。 (3) “但使龙城飞将在”是说“只要有李广那样的大奖戍守边 关” 。 (4) “不教胡马度阴山”是说“就不会让胡人的起码越过阴山 南下入侵了”。 五、想诗境、悟诗情 1.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边读边悟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2. 把想象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静静的月夜,守卫边关的 战士们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孤寂凄清,举头望见那千里与共 的明月,低下头思念起故乡的亲人来。 3. 独立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古代战乱不停,百姓苦;盼望着有李广

4、重现,救百姓于水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2 火。这首诗意境深渊,言简意丰。4. 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情感?全是反映了诗人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 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 早日平息边塞战争。 是国家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六、吟诵诗句,背诵诗文 1. 反复朗读古诗,入情入境。 2. 检查背诵。 七、课堂小结 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主要从学习古诗的方面去谈。第二课时凉州词教学目标: 1. 学习古诗凉州词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所表达思 想感情。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练习背诵。 重点:弄懂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5、,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或教具:录音机、幻灯 学生收集与驻守边关、抗击匈奴有关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 一、复习导入 1. 齐声背诵古诗出塞 。 2. 揭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习第二首边塞古诗凉州 词 。 3. 介绍诗人王之涣。 二、朗读古诗,整体感知 1. 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凉州词 ,注意读准字音。 2. 听录音机范读,读出诗的节奏。 三、抓字眼,明诗意 1. 请同学们读读古诗,有哪些词语不理解,就提出来。 2. 学生质疑。 3. 师生共同解疑。 理解“何须”。表面的意思是:何:为什么;须:须要,一 定要。联系下文,说说“何须”的意思。 (不必,何必) 理解“度”。投影出示

6、不度程度 ()限度 () 次 () 度过, 吹到. () 4. 用自己的话说说大意。 黄河浩浩荡荡地向远方;流去,好像流进了白云里。一 座孤零零的城池耸立在高山之上。羌笛呀,你何必要埋怨吹奏 折杨柳这支哀怨的曲子呢?春风是吹不到塞外的玉门关 的。 四、想诗境,悟诗情 1. 反复朗读古诗,运用停顿、节奏、重音等朗读符号技巧,再 现诗中意境,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2. 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春风不度”的比喻义。 唐朝王边境征战十分频繁,统治阶级荒淫逸乐,不顾恤远处的 戍守边关的戍卒,守关戍卒内心不满。“春风不度”比喻“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3 恩不及塞外”。 3. 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7、情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朝廷 不关心戍关将士的不满。 4. 品读全诗。 五、吟诵诗句,背诵诗文 1. 反复朗读古诗,运用停顿、节奏、重音等朗读技巧,入情入 境的朗读古诗。2. 检查背诵。 六、课堂小结。由学生总结学完本课的收获,主要从怎样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面去感受去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4 出塞导学案学习目标 : 、结合注释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彰显出的博大人性美。、课内外相结合,激发自己对唐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学习重点 :通过想象,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读出诗的味道。学习难点 :正确理解 “ 秦时明月

8、汉时关” 的意境。学习过程 :一、想象解题,设想意境。1、说说什么样的诗是边塞诗。2、读课题,诗题中的“ 塞” 是什么意思?3、看到这样的诗题“ 塞 ” ,你想到了什么?用一个词描述、 用一句话说一说、 用一句古诗呢?(想象, 感知边塞的环境恶劣、战事频繁、生死惨烈)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1、纠正读音:教应读一声。古代汉语字典中教的意思是让、使,不让胡马度阴山,这里应读。按韵律的时候,也应该读教。唐人写诗通常要遵循平仄的规律,这个字读仄。2、古人吟诵讲平仄规律,试着把一声当平声,这样的字音可以拉长,读的平缓;三声、四声当仄声,读的短一些。试读。3、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还要根据这种诗体的特点来读

9、,前面每两个字停顿一下,试一试?4、读,把古诗的节奏读出来。三、读中想象,读出情感。1、再把诗读两遍,试着想一想这首诗大概在讲什么。(自学,默读,思考诗的大意。)2、展开想象,读出情感。第一句: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1)读完这首诗,你的眼前会浮现怎样的画面?- (在荒凉的边关,一轮明月将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2)对于 “ 秦” 和“ 汉” ,你了解多少?(3)在 “ 明月 ” 和“ 关” 前面加上 “ 秦时 ” 和“ 汉时 ” 这两个时间词,让你想到了什么?(说明边塞上的战争经历了很长时间,经历了许多朝代,从未停止。)(4)正确理解 “ 秦时明月汉时关” 的意思,是 “

10、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边关” 。像这样前文含有后文省略的词,后文含有前文省略的词的修辞手法叫“ 互文见义 ” 。(5)引读:明月依旧,边关如故,只是这延续了千百年的战争,从未停止过,依然是“ 秦时明月汉时关。” (6)再来看第二句,“ 万里长征人未还” ,这里的 “ 人” 指的是谁?(征人)他们在那里?他们在干什么?一句“ 人未还 ” 让你想到了什么?(拓展思维,学生想象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征途遥远、历尽苦难。感悟诗歌的情感。 )(7)想象练笔:征人的亲人们,又会想些什么?白发苍苍的双亲,拄着拐杖,倚在门口,对远方的儿子说- 勤劳善良的妻子,牵着一双儿女,站在村口,对远方的亲人说- 孤苦年

11、幼的孩子,对远方的父亲喊一声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5 - (8)一句 “ 人未还 ” 让我们尝尽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情感写这一句的?(体会诗人对征人的同情,对和平的渴望。)第二句: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1)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对这句的理解。(2)“ 龙城飞将 ” 是谁? - (3)介绍阴山:阴山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是一座东西走向的山脉,自古以来以来是中原地区抵挡外族入侵的天然屏障,阴山这边,就是我们可爱的家园,怎能任由侵略者的践踏?王昌龄啊王昌龄,你为什么对朝廷不满,为什么这么渴望能征善战的将军?同学们,在读读这一句,有没有更深的体会?(体会作者满腔的爱

12、国之请,把对诗歌的理解推向高潮。)(4)正是因为王昌龄这满腔的爱国热情,才发出了这气壮山河,流传千古的感慨“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5)闭上眼睛,品读诗的意境,背诵诗歌。四、拓展读诗,读懂诗人。1、一句 “ 万里长征人未还” 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而王昌龄在出塞(二)中恰好又给这 “ 人未还 ”交上了另一份鼓舞人心的答案。(诗歌内容 “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光寒。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2、你听到了什么声音?3、师生一起用拍桌子代替击鼓,问:战士听到这样的鼓声,会有什么表现?(引导学生想象战士奋勇杀敌的表现。 )4、有没有疑问要问这些战士?(你们为什么

13、这么勇敢无畏?难道你们不怕死,不想念亲人?)5、战士们会怎样回答?(体会作者的一片爱国之情)6、激情总结:战争从未停止,但历史却留下了王昌龄的出塞一个良知者渴望和平、关爱所有生命的最强音。尾声 :回到现实,今天的世界仍不太平,仍有邪恶的组织给国家的和平和人民生活的安宁造成威胁,我们不得不警钟长鸣。对于战争,你有什么看法,这是老师留给大家的一份思考。学习总结 :默写出塞- - - - 同情征人渴望和平热爱祖国课后反思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6 第六课:孔明借箭课题(教学内容)第 6 课 孔明借箭执教教师 执教时间课 时 数2 集体备课教案个性化批注记要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 10 个

14、生字,理解“妒忌”“都督” “何须” “勿” “神 机妙算” “轻举妄动”等词语的意思。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明借箭成功的原因,领悟诸葛亮的神 机妙算,并能用自己的话对课文中的任务进行评价。 重点: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清文章的脉络。 难点: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有关人物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投影。 一、导入激趣。 1. 同学们,你们知道孔明吗?他是三国时期蜀汉的政治家和军 事家。关于他的故事, 多得数不清,如三顾茅庐、 空城计。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反映他神机妙算的故事孔明借箭。 2. 从孔明借箭这个课题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谁借箭? 怎样借箭?为什么能借到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划出生字及词语。 2. 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什么?找出与之相 对应的段落。 3. 讨论、交流 (1)指名认读生字词,并且理解。 (出示文字投影) 妒忌:对才能、名誉、 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军令状:戏曲或旧小说中所说的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 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处置。 迟延:耽搁,拖延。疑惑:本课指心里不明白。 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