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县2016_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722475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77.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岳阳县2016_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南省岳阳县2016_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南省岳阳县2016_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湖南省岳阳县2016_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湖南省岳阳县2016_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岳阳县2016_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岳阳县2016_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湖南省岳阳县 2016-2017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时量: 150 分钟分值: 150 分第卷阅读题,共75 分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 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

2、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

3、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

4、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都只能是过去的,而理解总是2 现在进行时。当我们接受历史上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当然可以设身处地想象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但我们毕竟是现代人,只能按照我们现在的心理文化结构去理解古人。当然,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的理解,但个体毕竟是与群体相通的,所以个体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理解作为现实的行为具有通向实践的品格,艺术品正是通过理解走向现实,并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不是别的,正是理解擦亮了艺术品的生命之光。(摘编自陈望衡艺术是什么1.

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在接受美学诞生以前,人们一般的认识是:整个创作过程就是艺术家的审美经验不断结晶的过程,艺术品一旦形成,创作也就大功告成。B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而当接受美学诞生以后,关于艺术品的接受的研究就成为艺术美学中的一门显学。C接受美学认为,艺术品在艺术家手中产生出来,这只是艺术创作的第一阶段,读者、观众、听众对艺术品的接受是艺术创作的继续。D通过读者、观众和听众的接受,艺术作品的价值才从一种可能的存在转化为现实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接受也属于艺术创作的一部分。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A文

6、本之所以是一个“召唤结构”,一个原因就是它有一些内容有意不写或不明写,需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B“前理解”是接受者在理解文本以前的心理文化结构,由于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所以这种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C文本的“否定”要素具有对接受者所生活的现实加以否定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接受者接受文本并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而实现的。D作品被艺术家创作出来以后就成为历史,作品是通过接受者的理解而存活于现实,并发挥作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品的生命力存在于理解之中。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中国古典美学中强调的含蓄和简洁可以说是艺术作品召唤

7、性的体现,含蓄的美在于从有限中表现无限,简洁的美在于以少胜多,以简驭繁。B 文本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和方向,所以即使我们今天阅读历史上的艺术作品,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了解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C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正如西3 厢记之于莺莺传、金瓶梅之于水浒传。D作为接受者的个体毕竟生活在群体之中,其思维和观念与群体是相通的,因此接受者们对于同一文本的理解即使千姿百态,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同一性。二、古代诗文阅读(41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慕容彦超素有钩距(探究实情)。兖州有盗者,诈

8、为大官从人,跨驴于衢中,市罗十余匹,价值既定,引物主诣一宅门,以驴付之,曰:“此本宅使,汝且在此,吾为汝上白于主以请直。”物主许之。既而声迹悄然,物主怒其不出,叩门呼之,则空宅也。于是连叫“贼”,巡司至,疑其诈,兼以驴收之诣府。彦超悯之,且曰:“勿忧,吾为汝擒此贼。”乃留物主府中,复戒厩卒高系其驴,通宵不与水草,然后密召亲信者,牵于通衢中放之,且曰:“此盗者之驴耳,自昨日不与水草,其饥渴甚矣,放之必奔归家,但可蹑踪而观之,盗无不获也。”亲信者如其言随之其驴果入一小巷转数曲忽有儿戏于门侧视其驴连呼曰驴归驴归!盗者闻之,欣然出视,遂擒之。高祖登极,兖州慕容彦超反,高祖亲征。慕容彦超之被围也,乘城而

9、望,见高祖亲临矢石,其势不可当,退而忧之,因勉其麾下曰:“汝等宜为吾尽命,吾库中金银如山积,若全此城,吾尽以为赐,汝等勿患富贵。”顷之,有卒私言曰:“我知侍中银皆铁胎,得之何用?”于是诸军闻之,稍稍解体,未几城陷。及高祖之入也,有司阅其库藏,其间银铁胎者果十有七八。初,彦超尝令人开质库,有以铁胎银质钱者,经年后,库吏始觉,遂言之于彦超。初甚怒,顷之谓吏曰:“此易致耳,汝宜伪窦库墙,凡金银器用暨缣帛等,速皆藏匿,仍乱撤其余以为贼践,然后申明,吾当擒此辈矣。”库吏如其教,于是彦超下令曰:“吾为使长典百姓,而又不谨,遭贼窦去,其过深矣。今恐百姓疑彦超隐其物,宜令三日内各投状,明言质物色,自当倍偿之,

10、不尔者有过。”百姓以为然,于是投状相继,翌日铁胎银主果出。于是擒之,置之深屋中,使教部曲辈昼夜造,用广府库,此银是也。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亲信者如其言随之其驴果入一小巷转数曲忽有儿戏于门侧视其驴连呼曰驴归驴归B亲信者如其言随之其驴果入一小巷转数曲忽有儿戏于门侧视其驴连呼曰驴归驴归C亲信者如其言随之其驴果入一小巷转数曲忽有儿戏于门侧视其驴连呼曰驴归驴归4 D亲信者如其言随之其驴果入一小巷转数曲忽有儿戏于门侧视其驴连呼曰驴归驴归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组成的姓氏叫复姓,如慕容;同时慕容还是鲜卑族主要部

11、落之一,以部落名称为姓氏,也是慕容姓氏的来源之一。B通衢古指四通八达的道路,后一直沿用,如武汉因为水陆交通便利,就被称为“九省通衢”。C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后泛指普通人,如“召有司案图”。D麾下是敬辞,原意为将帅指挥的旗帜之下,后引申为部下之意,或者是对将帅本人的敬称。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慕容彦超素有辗转查问,推其实情的才能,能破案。兖州一个盗贼,骗物品后在空宅中消失,巡司不能破案,可慕容彦超利用驴最终擒获了那个贼人。B情急之下的慕容彦超,为了勉励部下而说谎。高祖登帝位后,亲自征讨兖州,慕容彦超被围后十分担忧,

12、就用把仓库中像山一样堆积的金银赏赐给部下的假话来勉励自己的部下。C有人欺骗慕容彦超,如他让人开质库(典当行),有人使用铁胎银质钱来欺骗他,很多年后仓库守吏才发现并告诉了他。D慕容彦超常常运用智慧办事。他让人藏匿金银丝织品后,挖墙角假装被盗,让人民说明典当物品色泽的办法抓住了造假者,又让他继续造假银钱引诱高祖前来攻城。7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 分)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5 分)_ 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以相娱乐。”(5 分)_ (二)古代诗歌阅读 (12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 题。临江仙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

13、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注】东坡:在湖北黄冈县东。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写。縠纹:比喻水波细纹。縠,5 绉纱。8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6 分)A上阙首句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寄情于纵饮的心境。B“归来仿佛三更”句,一方面表明作者回寓所的时间之晚,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了作者当时酒醉的情态。C上阙后三句写家童已鼻息如雷导致作者无法进门,只好转而谛听江涛汹涌的声音,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无奈。D下阙前两句写出词人的叹息:遗憾自己总是身不由己,没有办法掌握

14、自己的命运,总免不了劳苦奔波。E一叶小舟从作者眼前的江面飘逝,不由得让作者感慨万千,希望能将自己的后半生寄托在这广阔的江海。9清代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认为在诗歌创作里,任何客观景物的描写, 都包括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打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这首词上下阕中都有这样的词句,请指出并简要分析。(6 分)_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 分,共 10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寻梦?撑一支长篙,满载一船星辉,。(2),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食野之苹。(3)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映带左右,列坐其次(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驾一叶之扁舟,。(5)悦亲戚之情话,

15、农人告余以春及,。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 题。( 25 分)无期徒刑(意)迪诺布扎蒂在城郊这专门关押无期徒刑犯的巨大监狱里,有一条看似十分人性、实则极为残忍的规定。我们每一个被判终身监禁的人,都有一次站在大众面前向全体市民发表半个小时演说的机会。犯人由牢里6 被带到典狱长和其他人的办公室所在大楼的露台上,前方是供听众聚集的三圣广场。若演讲结束听众鼓掌,演讲者就重获自由。为了了解情况,可供参考的就是那些已做过演说、但未获青睐的前人的经验谈,至少也要探听一下他们采用了什么方法。但这些被“筛掉”的家伙一句话都不肯说。最棘手的却是那些来听演讲的市民。我们固然是十恶不赦的坏蛋,外面那些自由的男男女女,也不是省油的灯。一宣布有犯人要上露台讲话,他们就蜂拥而至,不是因为有人的命运掌握在他们手上,事关重大,而是带着逛庙会、看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