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语文:重拾母语教育的尊严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720851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8.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度语文:重拾母语教育的尊严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深度语文:重拾母语教育的尊严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深度语文:重拾母语教育的尊严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深度语文:重拾母语教育的尊严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深度语文:重拾母语教育的尊严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度语文:重拾母语教育的尊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度语文:重拾母语教育的尊严(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度语文:重拾母语教育的尊严王开东按照常理,语文学科应该是学生最有兴趣、最拿手的优势学科;然而,12 年语文学下来,看不懂文章,不会写作的学生比比皆是。吕叔湘先生所说的 ?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 迄今非但没有改变,反而沉珂渐重,病入膏肓。语文教学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所以然者何?作为基础教育最大的学科,语文性质至今尚未取得广泛共识。?工具论?者只注重双基夯实和应用能力培养,其结果是语文越来越窄化;?人文论 ?者轻视文本价值,拼命倡导人文精神的熏陶,其结果是语文越来越泛化。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试图糅合这说:?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问题是,工具性和人文性能否实现主观的、外在的

2、、简单的统一?如果能统一, 它们内在的必然联系是什么?统一之后走向何方?如果不能统一,工具性和人文性究竟是何种关系?我们应该如何梳理这种关系指引自己的教学?其实,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基本是伪命题;但要命的是,这种论争掩盖了语文教学要解决的真正问题。比如语文知识的问题。即使工具论者,也没有清理哪些是真知识,哪些是伪知识,哪些是核心知识,哪些是边缘知识,这些知识来源于何处,其合法性依据是什么,凭什么要传授这个知识,不传授那个知识,如何传授等等。人文论者则片面强调语文教育的人文属性,但对人文属性与语文教育的关系又缺乏有效梳理,五花八门的人文主张,因为缺少学理依据,穿凿附会,贻笑大方。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3、 当前很多老师的语文教学要么执此一端,死不悔改;要么随波逐流,莫衷一是。肤浅、单调、煽情、浅层次滑行不教,学生还有一点兴趣;教了,反而味同嚼蜡。语文学习无趣、无味、无效已经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不断削弱,语文的学科地位不断下降, 连于漪老师也忧愤地说, 语文已经沦落为小三子, 小四子,小五子了。正是在这样的情境之下,我们发起了民间?深度语文 ?研究活动,希图重拾母语教育的尊严。一、何为深度语文深度语文的 ?深度?,不是简单的追求深奥和深刻,而是立足于学生认知水平,紧扣文本,在教学中不断遮蔽、去蔽、再遮蔽、再去弊,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智力挑战,使文本的存在意义不断涌现,让学生时时刻

4、刻都有发现和创造的快乐,不断获得学习的高峰体验,努力追求学生可能达到的最大认知高度,以此破除肤浅和平庸学习带来的倦怠感。?深度语文 ?强调理解存在、语言与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强调将语文视为存在的方式与本质,将存在视为语言性生存,将语言视为存在的惟一实体;强调诗与思在语文中的重要地位,追求诗与思结合,或者?径由思抵达诗 ?。二、深度语文的全课程体系构建(一)以 ?发展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本的教育观。深度语文从?人才培养?转向?人的教育?, 其终极目的在于 ?人?:解放人,充实人,提升人,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成为具有 ?文化的修养

5、、社会的担当、灵魂的自由和思想的独立?的一代新人。为此,必须要重建教育观。重新发现?学生?。 ?学?有两层意思: 一是自觉, 二是仿效。?生?是?学?的内容。 ?学?生?者,小而言之: ?学?生活?之解决、?生存?之保障, ?生命?之延续。大而言之: ?学?人民?生?活、社会?生?存、国民 ?生?计、民族 ?生?命。重新定义 ?老师?。深度语文认为,老师应该做四种人,首先是铺路人,其次是引路人,再次是同路人,最后是陌路人。教学的过程是老师主体性不断弱化的过程,最终达到?不教?,使学生自会读书,自会做人。重新认识 ?课堂?。课堂的中心,是一个问题的提出、理解及解决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工具知识被探

6、索、被发现的过程。 如果没有将?问题知识真理 ?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没有师生完整而真实的相遇,没有真理重新发现的璀璨和炫目,教学就不可能真正发生。深度语文认为,好的课堂必须建立在三个论断之上。错误价值论。错误的价值无可比拟,应该鼓励学生大胆犯错,其目的是让学生摆脱怕错心理,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因为错误能给学生教训,能让学生警醒,还能推动学生实实在在的进步。学生视角论。真正好的课堂,不是来源于教师视角,而是来源于学生视角。一切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以学定教,课堂就会有声有色,就会事半功倍,就会有出人意料的精彩。体验至上论。 美国缅因州国家培训实验室,对学生在各种指导方法下学习 24 小时后,对材料平

7、均保持率的研究结果表明:讲授5% ,阅读10% ,视听结合 15% ,示范 30% ,讨论 50% ,实践学习 75% ,向其他人讲授或者是所学内容立即运用95% 。该实验得出的结论雄辩证明:学生实际运用或者体验老师的教学过程,乃是最高效的学习。没有体验就没有高效的学习。(二)以 ?思维训练、智力挑战 ?为导引的目标观。把存在主义哲学引进语文课堂,强调径由?思?抵达?诗?,在教学中不断遮蔽、去蔽、再遮蔽,从而使文本存在意义不断涌现。1. 深入的文本解读。 深度语文文本解读有四个层次。第一层是知人论世,通过现实环境和作者意愿来解读;第二层是?作者死了 ?的纯作品解读法;第三层是原型结构解读法;第

8、四个层就是通过读者反映理论来解读。2. 深层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一种结构重建,是教师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应由浅入深、由低向高、由单一而多元。深度语文注重文本和?我?的互相驯养,强调 ?从生活中来,向生命里去?。3. 深厚的语言习得。 深度语文将语言视为存在的惟一实体,通过替换、删减、变形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涵咏语言文字之美,风物人情之盛,思想和精神之阔大。4. 深切的情感体验。通过语言唯一存在的载体,入境入情入心,努力把?我?代入, ?在清水里泡三次,在血水里浴三次,在碱水里煮三次。?深切体验文本背后的情感激荡。5. 深刻的思维训练。没有智力挑战,没有思维训练的语文,就会逐渐走向肤浅和平庸

9、,就会味同嚼蜡。深刻的思维训练,是保持语文新鲜度和挑战性的不二法门。6. 深远的人文关怀。语文不仅是一种符号系统,更是民族精神、智慧文化的结晶。语文教育应该在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上,培养起学生浩淼宽广的精神视界,远大辉煌的文化理想,和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经由思,抵达诗的境地。一切都会豁然开朗,存在的意义就会不断涌现。(三)以 ?三有六让 ?为标志的教学观建立?三有六让 ?式的课堂教学方式,确保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三有?即?有趣,有情,有理 ?;?六让?即?目标让学生清楚,疑问让学生讨论,过程让学生经历,结论让学生得出,方法让学生总结,练习让学生自选。?所谓?有趣?。就是要教给学生有意思

10、、有意义的东西,确保知识的鲜活有趣。所谓?有情?。教育是艺术,是艺术就有情感,就有审美感受力。有情?就是要发扬文学感受力,与作品情感共振。所谓?有理?。教育是科学,是科学就有理性,就有逻辑推导力,?有理?就是要提高逻辑推导力。好的语文课堂,是 ?情?理?交融的课堂,既有文学的阐发,又有科学的概括; 既有艺术的具象, 又有科学的抽象; 既有文学的?结晶?,又有科学的 ?结论?。目标让学生清楚。目标要明确、具体、集中。明确,才能起到定向的作用;具体,才好落实;集中,才便于组织教学。目标之间还要紧密联系,这种联系,不仅是知识上的联系,还应该是逻辑上的关联,认识上的深入。疑问让学生讨论。 问题是前进的

11、号角,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唯有发动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才能取得教学上的胜利。过程让学生经历。 强调学习的过程, 并不在于让学生得出什么结论,而是要让学生立足于长期的、大量的、平凡的、琐碎的探究过程,养成严谨的态度, 批评的意识和独立的精神,以及相应的合作能力和实践习惯。结论让学生得出。不能让学生做结论的见证人,而要让学生做结论的证明人。教师只以平等的学长身份,参与学生的发展, 决不越俎代庖。方法让学生总结。教师总结的方法再好,还是老师的方法。学生总结的方法再笨,也是学生的方法,哪怕是失败教训的总结,对学生都有百利而无一害练习让学生自选。练习分层,让学生各取所需。这里的练习不是知识的

12、重复,而是课堂的延伸,是在巩固所学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进一步把触角深入到未知领域里去,让学生拾级而上,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四)以 ?视点质点远点 ?为逻辑的过程观。以深度语文的 ?认识、怀疑、批判、吸收?的文本认识观为依托,我创造了 ?视点质点远点 ?的课堂架构,以破解当前语文教学的肤浅和庸常的弊端。1. 视点是庖丁解牛的切入点。 视点牵一发动全身, 常在文章关节处、动情处、升华处,或者是矛盾纠结处,抓住这一点突破,常常能切中肯綮,事半功倍。好的视点给人的感受是:?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执教合欢树,我寻找到视点:以合欢树为连接点,抓住不同的对象和合欢树的关联,层层深入,探

13、究文本深刻内涵。(1)母亲与合欢树有什么样的关系?在母亲的眼里,合欢树代表着什么?(2)母亲去世后,我和合欢树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在我的眼里,合欢树代表着什么?(3)那个孩子和合欢树又有怎样的关系?在孩子身上,合欢树代表着什么?(4)我们的合欢树?读完文章之后,合欢树对我们的生命有着怎样的意义。2. 质点是教学要抵达的最高峰。质点有本质之意,是教师通过视点切入所要抵达文本价值的核心高地。每篇课文都存在很多教学价值点,对全部价值点予以关注和教学,不仅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所以要抓?语文核心价值 ?。文本不同,核心价值不同。同一文本,学生不同,核心价值的选择也可能不同。譬如老王的 ?质点?,我把它定为

14、:很多年之后,杨绛为何要写老王,其真正的意图何在?师生合作研读最后一句:?那是一个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为什么说 ?我?是一个幸运者?没有幸运者和不幸者, 只有不幸者和更不幸者。 老王死了,?我们?却活了下来, ?我?的不幸已经是幸运。更重要的是,在文革这样的灾难面前,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个人的不幸实在称不上不幸。为什么 ?我?要愧怍?因为?我?对老王只有物质上的平等交易,没有感情上的对等投入。?我?只想到自己的经历和伤痛,却无视老王这些更孤苦者。 通过反思,?我?深切感受到知识分子身上的清高与冷漠以及悲悯与忏悔的稀缺。钱钟书先生给杨绛干校六记序言中写到,杨绛还缺少一个?运动记愧 ?。文革后,

15、很多当年受难的知识分子摇身一变,批斗身边的文革得势者,整个民族尤其是知识分子,根本没有自省和忏悔精神。杨绛在这不久后就写了老王,希望将一己的生活经验推广为一切人的生存体验。 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幸运者和不幸者。作为相对的幸运者,如果 ?我?能够无视不幸的老王,漠视他的情感和感受。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责怪文革中更加幸运的人对我们所施加的伤害呢?由此可见, 老王只是杨绛的隐身衣,借助自己的忏悔和愧怍批评文革中的忏悔健忘者,这才是杨绛真实的意图。文章研讨至此,师生抵达?质点?,在惊人的结论中获得了高峰体验。3. 远点是文本的灵魂深处。?质点?之后怎么样?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很多优秀老师在这里遗憾地停

16、住了脚步,很多优质课到这里戛然而止。其实,我们还可以往前再走一步,看一看?质点?背后的 ?远点?。远点的第一个要义是要深入到作者的灵魂深处,辨别个体的意识和无意识。在执教金岳霖先生时,我以?直笔、闲笔、曲笔 ?结构全文。通过 ?直笔?把握金先生的 ?童趣、风趣、雅趣、士趣?。而闲笔不闲。 ?比如联大的许多教授都应该有人好好地写一写。? 既与前文?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相呼应,又巧妙点出金先生只是西南联大人文群像中的一个, 进而探究西南联大的教授精神,深入挖掘汪曾祺的言外之意;曲笔则更深的透露了作者的意识或者潜意识。远点的第二层要义是深入到文化深处,挖掘作品的民族心理。民族不同,概同人面。阅读教学如果能够从文本延伸到民族文化心理,并形成两种民族文化心理的比较,对学生深刻认识人物、提高鉴赏水平肯定大有助益。执教一个人的遭遇时,我分三步拾阶而上,深入到民族文化心理。第一步:战争对所有的普通人都构成伤害。第二步:战争构成的心灵伤害,永远无法愈合。第三步:纵然自己的伤痕无法愈合,依然要给战争中的孩子筑起人道主义的大厦。三步之后,课堂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