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上课)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1719504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文阅读(上课)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散文阅读(上课)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散文阅读(上课)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散文阅读(上课)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散文阅读(上课)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散文阅读(上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文阅读(上课)(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届散文复习高要二中张新颖 一、高考考纲解读2012年考试大纲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 是: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 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 及主要表现手法。阅读文学作品注重审美 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 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 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 和人文精神。阅读文章,完成16-18题。16文章在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雪,这样写有哪些作用?(4分)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梳理文章脉络、分 析作品结构和概括作品内容的能力。题干中 “开头”二字就提示了我们这段文字在结构上 有一定的作用,而开头的笔墨往往就是为下 文做铺垫,或是引出

2、下文。答案:突出了雪的美丽与丑陋的两重性,从 而为下文写泥泞作铺垫(从写热爱雪写到热 爱泥泞)。 17作者为什么说“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请联 系全文回答。(5分)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品味重要句子和赏 析作品内容的能力。本文题目就为“泥泞”, 可见,泥泞二字表达得不仅是日常所见的泥 泞,它已被作者赋予了作者的情感。答案:1、因为泥泞带来了乡村质朴自然的生 活气息;2、泥泞诞生了“跋涉者”;3、“ 泥泞”使人自然回忆起民族艰辛的历史;4、 “泥泞”使人自然想起土地的广博与祖国的 含义。 18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 在未来的道路上”,又 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着

3、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 ”,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从文章不同层面层 层深入发掘作品意蕴的能力,并要求考生探 讨作品中蕴涵的人文精神。散文的意义不会 脱离于表达情感和抒发议论,而且散文常用 过的手法也是托物寄意,所以我们在阅读这 篇文章时完全可以在从认识象到体悟意象的 过程中说出正确的理解。答案:因为泥泞是浑然天成的,无法人为 制造;而且泥泞象征着苦难与屈辱,没必 要在未来的路上人为地设置逆境和挫折, 但是泥泞可以使人警醒,给人力量,可以 促使人们重温历史,所以当我们在顺境中 茫然和麻木时,我们会渴望在“泥泞”中再 跋涉一回。 二、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一)主要特点 1、形

4、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 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 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 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 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 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 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 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2、意境深邃 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 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 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 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 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

5、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 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 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 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 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 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二)阅读方法 散文鉴赏,重点是把握其“形”与“神”的 关系。散文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读散文要识得“文眼” 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 ,往往都有“眼”的安置。鉴赏散文时,要 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 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 的。“文

6、眼”往往是文中一些议论抒情的句 子,多在文中的开头和结尾处。2.读散文要抓住线索 读散文要抓住线索,理清作者思路,准确把 握文章的立意。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 者是紧密联系的。抓住散文中的线索,便可 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 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 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的表象 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 文章的立意。线索通常有以下几种: (1)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2)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 (3)以时间顺序为线索; (4)以空间顺序为线索; (5)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如鲁迅的从百草 园到三味书屋; (6)以事理为线索,如唐弢

7、的琐忆。 3.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 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深入体会文章的 内容。散文常常托物寄意,为了使读者具体 感受到所寄寓的丰富内涵,作者常常对所写 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就是所 谓的“形得而神自来焉”。我们读文章就要 抓住“形”的特点,由“形”见“神”,深 入体会文章内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荷叶16文章开头描写宏村秋景有什么作用?(4分 )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散文开头景物描写的 作用,可在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联系散 文开头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结合文本具体 作答。而散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通常有:一 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二是渲染气氛;三 是烘托人物性格;四是推

8、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五是映衬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 情。答案:1、开头点明季节,描写了优美的风 景,营造了古雅的意境;(2分)2、引出下文,为写荷叶作铺垫,同 时映衬了残荷之美。(2分) 17结合文意,分析“我”为什么喜欢夏日的新荷。(5 分)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围绕一个话题筛选信息 。先找到段作为答题区域,再选出段落中的关键句进行归纳,最后规范分点答题 。第段开头“我更加喜欢夏日的新荷”引领 后面的段,即“我”“喜欢夏日的新荷”的 原因。归纳第段内容,抓住段开头的关键句,在对文段内容进行归纳。答案:夏日的新荷光鲜洁净,绿意盎然,生机勃 勃,与水中的生物相映成趣。夏日的荷叶为孩童在水中的玩

9、耍增添了无 限的乐趣。夏日的荷叶既能食用,又能包裹食物,具 有实用价值。18在第段和第段中,“我”都见到了残荷,感受有 什么不同?你认为造成不同感受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 意进行分析(6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从文章主要描写对象的 角度探究作品意蕴。第一问:第段最后一 句和第段中“所以听雨打残荷的次数虽然不 少,却从未听出过什么诗意。”分别是写“我” 见到残荷之后的感受。第二问:要结合文章 主旨,从整体着眼,在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 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挖掘作品的 意蕴。答案的组织应具体,不要流于空泛。答案: 1、第段中成年的“我”被残荷吸引,联想到“ 雨打残荷”的诗意美,产生留恋之意。(

10、1分) 2、第段中初中的“我”没有留意残荷,也没从 “雨打残荷”中听出诗意。(1分) 3、在少年时代“我”的眼里,新荷光鲜洁净,又 能用于游戏,所以“我”喜欢新荷;而枯萎的残 荷,单从外表来看,不能吸引“我”。后来经过 文学作品的熏陶,特别是红楼梦中对残荷诗 意的描写,加上人生经历更加丰富,“我”逐渐 拥有了审美的眼光,因此能够欣赏雨打残荷的诗 意美。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 。耳边杜鹃啼17文章用了较大篇幅叙述“姑嫂鸟”的故事,请谈谈作 者这样写的用意。(4分) 解题思路:本题从剪裁的角度考查赏析作品的内涵 ,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引用“姑嫂鸟”的传说使文 章内容更丰富,同时也引发读者

11、美好的想象,增强 了文章的可读性。从全文结构来看,这一传说是下 文展开议论的基础。解答某段文字的文中的作用, 一般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作答。首先要答出某段 文字的大致内容,其次要答出这段文字与文章中心 的关系,还要答出行文结构上的作用。答案:相对诗词、传说的片段引用,“姑嫂鸟”这 一民间故事则为完整叙述,丰富了文章内容 ,增添了杜鹃鸟传说的美好意义。“姑嫂鸟”的故事,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18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杜鹃啼”在文章 谋篇布局中的作用。 解题思路:本文考查对文章思路的理解。题 目中要求联系全文,解答时就需要从开头到 结尾找到都有哪些哪些地方写了“杜鹃啼”, 在分析各处的“杜鹃啼”在构思

12、方面的作用。 另外从题目中“杜鹃啼”三字可推断出其线索 的“身份”!答案:文章以“杜鹃啼”为线索将杜鹃啼叫的时间 ,杜鹃啼叫的悲切状况,以及杜鹃鸟啼叫声 的附会情况结合起来。文章以“杜鹃啼”统帅文章引用的诗词和传 说故事,将其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19选取一个角度,结合文章对“杜鹃这种鸟就这 样被美化了几千年”的原因加深探究。(8分)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结合对语句的理解探究 文意的能力。先明确句中“这样”指代的内容 赋予杜鹃鸟美好外形和高尚品格,然后 结合文本探究杜鹃鸟被美化的原因,这类题 目分值较多,难度较大,回答问题时要做到 :首先要紧密联系文本,其次要有自己的见 解,自己的见解要建立在对文本

13、的透彻理解 上。答案示例一:文学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是不值得恭维的凡鸟,但 在文学中却发生了变化。文章引用贺铸词忆秦娥 句“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和唐人诗句“ 杜鹃枝上月三更”,烘托了杜鹃鸟啼的凄美。啼血 化花的传说,用杜鹃花的美丽衬托了杜鹃鸟的美好 。杜宇望帝和“姑嫂鸟”的传说,则赋予杜鹃鸟道德 和情感意义。上述诗词和传说,赋予杜鹃鸟美好外 形和高尚品格,美化了杜鹃鸟。把不无恶名的凡鸟 提升为具有美好色彩的文学形象,显示了文学的力 量。答案示例二:杜鹃鸟已成为中国文学中表达 思归之情的符号。 杜鹃鸟的文学形象总是或隐或显地与“不如归 去”的啼鸣声联系在一起。古往今

14、来,大量的 文学作品经常用杜鹃鸟啼来表达思归之情。 比如本文引用的唐人诗句“早是有家归未得, 杜鹃休向耳边啼”,就鲜明地表现了这一特点 。即使在作者看来,杜鹃鸟的叫声也表达了 思归之情。可见,杜鹃鸟作为文学形象,已 经成为中国人表达思归之情的文学符号。答案示例三:契合了中国人独特的民族文化 心理。 杜鹃鸟这一文学形象蕴含丰富:杜宇望帝的 传说表达了爱国思想;“姑嫂鸟”故事表现了 求真求美的理想;唐人诗句“早是有家归未得 ,杜鹃休向耳边啼”,表达了思乡之情。这些 丰富意蕴,寄托着中国人对高尚的道德情操 的追求和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契合了中国人 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2012年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14.作者听朗诵时,“心情变得很复杂,很不安定,眼里也 没有泪水”。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答: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这些情景,这些声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是过去 了很久,也很远了。 答: (2)想到这里,我的心又平静了下来,清澈了下来。 答: 原文第2段16.在作者看来,影响历史与世事流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请简要说明。(6分) 答: 17.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