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金融监管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1717425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金融监管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金融学金融监管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金融学金融监管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金融学金融监管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金融学金融监管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学金融监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金融监管(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 融 学金融监管1第五篇 金融监管第十九章 金融监管2第十九章 金融监管第一节 金融监管的界说和理论 第二节 金融监管体制 第三节 金融国际化与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 第四节 银行国际监管3第十九章 金融监管第一节 金融监管的界说和理论4金融监管及其范围1. 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的复合词。2. 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金融主管当局依据国家 法律法规的授权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约束、 管制,使它们依法稳健运行的行为总称。3. 广义的金融监管除主管当局的监管之外,还 包括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与稽核、行业自律 性组织的监督以及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督等。4. 金融监管个范围涉及金融的各个领域。5金融监管的基本原

2、则1. 依法管理原则; 2. 合理、适度竞争原则; 3. 自我约束和外部强制相结合的原则; 4. 安全稳定与经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此外,金融监管的内容、方式、手 段等要适时调整。6金融监管的理论依据金融监管理论,是在政府管制理论 的基础上,结合对金融业特殊性的分析 ,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社会利益论:金融监管的基本出 发点是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社会公众 利益的高度分散化,决定了只能由国家 授权的机构来履行这一职责。7金融监管的理论依据 金融风险论:金融业是特殊的高风险行业 ;金融业有发生支付危机的连锁效应;金融体系 的风险直接影响着货币制度和宏观经济的稳定。 金融风险的内在特性,决定了必须有一个

3、权威机 构对金融业实施监管,以确保整个金融体系的安 全与稳定。 投资者利益保护论:信息不对称的大量存 在,会导致交易的不公平。这就有必要对信息优 势方(主要是金融机构)的行为加以规范和约束 ,以为投资者创造公平、公正的投资环境。8金融监管的理论依据 管制供求论:将金融监管本身看成是存在 供给和需求的特殊商品。是否提供管制以及管制 的性质、范围和程度最终取决于管制供求双方力 量的对比。 公共选择论:强调“管制寻租”的思想,即 监管者和被监管者都寻求管制以谋取私利:监管 者将管制当作一种“租”,主动地向被监管者提供 以获益;被监管者则利用管制来维护自身的既得 利益。9金融监管成本1. 在金融监管中

4、,与其他许多经济问题一样,存 在成本与效益的关系。2. 金融监管成本,可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显性成本主要表现为监管的直接成本,如 金融监管当局的行政预算支出;隐性成本则主要表现为间接成本,如过度 监管导致的效率损失和道德风险等。一般来说 ,金融监管越严格,其成本也就越高。10金融监管成本3. 金融监管的执法成本:指金融监管当局在具体实 施监管的过程中产生的成本。执法成本的一部分由被监管的金融机构承 担,其余部分由政府预算来补充。由于金融监管当局关注的是监管目标的实 现,从而有可能造成监管成本过高的现象。4. 金融监管的守法成本:指金融机构为了满足监管 要求而额外承担的成本损失,主要表现为金

5、融机 构在遵守监管规定时造成的效率损失降低了 资金的使用效率,限制了新产品的开发等。11金融监管成本5. 金融监管的道德风险:由于投资者相信监管当局而忽视自己对金 融机构的监督、评价和选择;保护存款人利益的监管目标,使得存款人 通过挤兑的方式向金融机构施加压力的渠道不再 畅通。金融机构在受监管中承担一定的成本损失 ,因而会通过选择高风险、高收益资产的方式来 弥补损失。监管过度会导致保护无效率金融机构的后果 ,从而造成整个社会的福利损失。12金融监管失灵问题1. 政府监管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市场缺陷, 但同样也会面临“失灵”问题。 2. 监管者的经济人特性:从理论上讲,金融监管机 关作为一个

6、整体,是社会公众利益的代表者。但 具体到单个的监管人员来说,由于也是经济人, 也具有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很容易被某 些特殊利益集团俘获,并成为他们的代言人。13金融监管失灵问题3. 监管行为的非理想化:尽管监管者主观上想最 大限度地弥补市场缺陷,但由于受到各种客观因 素的制约,并不一定能达到理想化的目标。制约监管效果的客观因素如:监管者对客 观规律的认识具有局限性;监管者面临着信息不 完备问题;监管时滞问题4. 作为监管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者,金融监管机关 处于独特的地位,它们几乎受不到来自于市场的 竞争和约束,从而也就没有改进监管效率的压力 和动机。这会导致监管的低效率。14第十九章 金融

7、监管第二节 金融监管体制15金融监管体制及其类型1. 金融监管体制,指的是金融监管的制 度安排,它包括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 机构和金融市场施加影响的机制以及 监管体系的组织结构。16金融监管体制及其类型2. 各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大致可以划分为单一监管体 制和多头监管体制。单一监管体制是由一家金融监管机关实 施高度集中监管的体制。监管机关通常是各国的 中央银行,也有另设独立监管机关的。多头监管体制是根据从事金融业务的不 同机构主体及其业务范围的不同,由不同的监管 机构分别实施监管的体制。又可将其区分为分权 多头式和集权多头式两种。17美国和日本的金融监管体制1. 美国的金融监管有多个部门承担,属于典

8、型 的多头监管。而且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实行联邦 和州的双轨制。2. 日本属集权多头式监管体制。大藏省和日本 银行共同承担着金融监管的职责。18对中央银行监管地位的不同观点现实生活中,大多的中央银行兼任实施货币政策 和金融监管两项职责。对于中央银行在实施货币 政策中的作用,很少有人提出疑问。但对于是否 由中央银行承担金融监管的职责,却存在不同的 声音。讨论这一问题包含两个层次:金融监管和 货币政策是否相关;在认定这两者高度相关的情 况下,是否应将这两种职能统一于中央银行。19对中央银行监管地位的不同观点2. 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是否相关? 货币政策和对银行业的监管高度相关: 履行支付结算和防止相关欺

9、诈行为的特殊困难性 ,使得货币政策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有对银 行业的监管相配合。质疑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相关性:控 制通货膨胀和监管银行业无任何关系。存款虽然 是保存和转移财富的有效方式,但决不是唯一的 方式。因而试图通过金融监管来控制物价,作用 相当有限。20对中央银行监管地位的不同观点3. 如果说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无关或者相关度低, 就无需讨论中央银行的监管地位问题。反之,是 否就能肯定中央银行必须实施金融监管职责?肯定观点认为,只有中央银行才能有效 地协调这两项职能。首先,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 要通过金融机构的传导才能实现。为此,必须充 分了解金融机构运行情况的信息。而由中央银行 承担金

10、融机构的监管职责,是及时、准确获取这 一信息的有效途径。其次,中央银行能够及时获 取金融监管所必需的信息。最后,中央银行的人 才和技术优势。 21对中央银行监管地位的不同观点否定观点则认为,由中央银行负责金融监 管有害。首先,中央银行负责金融监管会导致金 融机构和社会公众的道德风险:在中央银行负责 金融监管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都会产 生中央银行保护金融业的预期。金融机构可能会 倾向于从事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活动;社会公 众也会放松对金融机构的监督。其次,中央银行 可能出现的监管失误会损害货币政策的声誉和严 肃性。 22金融业自律1. 自律是指同一行业的从业者组织,基于共同利益 ,制定规

11、则,自我约束,实现本行业内部的自我 监管,以保护自身利益并促进本行业的发展。2. 金融业自律的组织形式主要为金融行业公会。金 融行业公会作为金融业自律的组织形式,主要功 能有:协调功能,服务功能,沟通功能, 监督功能。3. 随着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各国越来越 重视发挥金融业自律管理的作用。23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1. 就整个金融监管体系来说,监管当局的监管是 外部的全方位监管;金融行业公会的职能在于 实施行业内部的监管。但不论是政府的监管目 标还是行业的监管目标,都必须通过金融业微 观主体加强内部控制,主动防范和规避风险, 实现审慎管理和稳健经营,才能得以实现。 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在整个

12、监管体系的设 计中,具有基础性地位。24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2. 在风险日益加大的背景之下,内控机制的作用 显得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几个大型金融机构的倒 闭事件,更引起了整个金融业界对内控机制健全 与否的警觉。 很多金融机构已经将风险管理技术应用于 内部控制;并且将审慎、严密的内部控制机制的 建设,与公司文化和组织体系等方面的建设紧密 结合。25中国的金融监管体制1. 我国当前的金融监管体制,属于集权多头式。 监管权限高度集中于中央政府;具体监管分属: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 银行、信托业的监管;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证 券市场、证券业和投资基金的监管;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13、主要负责保 险市场和保险业的监管。2. 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不承担监管任务。26第十九章 金融监管第三节 金融国际化与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27银行监管的国际合作是客观 需要1.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金融国际化趋势,使得跨 国银行和国际资本的规模及活动日益扩大;随之 而来,金融风险的国际扩散威胁着各国的金融稳 定。对于这些方面,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大多有 一些监管措施。但是,单单依靠各国管理当局的 分别监管则难于对国际金融舞台加以规范。因而 ,要求国际合作。28银行监管的国际合作是客观 需要2. 在这方面,首先推动的是对跨国银行的国际 监管。1975年,由十国集团国家的中央银 行行长建立了“巴塞尔银

14、行监管委员会”。 1987年通过“巴塞尔提议”。在“提议”基础 上,于1988年通过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 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协议,即有名的 巴塞尔协议。29国际金融监管协调的基本内容n监管信息的交流和共享n有关国际银行监管范围和监管责任n并表监管n国际监管标准的确立n对金融集团的监管n区域性的金融监管一体化30第十九章 金融监管第四节 银行国际监管31巴塞尔协议1. 巴塞尔协议的目的在于:制定银行的资本 与其资产间的比例,订出计算方法和标准,以加 强国际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制定统一的标准 ,以消除国际金融市场上各国银行之间的不平等 竞争。2. 协议的主要内容:第一,定义资本的组成:第二,订出风

15、险度量标准和风险加权的计 算;第三,协议标准比率的目标:要求经过到 1992年底,银行的资本对风险加权化资产的标 准比率为8%,其中核心资本至少为4%。32巴塞尔协议3. 这个协议的影响广泛而深远。不仅跨国银行的资 本金监管需视协议规定的标准进行,就是各国国 内,其货币当局也要求银行遵循这一准则。4. 进入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许多国家银行体 系的弱点逐渐暴露,严重威胁世界的金融稳定。 严格银行监管,强化各国金融体系,进一步成为 国际上高度关注的焦点。33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 1. 1997年9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正式通过 了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为规范银行监 管提出国际统一的准

16、则。2. 这个原则确定了一个有效监管体系所必须具备 的25项基本原则,共分7大类:有效银行监管 的先决条件;发照和结构;审慎法规和要求 ;持续性银行监管手段;信息要求;正式 监管权力;跨国银行业。34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 3. 核心原则的主要内容,概括而言有:必须具备适当的银行监管法律、法规; 监管机构要有明确的责任、目标和自主权;必须明确界定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严 格银行审批程序;35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 重申巴塞尔协议关于资本充足率的 规定;强调应建立起对风险进行独立评估、监测 、管理等的政策和程序;必须建立和完善持续监控手段,监管者 有权在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直至撤销银行执照 ;对跨国银行业的监管,母国监管当局与 东道国监管当局必须建立联系,交换信息,密切 配合36新巴塞尔资本协议1. 2001年1月16日,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新 资本协议草案第二稿。这一文件将全面取代1988年的巴 塞尔协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