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课件3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1716224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5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分析课件3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药物分析课件3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药物分析课件3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药物分析课件3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药物分析课件3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物分析课件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分析课件3(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三章 常用物理常数测定物理常数是评价药物质量的重要指标,不同性质、纯度的药物有着不同的物理常数值,在分析工作中可选择测定相关的物理常数才进行药物的鉴别,检查。l 相对密度 l 溶解度l pH值 l 熔点 l 馏程 l 凝点l 黏度 l 旋光度 l 折光率 l 吸收系数 主要内容(Ch.P 2005)1、概念相对密度:指在相同的温度、压力条 件下,某物质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的比值,除另有规定外,温度为20。一、相对密度2、测定相对密度的意义纯药物的相对密度在特定条件下为不变的常数,药物的纯度改变,相对密度也随之改变,测定相对密度,可以区别或检查药物的纯杂程度。3、相对密度测定方法中国药典中:l

2、比重瓶法测定一般液体药物的相对密度。l 韦氏比重秤法测定挥发性液体药物。 首先将洁净、干燥并精密称定重量的比重瓶 ,装满供试品,装好温度计,水浴使内容物 达到20(或各品种项下规定温度),用滤纸 吸干溢出侧管的液体,立即盖上罩。 然后将比重瓶从水浴中取出,再用滤纸将比 重瓶的外面擦净,精密称定,减去比重瓶的 重量,求得供试品的重量后倾去,洗净比重 瓶,装满新沸过的冷水,再照上法测得同一 温度时水的重量,计算,即得。(1) 比重瓶法 供试品的相对密度供试品重量/水重量 注意:用比重瓶测定时的环境(指比重瓶和天平的放置环境)温度应略低于20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温度。 图3-2 比重瓶 取20时相对密

3、度为1的韦氏比重秤,用新沸过的冷水将所附玻璃圆筒装至八分满,置20(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温度)的水浴中,将悬于秤端的玻璃锤浸入圆筒内的水中,秤臂右端悬挂游码于1.0000处,调节秤臂左端平衡用的螺旋使平衡,然后将玻璃圆筒内的水倾去,拭干,装入供试液至相同的高度,并用同法调节温度,平衡后读取数值,即得供试品的相对密度。(2) 韦氏比重秤法该比重秤系在 4时相对密度 为1,则用水校准时游码应悬挂 于0.9982处,并 应将在20测得 的供试品相对密 度除以0.9982。 图3-2 韦氏比重秤1、概念溶解度:是药品的一种物理性质,通常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中达饱和时溶解的最大药量,是反映药物溶

4、解性的重要指标。2、意义溶解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反映药品的纯度。中国药典2005年版关于药物溶解度有七种提法:(见表3-1)二、溶解度表3-1 药物溶解性能含义溶解性能 含 义 极易溶解溶质1g(ml)能在溶剂不到1ml中溶解溶 解溶质1g(ml)能在溶剂1ml不到10ml中溶解易 溶溶质1g(ml)能在溶剂10ml不到30ml中溶解略 溶溶质1g(ml)能在溶剂30ml不到100ml中溶解微 溶溶质1g(ml)能在溶剂100ml不到1000ml中溶解极微溶解溶质1g(ml)能在溶剂1000ml不到10000ml中溶解几乎不溶 或不溶溶质1g(ml)在溶剂10000ml中不能溶解以上这些术语仅表

5、示药物大致的溶解性能。准确的溶解度:常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或100g溶液或100ml溶液)溶解溶质的最大克数来表示。例:咖啡因在20的水溶液中溶解度为1.46,即表示在100ml水中溶解1.46g咖啡因时溶液达到饱和。3、药物溶解度的粗略试验法(ChP):除另有规定外,称取研成细粉的供试品或量取液体供试品,于252一定容量的溶剂中,每隔5分钟强力振摇30秒钟,观察30分钟内的溶解情况,如无目视可见的溶质颗粒或液滴时,即视为完全溶解。药物溶液、分析时所用溶剂的酸碱性可用pH值 来表示,pH值常用酸度计来测定。酸度计主要包括:电极和电位计参比电极:有稳定的已知电位;有甘汞电极 、 氯化银电

6、极等指示电极:电极的电位随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改变而变化;有玻璃电极、 氢醌电极和锑电极等。三、pH值中国药典规定:除另有规定外,水溶液的pH值应以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与电极的酸度计进行测定。测定试样pH值的酸度计应定期进行计量检定,使精密度和准确度符合要求。l 仪器校正常用的缓冲液有草酸盐、苯二甲酸盐、磷酸盐、硼砂以及氢氧化钙标准缓冲液。l 标准缓冲液的配制必须用pH值基准试剂按药典规定的方法配制。(配制标准缓冲液与溶解供试品的水,应是新沸过的冷蒸馏水,其pH值一般应为5.57.0。)l 标准缓冲液一般可保存23个月,但发现有浑浊、发霉或沉淀等现象时,不能继续使用。表3-2 不同

7、温度时各种标准缓冲液的pH值表首先选择与供试液pH值接近的标准缓冲液对仪 器进行校正,使其读数与上表数值一致,再应 用pH值相差约3个pH单位的另一种的标准缓冲 液核对仪器示值,误差应不超过0.02pH单位。若大于此偏差,应小心调节斜率,使示值与 第二种标准缓冲液的数值一致。重复上述定位 和斜率调节操作,至仪器示值与标准缓冲液规 定数值相差不大于0.02pH单位后即可进行样品 pH值测定。样品pH的测定方法例:对弱缓冲液(如水)的pH值测定时,应先用苯二甲酸盐标准缓冲液校正仪器后测定供试液,并重取供试液再测,直至pH值的读数在 1分钟内改变不超过 0.05为止;然后再用硼砂标准缓冲液校正仪器,

8、再如上法测定;二次pH值的读数相差应不超过0.1;取二次读数的平均值为其pH值。概念:熔点是固体药物固液两态在大气压力下达成平 衡的温度。由于受药物纯度及测定时温度传导的影响,绝大多数药物在加热熔化表现为一个过程,即从供试品在毛细管内局部液化,出现明显液滴(初熔)至固相消失,供试品全部液化(全熔)的过程,即从初熔到全熔的过程。四、熔点l有的药物初熔和全熔难以辨别,则以熔化时发生突变的温度作为熔点。l 有的药物熔融同时分解,则以熔融同时分解的温度作为熔点。l因此,一般来说,药物的熔点系指药物由固体熔化成液体的温度,熔融同时分解的温度,或在熔化时自初熔至全熔的一段温度。根据药物的性状不同,中国药典

9、( 2005年版)中收载有三种熔点测定的方 法:l第一法 用于测定易粉碎的固体药物。l第二法 用于测定不易粉碎的固体药品。l第三法 用于测定凡士林或其他类似的物质。第一法 用于测定易粉碎的固体药物取供试品,研细,按规定的干燥失重条件干燥,(五氧化二磷干燥或其他适宜的干燥方法)。取供试品适量装入熔点测定用毛细管(内径0.9-1.1mm,壁厚0.10-0.15mm)中,装管高度约3mm,填紧。将温度计插入到传温液中,加热传温液至比规定熔点低限低约10 时,将毛细管插入传温液,贴附在温度计上,使毛细管的内容物正好在温度计汞球的中部,继续加热,调节升温速率1.0-1.5/min,加热时不断搅拌使传温液

10、受热均匀。观察样品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以局部液化时的温度作为初熔温度,全部液化时的温度作为全熔温度。记录供试品在初熔至全熔时的温度,重复测定三次,取平均值,即得。第二法 用于测定不易粉碎的固体药品如脂肪、石蜡、羊毛脂等的测定。将供试品熔化后,吸入两端开口的毛细管(同第一法,但管端不熔封)中,高约10mm,冷却,凝固后照第一法放入传温液中,加热至比规定熔点低约5时,调节升温速度为每分钟不超过0.5,供试品在毛细管中开始上升的温度即为熔点。第三法 用于测定凡士林或其他类似的物质将已加热至融熔的供试品粘附于温度计的汞球部, 冷却,将温度计插入一外径约为25mm,长150mm的试 管中,塞紧,使温度计

11、悬于其中,将试管放入16 的水浴中,加热。使水浴温度以每分钟 2的速率 升到38,再以每分钟1的速率升温至供试品的第 一滴脱离温度计为止,检读温度计上的温度,即可 作为供试品的近似熔点,重复测定3次,如3次测得 的熔点相差不超过1,即可取平均值作为供试品的 熔点,如3次测得的熔点相差超过1,可再测定2次 ,并取5次的平均值作为供试品的熔点。传温液的选择视被测药品熔点的高低而定l 熔点在80以下者,用水作为传温液;l 熔点在80以上者,用硅油或液体石蜡作为传温液。测定熔点用的温度计通常选用分浸型温度 计(温度计有全浸型和分浸型温度计两种) 。温度计使用前还应用熔点标准品进行校正 。 测定熔点的方

12、法较多,毛细管法仍是各国药典使用的主要方法。由于测定熔点的方法不同,受传温液、升温的速度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应严格按照中国药典的规定进行测定。 熔点测定用的对照品无有效期,一般只要外观无变异均可使用。 当用毛细管法测定熔点难以判断时,须用差示热分析法(DSC)予以辅佐。 对于一类新药,其熔点须用毛细管法和DSC法两种方法进行测定。五、馏 程1、 概念馏程系指一种液体依照中国药典规定方法进行蒸馏,校正到标准压力1013kPa(760mmHg)下,自开始馏出第5滴算起,至供试品仅剩3-4ml或一定比例的容积馏出时的温度范围。2、测定馏程的意义:某些液体药品具有一定的馏程,不同的药物馏程不同。因此测定

13、馏程可以 区别不同的药物; 检查药物的纯杂程度。纯度高的药品,馏程较短;纯度低的药品则馏程较长。3、馏程的测定方法馏程的测定采用国产19标准磨口蒸馏装置,用具有0.5ml刻度的量筒收集馏出液。测定时取供试品25ml,经长颈干燥小漏斗加入干燥蒸馏瓶中, 加入洁净的无釉小磁片数片,插入温度计,安装好蒸馏装置,加热,使液体沸腾,调节温度使每分钟馏出2-3ml,注意检读自冷凝管开始馏出第5 滴与供试品仅剩3-4ml的温度范围,或一定比例的容积馏出时的温度范围,即为供试品的馏程。图3-3 馏程测定装置测定时,气压如在:l 101.3kPa(760mmHg)以上,每高0.36kPa (2.7mmHg),应

14、将测得的温度减去0.1;l 101.3kPa(760rnmHg)以下,每低0.36kPa (2.7mmHg),应增加0.11、概念:指一种物质照药典规定方法测定,由液体凝结为固体时,在短时间内停留不变的最高温度。某些药品具有一定的凝点,若纯度变化,凝点也随之变化。2、测定凝点的意义:区别或检查药品的纯杂程度。六、凝点l药品准备:取药品适量,(一般来说,如供试品为液 体,量取15ml;如为固体,则称取1520g ,加微温使熔融)置内管中,使其迅速冷却 ,测定供试品的近似凝点。再将内管置较近 似凝点约高510的水浴中,使凝结物仅 剩极微量未熔融。3、凝点测定方法l仪器准备及测定:烧杯中加入较供试品

15、近似凝点约低5的水或其他适宜的冷却液。用搅拌器不断搅拌供试品,每隔30秒钟观察温度1次,至液体开始凝结,停止搅拌并每隔510秒钟观察温度1次,至温度计的汞柱在一点能停留约1分钟不变,或微上升至最高温度后停留约1分钟不变,即将该温度作为供试品的凝点。图3-4 凝点测定装置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药品在一般冷却条件下不易凝固,需另用少量供试品在较低温度凝固后,取少量作为母晶加到供试品中,才能测定其凝点。1、概念:黏度系指流体对流动的阻抗能力。l 中国药典2005年版把黏度分为:运动黏度、 动力黏度和特性黏度2、测定黏度的意义:可以区别或检查其药物的纯杂程度。七、黏度l 动力黏度指液体以1cm/s的速度流

16、动时,在每1cm2平面上所需剪应力的大小,以Pas为单位。l 运动黏度是液体的动力黏度与其密度的比值,再乘以系数10-6即得,以mm2/s为单位。l 对于高聚物,溶剂的黏度0常因高聚物的溶入而增大,溶液的黏度与溶剂的黏度0的比值(/0)称为相对黏度(r),当高聚物溶液的浓度较稀时,其相对黏度的对数值与高聚物溶液的浓度的比值,即为该高聚物的特性黏度。3、黏度的测定方法l黏度的测定用黏度计。l中国药典采用的黏度测定方法有三种:第一法是采用平氏黏度计测定牛顿流体(包括纯液体和低分子物质的溶液)的运动黏度。第二法是采用旋转式黏度计测定非牛顿液体(包括高聚物的溶液、混悬液、乳剂分散液体和表面活性剂的溶液)的动力黏度。第三法是采用乌氏黏度计测定特性黏度,常用于右旋糖酐及其制剂等的特性黏度的测定。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