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学》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51715613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151 大小:6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保障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51页
《社会保障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51页
《社会保障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51页
《社会保障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51页
《社会保障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保障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保障学》(1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保障学第一讲 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本讲教学内容n第一节 国外社会保障产生与发展n第二节 中国社会保障产生与发展n第三节 社会保障基本体系与演变模式n第四节 社会保障产生与发展的影响因 素 第一节 国外社会保障产生 与发展 n一、社会保障的概念和要素 n二、社会保障的古代萌芽 n三、社会保障的近代发展n四、社会保障的现代发展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和要素n(一)社会保障的概念n(二)社会保障的保障要素n(三)“社会保障”一词的来源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n一般来讲,社会保障是以国家为主体、 全社会参与,依法建立的、具有福利性 的、社会化的国民基本生活保障系统; 社会保障主要项目或者内容包括社会保

2、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保障和 补充保障。 (二)社会保障的保障要素 n经济保障 n服务保障 n精神保障 (三)“社会保障”一词的来源n英文的“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 )一词由美国人发明。 二、社会保障的古代萌芽 n(一)古代民间社会保障萌芽 n(二)古代官方社会保障萌芽 三、社会保障的近代发展n西方近代社会保障主要是指英国工业革 命开始到德国1883年建立具有现代意义 社会保险制度之前的这段时间。 四、社会保障的现代发展 n(一)英国1601年颁布的济贫法和 慈善用途法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 萌芽 n(二)德国1883年颁布的疾病社会保 险法是现代社会保障的开端 第二节

3、 中国社会保障产生 与发展n一、中国古代社会保障 n二、中国近代社会保障 n三、中国现代社会保障 n四、港澳台社会保障 一、中国古代社会保障 n(一)中国古代民间社会保障萌芽 n(二)中国古代官方社会保障萌芽 (一)中国古代民间社会保障萌芽n中国古代民间社会保障,在内容上表现 为以互相救济为主。 (二)中国古代官方社会保障萌芽n“致仕”制度 n常平仓与义仓n养老院n助学济困n慈幼局、婴儿局等 n贫病救治 二、中国近代社会保障n(一)民间的社会保障 n(二)官方的社会保障 (一)民间的社会保障n近代民间社会保障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的 社会保障理念和方式,另一方面又有所 创新。 (二)官方的社会保障

4、n清朝末期的社会保障 n太平天国的社会保障 n国民党政府的社会保障 n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革命根据地的社会保 障 三、中国现代社会保障 n(一)社会保险 n(二)社会救济n(三)社会福利n(四)军人社会保障 n(五)补充保障 (一)社会保险n企业职工劳动社会保险 n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 (二)社会救济 n各个时期,社会救济的主要任务不同。(三)社会福利 n职工福利 n城市职工物价补贴福利 n慈善事业 (四)军人社会保障 n军人社会保障是指政府和社会对军人等 从事特殊工作者及其家属予以优待、抚 恤和妥善安置等。军人社会保障是从革 命根据地开始的。 (五)补充保障 n补充保障是指在政府鼓励和支持

5、下,发 挥社会、部门、行业、企业单位、社区 、个人的多方面积极性,自我组织起来 ,互相保障,是社会团体和社会成员自 愿组织和参与的扶弱济困活动,带有补 充性、互助性、特殊性、民间性。 四、港澳台社会保障n(一)香港社会保障n(二)澳门社会保障 n(三)台湾社会保障 第三节 社会保障基本体系 与演变模式 n一、社会保障的基本体系 n二、社会保障体系的演变模式 一、社会保障的基本体系n从项目上划分,社会保障体系主要由社 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 抚和补充保障构成,它们既相互联系又 相互区别。 二、社会保障体系的演变模式n(一)“投保资助”型社会保障模式 n(二)“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

6、n(三)“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 n(四)“储蓄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 n(五)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 (一)“投保资助”型社会保障模 式 以德国为典型。这一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权利与义 务相对应;社会保障费用由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三 方分担,个人和企业缴费为主要社会保险基金的来 源;以保障基本生活水平为原则;待遇给付标准与 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和缴费相联系;强调公平与效率 兼顾,既要保证每一个公民都能享有一定的社会保 障待遇,又不能影响市场竞争活动。 (二)“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 式 福利型的社会保障模式也叫做“普遍保障制度”, 以英国、瑞典为代表,多见于西欧国家。 这一模 式的基本特征是:全民保障;

7、社会保障范围由生到 死,几乎无所不包;主要是强调政府的责任,社会 保障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一般性税收;实行广泛而 优厚的公共津贴制度,津贴与个人收入及缴费之间 缺乏联系;财政负责沉重。 (三)“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 式 原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其主要特 点是:国家包办,个人不缴费,待遇与缴费无关而 与劳动贡献相关,待遇水平较高。 (四)“储蓄保险”型社会保障模 式 以新加坡、智利为代表。其基本特征是:建立个人 账户,雇主和雇员的缴费全部计入雇员的个人账户 ;个人账户资金投入资本市场运营,以实现保值增 值;雇员退休后的养老保险待遇完全取决于其个人 账户的积累额。 (五)救助型社会保障

8、制度 指国家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的有关规章制度,保证每个社会成员 在遇到各种不测事故时,能得到救助而不至于陷入绝对贫困。对于 已经处于贫困境遇的人们,则发给社会保障津贴,以维持其基本生 活。其特征是:第一,政府通过相应的立法,作为实施救助的依据 。公民申请和享受社会救助是其依法应享受的权利,不附带屈辱条 件,不同于慈善机构的“施善”或“恩赐”,也不同于资本主义初 期的济贫和赈济。第二,社会救助的费用列入政府的财政支出,其 资金来源于国家税收,个人不交纳保险费。第三,救助的对象为因 失业或天灾人祸而陷入贫困的公民、弃婴、孤儿、残疾人、老年人 。第四,救助的标准为低水平,以维持生存为限。 第四节

9、社会保障产生与发 展的影响因素 n一、社会保障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因素n二、社会保障产生与发展的理论源泉 一、社会保障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因 素n(一)自然灾害因素 n(二)社会因素n(三)经济因素n(四)政治因素 (一)自然灾害因素n频繁发生的大量自然灾害,诱发社会危 机,这导致了灾害救济制度的产生。 (二)社会因素 n弱势群体的始终存在是社会保障制度的 产生与发展的社会因素之一 n人口发展模式的转变是社会因素之二 (三)经济因素 n工业化大生产和人口城市化使部分人口 失去土地保障是现实的经济原因 n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经济体制原因 n经济发展水平 (四)政治因素 n社会矛盾 n政权制度 n政治选举是促

10、进社会保障产生与发展的 上层政治因素 二、社会保障产生与发展的理论源 泉 n(一)中外古代的大同思想 n(二)传统的伦理道德和宗教理念 n(三)人权理论 n(四)空想社会主义思想n(五)马马克思主义义理论论 n(六)福利国家论论和福利经济经济 学n(七)西方经济经济 学其它理论论的影响 (一)中外古代的大同思想 n在古代,没有独立的社会保障思想,社 会保障思想主要包含在大同思想当中, 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讲,大同思想是最古 老的社会保障思想,也是最古老的社会 保障模式。 (二)传统的伦理道德和宗教理念n传统的伦理道德是推动社会救助事业的 一个重要因素 n传统宗教是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力 量 (三

11、)人权理论 n人权理论促进了社会保障制度向普遍保 障模式发展。 n社会保障权是一项基本人权。n社会保障是实现各项人权的直接物质基 础。n社会保障对人权的保障正在由保障生存 权逐步向保障发展权的阶段转变。 (四)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n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促进了现代社会保障 制度的到来。 (五)马克思主义理论 n马克思和恩格斯一方面批判当时资本主 义社会不关心大众社会保障的行为,另 一方面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社会保 障提出了一定的思想萌芽。 (六)福利国家论和福利经济学 n福利国家论和福利经济学理论构成了社 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发展的直接的、最有 力的理论依据。正是在这二者的指导下 ,各国社会保障制度有了

12、飞速的发展。 (七)西方经济学其它理论的影响 n从配第到斯密和马歇尔的古典主流经济 学对社会保障的影响n凯恩斯主义n公共经济学 【复习思考题】n1.什么是社会保障?n2.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哪些基本内容?n3.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可以划分为哪几 种模式?n4.阐述社会保障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原因 。n5.阐述社会保障产生与发展的理论源泉 。 【阅读材料】n1. 贝弗里奇. 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M.中译 本,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n2. A. C. 庇古. 福利经济学M.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n3. 尼古拉斯巴尔(Nicholas Bar). 福利国家经济学M.

13、 郑 秉文等译,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n4. 郑功成. 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M.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0.n5. 国际劳工组织网站:http:/www.ilo.org. 第二讲社会保障的功能、特 点、规律与原则本讲教学内容n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功能 n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特点 n第三节 社会保障发展的规律性n第四节 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功能 n一、稳定经济社会状态的功能 n二、调节经济社会关系的功能 n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 n四、促进社会成员互助的功能 n五、提高人类社会文明的功能 一、稳定经济社会状态的功能 n(一)促进经济供求平衡 n

14、(二)促进社会稳定二、调节经济社会关系的功能 n社会保障的调节功能表现在政治、经济 与社会发展等广泛领域。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 n(一)促进劳动力再生产 n(二)社会保障基金的融通对资本市场 与产业结构优化起促进作用 n(三)促进社会进步 四、促进社会成员互助的功能 社会保障资金来源和使用以及构成社会 保障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福利与社 会救助体现出了互惠互助以及在互惠互 助中的他助与自助 。五、提高人类社会文明的功能 n(一)培养集体精神n(二)促进社会互助精神n(三)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特点n一、公平性特点n二、福利性特点n三、互济性特点n四、社会化特点一、公平性特点n

15、(一)社会公平性n(二)权益公平性二、福利性特点n(一)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免费项目 明显具有福利性n(二)社会保险也体现出福利性n(三)社会保障中其他补充保障项目同 样体现出福利性三、互济性特点n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于社会,由社会成 员共享,但是在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前提 下,按照需要分别提供,特别是尽可能 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突出体现了社会 保障的互济性。 四、社会化特点n(一)制度的社会开放性n(二)筹资社会化n(三)组织实施社会化n(四)管理与监督社会化第三节 社会保障发展的规 律性n一、社会保障发展的渐进性n二、社会保障内容的包容性n三、社会保障水平的刚性n四、社会保障水平的弹性一、社会保

16、障发展的渐进性社会保障水平从低到高地渐进,是符合实 际发展规律的选择,特别是社会保障的 发展,需要一种与其相适应的社会环境 和经济条件,必要的环境支持和物质基 础,是社会保障能够发展的前提,离开 这种实际的可能和允许的程度,社会保 障的任何发展都是不切实际的。 二、社会保障内容的包容性n社会保障内容的包容性,就是社会保障 的内容可多可少。各个国家及一国不同 的历史时期,社会保障涵盖的具体内容 都存在较大差别。三、社会保障水平的刚性社会保障水平是指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 障经济待遇的高低程度,从绝对量方面 看,社会保障水平具有单向度发展的一 面,即社会保障水平刚性的一面,这表 现为社会保障规模只能扩大不能缩小, 项目只能上不能下,给付数额只能提高 不能降低。 四、社会保障水平的弹性n如果把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结 合起来考查,就会发现,社会保障水平 还具有弹性发展规律。第四节 社会保障的基本 原则n一、公平性原则n二、普遍性原则n三、适度性原则n四、法制性原则一、公平性原则n(一)突出公平优先n(二)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