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1714744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1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第三章 存在主义文学本章重点内容 存在主义哲学基本思想 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 存在主义文学创作的艺术特色 加缪长篇小说鼠疫和中篇小说局 外人的主题意义 萨特长篇小说恶心和戏剧间隔存在主义哲学之有神论存在主义丹麦神学家、哲学家克尔凯戈尔在其哲学著作忧虑的概念中 ,奠定了宗教存在主义思想体系,有神论的存在主义者克尔凯戈 尔的“生活辩证法”“三飞跃”认为:人生分为三个阶段: 唐璜阶段:感官阶段,追求的结果是空虚,有的人会一无所成, 但也会有哲人出现,不再满足于感官上的享乐和放纵,从而实现 一个飞跃,进入: 苏格拉底阶段:不断追求知识,越是追求真理,越发现自己的无 知,有的人会终

2、止于此,但真正的智者会实现又一次飞跃,进入 : 亚伯拉罕阶段:一个有坚定信仰的人,认为人的理性无法与上帝 相比,上帝的安排是人的理性所无法理解的。但对人而言,上帝 的理性是荒谬的 克尔凯戈尔虽然认为世界是荒诞的,但仍强调人应无条件地服从 上帝的理性,才能得到最终的幸福。因为上帝给人类最终安排的 仍是“至善”,人所经历的磨难最终会达到幸福存在主义哲学之无神论存在主义存在主义者是不相信上帝的无神论者,他们留下了克尔凯戈尔“ 世界是荒谬的”的结论,却否认了人类的“幸福”未来海德格尔是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在存在与时间 (1927)中第一次提出了存在主义这一称谓,并促使存在主义 理论系统化、

3、明确化。他指出,作为“存在”的人,面对的是“ 虚无”和痛苦,是一个荒诞的世界,人永远只能忧虑和恐惧,即 “人为死而在”。正是忧虑和恐惧,才揭示人的真实存在。他提 出人有自我选择和自我控制的自由,忧虑、恐惧使人通向存在, 只有存在,才谈得上自我选择的自由,它与光明和快乐相联系存在主义的集大成者萨特形成了他自成体系的哲学思想无神论 的存在主义。从此,存在主义哲学的发展跨入了一个新阶段,这 就是通常所说的当代存在主义哲学。存在主义哲学提出了三个基 本原则:其一是“存在先于本质”,其二是“荒诞体验”,其三 是“自由选择”,同时也成为存在主义文学的三个基本主题加缪的局外人分析(1)加缪曾把局外人(194

4、2年)的主题概括为一句话:“在我们 的社会里,任何在母亲下葬时不哭的人都有被判死刑的危险。” 其实意味着这样一个严酷的逻辑:任何违反社会的基本法则的人 都将不见容于这社会,必将受到社会的惩罚故事讲述了默尔索母亲死亡后的表现和自己杀人后的生活两部分 内容。默尔索认为自己爱母亲,却对她的死无动于衷;他与邻居 莱蒙并无密切的往来,然而当莱蒙求他帮助自己惩罚情妇时他也 随便答应了;在海滩上遇到向莱蒙在鼓寻仇的阿拉伯人时,仅因 为太阳和炎热令他不适,他杀死了阿拉伯人;入狱后他也无所谓 ,觉得监狱的生活也不错,他对自己的案情诉讼毫不关心,临死 还坚决拒绝神甫的祈祷,反而觉得自己“我过去是幸福的,我现 在仍

5、然是幸福的。”默尔索显然不是现实的人,而是作家着意塑造的荒诞的“局外人 ”。小说全力渲染人物对于世界、社会、人生、乃至自我的漠然 感,对于母子之情、男女之爱、邻里交往、职务升迁,甚至死亡 ,默尔索都处之漠然,以“局外人”的态度处之,相对现实人物 而言,“局外人”是一种荒诞的变形,是一种哲学思想的载体加缪的局外人分析(2)加缪塑造这个人物是为了表现他的哲学观点。他认为,现实存在 的一切都是荒诞的,默尔索在毫无杀人动机的情况下杀了人,可 是法律不是用证据,而是以荒诞的推理给他判罪。审判官将他在 母亲下葬时没有哭泣、跟开枪杀人这两件毫不相干的事联系在一 起,从而断定默尔索杀人是有预谋的。在整个审讯过

6、程中,不让 犯人声辩。“他们好象在处理这宗案子时把我撇在一边。一切都 在没有我的干预下进行着。我的命运被决定,而根本不征求我的 意见”。更有甚者,检察宫还将默尔索的案子跟一宗弑父案联在 一起,说:“一个在精神上杀死母亲的人,和一个杀死父亲的人 ,都是以同样的罪名自绝于人类社会。”多么可笑的逻辑,多么 荒唐的法律默尔索就是“意识到一切都是荒谬的人”。既然人生原是一出荒 诞剧,那么,一切都不必希望,不必执著,不必认真、不必热情 ,极端的冷漠才是唯一可奉行的人生哲学。加缪极为赞赏默尔索 对荒谬的认识和漠然的人生态度。局外人最后一段,作家以 充满哲理和诗情的语言传达了默尔索临刑前夕的心理活动。“我 好

7、象是两手空空。但是我对我自己有把握,对一切都有把握”, “对我的生命和那即将到来的死亡有把握。”因此,“我是幸福 的”。这种“把握”,就是人物对荒谬现实的彻底洞察,就是冷 漠、傲然的人生态度以及蔑视死亡和上帝的气概,默尔索的形象 具有形而上学的寓言意义。“局外人”成为二十世纪西方畸零人 的共名,他概括了三、四十年代的部分青年对现实的绝望心理加缪鼠疫分析(1)鼠疫(1947年)加缪最有社会意义的作品。它讲述的是发生在法 属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的沿海城市奥兰遭遇一场鼠疫的经历。随着人们鼠 疫灾情的确认,地方当局封闭了奥兰城,禁止居民出入,以防鼠疫扩散 ,整个奥兰城陷入与世隔绝的流放状态,亲人被强行分离

8、,城里人心惶 惶,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却又在绝望中寻欢作乐。在里厄医生的带领下 ,一群人行动起来,开始了与鼠疫的斗争,并终于在一段长期的残酷斗 争后取得了暂时的胜利,鼠疫,就象它莫名其妙地来一样,又莫名其妙 地去了。在这场人与社会的斗争中,不同的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科塔尔:极端个人主义者的代表,希望用他人的痛苦来保全自己的生存 帕纳卢神甫:狂热的天主教徒,认为鼠疫的降临是天主对人们罪恶的惩 罚,人们应该平静地接受 格朗:一个庸人,但最终投入了抗争的行列 朗贝尔:个人主义者向人道主义者的回归 塔鲁:抽象的人道主义者,不相信上帝,深刻地思考人生的价值,愿意 为人类承担痛苦 里厄:人道主义的英雄,存在

9、主义哲学的体现者。在鼠疫流行期间,他 一直是最坚决的抗争者,但同时他也知道自己的所有努力都是“一连串 没完没了的失败”,但他却不会因此而放弃抗争;另外,在里厄身上体 现出存在主义“自由选择”的观念,他尊重身边每个人物面对鼠疫时的 选择,不作评判加缪鼠疫分析(2)加缪在自己的日记中曾把横行一时的德国法西斯比作“老鼠”, 并曾说:“我希望人们在几种意义上阅读鼠疫,但它最明显 的内容是欧洲对纳粹主义的抵抗”。加缪在小说中用细致的笔触 描写了人物面对鼠疫的灾难所表现的恐惧、焦虑、痛苦、挣扎和 斗争,从而象征性地表现出法国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面对一场 残酷的大屠杀时,在思想和感情上发生的巨大震撼和心灵受

10、到的 伤害。推而广之,它也代表着人类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所作出的心 灵与情感的选择,与鼠疫进行斗争的奥兰市市民就是一个西绪福 斯式的集合体,与这个荒诞的世界进行着虽注定要失败但仍执着 的抗争 鼠疫中“荒诞”无处不在:城市缺乏生机,市民生活平庸无 聊,鼠疫更让人时时面对死亡,“鼠疫,这就是生活”,里厄认 识到了这一荒诞的现实,但人类不能在荒诞中屈服,“看到它给 我们带来的苦难,只有疯子、瞎子或懦夫才会向鼠疫屈膝”,真 理的道路是“向客观作斗争”,作者借里厄之口表明:人应正视 恶、承认恶、抵抗恶并尽力去战胜恶;恶虽永不会绝迹,但人类 却必须选择抗争,向荒谬的现实宣战,以实现自我存在的价值, 也即实现自

11、我的本质加缪创作特色分析从局外人到鼠疫,加缪表现了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世界是荒谬的,现实本身是不可认识的,人的存在缺乏理性, 人生孤独,活着没有意义。加缪自己曾这样说:“局外人写 的是人在荒谬的世界中孤立无援,身不由已;鼠疫写的是面 临同样荒唐的生存时,尽管每个人的观点不同,但从深处看来, 却有等同的地方。”在鼠疫这部后期代表作中,表现了作者 的思想有一定的改变。局外人的主人公默尔索和鼠疫中 的主人公里厄医生面对着同样荒谬的世界时,态度完全不同:默 尔索冷淡漠然,麻木不仁,连对母亲的逝世以至自身的死亡都抱 着局外人的态度;里厄医生在力搏那不知从何而来的瘟疫时,虽 然有时感到孤单绝望,但他

12、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就是跟那吞 噬千万无辜者的毒菌作斗争,而且在艰苦的搏斗中,他看到爱情 、友谊和母爱给人生带来幸福。里厄医生不是孤军作战,他最后 认识到只有通过一些道德高尚、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的人共同努力 ,才能反抗肆无忌惮的瘟神,人类社会才有一线希望 整体的象征主义手法,是加缪创作的显著特色;此外,加缪擅长 于把故事描写与哲学观点的阐述融为一体:1、作品中每个人物都 是某种哲学思想(处世哲学)的体现者;2、在叙述中经常加进大 段议论直接表述作者自己的哲学观点;3、人物在对话中经常讨论 哲学问题。作家创作的目的,在于引导读者进行深刻的哲学思考 而非仅仅获得情感的满足萨特恶心分析萨特认为世界是

13、荒诞的,但人是自由的,人可以通过“自由选择 ”,反抗现实,超越荒诞,通过行动来创造自我本质 恶心(1938年)表现了萨特早期的哲学思想。萨特在这部小 说中描写了青年史学家安东纳洛根丁为了创作到图书馆工作的 经历。有一天他对图书馆中的所见所闻和周围环境的一切突然感 到恶心,有了无以名状的恐惧迷惘之感,觉得人们空虚无聊、孤 独,人与人之间关系陌生。作者对洛根丁在各种具体环境的行为 进行了富有哲学意味的形象探讨,通过洛根丁的复杂心理及丰富 的情感变化阐明了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这一存在主义式的 诊断。洛根丁对世界的厌恶感、恐惧感、陌生感和孤独感正是二 战前夕欧洲战云密布、灾难将至的社会形势下资产阶

14、级知识分子 特殊感受的反映。人被偶然抛到世界上,并为世界所左右,因而 感到恶心。小说最后主人公时时都处于努力的挣扎中,企图战胜 “恶心”,否定现存或已有的东西,摆脱荒诞命运的安排,体现 出萨特对人的“行动”的强调 萨特笔下描写了大量的绝望者,由于深感现实令人“恶心”,自 身被偶然抛入这荒诞的现实世界中,一方面与社会无法沟通协调 ,时时处于对立之中;另一方面“他人即地狱”,别人的存在都 成为自我存在的障碍,人无法确立自我本质,在这痛苦混乱的现 实中,人终究只会失败。但同时,萨特又通过创作告诉人们,人 应该努力去超越荒诞外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创造自己的 本质萨特间隔分析间隔(1944)是萨特

15、哲学巨著存在与虚无中“与他人的具 体关系”问题的形象表述。剧中人物一男二女三个鬼魂加尔森、 伊奈斯和埃司泰乐。三个鬼魂都是精神扭曲、心理变态的人物, 生前皆有不光彩的经历。加尔森是个文人,当过报纸编辑,政治 文作家,他品质恶劣,经常折磨虐待妻子,行为极端卑鄙无耻; 在战争中他是个胆小鬼,在战争中散布和平主义观点,在战场上 临阵逃脱、背叛祖国,因此被处死;伊奈司是一个心理变态的同 性恋女人,她勾引了表兄的妻子,让表兄痛苦而死,悔恨的表嫂 打开煤气与她同归于尽;埃司泰乐是一个色情狂,为财产而嫁人 ,但不断地寻找婚外情的刺激,她与情夫生下私生女又杀死了女 儿,因病而死后也被投入地狱。三个人生前各自都

16、经过“自由选 择”,然而他们选择的结果则是卑鄙和罪恶的。三个鬼魂既相互 戒备又想互相利用,他们来到地狱中为了印证自己本质的合理性 ,三人互相折磨与吞噬。萨特在这里提出了一个极为独特的见解 :他人即地狱。人与人之间只有相互的攻讦、戒备、隔膜和孤独 ;同时作品还反映了萨特关于“自由选择”的观点。存在主义认 为选择自由,同时又有善恶不同的选择,加尔森等人生前有劣迹 ,死后又相互折磨,萨特对他们这种恶的自由选择予以否定:让 他们在地狱中的生活同样痛苦不堪,由此向人们提出哲理上的告 诫,即人必须要有高尚的自由选择才会摆脱孤独与苦闷存在主义文学创作艺术特色存在主义文学具有浓厚的哲学色彩,但它并不是对哲学的图解, 许多作品有很强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在艺术形式上存在主义文学 继承了传统文学中优秀的品质,也有自己的创新;有的作品同现 实主义文学艺术存在有边缘的模糊性。纵观存在主义文学,它具 有如下比较鲜明的基本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