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河北保定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4月)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706095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5.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河北保定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4月)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河北保定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4月)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河北保定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4月)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河北保定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4月)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河北保定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4月)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河北保定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4月)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河北保定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4月)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河北保定外国语学校河北保定外国语学校 2014-20152014-2015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考(4 4 月)语文试题月)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它在中国历史上流 传了三千余年不曾中断,至令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 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琴、棋、书、画“四艺”中居于首 位。 “琴”在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中,不仅创造并完善了独特的琴器、琴曲、琴谱等,更 具有了高雅的音色品质与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它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及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 古人对琴的评

2、价极高,西汉时期便被文人们公认为“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 ; 唐人顾况甚至说“众乐琴之臣妾也” 。另外, “琴者,禁也。所以禁止淫邪,正人心也” , 古琴修身养性的功能被文人日益强调, “左琴右书” “士大夫无故不撤琴瑟”等古琴音乐观 念在凝固。琴在古代文人心目中的重要位置不可替代。琴成为历代文人具备音乐修养及实 践技能必修的一种乐器,也成为他们思想学识与人格情操的最佳体现方式。 古琴的神奇魅力,首先自于琴器所特有的音色品质,而这些品质又与琴的材质、形制、 结构、髹漆等斫制工艺有着直接的关系。琴体主要是由一整块木材腹腔开剜后制作的面 板与底板胶合而成,内部形成一个狭长的“共鸣箱” ,

3、然后再周身髹以厚厚的大漆。弹拨类 的弦鸣乐器,是以弹拨极具张力的弦为振动,再与由面板和底板结合构成的共鸣体产生共 振而发音的。琴的弦位较长,音量不大但余韵悠长,面板、底板浑厚且共鸣箱体积较小, 特别是通体表层髹有厚厚的漆胎,这样特殊的斫制与构造方式,使共鸣体振动不充分且有 传播阻碍,造成琴在发音上具有轻微淡雅、深沉悠远、圆润古厚的音色特点。而这些特点, 恰与历代文人在音乐上追求的“中正平和” “温良敦厚”及“虚静简淡”的审美情趣相舍。 可以说古琴特殊的斫制方式决定了演奏者崇“和”尚“雅”的审美情趣。 古琴的音色有散音、按音与泛音三大类型。散音,指左手不按弦,以右手弹弦所发出 的空弦音,其特点是

4、浑厚宏亮,共鸣性强,余音悠长。按音,指右手弹弦,左手指顺弦依 徵位按弦所发出的声音。按音没有散音清亮,共鸣性和余音亦相时较弱,但其音温厚、结 实,古琴音乐的主旋律也主要是由按音表现的。泛音,为右手弹弦,左指对准徵位轻点琴 弦得音清亮空灵。泛音清脆、晶莹、纯净、明亮,有金属声,富于弹性,与散音的厚重 深沉、按音的沉着多变形成鲜明的对比。另外古琴还分为低音区、中音区与高音区三个不 同的发音部位低音区低沉浑厚、古朴苍老余音绵长不绝;高音区则清亮圆润富有穿 透力而又具醇厚之韵。中音区取音“中和” 。在琴曲中,这些充满矛盾的不同种音色常常配 合使用,通过高妙的处理手法,使古琴的散音、按音、泛音及高、中、

5、低音区调和在同一 首曲中,使丰富的音色和谐统一。这恰与中国文人崇“和”的观念相契合。 1、下列关于古琴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已经流传了三千余年,它具有清、和、淡、稚的音 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 B琴体由一整块木材腹腔开剜制成的面板与底板胶合而成,内部形成狭长的“共鸣箱” ; 它以琴弦为振动通过弹拨与共鸣体共振而发音。 C古琴在发音上具有轻微淡雅、深沉悠远、圆润古厚的特点,这与其共鸣箱体积较小、通 体表层髹有厚厚的漆胎等特殊的斫制与构造方式相关。 D古琴的发音部位分低、中、高三个音区。音色有散音、按音与泛音,弹奏时通过高妙的 处理手法

6、,它们就调合于一曲,丰富的音色和谐统一。2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琴的材质、形制、结构、髹漆等特殊的斫制工艺使琴器具有独特的音色品质,而这 些品质又是古琴具有神奇魅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B弹奏者右手弹弦左手指或顺弦依徵位按弦或对准徵位轻点琴弦,就能弹出时而厚重 深沉时而沉着多变,时而清亮空灵的音调。 C古琴音乐的主旋律主要由按音表现,虽然它不如散音清亮共鸣性和余音亦较弱但其 音温厚结实并且与泛音相比也沉着多变。 D古琴音色的三大类型,特点各不相同;古琴的三个发音部位,乐音各不相同。在琴曲 中这些充满 矛盾的不同种音色常常配合使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

7、一项是 A正是因为琴在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中具有了深沉高雅的音色品质与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它才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及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 B琴被列为“四艺”之首,西汉文人公认“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 ,顾况说 “众乐,琴之臣妾也” 由此可见文人们对古琴的推崇与偏爱。 C古琴用禁止淫邪、矫正人心的修身养性的功能被文人日益强调,于是就逐渐形成了“左 琴右书” “士大夫无故不撤琴瑟”等古琴音乐观念。 D古琴特殊的斫制方式决定了演奏者崇“和“尚“雅”的审美情趣是因为它所造成的音 色特点,与历代文人在音乐上追求的审美情趣相合。 二、文言文阅读 (一) (分) 吴祯,江国襄烈公良弟也。初名国宝,赐名祯。与

8、良俱从克滁、和,渡江克采石,从 定集庆。下镇江、广德、常州、宣城、江阴,皆有功。又从常遇春自铜陵取池州,以舟师 毁其北门,入城。敌舰百余至,复大败之,遂克池州。积功,由帐前都先锋累迁为天兴翼 副元帅。以千人助良守江阴,数败吴兵,破士诚水寨,擒其骁将朱定。授英武卫亲军指挥 使。又大破吴兵于浮子门。从大将军徐达帅马步舟师取湖州,勒奇兵出旧馆,大捷。湖州 平,遂戍之。从围平江,破葑、胥二门,进佥大都督府事,抚平江。寻副征南将军汤和讨 方国珍,乘潮入曹娥江,毁坝通道,出不意直抵军厩。国珍亡入海。追及之盘屿,合战, 自申至戌,败之,尽获其战舰士卒辎重,国珍降。复自海道进取福州,围其西、南、水部 三门,一

9、鼓克之。 洪武元年,进兵破延平,擒陈友定。闽海悉平。还次昌国。会海寇劫兰秀山,剿平之。 兼率府副使。寻为吴王左相兼佥大都督府事。二年,大将军平陕西还,祯与副将军冯胜驻 庆阳。三年讨平沂州答山贼。命为靖海将军,练军海上。其冬,封靖海侯,食禄千五百石, 予世券。与秦、晋二王傅金朝兴、汪兴祖并专傅王,解都督府事。仇成戍辽阳,命祯总舟 师数万,由登州饷之。海道险远,经理有方,兵食无乏。完城练卒,尽收辽海未附之地, 降平章高家奴等。坐事谪定辽卫指挥使,寻召还。七年,海上有警,复充总兵官,同都督 佥事于显总江阴四卫舟师出捕倭。至琉球大洋,获其兵船,献俘京师。自是常往海道,总 理军务数年,海上无寇。 十一年

10、,奉诏出定辽,得疾,舆还京师。十二年卒。追封海国公,谥襄毅,与良俱肖 像功臣庙。子忠嗣侯。二十三年追论祯胡惟庸党,爵除。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良俱从克滁、和 攻下 B.还次昌国 驻扎 C.从大将军徐达帅马步舟师取湖州 将领、主帅 D.勒奇兵出旧馆,大捷 率领、带领3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吴祯杰出作战才能的一组是() 敌舰百余至,复大败之,遂克池州。 海道险远,经理有方,兵食无乏。其冬,封 靖海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完城练卒,尽收辽海未附之地,降平章高家奴等至 琉球大洋,获其兵船,献俘京师奉诏出定辽,得疾,舆还京师。 A B C D 6、下列对文

11、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是臣子向帝王献策言事的重要途 径,对于直言上疏进谏的臣子一般称之为“诤臣” 。 B、皇帝的自称“朕” ,臣民称皇帝为“陛下” ,史官记事称“上” ,皇帝的命令称“诏” 、 称“敕” 。 C、 “封泰山”是古代帝王的一种封禅仪式,从最开始的郊野之祭,逐渐发展到对名山大 川的祭祀,而对名山大川的祭祀则以 “泰山封禅”最具代表。 D、 “谥”指“谥号” ,是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去之后,根据 他们的生平事迹与 品德修养,而给予的一个带有赞誉性质的称号。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12、 A吴祯军事才能杰出,起初跟随太祖,之后随常遇春攻打湖州,皆立下战功。后能独当一 面,仍然战功卓著,是明朝的开国元勋,所以功臣庙里画有他的肖像。 B吴祯不只指挥作战能力突出,管理工作也十分出色,如负责帮仇成运送粮饷,虽然海上 道路危险遥远,但军队的粮饷从不缺乏。 C吴祯在明朝建立后,只在打击倭寇的战场上表现突出,追击倭寇至琉球大洋,缴获倭寇 兵船,到京师献俘,管理军务数年,海上没有倭寇再出现。 D吴祯由于战功卓著,明太祖待他也很好,不仅封侯,还赐予铁券。儿子吴忠被封为嗣侯, 但多年后,吴祯被指认为胡惟庸同党,被削除爵位。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5 分) (1)以千人助良守江

13、阴,数败吴兵,破士诚水寨,擒其骁将朱定。(2)寻副征南将军汤和讨方国珍,乘潮入曹娥江,毁坝通道,出不意直抵军厩。(3)七年,海上有警,复充总兵官,同都督佥事于显总江阴四卫舟师出捕倭。(二) (19 分) 李石,字子坚,辽阳人,贞懿皇后弟也。石敦厚寡言,而器识过人。天会二年,授世 袭谋克,为行军猛安。睿宗为右副元帅,引置军中,属之宗弼。拜参知政事。阿琐杀同知 中都留守蒲察沙离只,遣使奉表东京,而群臣多劝世宗幸上京者。石奏曰:“正隆【注】远 在江、淮,寇盗蜂起,万姓引领东向,宜因此时直赴中都,据腹心以号令天下,万世之业 也。惟陛下无牵于众惑。 ”上意遂决,即日启行。 安化军节度使徒单子温,平章政事

14、合喜之侄也,赃滥不法,石即劾奏之。方石奏事, 宰相下殿立,俟良久。既退,宰相或问石奏事何久,石正色曰:“正为天下奸污未尽诛耳。 ” 闻者悚然。石司宪既久,年浸高。上表乞骸骨,以太保致仕。十六年,薨。 石以勋戚,久处腹心之寄,内廷献替,外罕得闻。观其劾奏徒单子温退答宰臣之问, 气岸宜有不能堪者。时论得失半之,亦岂以是耶?旧史载其少贫,贞懿后周之,不受,曰: “国家方急用人,正宜自勉,何患乎贫。 ”后感泣曰:“汝苟能此,吾复何忧。 ”史又称其 未贵,人有慢之者,及为相,其人以事见石,惶恐。石曰:“吾岂念旧恶者。 ”待之弥厚。 山东、河南军民交恶,争田不绝。有司谓兵为国根本,姑宜假借。石持不可,曰:

15、4“兵民一也,孰轻孰重?国家所恃以立者纪纲耳,纪纲不明,故下敢轻冒。惟当明其疆理, 示以法禁,使之无争,是为长久之术。 ”趣有司按问,自是军民之争遂息。北京民曹贵谋反, 大理议廷中,谓贵等阴谋久不能发,罪止论斩。石是之。又议从坐,久不能决。石曰: “罪疑惟轻。 ”入,详奏其状,上从之,缘坐皆免死。北鄙岁警,朝廷欲发民穿深堑以御之。 石曰:“不可。古筑长城备北,徒耗民力,无益于事。北俗无定,居出没不常,惟当以德 柔之。若徒深堑,必当置戍,而塞北多风沙,曾未期年,堑已平矣。不可疲中国有用之力, 为此无益。 ”议遂寝。 【注】正隆:金国海陵王的年号。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6、 A. 惟陛下无牵于众惑 惟:通“唯”,希望 B. 石司宪既久,年浸高 司:观察 C. 有司谓兵为国根本,姑宜假借。 假借:宽免 D. 国家所恃以立者纪纲耳 恃:依仗 10、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 B.“乞骸骨”是指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为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 C.“劾奏”中的“劾”即检举揭发, “劾奏”指向皇帝检举揭发官吏的过失或罪行。 D.“中国”古代指我国中原地区或在中原地区华夏族建立的政权,也指整个国家。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石见识过人。他是皇亲国戚,但不张扬;中都发生变故,众大臣劝世宗去上京,李石 分析形势,认为世宗去中都对国家有利,皇帝接受了他的意见。 B.李石痛恨贪赃枉法的行为。节度使徒单子温贪赃枉法,李石弹劾他,奏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