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病原学-肝炎病毒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51704705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5.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病原学-肝炎病毒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临床病原学-肝炎病毒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临床病原学-肝炎病毒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临床病原学-肝炎病毒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临床病原学-肝炎病毒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病原学-肝炎病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病原学-肝炎病毒(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肝炎病毒的临床病原学李攀流行病学中国不仅是一个人口大国,而且也 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目前已知的 甲、乙、丙、丁、戊、庚及TTV型肝 炎,在我国均有发生,其中尤以甲、 乙、丙、戊4个型别的流行情况严重 。 仅乙肝病毒携带者以达1.2亿之多 。可以说,病毒性肝炎是对我国危害 最为严重的传染病。 肝炎病毒是指以侵害肝脏为主,并引起病毒 性肝炎的病原体。目前公认的人类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 (HCV)丁型肝炎病毒 (HDV) 戊型肝炎病毒(HEV)肝炎相关病毒(HGV、TTV)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 HBV )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

2、病毒( HDV )戊型肝炎病毒( HEV )消化道传播, 急性肝炎 ,不转为慢性及携带者血行传播,急慢性肝炎, 并与肝硬化、肝癌相关缺陷病毒, HBV为其辅助 病毒甲型肝炎病毒HAVhepatitis B virus(HAV)生物学性状呈球形,直径27-32nm,20面 体立体对称,无包膜。电镜下两种颗粒同时存在实心:有感染性,有免疫 原性空心:无感染性,有免疫 原性HAV的结构微生物学:基因组:单股正链RNA,约7.5kb;末端 VPG是病毒基因组蛋白抗原性:只有一个血清型,抗原性稳定动物模型:黑猩猩、狨猴、猕猴。细胞培养:在人与猴肝、肾细胞内增殖 特点:增殖缓慢、不释放、无血凝 ;无CPE

3、现象(CPE即细胞病变效应: 指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大量增殖,导致细胞 病变甚至死亡的现象)微生物学:抵抗力:较强。耐受乙醚、氯仿等脂溶剂 耐酸:在pH3的酸性环境中稳定对热抵抗力强,对紫外线敏感100 5 min可使之灭活 在海水、淡水、毛蚶、泥沙中存活数天 至数月HAV的传播流程图粪口途径传播口咽部或唾液 腺中早期增殖肠道与局部 淋巴结中大 量增殖入血并形 成病毒血 症肝脏为最终靶 器官(病毒直 接损伤或免疫 病理作用)通过胆汁随粪 便排出体外临床症状:主要见于儿童、青少年,多为隐性感染 。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发热、厌油,常为自 限性疾病,预后良好,不发展成慢性肝炎和慢性 携带者。临床特征:

4、肝脾肿大、黄疸、转氨酶升高、血胆红 素升高。传染源:病人(潜伏后期、急性早期传染性最强) 、隐性感染者 潜伏期:15-50天(30天)临床实验室诊断测HAV抗原及早,发病1周后只有半 数为阳性抗-HAV IgM近期感染,快速诊断最 可靠的血清学指标抗-HAV IgG既往感染,疫苗免疫效 果评价及流行病学调查防治原则一般预防:保护水源、注意饮食卫生、 卫生宣传、切断粪-口途径;减毒活疫苗接种;丙种球蛋白紧急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流行病学我国为高流行区感染率 10% HBsAg携带率 8%10%慢性乙肝病人 1000万生物学性状大球形颗粒 即Dane颗粒,为

5、完整的乙型肝炎病毒颗粒, 有感染性,直径为42nm,具有双层衣壳结 构。直径22nm,主要成分为HBsAg,不含 DNA和DNA多聚酶,是病毒多余的衣壳 成分,不具传染性。小球形颗粒直径22nm,长100700nm,是一串 聚合起来的小球形颗粒,也具有 HBsAg的抗原性。管形颗粒电镜下病人血清中可见三种病毒颗 粒:大球型颗粒3、小球型颗粒1和 管型颗粒2。基因结构与功能基因结构HBV的DNA为不完全双链环状DNA 。长链负链O(L-)为模板,编码病 毒蛋白,含有4个开放读码框架(OPF)短链正链(S+)S区: S基因 PreS1. 2基因 HBsAg PreS1. 2C区:C基因 Pre-C

6、基因HBcAg Pre-C 蛋白经切割HBeAgP区:编码DNA多聚酶(逆转录酶活性)X区:编码x蛋白(HBxAg)激活原癌基因,与肝癌发生发展有关ORF病毒基因组复制方式HBV的DNAS+延长修补DNA聚合酶完整双股环状DNA超螺旋环状DNA 以DNA-为模板RNA聚合酶转录 两种RNA短mRNA转译外衣壳蛋白不同步、过剩结合成Dane长mRNA转译内衣壳蛋白DNA复制模板 DNA聚合酶逆转录活性子代L-模板复制子代S+结合结合标志物1.表面抗原(HBsAg)存在于小球形颗粒、管形颗粒及Dane颗粒的 外衣壳上,分子量约为25KD,有多种亚型, 由S基因编码。具有免疫原性,是制备疫苗的主要成

7、分,可 刺激机体产生抗HBs。HBsAg是HBV感染的 主要指标,但血清中出现抗HBs被认为是乙 型肝炎恢复的标志。2.PreS1和PreS2抗原:具有吸附于肝细胞表面的决定簇,可以使 HBV吸附于肝细胞表面,有利于病毒侵入 细胞内。常在感染早期出现,1个月左右消失,若 持续存在表示乙型肝炎已转为慢性。抗- PreS1和抗- PreS2能阻止HBV侵入肝 细胞,若乙型肝炎病人血清中出现此类抗 体提示病情好转。3.核心抗原HBcAg与核心抗体抗-HBc :存在于Dane颗粒核心结构的表面,为HBV 的内衣壳成分,在感染者的肝细胞内合成 。一般在血清中很难检出HBcAg。HBcAg能刺激机体产生抗

8、-HBc。抗- HBcIgM增高可提示HBV在体内复制。4.e抗原(HBeAg)与e抗体(抗-HBe)存在于内衣壳,为可溶性蛋白,可游 离存在于血中。临床常作为HBV复制及血清 具有强感染性的标志。HBeAg有抗原性,与抗-HBe无中和作用 (即与游离HBeAg结合,不能阻止吸附)抗-HBe与肝细胞表面HBeAg结合,可破 坏受感染细胞,建立部分免疫力Pre-C突变 株,不被HBeAb识别。5.HBxAgX基因编码的抗原。与原发性 肝细胞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HBV的抵抗力较强:3032 存活至少6个月,-20 存活15年。 60 加热10h,或98 加热1min, 不能有效灭活。 121 高压

9、蒸汽灭菌20min,160 烘烤1h,100 煮沸5min可将其灭活。 0.5%过氧乙酸+3%漂白粉溶液+5%次 氯酸钠+环氧乙烷直接处理。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染源 1.病人:潜伏期,急性期,慢性活动期 2.无症状携带者 传播途径 1.经血或血制品传播 2.母婴传播(垂直感染,经产道,哺乳) 3. 接触传播(密切接触,性传播) 免疫性:对相同HBsAg亚型HBV再感染有 持久免疫力,对不同亚型的保护力不完全 。临床类型与免疫机制潜伏期:60-180天临床表现:无症状携带者、急性乙肝 、慢性乙 肝、重症肝炎免疫机制:HBV对肝细胞无直接损伤作用,肝细 胞损伤是由于免疫病理损伤所致,程度与免疫应 答

10、强度有关,故乙肝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免疫病理损伤:1.细胞免疫介导的免疫损伤:引起肝脏损伤 ,细胞免疫应答的强弱程度决定肝细胞的损 伤程度,而出现不同的临床类型:急性肝炎、 重症肝炎、慢性肝炎、无症状携带者。 2.免疫复合物性的免疫损伤:重症肝炎和肾 小球肾炎、关节炎等肝外损伤; 3.自身免疫反应的免疫损伤:肝细胞表面肝 特异性脂蛋白暴露,诱发自身抗体,直接或 间接损伤肝细胞; 4.病毒变异:逃逸免疫或出现重症肝炎。HBV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1.HBV患者及携带者肝癌发生率比未感染人 群高217倍 2.肝癌患者HBV感染标志比自然人群高 3.HBV-DNA与肝癌细胞DNA分子杂交(+) 4.土拨鼠

11、试验 出生即感染肝炎病毒3年100%肝癌 未感染者无一只发生 5.HBxAg与肝癌发生有关临床实验室诊断HBV DNA检测是病毒存在和复制 最可靠指标,可用定量PCR检测。HBV抗原-抗体检测(两对半)及 结果分析两对半:HBsAg、抗-HBs、 HBeAg、抗-HBe、抗-HBc。常用方法:ELISAHBV两对半检测结果常见模式的临床分析HBsAgHBeAg抗-HBs抗-HBe抗-HBc IgM抗-HBc IgG结果分析+-HBV感染或无症状携带 者 +-+-急性乙型肝炎(传染性 强,“大三阳”) +-+-+急性感染趋向恢复(“小 三阳”) +-+急性或慢性乙肝或无症 状携带者 -+-+乙型

12、肝炎恢复期-+既往感染-+-既往感染或接种过疫苗检测的用途或实际意义:HB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判断病程和预后判断治疗效果判断乙肝疫苗接种效果筛选献血员流行病学调查防治原则一般预防切断传染源加强血液及血制品的管理,输血员筛选 ,禁止静脉吸毒,防止其他经血液途径 传播HBV;加强婚前检查及性教育,防止性传播乙 型肝炎;防止医院内传播(必须使用一次性注射 器)。治疗:常用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剂 和中草药。特异预防 主动注射乙肝疫苗: 1.新生儿(出生0、1、6个月各注射一次。) 2.易感婴幼儿及儿童 3.高危人群 4.婚前检查配偶的HBsAg阳性者。被动注射抗HBs-IgG:意外的生物安 全事故丙型肝

13、炎病毒 ( hepatitis C virus,HCV )曾被称为肠道外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 PT-NANB),1989年命名为HCVHCV分6个基因型(我国HCV1、HCV2多 见)临床微生物学HCV呈球形,50nm,单正链RNA,有包膜。抵抗力较弱,对酸、热均不稳定:高温煮沸5min,加热6030min可灭活。氯仿、次氯酸钠消毒液灭活。HCV, 电镜所见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染源及传播途径与乙肝相似,但潜伏期短5 -10周主要经血液及血制品传播,多见于输血后肝 炎(80-90%)临床类型轻重不一(急性、慢性、携带者)感染极易慢性化:包膜蛋白抗原性易快速变 异,造成免疫逃逸,病毒持续存在,为感染

14、 易于慢性化的主要原因免疫力不牢固,疫苗制备困难:黑猩猩为唯 一易感动物,细胞培养不成功致病机制病毒的直接致病作用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直接损伤肝细胞免疫病理作用特异性CTL对肝细胞的杀伤作用 临床实验室诊断1.RT-PCR、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病毒RNA:用于丙型肝炎的快速诊断 2.ELISA、CLIA检测特异性抗体:用于丙型肝炎的诊断、筛选献血员和流行病学调查最常用的药物:干扰素(IFN-)主要预防措施:筛选供血员、控制血制品、禁止静脉吸毒、避免不正当性行为、防止医源性传播。防治原则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D virus, HDV) 形态与结构:HDV为缺陷RNA病毒球形,直径3

15、537nm,有包膜病毒颗粒内部由HDV RNA和丁型肝炎病毒抗原(HDAg)组成 生物学性状基因组:-ssRNA,约1.7 kb 编码丁型肝炎病毒抗原(HDAg)包膜蛋白HBsAg由HBV编码 必须与HBV共感染才能复制完整的病毒颗粒抑制HBV的增殖,HDV亦不能复制HDAgHDV形态:电镜下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染源:感染HBV/HDV的患者,特别是慢性感 染者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同,主要经输血或 注射传播临床类型:可表现为急性、慢性肝炎或无症 状携带者感染方式: 联合感染:HBV和HDV同时感染 重叠感染:HBV感染者再发生HDV感染 ,导致原有的乙型肝炎病情加重与恶化致病机制:可能与病毒对肝细胞的直接损伤作用和机体的免疫病理反应有关 临床实验室诊断1.检测HDAg:检测血清或肝细胞内HDAg检出HDAg是HDV感染的可靠证据,也是HDV感染活动的指标2.血清中抗HDV检测:是目前诊断HDV感染的常 规方法,检出抗-HDVIgM有早期诊断价值 抗- HDVIgG 持续高效价是慢性HDV感染的指标 防治原则与乙型肝炎相同。接种乙肝疫苗可预防丁型肝炎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 HEV) 生物学性状形态与结构:电镜下 病毒体呈球状,无包膜 直径3234 nm 表面有锯齿状刻缺和突起 抵抗力: HEV对高盐、氯仿等敏感; 在4或-20 易被破坏,4-8 超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