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美术课件敦煌莫高窟艺术欣赏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704451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8.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下美术课件敦煌莫高窟艺术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八下美术课件敦煌莫高窟艺术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八下美术课件敦煌莫高窟艺术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八下美术课件敦煌莫高窟艺术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八下美术课件敦煌莫高窟艺术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下美术课件敦煌莫高窟艺术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下美术课件敦煌莫高窟艺术欣赏(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石窟壁画富丽多彩,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 阁等建画、 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 产的各种场面等,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 的艺术再现,雄伟瑰丽。在大量的壁画艺术中还可发现,古代艺术 家们在民族化的基础上,吸取了伊朗、印度、希腊等国古代艺术之 长,是中华民族发达文明的象征。各朝代壁画表现出不同的绘画风 格,反映出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是中国古代美 术史的光辉篇章,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提供珍贵的形象史料。 莫高窟壁画绘于洞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内,内容博大精深, 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供养人、装饰图 案等七

2、类题材,此外还有很多表现当时狩猎、耕作、纺织、交通、 战争、建设、舞蹈、婚丧嫁娶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画作。这些画有 的雄浑宽广,有的鲜艳瑰丽,体现了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中国五代以前的画作已大都散失,莫高窟壁画为中国美术师研究提 供了重要实物,也为研究中国古代风俗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形象和图 样。据计算,这些壁画若按2米高排列,可排成长达25公里的画廊 。 敦煌早期飞天多画在窟顶平棋岔角,窟顶藻井装饰,佛龛上沿和本生故事画主体 人物的头上。北魏时期飞天所画的范围已扩大到说法图中和佛龛内两侧。飞天形 象虽然还保留着西域飞天的特点,但已发生了变化,逐渐向敦煌飞天转变。如北 魏226窟北壁后部说法图

3、西侧上方的一身散花飞天,脸型由椭圆变为长条但丰满 ,鼻丰嘴小,五官匀称,身材修长,衣裙飘曳,横空飞翔,豪迈大方,势如飞鹤 ,鲜花飘香,姿势优美,动感特强。隋代飞天正处在融合、探索、创新时期。主 要表现在体型不同,身材修长,比例适度,腰姿柔软,绰约多姿。脸型有的清秀 ,有的丰圆。服饰不同,有上身半裸的,有穿大袖长袍的,有穿短衬长袍的。飞 态不同,有单飞的,有群飞的,有上飞的,下飞的,逆风飞的,顺风飞的到 了唐代,敦煌飞天已完成了中外吸收、融合的历程,完全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达到了艺术的顶峰。唐代洞窟的四壁画满了大型经变画。飞天不仅画在藻并、佛 龛、四披上,大部分画在经变画中。佛陀在极乐世界正中

4、说法,飞天飞绕在上空 ,有的脚踏彩云,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挥臂,腾空而上;有的手捧鲜花,直冲云 霄;有的手托花盘,横空飘游。那迎风摆动的衣裙,飘飘翻卷的彩带,使飞天飞 得多么轻盈巧妙、潇洒自如、妩媚动人。五代、宋以后的飞天,在造型动态上无 所创新,逐步走向公式化。飞天的风格特点虽不同,但一代不如一代,逐渐失去 了原有的艺术生命。 藏经洞的内壁绘菩提树、比丘尼等图像,中有一座禅床式低坛,上 塑一位高僧洪辨的坐相,另有一通石碑,似未完工。从洞中出土的 文书来看,最晚的写于北宋年间,且不见西夏文字,因此可推断藏 经洞是公元11世纪时,莫高窟的僧人们为躲避西夏军队,在准备逃 难时所封闭的。 莫高窟现存西

5、夏和元代的洞窟有85个。西夏修窟77个,多为改造和 修缮的前朝洞窟,洞窟形制和壁画雕塑基本都沿袭了前朝的风格。 一些西夏中期的洞窟出现回鹘王的形象,可能与回鹘人有关。而到 了西夏晚期,壁画中又出现了西藏密宗的内容。元代洞窟只有8个 ,全部是新开凿的,出现了方形窟中设圆形佛坛的形制,壁画和雕 塑基本上都和西藏密宗有关。典型洞窟有第3窟、第61窟和第465窟 等。 佛教中飞天是乾闼婆和紧那罗。乾闼婆的任务是在佛国里散发香气,为佛献花、 供宝,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紧那罗的任务是在佛国里奏乐、歌舞,但不能 飞翔于云霄。后来,乾闼婆和紧那罗相混合,男女不分,职能不分,合为一体, 变为飞天。现在,把早

6、期在天宫奏乐的叫“天宫伎乐”,把后来持乐器歌舞的称 “飞天伎乐”。 敦煌飞天的风格特征是不长翅膀,不生羽毛,借助云彩,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 的彩带凌空翱翔。千姿百态,千变万化。这是在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 合了外来飞天艺术的成就,发展创作出来的敦煌飞天形象。 虽然早在20世纪初就有罗振玉、王国维、刘半农等人在北京、伦敦 、巴黎等各地收集、抄录敦煌文献,但对莫高窟的真正保护开始于 1940年代。1941年至1943年著名画家张大千对洞窟进行了断代、 编号和壁画描摹。1943年,国民政府将莫高窟收归国有,设立敦煌 艺术研究所,由常书鸿任所长,对敦煌诸石窟进行系统性的保护、 修复和研究工作。1

7、950年,研究所改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依然由 常书鸿主持,到1966年以前,已加固了约400个洞窟,抢修了5座 唐宋木构窟檐,并将周边10余平方公里划定为保护范围。1984年, 中国政府进一步将敦煌文物研究所升格为敦煌研究院,充实了科技 力量,开展治沙工程,积极利用数字化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加强保护 工作。由于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对壁画会产生潜在性的破坏,近年 造访莫高窟人数增加,因此对日常参观人数应该加以限制。 近代,除了藏经洞文物受到瓜分,敦煌壁画和塑像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目 前所有唐宋时期的壁画均已不在敦煌。伯希和与1923年到来的哈佛大学兰登华 尔纳先后利用胶布粘取了大批有价值壁画,有时甚至

8、只揭取壁画中的一小块图像 ,严重损害了壁画的完整性。王圆箓为打通部分洞窟也毁坏了不少壁画。1922年,莫高窟曾一度关押了数百名俄罗斯沙皇军队士兵,他们在洞窟中烟 熏火燎,破坏不小。1940年,张大千在此描摹壁画时,发现部分壁画有内外两层 ,他便揭去外层以观赏内层,这种做法后来引发了争议,直到现在依然争论不休 。1940年至1942年,国画家张大千两次赴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在那里逗留的 时间加起来约一年多,剥损壁画的事情就发生在这期间。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执 行馆长罗华庆指出,张大千剥损的壁画总共约有30余处。莫高窟第130窟是敦煌 最具代表性的石窟之一,窟内26米高的佛像是敦煌第二大佛。张大千剥

9、损的壁画 位于进门甬道,据介绍,他首先剥去第一层的西夏壁画,然后又剥去第二层的晚 唐壁画,如今人们只能看到最下面的盛唐壁画,而盛唐壁画因前人覆盖时为了增 加泥土粘合力,已被划得面目全非。甬道的墙上,清晰地留下了他层层剥画的断 面。据记载,这座石窟历时29年才筑成,平均一年掘进一米,而张大千在短时间 内使它大大改观。如此典型的被他剥损壁画的石窟还有第108窟、454窟等。 1为了保护壁画,在莫高窟内参观时,只能用手电筒观看,每位 导游带一个手电筒,如果您为了更好地观看,可以自备一个三节电 池的手电。建议使用冷光手电筒。 2由于各种相机的闪光灯对文物均有非常大的破坏,请在进莫高 窟参观之前确定不把相机带入!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谢谢所 有人的合作! 3甘肃敦煌研究院日前获赠两套人脸通门禁系统,将用于莫高窟 景区。 据了解,人脸通门禁系统功能性极强,可以用于身份识别、防拆报 警等,将用在莫高窟需要提高防卫的地方,有效提高莫高窟的安全 等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