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湖南省新田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704444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74.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湖南省新田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生物】湖南省新田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生物】湖南省新田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生物】湖南省新田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生物】湖南省新田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湖南省新田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湖南省新田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新田一中新田一中 2013-20142013-2014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生物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包括第卷和第卷,共 8 页,第卷 14 页,第卷 5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量 90 分钟。 2在密封线内填写好相应项目。 3第卷答案填写到第 5 页卷首的“第卷答题栏”内,第卷答案用钢笔或圆珠笔直 接答在试卷上。 4考试结束时,请将第 II 卷交回。 第卷 选择题 下列 125 题每问 2 分,每问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写到第 5 页的 “第卷答题栏”内。 下表表示人体组织液和血浆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2、) 成分(mmol/L)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 1425.02.51.5103.36. 016.0 1474.01.251.0114.07.51.0 A属于血浆 B属于组织液 CCO2从扩散到至少穿过 4 层磷脂双分子层 D和的成分差异是毛细血管壁的选择透过性造成的 解析:首先根据与蛋白质含量的差异可判断为血浆,为组织液,两者之间 存在差异的原因是毛细血管壁的选择透过性。CO2从组织液进入血浆需穿过毛细血管壁即 2 层膜,2 层磷脂双分子层。 答案:C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反射弧参与所有的稳态调节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系统参与D大

3、脑是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 解析:体内的调节有多种方式,而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A 不正确;稳态的 形成有些是局部体液的调节,不一定有多种器官和系统参与,C 不准确;D 选项所描述的 调节中枢都在大脑是不正确的,下丘脑和垂体也是调节的中枢;人体内的稳态允许个别的 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不是恒定不变的。 答案:B 如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表示能 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4 种系统或器官。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内环境与完成气体交换 B内的葡萄糖通过进入血液和淋巴 C抗利尿激素促进的作用 D通过分泌汗液排出代谢

4、废物 解析:与体外之间的物质能出能进,并能为内环境 提供 O2和 CO2,这说明是呼吸系统,内环境与交换 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为消化系统;内 的葡萄糖通过只能进入血浆;是泌尿系统,表示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 吸收;皮肤有保护的作用,皮肤中的汗腺通过分泌汗液来 排除代谢废物,表示的器官为皮肤。 答案:B2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 A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 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状态 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D正常机体在

5、神经系统、体液和免疫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 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解析:考查稳态的概念。稳态是指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体液、免疫的调节下,通过 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答案:D 下列各项中,不可能造成组织水肿的是( ) A患有肾小球肾炎,蛋白质随尿液排出体外 B摄入蛋白质不足,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下降 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管重吸收水分过多 D药物或食物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血浆蛋白渗出 解析:患肾小球肾炎,蛋白质随尿液排出体外,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血浆渗透压下降, 导致组织水肿。若摄入蛋白质不足,血浆蛋白含量下降会导致组织水肿。若发生

6、过敏反应, 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血浆蛋白渗出,会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而出现组织水肿。 答案:C 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下列对于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 B递质是一种化学信号 C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 D递质传递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解析: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来完成的, 突触能将电信号转换成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即突触小泡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出递质 进入突触间隙,然后再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从而使下一个神经 元兴奋或抑制。递质是小分子物质,并不是蛋白质。 答案:

7、D 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激同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效应器产生的反应相同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 C兴奋在反射弧的传递是双向的 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解析:本题考查反射弧的组成、各部分功能、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特点和综合应 用知识的能力。兴奋在一个反射弧中的传递过程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 神经效应器,所以刺激一个反射弧的感受器和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故 A 正确;感受器和效应器二者不一定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B 错;兴奋在不同神 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兴奋只能由感受器传递到神经中枢再传递到效应器

8、,而不会反向 传递,C 错;神经中枢可位于脊髓、脑干和脑,D 错。答案:A 下图表示离体神经纤维的 S 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 (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3解析:解答本题时,需仔细分析各图示中的膜内外电荷的分布和变化,以及膜内外电 荷的移动方向,然后再作出选择。刺激神经纤维上的某一点,该点兴奋,电位由原来的内 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从而使该点与两侧相邻部位之间在膜内和膜外都形成了电位差,从 而发生电荷移动,其移动方向是: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移向兴奋部位,在膜内由兴奋部位 移向未兴奋部位,因此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且与

9、膜内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同,故 C 项正确。答案:C 下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位计。当 在 A 点施加一定的电流刺激时,甲、乙电位计的指针发生变化正确的是( )A甲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发生一次偏转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解析:在 A 点施加一定的电流刺激时,兴奋可向两边传导,但突触结构决定了兴奋不 能传递至右侧的神经元,故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答案:D 动物学家做了如下实验:刺激下丘脑的前部,发现实验动物有出汗现象,而刺激下 丘脑后部,实验动物则出现寒战现象。据此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下丘脑前部是散热中枢所在地,下丘脑后部是产热中枢所在地 B下丘脑前部是产热中枢所在地,下丘脑后部是散热中枢所在地 C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相对稳定的惟一中枢 D下丘脑和大脑皮层共同调节人体体温 解析:由实验现象可知,刺激下丘脑前部会引起出汗,这与散热有关,而刺激下丘脑 后部会引起寒战,这与产热有关;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不是唯一中枢。 答案:A 下列有关激素调节及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玉米在传粉阶段遇到连续暴雨袭击,喷洒生长素类似物可避免减产 B成年人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产热量会增加 C切除动物垂体后,动物血液中的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会减少 D激素的反馈调节

11、不利于维持动物体内环境的稳态 解析:种植玉米是为了收获种子,在传粉阶段遇到连续暴雨袭击,无法传粉受精,不 能形成种子,喷洒生长素类似物也不能避免减产;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代谢,甲状腺激素分 泌不足,产热量会减少;激素的反馈调节,有利于维持动物体内环境的稳态。 答案:C 在人体内,下面哪一组物质可以在同一个细胞中产生( ) A胰高血糖素和胰蛋白酶 B胰岛素和呼吸酶 C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D生长激素和淀粉酶 解析:胰高血糖素由胰岛 A 细胞产生,胰蛋白酶由胰脏外分泌部产生,A 错;所有活 细胞都能产生呼吸酶,在胰岛细胞中既能产生胰岛素也能产生呼吸酶,B 正确;甲状腺激 素由甲状腺产生,促甲状腺激

12、素由垂体产生,C 错;生长激素由垂体产生,淀粉酶由唾液 腺、小肠腺产生,D 错。 答案:B 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下列对实验组小鼠 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 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4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 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解析:本题考查实验的设计能力。该实验是验证性试验,目的是“验证胰岛素具有降 低血糖的作用” ,实验对象是“小鼠” ,注射胰岛素溶液后,血糖含量下降,小鼠组织细胞 特别是脑组织细胞因血糖供应减少,导致能量供应不足而发生功能障碍,从而出现低血糖 症状。注射

13、葡萄糖后,低血糖症状消失,通过自身对比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答案:A 有关免疫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记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后都能迅速产生抗体 BB 细胞、T 细胞和浆细胞遇到刺激后都能不断进行分裂 C一个浆细胞内的基因数目与其产生的抗体数量是相同的 D浆细胞的寿命比记忆 B 细胞的寿命短而所含的内质网相对发达 解析:记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后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 体,记忆细胞不能产生抗体。B 细胞、T 细胞遇到刺激后能不断进行分裂,浆细胞不能分 裂。一个浆细胞内的基因与其他体细胞的基因数是相等的,产生抗体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的结果。 答案:D 对

14、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异同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在体液免疫中抗体和抗原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 B细胞免疫中,效应 T 细胞的攻击目标是已经被抗原入侵了的靶细胞 C具有免疫效应的细胞是效应淋巴细胞 D效应淋巴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都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熟 解析:淋巴细胞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的,然后部分淋巴细胞转移至胸 腺中成熟;当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时,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免疫效应的淋巴细胞。 答案:D 如下图是一正常人接种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下列有关疫苗接种的叙述, 正确的一项是( )A接种不同的疫苗乙后,抗体甲产量增加,免疫反应加强 B同种疫苗再次接种后,产生同种抗体

15、所需要的时间短 C同种疫苗再次接种后,非特异性免疫发挥功能,使体内产生大量抗体 D同种疫苗再次接种后,初次接种残留的抗体大量增加 解析:接种疫苗后会产生与之对应的特异性抗体,不同种的疫苗产生的抗体不同,所 以 A 错;再次接种同一种疫苗后,记忆细胞迅速增殖产生浆细胞分泌抗体,故产生同种抗 体的时间短,B 正确;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所以 C 错误;抗体是由浆细胞产 生的,自身不会增多,所以 D 错误。 答案:B 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促进生长的某种物质,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 行实验时,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是( ) A完整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 B胚芽鞘尖端和未放过

16、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5C未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和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 一侧 D胚芽鞘尖端和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解析:对照实验必须遵循单因子变量原则,即除自变量不同之外,其余变量都相同, 这样的实验结果(因变量)才能反应自变量的作用。 答案:C 探究吲哚乙酸对月季插条生根的作用,结果如下图。有关实验的分析和评价,正确 的是( )A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处理扦插枝条的时间应不同 B本实验可以不设用蒸馏水处理扦插枝条的对照组 C使扦插枝条产生相同根数的吲哚乙酸浓度相同 D吲哚乙酸超过一定浓度范围能抑制扦插枝条生根 解析: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处理扦插枝条的时间应相同。本实验如果不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