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师考试培训课件_中医药学基础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685143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139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管理师考试培训课件_中医药学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139页
健康管理师考试培训课件_中医药学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139页
健康管理师考试培训课件_中医药学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139页
健康管理师考试培训课件_中医药学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139页
健康管理师考试培训课件_中医药学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1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健康管理师考试培训课件_中医药学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管理师考试培训课件_中医药学基础(1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健康管理师培训课程主讲 :石 海第十五章中医药学基础第一节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中医学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 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 的医学理论体系的医学理论体系 。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中医对正常人体的认识 中医对疾病的认识 中医养生和诊疗疾病的原则 一、中医理论的主要特点一、中医理论的主要特点 整体观念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与环境有密切的联系 辨证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 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 部

2、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 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证:表现为一组症状、体征(证候)的一种个体对致病 动因作出反应所处的状态。简称个体反应状态。同病异治:由于在疾病 发展的不同阶段,病理 变化不同,即证不相同 ,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 ,治法也不同。异病同治:在不同的疾病 中,出现相同的或相近的 病理变化,即出现相同或 相似的证。根据辨证论治 的原则,治法也相同。 二、 阴阳学说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 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即含有对立 统一的概念。阴阳的基本特征阳: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 功能的阴: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

3、物质的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的对立制约 阴阳的互根互用 阴阳的消长平衡 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三、 五行学说 五行的概念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行的概念和特性五行的基本概念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质及其运动变动变 化 。 五行各自的特性木曰曲直 火曰炎上 土爰稼穑穑金曰从革 水曰润润下事物五行属性的推演和分类依据:五行属性 方法:取象比类类法、推演络绎络绎 法 意义义:把自然界千变变万化的事物归结为归结为 五 行系统统;将人体的各种组织组织 和功能归归 结结为为以五脏为脏为 中

4、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统 ;说说明人体与自然界的统统一性。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vv 五行的相生与相克五行的相生与相克 vv 五行的相乘与相侮五行的相乘与相侮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解释生理现象 解释病理传变 指导疾病诊断 指导疾病治疗四、经 络 学 说1、概念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 与脏腑 相互关系的学说。2、作用:补充了脏象学说的不足;中药归经的重要理论基础。经络学说认为人体除了脏腑外,还有许多经络,其中主要有 十二经络及奇经八脉。每一经络又各与内在脏腑相联属,人体通 过这些经络把内外各部组织器官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整体。体外 之邪可以循经络内传脏腑,脏腑病变亦可循经络

5、反映到体表,不 同经络的病变可引发不同的症状。当某经络发生病变出现病证, 选用某药能减轻或消除这些病证,即云该药归此经。如足太阳膀 胱经主表,为一身之藩篱,风寒邪外客引经后,可引发头项痛、 身痛、肢体关节酸楚等症,投用羌活(散风寒湿止痛)能消除或 减轻这些症状,即云羌活归膀胱经。 18五、脏 腑 学 说19概 述脏腑又称脏象, 古作“藏象” 藏指隐藏于人体内的脏腑器官-内脏 。 象 -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现象。 藏象是人体内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 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20藏象学说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组 织器官的形态结构、生理活动规 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21脏腑的分类l

6、五脏:肝、心、脾、肺、肾 l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 焦 22(一) 五 脏 心、肺、脾、肝、肾合称为五脏 。五脏具有化生和贮藏精气的共同生理 功能 ,但又各有其专司,且与六腑及形 体官窍有着特殊的联系,形成了五个特 殊的功能系统。其中,心的生理功能起着主宰作用 。 23心的生理功能1心主血脉(1)含义:指心具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的作用 。 (2)心主血脉的生理作用 A 行血以输送营养物质。 B 生血,使血液不断地得到补充。 (3)心主血脉的生理表现: A 面色红润光泽 B 舌质淡红而滋润光泽, C 脉象和缓有力 D 胸部舒畅。242心主神志(又称 心藏神或心主神明)(1)神的含义

7、 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表现。 一般称 之为广义的神。即 “形征”,包括面色表情,目 光眼神,言语应答,意识思维,肢体活动等。是指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意识、思维和 情志活动,即心所主之神。一般称之为狭义 的神。 (2)心藏神的生理作用主宰全身生命活动: “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 精神之所舍也” 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正常,则精神振奋,神志清晰 ,思维敏捷,对外界信息反应灵敏。25 3.主汗液 汗是津液所化生,“血汗同源”“汗为心之液” 4.开窍于舌 ,其华在面,其志在喜“心开窍于舌” “舌为心之苗”心气盛衰面部的色泽;在志为喜:过喜伤心26肺的生理功能1肺主气 (1)肺主呼吸之气含义:又称肺“司呼

8、吸”是指肺通过呼吸运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 ,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功 能。 (2)肺主一身之气肺朝百脉 肺通过心脉使气布散全身,以营养 各组织器官而维持他们的正常生理活动。272肺主宣发肃降 (1)含义: 宣发指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布散的功能。其气机运动表现形 式为升和出。 肃降指肺气清肃和向下通降的功能。其气机运动表现形式为 降和入。 宣发与肃降是肺气升降出入运动的具体表现形式相反相反 相成相成的矛盾运动的矛盾运动。在生理上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在生理上相互依存,相互制约。283.肺主通调水道(1)含义: 又称肺主通调水道。是指肺具有疏通和调节水液运行的通道从而 推动水液的输布和排

9、泄的作用。“肺为水之上源” (2)机制通过肺气的宣发和肃降作用来实 现 294开窍于鼻,其华在毛,在志为悲“鼻为肺窍” 过忧伤肺30脾的生理功能1、脾主运化(1)运化水谷 :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对水谷精微的转输作 用。 其一是通过脾气的气化和脾阳的温煦作用,使饮食物化为水谷精微 。这一过程称之为“化”。 其二是将水谷精微吸收并向全身转输,这一过程称之为“运”将 水谷精微向上输送至心肺;“散精”至全身。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的运化功能正常,称为“脾气健运”。(2)运化水湿是指脾对水液具有吸收和转输作用,防止其在体内停滞。上输水液于肺;下输水液于肾“诸湿肿满,皆属于脾”312脾

10、主升 (1)含义一:升清是指脾具有将其运化和吸收的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向 上输送至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气化作用化生气 血,以营养全身;并通过脾气的升举作用维持人体内 脏位置相对恒定的作用。“脾气主升”。 (2)含义二;升举脏器协调平衡又是维持人体内脏器官位置相对恒定的重要 因素。脾气之升举作用可以维持腹腔内脏位置的恒定 而防止其下垂。脾气下陷(中气下陷)久泄脱肛,或胃、子宫等内脏下垂等。323脾主统血 含义:脾具有统摄血液,控制其在脉内 运行而防止逸于脉外的作用。 作用机制:是通过气摄血而实现的。脾不统血:以下部出血多见4.主肌肉、四肢 与清阳之气有关5.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思则伤

11、脾”33肝的生理功能1肝藏血 (1)含义: 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防止出血和调节血量的作用。 (2)生理作用 濡养自身,制约肝阳 维持肝的阴阳平衡,使肝气冲和条达,肝的疏泄功能正常。 防止出血 对于全身来讲,有助于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防止血溢脉外。属固摄力。 调节血量 肝藏血能根据机体各部分组织器官活动量变化而调节循环血量,保证正常 生理活动的需要。 “肝为血海” 肝藏血失常:肝血不足血虚失养;肝不藏血出血342肝主疏泄 是指肝具有维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 ,散而不郁的作用。 调畅气机 调节情志 疏调消化 “肝脾不和”“肝气犯胃”35 3. 主筋,其华在爪“肝风内动” “爪为筋之余” 4.

12、 开窍于目,在志为怒过怒伤肝36肾的生理功能1 肾藏精 (1)含义:是指肾具有封藏和贮存人体之精气的作用。 (2)精的含义 广义之精泛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长发育,生 殖和脏腑功能活动的精微物质的统称。 狭义之精是禀受于父母而贮藏于肾的具有生殖繁 衍作用的精微物质,又称生殖之精。37 2. 主骨生髓肾藏精,精生髓,髓居于骨中肾中精气,化生脊髓和脑髓383肾主纳气 (1)含义: 是指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而调节呼吸的作用。 (2)机制: 肾的纳气作用是肾气的封藏作用在呼吸运动中的体现。 (3)作用: 防止呼吸表浅,从而保证体内外的气体正常交换。 肾气亏虚,摄纳无权:呼吸不匀,呼多吸少,呼吸表浅

13、 ,动则气喘(肾不纳气)。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 相交,呼吸乃和”。 394肾主水含义: 是指肾具有主持和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亦称 肾的气化作用。 肾有“水脏”之称。 “肾者,水脏,主津液” 肾主水液的功能失调:尿少浮肿或尿清长,尿 量多,尿频等。40 5.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在志为 恐“肾气通于耳” “肾司二便” 恐则伤肾41(二) 六 腑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 焦的总称。 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受盛和传化水 谷。42胆 胆居六腑之首。 生理功能:贮藏和排泄胆汁 病理: 胆汁的分泌排泄受阻,影响脾胃, 出现消化不良症状。 湿热蕴结肝胆,肝失疏泄

14、,胆汁外 溢,浸渍肌肤,发为黄疸。 胆气不利,气机上逆,则可出现口 苦、呕吐黄绿苦水等症状。43胃的生理功能胃主受纳、腐熟水谷 饮食由胃加以接受和容纳,暂存于胃腑 之中,胃且将饮食物进行初步消化并形成 食糜的作用。 中医学非常重视“胃气”,认为“人以胃气为本 ”。胃气强则五脏俱盛,胃气弱则五脏俱衰 ,故又有“胃为五脏之本”的理论。442胃主通降胃主通降是指胃的气机宜保持通畅下降的特性 。 胃贵于通降,以下行为顺。 胃的通降作用,还包括小肠将食物残渣下输 于大肠和大肠传化糟粕的功能在内。45小肠 小肠 1.受盛化物 受盛 接受和贮盛化物 消化2.分清泌浊 清 氺谷精微浊 食物残渣尿液“小肠主液”

15、46大肠的生理功能主传化糟粕 大肠接受经过小肠泌别清浊后所剩下的食物残 渣,再吸收其中多余的水液,形成粪便,传 送至大肠末端,经肛门而排出体外。“传导 之官”。大肠传导糟粕功能失常:大便秘结或泄泻。 湿热蕴结大肠: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脓血等 。 47膀胱的生理功能 1. 贮存尿液 人体的津液通过肺、脾、肾等脏的作用,布散全身,发挥 其滋养濡润机体的作用。其代谢后的部分则下归于肾 ,经肾的气化作用,升清降浊。清者回流体内,浊者下输于膀胱,变成尿液,由膀胱加以贮存。 2. 排泄尿液 尿液贮存于膀胱,当膀胱内的尿液达到一定量的时候,通 过肾的气化作用,使膀胱开合有度,则尿液可以及时 地从溺窍排出体外

16、。48三焦的生理功能 通行元气 元气以三焦作为通路 疏通水道 人体津液输布运行与排泄的道路称为水道 。全身的水液代谢,是由肺、脾、肾等脏 腑的协同作用而完成的,但津液必须以三 焦为通道,才能正常地升降出入。 三焦通行元气和疏通水道的功能是相互关 联的。 心与小肠;肝与胆;脾与胃;肺与大肠 ;肾与膀胱 分别构成相互为用、互相影 响的脏腑表里关系。第二节 四诊八纲中医诊断学一、 中医四诊中医四诊是中医诊察收集病情资料 的基本方法。具体包括:望、闻、问 、切四种方法。中医诊断学意义通过“四诊”所收集到的临床资料,是 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主要依据。因此, 临床医生首先要熟练掌握诊察病情的方法 ,以发现和认识各种症状、体征的特点, 准确、全面地收集病情,熟悉其在辨证、 辨病中的意义。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