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硅酸盐水泥熟料形成化学 水泥工艺学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677574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6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 硅酸盐水泥熟料形成化学 水泥工艺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5 硅酸盐水泥熟料形成化学 水泥工艺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5 硅酸盐水泥熟料形成化学 水泥工艺学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5 硅酸盐水泥熟料形成化学 水泥工艺学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5 硅酸盐水泥熟料形成化学 水泥工艺学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 硅酸盐水泥熟料形成化学 水泥工艺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 硅酸盐水泥熟料形成化学 水泥工艺学(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 硅酸盐水泥熟料形成化学 5.1煅烧过程物理化学变化 一、干燥 生料都含有一定量的自由水分。随着物料温 度逐渐升高,物料中的水分被蒸发,当温度 升高到100150时,生料中的自由水分 全部被排除,这一过程称为干燥过程。新型 干法水泥生料水分小于1,此过程在预热器 内瞬间即可完成。 二、粘土质原料脱水 当温度继续升高到450时,粘土中的主要组 成高岭土(Al2O3 2Si O22H2O)发生脱水反应 ,脱去其中的化学结合水,其化学反应式为 A12O32SiO22H2OA12O3+2SiO 2+2H2O (无定形) (无定形) 高岭土在失去化学结合水的同时,分子结构 也产生变化,变成游离的无定形

2、的A12O3和 SiO 2。 三、碳酸盐分解 温度继续升至600以上时,生料中的碳酸盐 开始分解,主要是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和原料 中夹杂的碳酸镁进行分解,其化学反应式为 碳酸钙在水泥生料中所占比率在 80左右, 其分解过程需要吸收大量的热,是熟料煅烧 过程中消耗热量最多的一个过程,是水泥熟 料煅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1. 碳酸盐分解反应的特点 可逆反应 碳酸钙的分解过程受系统温度、周围介质中 CO2分压的影响较大。升温并供给足够的热量 ,及时排除周围介质中的CO2,降低周围介质 中的分压CO2,有利于分解反应的顺利进行。 强吸热反应 碳酸钙的分解过程是熟料形成过程中消耗热 量最多的一个工艺过程,

3、分解所需总热量约 占湿法生产总热耗的1/3,约占新型干法窑的 1/2。因此,为了使分解反应顺利进行,必须 保持较高的反应温度,并提供足够的热量。 烧失量大 每100kg纯CaCO3分解后排除的挥发性CO2气 体44kg ,烧失量占44%。但在实际生产中, 由于石灰石不纯,故烧失量一般在40%左右 。 分解温度与矿物晶体结构有关 石灰石中伴生矿物和杂质一般会降低分解温 度。方解石的结晶程度高、晶体粗大,则分 解温度高;反之,微晶的分解温度低。 2. 影响CaCO3分解的主要因素 石灰质原料性质 石灰石中伴生其他矿物和杂质具有降低分解 温度的作用;方解石晶体越小、缺陷越多, 分解越快。 生料细度和

4、颗粒级配 生料颗粒粒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传热面 积增大,分解速度加快;生料颗粒均匀,粗 颗粒少,也可加速碳酸盐的分解。 生料悬浮分散程度 悬浮态: 悬浮预热器内生料处于悬浮态,比表面积可 达200400m2/kg,生料粉中CaCO3分解受 化学反应速率控制。 堆积态: 回转窑内生料处于堆积态,CaCO3分解受传 热、传质过程控制。 温度 碳酸盐分解是吸热反应,是熟料形成过程中 消耗热量最多的一个工艺过程。温度升高使 分解速度加快。但应注意,温度过高,将增 加废气温度和热耗,预热器和分解炉结皮、 堵塞的可能性亦大。 窑内通风 碳酸盐分解是可逆反应,受系统温度和周围 介质中CO2的分压影响较大。

5、为了使分解反应 顺利进行,必须保持较高的反应温度和良好 的通风,降低周围介质中CO2的分压。 黏土质原料性质 如果黏土质原料的主导矿物是高岭土,由于 其活性大,在800 下能与氧化钙或直接与 碳酸钙进行固相反应,生成低钙矿物,则可 以促进碳酸钙的分解过程;反之,如果黏土 的主导矿物是活性差的蒙脱石和伊利石,则 CaCO3的分解速度慢。 四、固相反应 水泥熟料中的各种矿物是经过多次固相反应 形成的 。 800900时 CaO +Al2O3 CaO Al2O3(CA) CaO+ Fe2O3 CaOFe2O3(CF) 9001100时 2CaO+SiO22CaOSiO2(C2S) 7CaOAl2O3

6、+5CaO12CaO7A12O3 (C12A7) CaOFe2O3+CaO2CaOFe2O3 (C2F) 11001300时 12CaO7Al2O3+9CaO7(3CaOAl2O3 ) (C3A) 7(2CaOFe2O3 )+2CaO +12CaO7Al2O3 7(4CaOAl2O3Fe2O3 ) (C4AF) 固相反应特点: 放热反应,可使物料温度快速升高300以上 ,物料活性高、预烧性好。 五、硅酸三钙(C3S)的形成和烧结反应 当物料温度升高到近1300时,C3A、C4AF 、R2O等熔剂矿物会变成液相,大部分C2S和 CaO很快被高温熔融的液相所溶解,这种溶 解于液相中的C2S和CaO

7、进行反应而生成C3S 。 C2S +CaO C3S C3S的生成温度范围一般为13001450 1300 l 熟料的烧成温度 C3S 迅速形成的温度:1450以上,目前新 型干法窑内烧成温度一般在1500以上。 C3S的形成时间 C3S的形成一般需要l525min,通过烧成带 的长度和窑速来控制。 液相量 一般控制在2226 。 温度过高会使液相量过多、粘度过小,给煅 烧操作带来困难,如结大块、结圈、烧流等 。 C3S的形成热 固相 液相:吸热 C3S的化合:放热 综合: C3S的形成需要的反应热甚微,主要 热量消耗是使物料达到烧成温度。 游离氧化钙 (f-CaO) 温度降到1300以下时,液

8、相开始凝固,C3S 的生成反应结束,若此时凝固体中含有少量 未化合的CaO则称为游离氧化钙。 六、熟料的冷却 熟料冷却时需急速冷却,其目的和作用是: 为了防止C3S在1250分解出现二次游离氧 化钙,降低熟料的强度; 为了防止C2S在500时发生晶型转变,产生 “粉化”现象; 防止C3S晶体长大而强度降低且难以粉磨; 减少MgO晶体析出,使其凝结于玻璃体中, 避免造成水泥安定性不良; 减少C3A晶体析出,不使水泥出现快凝现象 ,并提高水泥的抗硫酸盐性能; 使熟料产生应力,改善熟料的易磨性。 5.2 水泥熟料的形成热 1.定义在一定生产条件下,用某一基准温度(一般 是0或20)的干燥物料,在没有任何物料 损失和热量损失的条件下,制成1kg同温度的 熟料所需要的热量称为熟料的形成热(熟料 形成热效应)。 2.计算原理:理论热耗 = 吸收的总热量放出的总热量一般为16301800kJ/kg-ck。3.熟料实际热耗每煅烧1kg熟料窑内实际消耗的热量称为熟料 实际热耗,简称熟料热耗,也叫熟料单位热 耗。热耗熟料形成热,因为有各种热损失,要 降低热耗,实际上就是要降低各种热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室内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