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6_图文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51677511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6_图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高一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6_图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高一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6_图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高一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6_图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高一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6_图文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6_图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6_图文(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2课时(时间:45分钟 满分:90分)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解析 “箕”应读j。C解析 宴:安逸,快乐。A解析 A项助词,的;代词,指西山。B项连词,就。C项连词,不译;连词,表修饰。D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答案 B解析 A项未始,“未曾”之意,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B项累积,“叠加”之意,现代汉语多用于抽象事物,用法稍有不同。C项以为,“认为”。与现代汉语相同。D项漫漫:古义,随意,任意;今义,时间、地方等长而无边的样子。C5填写下列横线上空缺的名言名句。攒蹙累积,莫得遁隐。_,_,四望如一。_ _,而莫得其涯;_ _,而不知其所穷。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

2、不欲归。_ _,_。 心凝形释 与万化冥合萦青缭白 外与天际悠悠乎与颢气俱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解析 “土壤”古义为“土地”。B解析 A项连词,表承接,“就”;连词,表转折,“却”。B项动词,“认为”;“以之为”的省略,“把它制成车轮”。C项副词,“往昔、从前”;动词,“朝着、面对”。D项都是副词,“才”。答案 D8文章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作者为何开篇从他处着墨?(4分)答:_ _ _答案 作者先写以前对永州异山秀水的游览,以此作为铺垫,来比照映衬西山之游不同于以往。以往所见 的幽泉怪石没有给作者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与解脱,虽然畅游酒醉,却不能把自己全身心投入大自然中,因 此“觉而起,起而归”,心中

3、的烦闷依然无法排遣。 而西山之游却不同,作者首先是为那高悬下望的景象所震惊,所有的景物都聚集在视野之内,浮云萦绕群山,与天空连成一体,此时作者才真正感受到与自然同呼吸,与天地同游的快慰。9第2自然段,作者是如何表现西山之高峻雄奇的?他为什么为西山的高峻雄奇所吸引?(6分)答:_ _ 答案 作者采用了烘云托月的手法,用西山上的所见,即四周的环境来进行衬托。作者在本文没有直接写眼中的西山,而从多角度写登西山的所见、所感,采用比照映衬手法突出其高峻峭拔之貌。如先写“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再写登上西山始感高险难测,云天相连。由极目远眺,“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衬其高。所见之深山低谷,好

4、像土堆洞口,千里之外的景物犹如近在咫尺亦衬其高。青云萦绕,云天相连,浑然一体更衬其高。由此写出“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的感受。在比照映衬之下,西山之景更显其美,西山之游更觉其异。首先,原先游览的深林、回溪、幽泉怪石之景,大都幽远深僻,给人以坐井观天的拘囚压抑之感,强化了作者原有的孤独;而西山的高峻雄奇、开阔壮美则给人以豁然开朗的感觉,使人的身心放松解脱。(此处可联系小石潭记“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以作比较。也可联系岳阳楼记中迁客骚人面对不同景致,产生不同感受的描写)更重要的是,自然中的西山其“不与培为类”,特立不群的品格正

5、与作者身受打击却不甘沉沦的人格精神相互照应,两者在精神上达成契合。故而作者能忘却自我,忘却烦恼,使人格精神与宇宙自然合一,达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境界。10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3分)译文:(我)因此认为只要是永州有特异之处的山水,我都游览过了,然而却不曾知晓西山(景物)的奇异特色。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4分) 译文:那高低的态势,像山谷一样深邃,像深池一样低陷,(有的地方凸起)像土堆,(有的地方凹下)像地穴,(从高处往地面看去)千里之外的景物,如同近在咫尺,许多山重重叠

6、叠好像挤在一起,山外有山,峰上又有峰,(任何山水景物)没有能逃出(我的)视线的。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4分) 译文:(它)邈远广阔与天地之气在一起,而没有边际;(它)高峻绵远和创造万物的上天一同游乐,因而却无法知道它的尽头。【注】 夐(xin):远。撄(yn):扰乱,干扰。罫(ui):方格。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项是(3分) ( )解析 状,描绘。C1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是作者登山感悟的一组是(3分) ( )虽极天下之大,不足以撄吾虑也 其景之淑气之灵,各擅胜概,意象迥殊 异境顿辟,睹所未见不登泰山之巅,不知众山之非高也 有形 之

7、高,不能常居,无形之高,不可斯须去也 俄而璀璨耀目,日轮晃漾,若自地面涌出 A BC D解析 为观景感受,为景物描写。D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笔下的泰山,雄奇壮丽,气象万千。山势险峻,道路崎岖,诸峰环抱,形态各异,如诗如画的美景令人沉醉。B作者认为,登高可以望远,可以使人心胸宽广,超越世俗。登上像泰山这样的地方,站在尘俗之外看清万物,可以使人不受蒙蔽。C文章首先以抒发登高望远的感慨开头,然后记叙了作者登山的缘由,描绘了奇异美丽的山景,最后集中抒写了作者登山的感悟。D文章的描写议论精当。形象生动的描写使我们如临其境,深感泰山的博大与壮美;深刻精辟

8、的议论又使文章意蕴深厚,给人以启迪。解析 最后集中抒写了作者登山的感悟不当。答案 C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分)必置身高明之域,然后心与目不蔽于迩,有以发吾胸中闳廓俊迈之趣。(5分)译文:一定要置身在高而敞亮的地方,然后心和眼睛不被近处的事物遮蔽,才可以抒发我胸中广大而高远的志向。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5分)译文:不久就登上南天门,道路忽然变得平坦了,一种不同的景象顿时展开,我见到了从未见过的景象,才庆幸自己先前没有立即停下来。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阅历者,不可以臆测; 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3分)译文:你们各位记住(这个

9、道理):没有经历过的天下事,不可以主观猜测;稍稍艰难的事,不能中途停止啊。【参考译文】 一定要置身在高而敞亮的地方,然后心和眼睛不被近处的事物所遮蔽,才可以抒发我胸中广大而高远的志向。所站的地方越高,看到的地方越远。以前,孔子登上泰山后,就认为天下变小了,不是指人的目力能穷尽广阔的天下,而是因为天下群山中高大邈远之境没有超过泰山的,到了泰山就感觉到胸怀豪迈旷达,即使广阔的天下,也不能够扰乱自己的思绪。同治四年,我在督师侯相曾国藩的徐州的幕府中做事。曾公的名望在全国为人们所推崇。第二年,他到山东济宁驻守,因为巡视河防,绕道泰安,观察地势,于是登上泰山。我和李榕申甫等人都跟从。四月十六日,我们乘着

10、山轿,从郡城的北门出去,走了三里入山。沿着盘曲的山路登山,走了将近四十里地,经过十来个十分著名的名胜古迹,都尽情观赏,流连良久才离开。越过南天门,转过来向东走,有碧霞宫、东岳庙。又向北攀登,就是泰山顶了,也就是天柱峰。泰山恢弘的气势,桐城的姚鼐先生曾经记述过。今天登山所经的道路都是姚鼐先生所走过的道路。那些偏僻的不在路边的小路没有去。所登过的山没有赶上这座山的百分之一。而泰山景色美丽、富有灵气,各有各的美景,意象大不相同,但描绘又描绘不出来。我因此没有写出来。当我没有到南天门时,看到石阶路陡峭高耸,耸入半空中;抬头望岩石的缝隙,白云悠闲地飘浮。越阶可以向上,不知道通向何处。向下看,险峻的石阶成

11、为一线,幽深莫测,眼花目眩,心神惊骇,想前进却又有所顾忌,屏住气息,抛弃杂念,又鼓起勇气向前行进。不久就登上了天门,道路忽然变得平坦了,一种不同的景象顿时展开,我见到了从未见过的景象,才庆幸自己先前没有立即停下来。等到达泰山山顶,极目四望。诸峰起伏环列四周,相互停靠,像拱形,又像蹲踞。汶水从东方流来,蜿蜒曲折好似一条带子。徂徕山高耸在它的上面,高出群山,它的山峰仿佛能达到泰山的半腰;而郡城坐落在原野上,大概像围棋盘上的方格子。远远地注视深远青碧的天空,缥缈得好像没有边际。俯视云烟,瞬息变化。然后才知道不登上泰山的山顶就不知道众山的确不高呀。人的自立,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走出尘世之表象,摒弃浅陋狭

12、隘的见解,那万物就不能成为蒙蔽我的事物了。而事物特殊的形态,奇特的意趣,在我所注视的范围内没有隐匿的。有形的高不能够长久地保持,而无形的高不可以缺少。这天晚上我们住在碧霞宫。四更后到泰山顶峰东侧的日观峰,等候日出。风雨骤然而至,很冷,过了很长时间雨才停下来。极目东望,看到一缕红光横跨在浓云之下。不久,璀璨耀目,如轮的太阳由云端露出,摇曳不定,像从地面涌出来一样。太阳的形状并不很圆,颜色正红,可以集中视力来观看。在它的上面有明亮的五色彩霞,好像数百匹丝锦。回头看短墙上,日影隐约,一会儿又不见了。侯相曾国藩因整夜下雨,未能看日出,笑着(对大家)说:“你们各位记住(这个道理):没有经历过的天下事,不

13、可以主观猜测;稍稍艰难的事,不能中途停止啊。”过了三天,赶着马很快回到了济宁,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四、语言运用(8分)15把文段后的句子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每一处横线上只填一句,且只填序号)(4分)中国名人的泰山情结肇始于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对后世文人名士产生了巨大影响和示范作用,_。曹植宣称“我本泰山人”,“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_。 李白狂吟“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_。杜甫高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_。苏轼、苏辙兄弟以未登泰山为憾:“恨君不上东封顶,夜看金轮出九幽。”自称“诗人爱山爱彻骨”的元好问,登泰山时,“山灵见光怪,似喜诗人来”,_。把泰山看作精神寄

14、托与生命归宿与泰山有着高度的心灵契合给人以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鼓舞创造了奇丽壮美的神奇意境,体现了纵横天地的放逸精神沿袭成为积淀深厚的文化心理,蔓延成为流传久远的文化风气,演变成为传统文化中的一大景观解析 这是一道嵌入式衔接题。对语言连贯的考查,要考虑八个基本点:话题的同一性、行文的照应性、格式的一致性、分承的对应性、风格的趋同性、事理的逻辑性、音节的和谐性等。此题排序的原则较为简单,那就是根据横线之前诗句的意境及蕴涵的情感来确定后面的排序。答案 16根据自己的理解,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4分)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看山是山,

15、看水是水。这重境界是针对孩子说的,孩子还小,你告诉他这是什么,他便认识了什么。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重境界是针对中年人说的,_ _。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重境界是针对老年人说的,_ _。答案 中年人的思想已经变得复杂,这山望着那山高,欲壑难填,永远没有满足的一天。老年人能够认真反省自己的大半生,认识到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即使拥有更多的钱财,也要回归自然。五、随堂练笔(20分)17你有过登山的经历吗?请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游记。要求:在写景的同时,要自然地写出自己的感受或感悟。【参考例文】黄山绝壁松冯骥才黄山以石奇、云奇、松奇名天下。然而登上黄山,给我以震动的是黄山松。黄山之松布满黄山。由深深的山谷至大大小小的山顶,无处无松。可是我说的松只是山上的松。山上有名气的松树颇多。如迎客松、望客松、黑虎松、连理松等等,都是游客们争相拍照的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造价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