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福建省2012-2013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69951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福建省2012-2013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文】福建省2012-2013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语文】福建省2012-2013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语文】福建省2012-2013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语文】福建省2012-2013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福建省2012-2013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福建省2012-2013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 2012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语文试卷命题教师 高一备课组 第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16 分)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懵懂(mng) 伺候(s) 悚然(sng) 锲而不舍(q) B逡巡(qn) 炮烙(lu) 栈道(zhn) 三省吾身(xng)C饿殍(f) 鞭笞(ch) 拓本 (tu) 商贾云集(g) D庠序(xing) 句读(d) 谬种(mio) 漂沦憔悴(cu)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寒喧 残羹冷灸 走投无路 欲盖弥彰B赦造 度长絜大 哀声叹气 孽根祸胎C崔嵬 礼上往来 百无聊赖 雕粱画栋D歆享 少不更事

2、 弃甲曳兵 瓮牖绳枢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一生创作了三个小说集:呐喊 、 彷徨 、 故事新编 。小说祝福选自彷徨 。海明威是美国现代作家,其代表作老人与海的主人公叫格里高尔。B李白与杜甫齐名,杜甫曾经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相传白居易读罢蜀道难 ,称李白为“谪仙” 。C韩愈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D孟子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仁政”思想,被后人称为“亚圣” ,主张性善论;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个代表人物,主张性恶论。4下列诗句从修辞手法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A千呼万唤

3、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B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C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D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5下列各项两个语句中,都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C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却(后退)坐促弦弦转急 凡(总共)六百一十六言B填然鼓(动词,击鼓)之 梦啼妆泪红阑干(纵横错乱的样子)C秦人开关延(迎击、迎战)敌 郯子之徒(的徒弟) ,其贤不及孔子 2

4、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到达)千里 履(动词,登上)至尊而制六合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词义没有变化的一项是 A小学而达遗,吾未见其明也B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C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8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蟹六跪而二螯 弃甲曳兵而走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王好战,请以战喻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不拘于时,学于余二、文言文阅读(选择题共 8 分,每题 2 分)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唐柳宗元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

5、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 ,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 ”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

6、,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假而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后,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吾子苟自择之,取某事,去某事,则可矣;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材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吾子前所欲见吾文,既悉以陈之,非以耀明于子,聊欲以观子气色,诚好恶如何也。今书来,言者皆大过。吾子诚非佞誉诬谀之徒,直见爱甚故然耳!凡若此者,果是耶?非耶?有取乎?抑其无取乎?吾子幸观焉,择焉,有余以告焉。苟亟来以广是

7、道,子不有得焉,则我得矣,又何以师云尔哉?取其实而去其名,无招越蜀吠怪,则幸矣。宗元复白。3(本文有删节)9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仆自卜固无取 卜:占卜B犯笑侮,收召后学 犯:冒着C被南越中数州 被:覆盖D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 中:心中10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抗颜而为师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B至无雪乃已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若定是非以教吾子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D其为不敢也决矣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11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属于同一句式的项是 例: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A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谨庠序之

8、教,申之以孝悌之义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12对上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这封书信中,柳宗元首先说自身条件差,够不上当老师的资格,婉言谢绝了韦中立“欲相师”的请求。当然,这不过是他的谦虚之辞,并不是他拒绝的真正原因。B接着,作者从师道衰落的历史谈到目前的情况,举韩愈“抗颜而为师”受到嘲笑打击的事例,以蜀犬吠日、越犬吠雪为喻,说明师道之衰,自己不敢为师的社会原因。C柳宗元说,已经陈列了中立想看的全部文章,并不是想炫耀,只是想看看中立是不是真的喜欢他的文章;还提到,从中立的来信可知,中立对作者文章的过誉,只是中立特别喜欢的缘故。D最后柳宗元提出采取老师之实,不必讲求师之名的办法,这样

9、既可以免遭嘲笑攻击,又能达到行师道的目的。第卷三、古代诗文知识考查(28 分)(一)文言文翻译(8 分)13将上面文章中划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3 分)译: (2)聊欲以观子气色,诚好恶如何也。 (3 分)译: 4(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2 分)译: (二)诗歌阅读与鉴赏(共 10 分)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5 分)登 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这首诗属于 (体裁) ,其颔联写到的典型意

10、象是 (2 分)(2)从内容上看,这首诗的前两联重在 ,后两联重在 。 (1 分)(3)颈联备述了人生的苦况,有人说这里有八苦,请你写出其中的四苦。 (2 分)答: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5 分)夜闻歌者唐白居易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似真珠,双双堕明月。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1)简要分析诗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 (2 分)答: (2) 夜闻歌者与琵琶行相比较,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异同?(3 分)答: (三)古代诗文默写(10 分)16补写出下列名句

11、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 分,每空 1 分)(1)西当太白有鸟道, (李白蜀道难 )(2) ,砯崖转石万壑雷。 (李白蜀道难 )(3)寒衣处处催刀尺,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4) ,生长明妃尚有村。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5)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6)同是天涯沦落人, 。 (白居易琵琶行 )(7) ,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8) ,无以至千里。 (荀子劝学 )(9)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 )5(10)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四、名著阅读(10 分)17下列各项中,对红楼梦作品故事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12、(5 分)A宝玉见秦钟人品出众,心中似有所失。他恨自己生在侯门公府之家,不能早与秦钟交结。秦钟见宝玉也自思道:“天下竟有这等人物!如今看来,我竟成了泥猪癞狗了。 ”B袭人欲借“赎身”规劝宝玉,要求三件事:不要动不动就说化灰化烟;在老爷跟前要作出爱念书的样子;不许毁僧灭道,要改掉爱红的毛病。若都依从,便不离开。C众人看戏,打赏小旦龄官,凤姐说这孩子活像一人。宝钗心知,笑而不说。湘云亦猜着,不敢说。宝玉接口道像林姑娘,宝钗听了,忙使眼色。众人都笑起来。D刘姥姥带外孙板儿到贾府攀亲。周瑞家的帮助她见到凤姐。凤姐从言谈中知其来意,只说贾府表面轰轰烈烈,却也大有大的难处,但还是施舍了她些许银两。E铁槛寺老尼净虚为帮张大财主家退聘礼,请凤姐帮忙。凤姐先推脱,后说不怕阴司地狱报应,索要三千两银,使手段摆平此事,结果使退亲双方儿女殉情。18简答题(二选一,共 5 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5 分)当下正忧虑时,因宝玉在侧问道:“事事都算妥帖了,大哥哥还愁什么?”贾珍见问,便将里面无人的话说了出来。宝玉听说笑道:“这有何难,我荐一个人与你权理这一个月的事,管必妥当。 ” (红楼梦第 13 回)贾珍所愁的“这一个月的事”是什么?宝玉向贾珍推荐谁去“权理”?这个人是怎样权理的?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