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69861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语文】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语文】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语文】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语文】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嘉峪关市一中 2015-2016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分钟。第卷 阅读题(共 70 分)甲 必考题(共 45 分)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历史根源中国疆土辽阔,地域相连,四周有自然屏障,内部有结构完整的体系。一般地说,中原民族地区气候湿润,宜于农业精耕;北方民族居住区域气候恶劣,植被差,只能发展放牧业;南方民族居住区多高山、丘陵,虽从事农耕业,但交通阻隔,古代长期处于刀耕火种的阶段。这种民族区域经济的自然分工及发展不平衡和地理上的互相连

2、结交错杂居,为它们之间的交往和联系提供了天然条件。经济生活的本质决定,任何一个民族,出于生计和民族的发展,都需要和其他民族进行物资交换,扩大经济往来。北方游牧民族单一的经济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为了获取生活上不可缺少的农副产品,如谷物、布帛等,不得不依赖于中原的农业民族。南方、北方各民族我们称之为边疆民族。中原地区常常经济富庶、文化繁荣,对周边民族有极大的吸引力。边疆民族以不同的方式向中原靠拢,或掠夺、战争,或贸易、和亲,或入主中原。秦始皇修长城,并没有堵住匈奴的不断掠迫。汉时,冒顿入寇,网开一面使汉高祖得以脱险,其目的是以此为条件向汉朝换取大量的物资。契丹、女真、党项等族虽然对北方农业

3、进行了大规模开发,但经济发展的程度仍远不如中原内地,他们仍然不断地逼近中原,要求南方朝廷供应物资甚至要求给予土地。中原经济对北方民族不断吸引,使他们步步南下,留在汉地的就融合于汉族之中。当北方民族弱小,不敌中原朝廷时,有时也会以主动“入贡”的方式来谋求经济利益,换得中原天子的“赏赐” 。边疆民族潮流般地一次次向中原靠拢、合聚的历史现象一直不断。同时,中原民族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也需要畜牧业经济的补充和支持。中原朝廷在与少数民族地区交界处开设互市场所,开展贸易,达到双方经济互惠之目的。这种经济上互相联系和交往的形式,历时久远,难以中断,且逐步完善。2几千年来,中华各民族间的关系变化虽然曲折复

4、杂,形式多样,但无论是以战争掠夺的形式,还是以和平交往的形式表现出来,其实质都是为了实现经济上的相互需要和满足,中原地区的农业经济成为边疆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和生产体系的一部分,边疆地区的畜牧业也成为中原地区社会经济和生产体系的一部分,各自都不能相互缺少,这种民族间经济的联系和依赖,将各个民族社会生活内在的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历史上各民族有过分裂,也有过统一,但分裂是短期的,而统一是长期的。经过分裂,总是走向统一。各民族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联系愈来愈密切,彼此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在历史的长河中汇流,形成一股强大的内聚潮流、力量,最终结合成中华民族这样一个多元

5、一体的整体。(选自刘学谦主编当代中国凝聚力大典 ,作者陈育宁,有删节)1下列关于中华各民族在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中原的农业民族,一般来说居住地区气候湿润、宜于农业精耕,有大量农副产品,如谷物、布帛等,通常经济富庶、文化繁荣。B北方民族居住区域气候恶劣,经济形式单一;南方民族居住区域多高山、丘陵,交通不便,古代长期处于刀耕火种的阶段。C南北方民族地理上的互相连结与交错杂居,中原民族区域经济的自然分工及发展不平衡,为它们之间联系提供了天然条件。D中华各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联系密切,彼此间相互依存,有过分裂,但分裂是短期的,统一则是长期的。2下

6、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A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由中华大地各民族间经济相互联系、依赖,将各民族社会生活中内在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B中国的任何一个民族,考虑经济生活,出于民族的生计和民族的长远发展,都需要和其他民族进行物资交换,扩大经济往来。C秦始皇修长城并没有堵住匈奴的不断掠边,契丹、女真、党项等族不断逼近中原,都表明边疆民族以不同的方式向中原靠拢。D中原朝廷在与少数民族地区交界处开设贸易互市场所,是为了达到双方经济互惠之目的,而中原农业生产力则可独立地发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3A疆土辽阔,地域相连,四周有自然屏障,内部

7、有结构完整的体系,这些从地理上说明中华各民族交往和联系有相当大的困难。B北方弱小民族主动“入贡”以谋求经济利益,北方民族留在汉地融合于汉族,这说明汉族强大,北方民族委屈靠拢甚至合聚。C几千年中华各民族间的关系变化,或战争或和平,实质是为了实现经济上的相互需要和满足,这才逐步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D中华大地各民族相互间形成一股强大的内聚潮流、力量,最终结合成中华民族这样一个多元一体的整体,超越世界其他民族。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7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小题。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8、。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 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项王闻之,烹说者。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 ,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

9、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寐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岂不谬哉!(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44.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 居:居住B.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 壁:修筑营垒C. 及羽背关怀楚 背:背靠D. 尚不觉寐而不自责,过矣 过:

10、过分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 B.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 C.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 D.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 6.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项羽性格中有残暴的一面。有人说:“人说楚国人象是猕猴戴了人的帽子,果真是这样。”项王听见这话,把那个人扔进锅里煮死了。B.项羽兵败垓下关键是楚人背叛了他。深夜,他听到军营四面唱着楚地的歌,大为吃惊,知道汉已经完全取得了楚地。C. 司马迁认为项羽是一代

11、英雄。项羽并非有些许权柄可以凭藉,他趁秦末大乱之势兴起于民间,只三年的时间,灭掉了秦朝,这样的人在当时历史上还不曾有过。D. 司马迁认为项羽失败是刚愎自用。他自夸战功,竭力施展个人的聪明,却不肯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功业,要靠武力征伐诸侯治理天下。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和鸿门宴中摘录的句子(2)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1)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醉翁操【1】苏轼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 。 醉

12、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3】 ,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 。 5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 ,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 【2】蒉:草筐。 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 ” 【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 【4】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8. 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有何特点,试具体分析。 (5 分)9. 欧阳修醉翁亭记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

13、乐的情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表现的情怀应如何理解?(4 分)(三)名句名篇默写(10 分)(1)苏轼词醉翁操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密切关联。词中“唯醉翁中知其天”“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 “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呼应了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_,_”等寄情山水的名句。(2)戴望舒雨巷写“丁香姑娘”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 , 。(4)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又前而为歌曰:“ , ”(5)真的猛士, , 。乙 选考题(共 25 分)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大题

14、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宿店师陀客人投进店里,已是迟暮。说是店,其实只是沿路而筑的一间小小的石屋。屋后便是岭,石隙里蓬蓬勃勃生着荆棘和野草,左边植着三五株什么树木,挺拔的身干高高插入夜空。树下有一座羊舍,用红石片砌的,倒也整齐。越过路,正临着门的是那溪涧;至此水势好像大了些,只听见汩6汩的响。店家叼了烟袋,立在路旁,迎候着客人。 “路上好运气啊!”这样招呼着,他堆起笑脸,并没有什么手势。店家是一个六十余岁的老人,五短身材,倒有一副粗大的骨架,走路时两脚分开,鸭子似的,足见

15、当年挑过重担,出过大的力气。那装束,使见了的人也分不出是他像熊,或者是熊像他,总觉得可笑。“好了啊。 ”牧羊女在灶下招呼了一声。老人蹒跚地走了进去,不久就端出半钵热汤,打发客人洗脚,自己也在旁边坐下,一面吩咐那姑娘烧饭,一面慢慢装上烟袋。小狗卧在老人脚边,呼呼地打着鼾。不知从何处来的雄鸡,在路上拍着翅,咳嗽着昂然踱了进来。天色渐渐黑下来了。光辉的星星在窥着人间。悄寂的夜,沉沉地覆盖着群山,对面那岭在朦胧中露出它的尖顶。矮树同荆棘时时发出呓语的骚嚷。那在暗中发光的路,则寂然伸向远处,是纵然贪路的客人也已落店的时分。只有溪涧里的水潺潺流着,一点也不显出疲倦。灶下熊熊的火光在门外的路上、在对岸的崖上跳跃着。老人忽然从沉默中抬起头来,手插进毡笠下面搔着头,大声嚷道:“要把锅烧红了啊!” “知道了!”那女孩愤愤地这样应着。虽然看见火光已经低微下去,老人仍旧咕噜着说:“知道了,不要把自己也塞进灶里去才好呢!”却说那客人将脚浸在钵里,痒痒的正要入睡,吵声忽然把他惊醒,这就想起那牧羊女。他打着哈欠,问是店家的什么人,说是倘不遇见那位大姐,保不定要在溪谷里过夜了。老人听了这话,也不作声,一面磕着烟袋,径去招呼灶下的姑娘。 “喂,喂,丫头,这客官说是你的熟人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