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海南省三亚市华侨中学三亚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69764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海南省三亚市华侨中学三亚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海南省三亚市华侨中学三亚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海南省三亚市华侨中学三亚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语文】海南省三亚市华侨中学三亚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语文】海南省三亚市华侨中学三亚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海南省三亚市华侨中学三亚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海南省三亚市华侨中学三亚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海南省三亚市华侨中学三亚学校 2015-2016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字体工整;第 I 卷(阅读题,共 70 分)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自然、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其实质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

2、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生态哲学将生态理念引向社会生活,将自在的哲学本质转换为自为的生态智慧。西方深层生态学的代表人物奈斯说:“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极其扩展的生态理想,我称之为生态智慧。 ”生态智慧重建的不仅是自然生态平衡,更重要的是要重建人的精神生态和整个文明生态的平衡。现代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不仅包括外部自然生态的危机,而是也包括社会内部的自然生态的危机,前者导致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后者导致人类社会系统的破坏。生态哲学是走向生态文明的理论准备,是人与自然关系反思后的生态觉悟,以及作为这种觉悟的生态智慧和理念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推进。生态文明既反映人类对自然生态的认识和改造,又反

3、映人类将认识和改造自然生态所获得的积极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所取得的一系列积极成果,包括: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的重建、人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人类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建是要建立自然生态,即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这是人类社会关系协调的基础;人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则是要建立社会生态,是使各种社会矛盾的合理解决获得和谐有序的状态,这是自然生态重建的根本保障;人类各种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目的是建立多元互补的文化生态,为社会生态的构建营造和谐有序的文明环境,为自然生态的重建奠定健康稳定的社会基础。21.下列关于“生态文明”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生态文明

4、是指人类建设和谐社会所应遵循的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B.生态文明就是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C.生态文明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其目的是协调人类社会关系。D.生态文明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它也是一个哲学问题。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要实现生态文明,人类必须重建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构建人与人的协调关系,创建人类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B.构建生态文明必须把生态理念引向人的社会生活。C.生态觉悟在反思人与社会关系后产生,它在自然领域的扩展和推进构成生态哲学。D.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是由现代人类所面临的

5、外部自然生态危机造成的。3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3 分) ( )A.西方学者奈斯之所以说“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极其扩展的生态思想” ,是因为西方传统生态理念陷入困境,需要引进东方智慧。B.人类要走向生态文明,必须从理论上认真研究生态哲学。C.生态文明不只是一个理论和认识问题,还是一个实践问题。D.人类各种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与社会生态的构建及自然生态的重建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

6、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4.对下列语句中的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 A.郑既知亡矣 既:已经B.将焉取之 之:指代土地C.又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何厌之有 厌:厌烦 3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一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东边道上的主人 行装 B.宴请的客人 行装 C.宴请的客人 使者 D.东边道上的主人 使者6.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师的理由,表述有错误

7、的一项是(3 分)( )A.秦军欲越过晋国并看不起远方的郑国,这实际上是很困难的事。 B.相邻的晋国实力雄厚了,实际上自己的力量就削弱了,保留下郑国对秦是会有好处的。 C.秦对晋侯有过恩赐,但晋侯回国后就违背承诺,并迅速筑墙拒守。 D.如让晋占领了郑,那么他们还要扩张势力,势必危及秦的安全,这种损秦肥晋的作法实不足取。7将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5 分)(2)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于易水送人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注释:骆

8、宾王曾因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被诬下狱。遇赦出狱后,侧身于军幕之中。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燕丹:战国时燕国的太子丹。壮士: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没:死,即“殁”字。8.请你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发冲冠”的壮士形象。 (5 分)9前人曾评论骆宾王“少年落魄,薄宦沉沦” ,结合前人论述,分析本诗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4(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曾记否, , 。(2)风萧萧兮易水寒, 。(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为刀俎, ,何辞为?(4) 沉默呵,沉默呵, , 。

9、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马裤先生老舍火车在北平东站还没开,同屋那位睡上铺的穿马裤,戴平光眼镜,青缎子洋服上身,胸袋插着小楷羊毫,足蹬青绒快靴的先生发了问:“你也是从北平上车?”很和气的。火车还没动呢,不从北平上车,由哪儿呢?我只好反攻了:“你从哪儿上车?”他没言语。看了看铺位,用尽全身的力气喊了声:“茶房!”茶房跑来了。 “拿毯子!”马裤先生喊。“请少待一会儿,先生。 ”茶房很和气地说。马裤先生用食指挖了鼻孔一下,别无动作。荼房刚走开两步。“茶房!”这次连火车好似都震得直动。茶房像旋风似的转过身来。“拿枕头!”“先生,您等我忙过这会儿去,毯子和枕

10、头就一齐全到。 ”茶房说得很快,可依然是很和气。茶房看马裤先生没任何表示,刚转过身去要走,这次火车确是哗啦了半天, “茶房!”茶房差点吓了个跟头,赶紧转回身来。“拿茶!”“先生请略微等一等,一开车茶水就来。 ”马裤先生没任何的表示。茶房故意地笑了笑,然后搭讪着慢慢地转身,腿刚预备好要走,背后打了个霹雳, “茶房!”茶房不是假装没听见,便是耳朵已经震聋,竞自快步走开。“茶房!茶房!茶房!”马裤先生连喊,一声比一声高。站台上送客的跑过一群来,以为车上失了火,要不然便是出了人命。茶房始终没回头。马裤先生又挖了鼻孔一下,坐在我床上。 “你坐二等?”这是问我呢。我又毛了,我确是买的二等,难道上错了车?5

11、“你呢?”我问。“二等。快开车了吧?荼房!”他站起来,数他的行李,一共八件,全堆在另一卧铺上。数了两次,又说了话, “你的行李呢?” “我没有行李。 ”“呕?!”他确是吓了一跳,好像坐车不带行李是大逆不道似的。 “早知道,我那四只皮箱也可以不打行李票了!”茶房从门前走过。 “茶房!拿手巾把!” “等等。 ”茶房似乎下了抵抗的决心。马裤先生把领带解开,摘下领子来,分别挂在铁钩上:所有的钩子都被占了,他的帽子,大衣,已占了两个。车开了。他爬上了上铺,在我的头上脱靴子,并且击打靴底上的土。枕着个手提箱,车还没到永定门,他睡着了。我心中安坦了许多。到了丰台,车还没停住,上面出了声, “茶房!”没等茶房

12、答应,他又睡着了;大概这次是梦话。过了丰台,大概还没到廊坊,上面又打了雷, “茶房!”茶房来了,眉毛拧得好像要把谁吃了才痛快。 “干吗?先生”“拿茶!” “好吧!”茶房的眉毛拧得直往下落毛。 “不要茶,要一壶开水!”“好啦!”马裤先生又入了梦乡,呼声只比“荼房”小一点。有时呼声低一点,用咬牙来补上。有趣!到了天津。又上来些旅客。马裤先生出去,呆呆地立在走廊中间,专为阻碍来往的旅客与脚夫。忽然用力挖了鼻孔一下,走了。下了车,看看梨,没买;看看报,没买。又上来了,向我招呼了声, “天津,唉?”我没言语。他向自己说:“问问茶房, ”紧跟着一个雷, “茶房!”我后悔了,赶紧地说:“是天津,没错儿。 ”

13、“总得问问茶房。茶房!”我笑了,没法再忍住。车好容易又从天津开走。刚一开车,茶房给马裤先生拿来头一份毯子枕头和手巾把。马裤先生用手巾把耳孔鼻孔全钻得到家,这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最后用手巾擦了擦手提箱上的土。我给他数着,从老站到总站的十来分钟之间,他又喊了四五十声茶房。茶房只来了一次,他的问题是火车向哪面走呢?茶房的回答是不知道;于是又引起他的建议,车上总该有6人知道,茶房应当负责去问。茶房说,连驶车的也不晓得东西南北。于是他几乎变了颜色,万一车走迷了路?!茶房没再回答,可是又掉了几根眉毛。他又睡了,这次是在头上摔了摔袜子,可是一口痰并没往下唾,而是照顾了车项。我的目的地是德州,天将亮就到

14、了。谢天谢地!我雇好车,进了城,还清清楚楚地听见:“茶房!”一个多礼拜了,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这篇小说以戏谑、夸张的漫画式手法,描写了马裤先生在火车上的经历,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曲折、紧张,极富戏剧性。B.小说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茶房对马裤先生的不满,就是通过茶房眉毛的细微变化表现出来的。C马裤先生一上火车就向茶房要手巾把,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是因为马裤先生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比较讲究卫生。D “一个多礼拜了,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 ”这样结尾既表达了“我”对茶房的同情,也为

15、小说画上了一个幽默的句号。E强烈、鲜明的对比是这篇小说最突出的特色,马裤先生看起来不合常理的言行,就是通过“我”的言行反衬出来的。(2)小说开头第一段就描写马裤先生的衣着言行,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 分)(3)马裤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4)有人认为,小说中的“我”也有人性弱点,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8分)第 II 卷(表达题 共 80 分)四、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 分) ( )A.莫言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表示,从小耳濡目染的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影响甚至决定了他作品的艺术风格。B.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不

16、仅蕴藏有石油等丰富的矿物资源,在渔业等其他方面也有举足轻7重的经济价值。C.他坚信勤能补拙,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所以常常牺牲周末休息时间,一个人呆在教室给自己开小灶D.目光短浅的人由于只看到自己的利益,进而忽视了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到最后往往得不偿失。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A.2014 年我国多地又出现了感染 H7N9 型禽流感疫情,为了防止这种病毒再蔓延,我国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应对措施。B.作为一档新兴的电视节目, 我是歌手目前最重要的当务之急就是扬长避短,带给观众更为持久的音乐享受和情境感受。C.为了保障学生安全和健康成长,教育部门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打造浓郁的安全教育氛围,努力使校园安全工作落实到位。 。D.最近十年间,我国造林 6000 余万公顷,人工林面积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土地沙漠化、植被覆盖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