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学简化版第1章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51668774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营养学简化版第1章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营养学简化版第1章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营养学简化版第1章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营养学简化版第1章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营养学简化版第1章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营养学简化版第1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养学简化版第1章(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摄食量:是指一次投饵鱼所吃的食物量 绝对摄食量(g):摄食的数量 相对摄食量(%):绝对摄食量占体重的百 分比 2饱食量:在适宜条件下,一次连续投饲 使空腹鱼吃饱,达到饱和程度时的摄食量即 为饱食量 二、鱼类摄食量(一)摄食量的概念 1.胃容积(stomach capacity) 胃的容积大小可直接影响到鱼的摄食量。 胃容积大的鱼,摄食量大,摄食的节律性 强,耐受饥饿的能力也强;反之亦然。 无胃鱼往往摄食的节律性不太强,耐受饥 饿的能力相对来说也较差。影响鱼类摄食量的内部因素2体重(body weight) 不同种类的同体重鱼 摄食量不同; 同一种类的不同体重 鱼摄食量不同;一般来说,绝对摄

2、食量随 体重增加而呈指数增加, 但相对摄食量则减少。 影响鱼类摄食量的内部因素3鱼的种类(fish species) 种类不同,摄食量不同; 一般来说,草食性鱼类的摄食量杂食 性鱼类的肉食性鱼类的。影响鱼类摄食量的内部因素 一般说来,温水性鱼 类在适宜的水温范围内 ,水温越高,鱼的摄食 量越大。 水温变化,引起鱼类 摄食量的季节变化:夏 秋季节冬春季节影响鱼类摄食量的外部因素1.水温(water temperature)3.溶氧(dissolved oxygen) 在一定的溶氧范围内,溶氧量越高,摄食 率也越高,但超过一定的范围,则摄食率反 而下降。 当溶氧低于饱和度的50-70%时,食欲明显

3、 下降, 摄食量剧减。影响鱼类摄食量的外部因素2鱼的嗜好性(favorities)影响摄食量对一次吃饱了某种饵料的鱼,若再投给更 喜欢的饵料,该鱼还可再吃。4.饵料的物理性质(physical characters of feeds) 饵料的大小、形态、硬度、 色泽等均 影响摄食量。 饵料大小与鱼的口径有关,引起摄食量产 生变化。 鱼苗口径小, 只摄食卵黄颗粒,其它浮 游生物。 饵料的运动形式,影响鱼的摄食量 影响鱼类摄食量的外部因素5.其它因素(other considerations) 水的污染程度与鱼虾摄食量呈负相关。 盐度:在适宜盐度范围内,摄食正常。 投饵方法。 鱼的摄食状态。 鱼的

4、心理状态影响摄食量。个体之间, 异种之间的摄食活动会产生互相刺激,互 相影响的效果。影响鱼类摄食量的外部因素一、消化的概念Conception 饲料中的大分子物质在消化道(消化系统)经过消化酶等的作用而分解成 小分子物质(可吸收)的过程第二节 鱼类的消化系统和消化酶第二节 鱼类的消化系统和消化酶1消化系统组成 有胃鱼:口食道胃十二指肠小肠直肠肛门 无胃鱼:口食道前肠中肠后肠肛门 消化腺: 包括胃腺、胰腺、肠腺和肝脏。相应分泌胃液、胰液、肠液、胆汁。二、鱼类的消化系统第二节 鱼类的消化系统和消化酶二、鱼类的消化系统u 鱼类牙齿的特点u 鱼类食管的特点 u 鱼类胃的特点 u 有胃鱼和无胃鱼肠道长度

5、和形状的差异 u 消化道面积和体重的关系 u 鱼类消化道绒毛的特点 u 有胃鱼的胃和消化道的结构组成2.消化道的结构特点第二节 鱼类的消化系统和消化酶 鱼类有无牙齿由其食性决定,肉食性鱼类有牙齿 草食性鱼类也有牙齿 一般杂食性鱼类没有牙齿 u鱼类牙齿的特点鲈的口腔齿几种鲨鱼的齿鲤 科 鱼 类 的 咽 齿大多数的鱼类的食管很短,从外表上很难同胃、肠相区别,只有从管径、内表面的形状、括约肌、瓣膜以及胰脏导管等的部位来区分食管内壁具有黏膜褶,以增强扩张能力食管壁的黏膜层有丰富的粘液分泌细胞,能分泌沾液以辅助食物吞咽;有的鱼还具有味蕾,少数鱼的食管还能分泌消化酶,特别是无胃鱼。u鱼类食管的特点第二节

6、鱼类的消化系统和消化酶第二节 鱼类的消化系统和消化酶 无胃鱼的种类:主要包括鲤鱼、鲫鱼 有胃鱼通常是肉食性鱼类,主要包括大口鲶、乌鱼、鲑鱼、虹鳟、鳗鱼u鱼类胃的特点鲤鱼胃的特点 小肠的中部前端,有类 似胃功能的前端功能 小肠的中部后端,有类 似胃功能的后端功能 肠的后端有大肠的功能 鲤鱼没有胃的良好分化,但是其中几个部分有 其特殊的生理功能 小肠的前部,在小肠的膨大部分有胆管的入口 第二节 鱼类的消化系统和消化酶有胃鱼的肠道从胃不经弯曲直接到肛门,成一条线,肠道短无胃鱼肠道盘绕弯曲通肛门,长度是有胃鱼的3-4倍消化道长度由食性决定(肉食性杂食性草食性)u有胃鱼和无胃鱼肠道长度和形状的差异第二节

7、 鱼类的消化系统和消化酶二、鱼类的消化系统3.鱼类消化的特点蛋白质的凝固变性消化道不同部位pH存在的差异影响消化道中酶活力的因素食糜在消化道中的排空时间 无胃鱼不能分泌盐酸和胃蛋白酶,蛋白质 的凝结靠两种机理 有胃鱼可以分泌盐酸蛋白质的凝固变性 胰酶的作用 pH由中性向碱性转化的过程 盐酸的分泌主要依赖组胺和其它物质引起的激素调节,这种调节在控制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胃中的PH通常保持在2-4,如鲑鱼保持在pH=2- 3,斑点叉尾鮰保持在pH=2-4。(罗非鱼资料, Maier和Tullis 1984 )饲喂时间(h)胃胃幽门小 肠直肠前中后01.146.407.507.957.137.2214

8、.676.817.197.807.547.3442.656.507.398.238.047.6481.246.477.818.207.867.50消化道不同部位pH存在的差异日粮因素品种体重温度p饵料的干湿度饵料的营养质量影响酶活力的因素影响消化道中酶活力的因素 品种品种体重( g)蛋白酶活力 (%)淀粉酶活力(%)鲤鱼19148 100鲑鱼172100 12鳗鱼17713 1通常,肉食性的鱼消化道短,蛋白酶活性高; 植食性鱼消化道长淀粉酶活性高;而杂食性鱼无 论消化道长度还是消化酶活性都介于两间。(二) 消化速度的影响因素二、影响消化速度的因素1鱼的种类、发育阶段不同,消化速度不同 鱼的种类

9、不同,其食性不同,消化管的构造不同 (如长度、盘曲形式等不同),消化速度也不同,一 般肉食性鱼类的总消化时间较长(一般24hr,胡子鲇 、鲑鳟);草食性鱼类总消化时间较短(8-14hr,草 鱼、金枪鱼);杂食性鱼类的总消化时间居中。 活动强的鱼比活动弱的鱼,其消化速度快。 幼鱼对食物的消化时间比成鱼要短。2水温:随着水温的升高,消化速度加快,胃排 空速度加快。因为水温升高,鱼类的活动 加强,能量需要也增加,其二,水温升高 时,酶的活性增加,对食物的消化加快。(二) 消化速度的影响因素二、影响消化速度的因素3饵料种类、性质等影响消化速度 同一种鱼类,对不同饵料的消化速度是不同的 饲料的均匀程度不

10、同,消化速度也不同。 饲料中纤维素含量也会影响消化速度4投饵与消化速度:鱼类的摄食具有节律性,在养殖生产上应予以 注意。(二) 消化速度的影响因素二、影响消化速度的因素5鱼的生理状态与消化速度 处于应激状态的鱼,对食物的消化速度下降。 处于洄游阶段和生活在急流水中的鱼类,对食物 的消化速度加快。 据推测,具有飞翔能力的鱼,其消化速度也较快 ,但此方面问题尚待研究。(燕鱼)(二) 消化速度的影响因素二、影响消化速度的因素第四节 消化和吸收 三、消化率(一)定义:指动物从食物中所消化吸收 的营养物质占其摄入总量的百分比,是评 价饲料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第四节 消化和吸收 三、消化率(二)测定方

11、法 1.直接法: 条件:须知动物对饲料的摄入总量和粪便的排出 总量 公式:AD(%)= (IE)I100 ; TD(%)= I ( E e)I100 AD:表观消化率;TD:真消化率;I:饲料或某一 成分总摄入量;E:粪便或某一成分总排出量;e: 体内分泌的消化液、黏液、消化道脱落的上皮细胞 及肠内微生物等。第四节 消化和吸收 三、消化率(二)测定方法2.间接法: 原理:饲料中存在或人工均匀加入完全不被消 化吸收的指示剂(随食物一起在消化道内移动 ,无毒,不改变饲料适口性和营养物质消化吸 收,容易定量),根据指示剂在饲料和粪便中 含量变化即可计算出消化率。第四节 消化和吸收 三、消化率(二)测

12、定方法2.间接法: 公式:D(%)= 1 (AA ) (BB) 100 D:消化率;A:饲料中某成分含量;A:粪便中相应成分含量;B:饲料中种指示剂含量;B :粪便中指示剂含量(单位与B同)(三)影响消化率的因素1.水温:不会引起消化率显著变化(食物移 动速度、酶活性,自身调节)2.投饲频度:频度增加,食物移动加快,消 化率降低3.生长阶段:不同生长阶段,食性、酶活性 、运动习性、营养要求不同,消化率不同第四节 消化和吸收 (三)影响消化率的因素4.营养物质的含量及营养物质间的相互作用: 某养分含量越高,AD越高,TD不变;淀粉过多 妨碍蛋白消化,脂肪对蛋白影响不大5.饲料的加工工艺:粉碎粒度越细消化率越高 ;加热调质(温和的、长时间高温加热)影响 消化率。1.营养物质、营养的概念。 2.水产配合饲料和畜禽饲料的主要区别?3.摄食量;绝对摄食量;相对摄食量;饱食 量的定义。 4.鱼虾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 5.消化率;表观消化率;真消化率的定义。 复习思考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