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福建省福清元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文科)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59446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7.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福建省福清元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文科) 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历史】福建省福清元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文科) 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历史】福建省福清元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文科) 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历史】福建省福清元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文科) 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历史】福建省福清元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文科) 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福建省福清元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文科)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福建省福清元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文科) (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福清元洪中学 2015-2016 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科试卷(文科)第卷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文学作品能够反映时代的风貌。如果我们要了解西周劳动人民的生活情况,最好查阅( )A 诗经 B 离骚 C 窦娥冤 D 儒林外史2、顾炎武决心做到:“凡文之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 。由此可见他( )。A强调实地调查 B反对君主专制C维护儒家正统 D主张经世致用3、下列会议中,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A八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四大 C十五大4、京剧是我国国粹,它主要是由( )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 B.北京地方

2、剧种演化而成的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 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5、下列言论属于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 )A.“今君人者释其刑德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B.“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C.“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D.“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6、战国时期墨家学派一度成为显学,下列关于墨子的思想,评述正确的是( )A.主张兼爱,并把其称为“仁” ,与孔子的“仁”完全一致B.主张非攻,提倡节俭等,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要求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D.战国时期成为显学,之后一直很受统治者重视7、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一些言论,对今天仍然有着很大影响。

3、其中,我们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中获得的精神营养是2( )A注重气节,健全人格 B人性本善,舍生取义C先义后利,关注民生 D仁爱友善,以德服人8、从孔子、孟子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A.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C.人皆有“恻隐之心” “善恶之心” “恭敬之心” “是非之心”D.通过学习和实施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9、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董仲舒深察名号)从董仲舒的这句话中可以发现,他(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认为民性本

4、善,君权神授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10、孟子说:“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 、 “大一统”的思想。两者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 )A.主张民贵君轻 B维护统治秩序 C强调层层分封 D体现以德治民11、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谴告之;不知自省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对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A.正确揭示了君与天的关系 B.目的是神化君权巩固统治C.带有封建迷信思想 D.宣扬君权的正统地位12、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为核心,其进步作用在于它( )A.使儒家思想得以发展完善

5、 B.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C.为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提供了依据 D.解除了各诸侯王国割据势力对中央的威胁13、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南宋,我们不可能听到的言论是( )A.“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B.“存天理,灭人欲”C.“格物致知” D.“致良知”14、下图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其求教内容最有可能是( )3A.“天人感应” B.“天理” C.因果轮回 D.修炼养生15、明嘉靖年间,户部主事海瑞向深居西苑、潜心修道的皇帝上疏,直言其“竭民脂膏, 滥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法纪弛矣” 。此举( )A.意在规劝嘉靖皇帝遵守法律 B.履行监察部门的监督职责C.体现了理学倡导的社会

6、责任感 D.反映了君臣间的权力之争16、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该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其说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 )A “理”是世界的本原 B “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C “理”在社会实践中就是三纲五常 D三纲五常是先天存在的标准17、明清之际出现了一股反封建的思潮,其根本原因是( )A.政治腐败 B.人民的反抗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程朱理学的因循守旧18、关于明清之际中国古代思想界发展状况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进步思想占了主导地位B.进步思想在同反动思想的斗争中占据了上风C.

7、宋明理学占据统治地位D.进步思想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变革19、孙中山抽印明夷待访录中的原君分发给同志,鼓励发动反对清王朝的民主革命,这是因为( )A李贽的作品强调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B王夫之唯物主义思想有利于反封建斗争C顾炎武的思想反映了工商资产阶级要求D黄宗羲的作品有反对专制暴君政治思想420、某校高二学生在编演“明清民主思想”的话剧时,为王夫之设计的台词应是( )A.“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 B.“私欲之中,天理所寓”C.“君者,天下之大害者”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1、我们几乎每天都在使用 09 这是个数字,创造它和将它传播到世界各地的人分别是( )A中国人、阿拉伯人 B罗

8、马人、阿拉伯人C阿拉伯人、阿拉伯人 D印度人、阿拉伯人22、1919 年,关于中西文化新旧问题,有学者说:“物质上开新之局,或急于复旧,而道德上复旧之必要,必甚于开新” ;同时有学者则指出:“物质若是开新,道德亦必跟着开新”“物质上、道德上,均没有复旧的道理!”这两位学者的主张( )A各有合理之处但对西方认识截然相反 B说明了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方向开始改变C实质上体现了对当时中西文化的取舍 D反映欧战破灭了知识分子对西方的信心23、 “双百”方针提出的根本目的是 ( ) A.繁荣社会主义文化B.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C.完善社会主义制度D.让各种思想自由辩论24、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是“美德

9、即知识”.他强调这一命题的主要目的是( )A阐释智者学派的主张 B重建社会道德价值观C普及人文哲学知识 D反对直接民主制度25、邓小平指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基本建设,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这段话揭示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带来的最重要的社会影响是( )A.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B.发扬了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C.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促进了中共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26、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 。下列书法作品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 )A.王羲之的兰亭序 B.柳公权的玄秘塔碑C.张旭的肚痛帖 D.赵孟頫的汉

10、汲默传2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 30 届世界遗产大会于 2006 年 7 月 13 日一致表决:将中国安阳殷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因为在殷墟发掘出土了( )A甲骨文、兵马俑 B茶叶、青铜器 5C甲骨文、青铜器 D丝绸、甲骨文28、观察下图的“文征明印” ,其字体是( )A.楷书 B.隶书 C.小篆 D.草书29、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的是( )A.文人画 B.山水画 C.花鸟画 D.风俗画30、魏晋以来佛教兴盛,反映宗教题材的宗教画日益兴盛,下列哪一幅作品属这类情况 ( )A.女史箴图 B.送子天王图 C.步辇图 D.人物

11、龙凤图第卷 非选择题部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三题,共 40 分)31、儒学思想是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数代杰出思想家对之调整推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26 分)材料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1) 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政治主张。 (4 分)并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孔子提出这些主张的目的。 (2 分)6材料二:“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 孟子“筐箧已富,府

12、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 ” 荀子材料三:统一思想,归本儒家因此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其功当多于过。董仲舒与西汉学术材料四: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材料五: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2)阅读材料二,孟子和荀子的观点有何相同之处?(2

1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观点产生的经济根源。 (2 分)(3)材料三的作者认为董仲舒统一思想是“功当多于过” ,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谈谈你对董仲舒统一思想的认识。 (5 分)(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相对于传统儒学的新发展(4 分)7(5)阅读材料五, “黄氏”指谁?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其思想中哪些“不脱离儒家思想理路”?作者主张用什么方法评价历史人物?(5 分)6)综合以上材料,概括说明儒学发展的特点。 (2 分)32、在某校高一开展的关于孔子的研究性活动中,有一个班级的学生排演了题为孔子名垂千古的圣师的历史剧,其中一幕剧情如下:孔子的两旁分别站着颜渊、仲弓、子贡等几位学生。

14、在孔子面前的书案上堆放着一叠讲义纸和印刷精美的书籍,在他身后的墙上用工整的楷书写着“仁者爱人”四个字。孔子的学生颜渊、仲弓和子贡对“仁”的涵义不太理解。先后向孔子请教。先是颜渊问孔子:“何为仁?”孔子回答说:“克己复礼为仁。 ”再是仲弓问孔子:“何为仁?”孔子回答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后是子贡问孔子:“何为仁?”孔子回答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认真阅读上述剧情,结合你所学的历史知识,指出该剧中编排有误之处,并说明理由。 (7分)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张载张子语录材料二: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备得8之以为性;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