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湖南省衡东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59339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湖南省衡东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历史】湖南省衡东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历史】湖南省衡东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历史】湖南省衡东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历史】湖南省衡东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湖南省衡东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湖南省衡东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衡东一中 2015 届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命题:单 晋)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一、选择题(24 小题,每题 2 分,48 分)1.东汉时期,中央“三公”名义上仍然是最高级官员,而尚书台已经成为处理政务的主要机关,但不能说是国家的正式政务机关。汉光武帝刘秀设吏曹、民曹、客曹、中都官曹等六曹尚书,作为尚书台的下属机构。东汉时期尚书台机构的突出特点是A完全取代“三公”执掌全国政务 B架空“三公”与中央分权相结合C类似于三省六部制的前身 D标志着中央中枢机构的基本成熟2.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蕴涵了很多处世哲学,如“枪打出头鸟” 、 “出头的椽子先烂” 、

2、 “树大招风”的。这说明古代中国人A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 B.重天命轻人为的处世理念C农本儒本的社会意识 D.重农业重儒学的处世道德3.“今切以为其当与不当,可内反于心而定也。尧谓舜曰:天之历数在尔躬。言察身以知天也。天子者,则天之子也,以身度天。”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A是一种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B意为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C意为对君主的权力形成制约 D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4.某思想家说:“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人于井,皆有怵惕侧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下列选项中,属于上述思想合理延伸的是: A.“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 B

3、.“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 C.“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D.“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5.梁启超在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中说:“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下列关于这三回革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 周朝的革命体现了族权和政权的结合B. 汉朝的革命打破了夏商周以来官僚政治的局面C. 辛亥革命使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D. 辛亥革命开启了进步的闸门,使反动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26.时任北洋陆军第三师师长吴佩孚联合西南将领通电全国,电文曰:“某等眷怀祖国,义愤填胸,痛禹甸之沉沦,悯华胄

4、之奴隶。圣贤桑梓,染成异族腥膻与其强制签字,贻羞万国,毋宁悉索敝赋,背城借一。军人卫国,责无旁贷,共作后盾,愿效前驱。 ”材料反映的是A北洋军阀通电赞成共和以投机革命 B五四运动的爱国要求得到军人响应C北伐的胜利进军造成军阀内部分裂 D日本全面侵华激起爱国将领奋起请战7.有学者提出:只有当“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不是某个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军事领导) ,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不是辅助性的而是主导性的”时,中国革命才能说是进入了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那么,依据这一观点,中国进入“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标志应该是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的诞

5、生C国民革命运动 D南昌起义8.1959 年 3 月,台湾当局“外交部”规定,今后凡对外提及大陆时,改称“红色中国”或“共产党中国”为“” ;提到自己时,将“自由中国”改称“中华民国” 。这些提法的改变反映出其A放弃了敌视大陆的原则立场 B坚持了“一个中国”的理念C发出了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 D响应了“一国两制”的方针9.某次国际会议达成宣言“关于越南,在尊重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原则的基础上对各项政治问题的解决,应使越南人民享有经由秘密投票的自由普选而建立的民主机构所保证的基本自由。为使和平的恢复得到足够的进展将在一九五六年七月内,在停止敌对行动协定中所规定的国际监督和监察委员会成员国代表所组

6、成的国际委员会的监督下举行普选。”该会议( )A普遍认同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推动亚非国家相互同情和支持 C对中国的对外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D使越南完成了统一大业 10.某科学家曾这样评价自己所观察到的东西的意义:“他如此清楚地出现在感官前,以致古往今来烦扰哲学家们的所有争辩立即为我们眼睛看到的无可辩驳的证据所破除,从而使我们摆脱了有关这一科目的啰嗦的争论。”该科学家是A牛顿 B爱因斯坦 C普朗克 D伽利略311.唐诗及其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文学,深沉庄重,简洁精炼;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括:社会生活去纲常化带来的大

7、众情感愉悦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进市民阶层的壮大C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利于彰显平民的审美要求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因素的综合结果12清代恽寿平在南田论画中说:“元人幽亭秀木,自在化工之外,一种灵气。惟其品若天际冥鸿,故出笔便如哀弦急管,声情并集,非大地快乐场中可得而拟议则也。 ”材料说明当时绘画领域A青绿山水居画坛统治地位 B追求画面景物复杂精巧 C绘画注重主观情感的表达 D绘画艺术讲究师法自然13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B伽利略创立的试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

8、跃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14.恩格斯读了某书后欣喜异常地说, “至今还从来没有过这样大规模的证明自然界是历史发展的产 物”。列宁也评价这本书“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 础之上”,“探明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这本书的重要社会价值在于( ) A最早提出生物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B否定了人类位于宇宙中心的自大情结 C启迪人们理性思考并加速了欧洲启蒙运动的来临 D彻底打破了一神之下众生之上的愚昧式自尊15.南宋画家马远、夏圭往往把景物放在画面一侧,被后世称为“马一角”“夏半边”,有人联系他们生活的时代称这类画作的意境为“残山剩水”。以下诗句中与这类画作创作背景相

9、同的是A.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C.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D.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16.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4名曰还魂纸。 ”由此可知,还魂纸( )生产遍布全国各地 降低了生产成本 制造工艺更加复杂扩大了原料来源A. B. C. D.17.下表为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部分古代科技成果统计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项数2225259257788下列对我国古代科技发展史解读不正确的是:最

10、能体现我国古代科技辩证整体性特征的是中医学“天、地、人”整体观导致了古代天文学十分繁荣中国古代的科技形态长期保持理论型和实用型的特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与发展为科技发展提供了条件18.美国科学家亨利奥古斯特罗兰曾经告诫美国科学界说:“如果我们只注意科学的应用,必定会阻止它的发展。那么要不了多久,我们就会退化成像中国人那样(明清时期),他们几代人在科学上没有取得进展,因为他们只满足于科学的应用,而根本不去探讨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由此可见,明清时期的科技发展迟缓的主要原因是A传统生产方式阻碍了科技创新 B科举制度阻碍科技发展C中国人不注重理性思维 D闭关锁国的政策和环境19.1795 年出版的法

11、国作家孔多塞所写的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书目录摘要: 第四个时代人类精神在希腊的进步下迄亚历山大世纪各种科学分类的时期 第七个时代科学在西方的复兴一从科学最初的进步下迄印刷术的发明第八个时代从印刷术的发明下迄科学与哲学挣脱了权威的束缚的时期。这表明作者认为A.历史是人类理性不断解放的过程 B.科学技术不断推动人类社会进步C.东西方文明相互交流不断融合 D.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自己20.著名学者认为:“尽管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方面汉承秦制但是,在意识形态的某些方面,又特别是在文学艺术领域,汉却依然保持了南楚的乡土本色。”以下作品中,最能体现该观点的是A史记 B汉书 C上林赋 D阿房宫赋21

12、1922 年,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告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有:(四)蒙古、西藏、回疆三部实行自治,成为民主自治邦;(五)用自由联邦制,统一中国本部、蒙古、西藏、回疆,建立中华联邦共和国。这表明 5A.中共以各阶层利益为出发点 B.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开始推行 C.中共对国家结构的初步构想 D.二大的奋斗目标不切合实际22.某中学历史教师利用数学坐标轴画了一条不甚精确的曲线图,其反映的是西欧A王权演变 B教权演变 C资产阶级力量变化 D市民权力变化23.瑞士牧师慈运理(Ulrich Zwingli) (14841531)将希伯来文、希腊文或是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苏黎世当地语言;后来,

13、苏黎世市议会决定了圣经改革方案,成为官方政策。1525 年苏黎世市议会废止弥撒,改由慈运理的圣餐版本替代。据此推论合理的是A慈运理是民族英雄 B人文主义逐渐深入人心 C宗教改革取得初步成果 D启蒙运动冲击传统教权24.中国古代文人们经常以书法、绘画抒发自己的意趣、思想,明末清初石涛的绘画作品睡牛图绘一人在牛背上凝思,意境孤凄,自题曰:“牛不知我睡,我不知牛累。彼此却无心,不睡不梦寐。 ”作者这一艺术的主要寓意是 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对农耕经济的反思 讽刺了中国人闭关锁国,不了解世界大势 表达了作者懒散不愿入仕的心意 试图改造中国传统的绘画风格二、非选择题25、(19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

14、803 年(英国)最富裕的 1.4%的家庭取得国民总收入的 15. 7%,到 1867年,0. 07%的家庭就取得 l6.2%的国民总收入l867 年,占家庭总数约 34 的劳动者家庭在国民总救入中只占有不到 40%的份额,而占家庭总数约 l4 的中上社会阶层则占有国民总收入的 60%强一一摘自钱乘旦工业革命中的贫穷材料二; 19 世纪下半期英国工业生产与工资增长指数(1900 年=100)6一一以上表格根据全球通史有关数据整理制定材料三 本杰明迪斯雷利的小说西比尔对 19 世纪中期的英国社会阶级的分化作了以下描述:“两个民族(富人和穷人),它们之间没有往来、没有同感;它们好像不同地带的居住者即不同行星上的居民,不了解彼此的习惯、思想和感情;它们在不同的繁育情况下形成,吃不同的食物,按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不受同样的法律支配”注:英国政治家,保守党领袖,1868 年、1874 年两度出任英国首相当政时期推行了一系列社会改革措施,包括把投票权延伸至工人阶级男性、工会的合法化和罢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