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安徽省固镇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53694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安徽省固镇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安徽省固镇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安徽省固镇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安徽省固镇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安徽省固镇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安徽省固镇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安徽省固镇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安徽省固镇二中安徽省固镇二中 2012201220132013 学年第一学期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高二期中考试语语 文文 试试 题题第第卷(卷( 共共 66 分)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9 分,每小题 3 分)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 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 “书”与“金” 、 “石”与 “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 的艺术。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如甲骨文就是 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

2、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可见, 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所以到了晋 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 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 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 笔也容易被人发现。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 从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 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

3、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 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 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 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 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 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 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其实,今天看 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唐朝一般人的 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

4、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 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古代称好的书法作品为“法书” ,是说这件作品足以为法, “书法” 、 “书道” 、 “书艺” 是指书写的方法;现在合二为一了,一律叫做“书法” 。书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 作用,从书法作品、艺术装饰到书信往来都要用到书法,同时书法活动既可以培养艺术情 操,又可以调心养气,收到健身的效果。北朝人曾经说过:“尺牍素书,千里面目” 。看到 一封来信,感到很亲切,如见其人。书法被人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自古以来就是 这样。 (摘编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 ) 1下列关于“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汉语中, “书”

5、既可以指文字符号,也可以是文字学的“六书”之“书” ,本文则 是从书法艺术上来讲,所谓“书”就是书法。 B在甲骨文中,不论是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已经很好看了,可见汉字 刚一出现,就有了“书”这一方面的要求。 C在历史上, “书”与“金” 、 “石”与“画”并称,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远,而在中 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D真书书写方便,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出现,形成颜体、柳体等不同的字体,这些字 体是依据“书”的艺术风格划分出来的。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这是草书的一个来源。草书的 另一个来源是章草,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

6、 B秦隶和汉隶都是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于是到了晋朝后,真 书应运而生,并且一直使用到今天。 C在古代,起初没有专门写字并且因为书法而出名的人,直到唐朝文人写碑成为风2气,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由此成为书法家。 D在古代“书法”是指书写的方法, “法书”是指好的书法作品,到现在则把这两者 合而为一,都称为“书法” 。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在字形的繁难复杂方面,秦隶和汉隶要超过真书,甲骨文又要超过秦隶和汉隶, 可以说这是真书使用时间特别长久的根本原因。 B古时候书法流派不多,当时甚至没有“书法家”这一称呼,而到唐代书法大盛, 流派逐渐增多,看来书法的发

7、展跟社会的崇尚有很大的关系。 C中国人自古就把书法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所以北朝人所谓“尺牍素书, 千里面目” ,也就是今人所谓“见字如见其人”的意思。 D在唐代有些无名书法家的水平也很高,唐人碑版的书法其实并不代表当时的最高 水平,只是因为它们是皇帝、大官所写,才为世人所推崇。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6 题。 (9 分,每小题 3 分) 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其先为农为儒,不恒其业。道少纯厚,好学能文,不耻 恶衣食,负米奉亲之外,唯以披诵吟讽为事,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也。寻荐为 霸府从事,俄署太原掌书记,时庄宗并有河北,文翰甚繁,一以委之。 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

8、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庄宗怒曰:“孤为 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遽命道 对面草词,将示其众。道执笔久之,庄宗正色促焉,道徐起对曰:“道所掌笔砚,敢不供职。 今大王屡集大功,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 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幸熟而思之,则天下幸甚也。“俄而崇韬入谢,因 道之解焉,人始重其胆量。 明宗入洛,遽谓近臣安重诲曰:“先帝时冯道郎中何在?“重诲曰:“近除翰林学士。“明 宗曰:“此人朕素谙悉,是好宰相。“未几,迁中书侍郎、刑部尚书平章事。凡孤寒士子, 抱才业、素知识者,皆与引用,唐末

9、衣冠,履行浮躁者,必抑而置之。有工部侍郎任赞, 因班退,与同列戏道于后曰:“若急行,必遗下兔园册。“道知之,召赞谓曰:“兔 园册皆名儒所集,道能讽之。中朝士子止看文场秀句,便为举业,皆窃取公卿,何浅狭 之甚耶!“赞大愧焉。 天成、长兴中,天下屡稔,朝廷无事。明宗每御延英,留道访以外事,道曰:“陛下以 至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更在日慎一日,以答天心。臣每记在先皇霸府日,曾奉使中山, 径井陉之险,忧马有蹶失,不敢怠于衔辔,及至平地,则无复持控,果为马所颠仆,几至 于损。臣所陈虽小,可以喻大。陛下勿以清晏丰熟,便纵逸乐,兢兢业业,臣之望也。“明 宗深然之。 (节选自旧五代史冯道传) 注湛如:安然。兔

10、园册:书名,即兔园册府,唐人编著,五代时流行 民间,为村塾童蒙读本。今佚。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恒其业 恒:固定 B可以喻大 喻:比喻 C道能讽之 讽:背诵 D遽命道对面草词 遽:立即 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果为马所颠仆 吾属今为之虏矣 B不敢怠于衔辔 少益耆食,和于身也 C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 悟已往之不谏 D一以委之 奉宣室以何年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是有才学、有知识的穷书生,冯道都予以引荐和任用。 B任赞的戏语是讥讽冯道选拔和任用人才的水平不高。 C冯道以其胆识劝谏庄宗,并指出了庄宗所为的不妥之

11、处。 D冯道以自己的切身体会规劝明宗要日慎一日,居安思危。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3 分) 翻译: (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3 分)3翻译: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4 分) 翻译: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 8-9 题。 (8 分)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8,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9,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意做

12、五小题) (5 分) (1)实迷途其未远,(2) ,乐琴书以消忧。 (3)渔舟唱晚, (4) ,烟光凝而暮山紫。 (5) 引壶觞以自酌, (6) ,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7) 猥以微贱,当侍冬宫, (8)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 ,三、 (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25 分) 白痴 耿耕 这是小城的一道风景,一个少年站在十字路口中央,认真而坚定地指挥着车辆与行人。所有的人都认识这个少年,但多数人叫不出少年的名字,只知道他是个白痴。除了上 下班的高峰期,有警察站在路中间指挥外,其余的时间属于这个少年。他指挥的手势和那 些真正的警察一样,谁也不知他是怎么学来的。 据说少年

13、不会说话,所有路过十字路口的人都相信这点,因为他们从没有听那少年说 过话,最多也就听见他嗓子里发出一个简单的音节。 对少年在路口指挥交通的事,小城人已习以为常,也没有将少年当回事,因为他只是 个白痴。多数人会看着红绿灯,选择自己的停走;少部分人大概是色盲,并不遵守交通规 则,在来来往往的车流中自由穿行。这让少年很是气愤,常常指着那几个不听指挥的人, 从嗓子眼里发出响亮的声音,但那声音只是一个音节,那就是一个“啊”字。有些乡下来 的或者从外地来的人,看着站在路中央的少年有些摸不着头脑,但还是老老实实地跟着少 年的手势,选择穿越马路的时机。这时,少年的脸上带着笑意,手势热烈地挥舞着,嘴里 轻声地发

14、出那个单音节,指示着行人的脚步。其实少年站在路中央时,我们看不出他是个 白痴,只会认为他是个认真的交通协管员。 少年什么时候迷上指挥交通这个游戏的,小城人说不清楚,只知道他站在十字路口上 已经有好几年了,所以他指挥的手势才会那么娴熟,这说明少年是知道学习这个事的。 关于少年的传说有很多版本,有一个版本传得最广。说少年并不是天生的白痴,而是 后天造成的。故事是他五岁的时候发生的。那是一个晚上,天上下着蒙蒙细雨,他坐在妈 妈自行车的后座,横穿十字路口时,被一辆行驶的货车给撞飞了出去。因为晚上和下雨的 原因,路上没有行人,所以他和妈妈在雨水中躺了很久,而那辆货车早已不知去向。等有 人将他们送进医院抢

15、救时,他妈妈没有再醒过来,而他醒过来后,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那天,少年站在十字路口像往常一样,认真指挥交通的时候,一个中年妇女推着自行 车,车的后座上带着一个孩子,在亮红灯的时候,从人群中走了出来,推着自行车在人流 中穿行。少年看着她大声地喊叫,脸涨得通红。可那中年妇女只是淡淡地看了他一眼,继 续自己的行走。路口那些等着过马路的人,也漠然的看着,因为这种情况他们已经见了很 多,每回都有那么几个人,会在车流中穿过马路,显得那么有个性与勇气。中年妇女已经 穿行到了马路中央,少年还在那里“啊啊啊”的叫喊着,但他却不挪动一下自己的脚步, 只是站在原地喊着。中年妇女转头看了一眼少年那焦急的脸,露出一丝微笑,然后准备穿 行另一条车流。 这时,一辆轿车直直地开来,撞上了正在横穿马路的中年妇女,惊叫声与刹车声一起4响起。绿灯也在这时亮起。路边那些要过马路的人,一下子围了上去。有好事的人掏出手 机,拨打着报警与急救电话,使整个现场一片混乱。 少年呆呆地站在原来的位置上,脸色苍白,眼里含着一些泪水,大概这么站了几分钟 后,他移动脚步,朝乱作一团的人群走去。他艰难的挤进人群,站在正躺在地上呻吟的中 年妇女身边,看着躺在地上已没有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