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 城市道路与交通 课件 第七章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1643356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9.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大学 城市道路与交通 课件 第七章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武汉大学 城市道路与交通 课件 第七章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武汉大学 城市道路与交通 课件 第七章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武汉大学 城市道路与交通 课件 第七章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武汉大学 城市道路与交通 课件 第七章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汉大学 城市道路与交通 课件 第七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大学 城市道路与交通 课件 第七章(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1 12 2右拓宽3 3交叉口的交通指挥4 45 5人工控制交通信号6 6自动控制交通信号7 7智能交通控制中心8 89 9101011117.1 概述 7.1.1 平面交叉口对道路交通的影响相交道路上的各种车辆和行人都要在交叉口汇集、通过和转换方向,它们之间相互干扰,使行车速度降低,出现交通拥 挤,甚至交通堵塞。图7-1为某城市的交通调查统计资料,具有一定的代表性。12127.1.3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 保证车辆与行人在交叉口能以最短的时间顺利通过,使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能适应各条道路的行车要求。 * 正确地进行交叉口立面设计,保证转弯车辆的行车稳定,同时

2、满足交叉范围路面排水要求。平面交叉口设计的主要内容:(1)平面设计:正确选择交叉口的形式,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几何尺寸;(2)进行交通组织设计,合理布置各种交通设施;(3)立面设计:合理地确定交叉口的标高,布置雨水口和排水管道。13137.1.2 交叉口车辆交通迹线分析交通迹线是指车辆行驶的轨迹线,即交通动线。在交叉口处,由于车辆行驶方向各不相同,交通迹线必然存在大量交 错的情况,交错点便是产生交通事故和引起交通延误的主要原 因。 交错点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1)分流点(分岔点):同一行驶方向同一车流中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开的地点; 2)合流点(汇合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向同一方向

3、同一车流汇合的地点; 3)冲突点(交叉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 相互交叉,然后向不同方向行驶。图7-2示出了三种交错点产生的情况。 141415151616表7-1 交叉口交错点分析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 1在平面交叉口上,冲突点数量的增加与相交道路条数的增加成 几何级数关系。当无信号控制时,其数量计算公式归纳如下:(7 -1)式中:P为平面交叉口冲突点总数;n为相交道路条数。1717而分(合)流点的点数计算公式为:2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左转弯车辆。在交叉口设计中,关键问题之一是如何处理和组织左转弯车辆。可采用的主要措施有:* 信号控制(不同的时间确定交叉口空间使用权);* 环形交

4、叉(使冲突点变为分流或合流点);* 立体交叉(完全独立的空间使用权)。18183设置信号控制是减少交叉口冲突点的有效办法。但是应该认识到,信号灯管制是顺序开放各条道路的交通,从而增加了车辆行驶的延误时间,降低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所以,在交叉口设计中,必须力求减少或消除冲突点,以保障交通安全,其措施主要有设置信号控制、渠化交通(变冲突为合流与分流)、立体交叉;同时又要努力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以保证交通畅通。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组织形式通常有无信号控制平面交叉口、有信号控制平面交叉口和环形平面交叉口等形式,不同交通组织方式的交叉口其通行能力不同。19197.2 无信号控制的平面交叉口7.2.1 平面

5、交叉的一般几何类型根据几何形状,平面交叉口类型有十字形、X形、T形、错位交叉、Y形、多路交叉及畸形交叉等(见图7-5)。路口的选型应根据城市道路的布置、相交道路等级、性质、设计小时交 通量、交通性质及组成和交通组织措施等确定。图7-52020进口道车道数有可能不足,对面进口道双向隔离不够 。2121行人过街距离长,不安全 2222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行人的时间、空间组织较乱;局部视线不良;斑马线宜 后退。2323视线受阻2424缺行人过街组织;进出口道路中心线偏移,应做交通流线导引 25252626平面交叉的相交道路宜为4条,不宜超过56条。平面交叉口应避免设置错位交叉,已有的错位交叉应从交通

6、组织、管理上加以改造。平面交叉口间距应根据道路网规划、道路等级、性质、计算行车速度、设计交通量及高峰期间最大阻车长度等确定,不 宜太短。(快速路:15002500米,主干道:7001200米,次干道350500米,支路150250米 )2727补充内容:平面交叉口形式的选择与改善 形式要简单:尽可能选择十字形或T形平交口; 改斜交为正交; 改斜交为双T字或错位交叉; 改Y形为T形; 尽量避免近距离的错位交叉; 对多路交叉或畸形交叉口,可设中心岛做渠化交通处理,也可封路改造。 7.2.2 无信号控制的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无信号控制的平面交叉口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停车让行、寻隙穿越(或汇入)方式;另一

7、类为设置中心岛的平面环交方式 。 2828(7-2)为安全穿越最小间隔,(即支路上一辆车穿越交叉口所需的最小安全 时间);为支路车流平均车头时 距,式中 : 主干路上车流概率分布的密度函数,为主干路交通流率,主干路交通量 (辆/小时);(辆/秒);单位时间内支路上能穿越主路的车辆数(交叉口处支路的通行能力) 2929(7-3)7.2.5 交叉口缘石平曲线通常采用单圆曲线或复曲线形式,圆曲线半径既不能过小也不能过大。过小不利于车辆顺适地转弯和保证视距;过大则对行人过街不便且占地增大。具体要求见教材中表7-2之规定。7.2.6 交叉口视距1. 平面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妨碍驾驶员视线的障碍物应清除

8、。十字形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见图7-17(a),X形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见图7-17 (b)。2. 各进口道的停车视距应符合表6-7的有关规定。30303131图7-17 交叉口视距三角形32327.3 信号控制平面交叉一般来说,城市中范围较大或交通流量较大的道路交叉口,都会采取信号灯控制的形式。其目的在于增进交叉口的行车安 全,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信号平面交叉口的设计除了上述内 容以外,还有与信号灯配时相适应的增设车道、路口渠化及行人 交通等问题。通行能力分析平交口信号是由红、黄、绿三色信号灯组成,随信号灯色的变换使车辆通行权由一个方向(或车道)转移给另一个方向( 或车道)。三种灯色轮流显示一周的

9、时间称为信号周期。“停止线法”计算信号控制平交口通行能力如图7-18,十字形交叉口设计通行能力为各进口道设计通行能力之和。进口道设计通行能力为各车道设计通行能力之和。 33333434及符号定义353536367.4 环行平面交叉环行平面交叉是一种以路口中心岛为导 向岛,进入车辆一 律逆时针绕 行,无需信号控制,实现“右进右出”、依次交织运 行的平面交叉口形式(见图7-28)。一般城市的多路交汇或转 弯交通量比较均衡的路口可采用此形式。对斜坡较大的地形及 桥头引道,当纵坡大于或等于3%时,不应采用环形交叉。 图7-283737平面环形交叉口只适合低密度交通3838393940404141424

10、2环交的适用性1)使用条件适用于多路相交(四路或四路以上)或转弯交通量较大的交叉 口;适用于相交道路中心角大致相等的平交口;适用于规划将来建立交的路口,以作为过渡形式。2)不适用条件不适用于快速路或交通量大的主干道上的交叉口;不适用于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量大的交叉口;不适用于斜坡地形或桥头引道上。环道计算行车速度以相交道路中最大计算行车速度的0.50.7倍计取。 4343环道计算行车速度 (Km/h)35302520中心岛最小半径(m )50352520最小交织长度(m)404535403025平面环交部分技术指标4444交织长度交织长度:进环与出环的车辆在环道上行驶时相互交织,交换 一次车道位

11、置所需经行的路程。最小交织长度:能按要求的车速完成一次交织所需的最短路程 ,通常按环道计算行车速度的4秒行程要求。交织长度的确定: 当设有导流岛时,按相邻导流岛端部延长线与环道中心线交 点之间的距离计算,如图7-29(b); 没有导流岛时,按相邻两路口机动车车行道边缘线的延长线 与环道中心线交点之间的距离计算。4545464647474848494950503.环道的布置和宽度1) 根据交通流的情况,环道可布置为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或分行两 种形式,分行时所设分隔带宽度不应小于0.51m。2.)环道的机动车道宜为34条,最内侧车道作绕环用,最外侧为右转车道,中间为交织车道。每条车道宽度应包括弯

12、道加宽宽度。非机动车车行道 宽度不应小于交汇道路中的最大非机动车行道宽度,也不宜超过6m。3.)中心岛上不应布置人行道。环道外侧人行道宽度不应小于交汇道路中的最大人行道宽度。4.)环道外缘石不宜设计成反向曲线。出口缘石半径应大于或等于进口缘石半径,进口缘石半径的要求同一般平面交叉口。5)环道纵坡度不宜大于2%,横坡一般宜采用双向坡。6)环道上应满足绕行车辆的停车视矩要求。特别应该指出的是,中心岛上不宜建造小公园,一有是碍视线,二是公园 游人频繁穿越环道极不安全且影响车辆交通。另外,中心岛及进口端交通导 向岛的绿化不得妨碍车辆驾驶人员行车视线。5151作业8 某信号控制交叉口如图,已知南北方向相位绿灯长35秒,黄灯长5秒;东 西方向相位绿灯长55秒,黄灯长5秒;左、右转弯车辆 各占本面进口道交 通量的15%,试计算此交叉口设计通行能力。,52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