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天津市耀华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8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38976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天津市耀华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8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历史】天津市耀华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8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历史】天津市耀华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8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历史】天津市耀华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8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历史】天津市耀华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8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天津市耀华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天津市耀华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天津市耀华中学天津市耀华中学 2012-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高一年级历史试卷(部分插图与原卷不同)(部分插图与原卷不同)卷卷请同学们将试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共 32 题,每小题 2 分,共 64 分) 1. 欧洲联盟成立后,欧盟在世界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不断提高,这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发 展趋势是 A.美国已独霸世界 B.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C.两极格局瓦解 D.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2. 1984 年 12 月 6 日国务院批准建立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同年天津已成为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开放区 D.

2、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3.15 世纪末,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最先到达非洲最南端的航海家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4.右图是早期发明的白炽灯,它的发明者是 A.瓦特 B.爱迪生 C.贝尔 D.莱特兄弟 5.建国初期,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的是 A.国民经济的恢复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6.经济立法是我国古代社会发展的见证。 “盗马贼死,盗牛者加(枷) ”这项立法最早出现 在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 东周 7.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被称为瓷都的是 A.景德镇 B.苏州 C.扬州 D.洛阳 8.下列属于洋务派的

3、举措是 汉阳铁厂 第一起赴美留学的幼童 福州船政局制造的铁甲舰 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A. B. C. D. 9.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度发展迅速,促使这一局面出现的外部 条件是 A.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兴起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D.欧洲列强因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10.鸦片战争后,养活“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 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 。下列 对这段材料的解说中不正确的是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手工业面临破产 C.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 D.民

4、族资本主义产生21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B.促进祖国统一,推行一国两制 C.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实施反腐倡廉 D.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12.中国古代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出现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13.元朝对外贸易行省,当时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的是 A.广州 B.宁波 C.泉州 D.扬州14.中国新工业发展史大纲中说:“国人居此恶劣环境之下停厂者有之,杀生破家 者有之,遂酿成民国十年之经济恐慌。 ”导致这一“经济恐慌”的主要原因是 A.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国内军阀混战,政局动荡 C

5、.抗战时期日军的破坏 D.国民政府的恶劣政策 15.下图所示各项发明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是A.蒸汽火车 B.电话 C.三轮汽车 D.飞机 16.洋务派在天津创办的企业是 A.轮船招商局 B.继昌隆缫丝厂 C.机器制造局 D.贻来牟机器磨 坊 17.1956 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A.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全面完成 B.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18.2009 年 11 月,安徽小岗村村主任沈浩去世,胡锦涛总书记致慰问电。作为我国农村改 革的发源地,小岗村率先 A.撤销生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

6、行土地私有制 D.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19.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 ”这 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20.1932 年 12 月美国人特格韦尔在日记中写道:“我的确认为,在现代,从来还没有过这 样普遍的失业现象和令人伤感的真正饥寒交迫的苦难。 ”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A.蔓延世界的经济危机 B.大规模的工人罢工 C.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D.法西斯势力的抬头 21.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 A.促成垄断组织出现 B.促成世

7、界货币体系建立 C.促成世界贸易体系建立 D.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 22.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 “北约”的成立 D. “华约”的成立 23.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朝贡贸易的目的是3宣扬国威 加强与海外各国联系 获取异域珍宝特产 获取最大经济效益A. B. C. D. 24.改革开放后,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的是 A.浦东 B.厦门 C.深圳 D.珠海 25.右图所示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变化的原因 是 A.圈地运动的开展 B.世界殖民霸权的确立 C.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D.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1841 年 1877 年 26.上世纪 90 年代初

8、我国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调整生产关系 D.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27.下图所示天津两个不同时期的票证反映了A.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化 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一步展开 C.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根本改变 D.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28.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 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这里的“安全网”是指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制度 B.“以工代赈”措施C. “混合经济”模式 D. “福利国家”制度 29.从 20 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 10

9、 年的持续增长,美国一家杂志称这 一现象为“新经济的胜利” 。在技术方面主导美国新经济增长模式的是 A.信息技术 B.原子能技术 C.生物技术 D.化工技术 30.下图为 19 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形成这一态势的根本原因是英国4A.拥有强大的海军 B.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 C.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31.直接引发 1929-1993 年美国经济危机的是 A.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 B.大批银行倒闭 C.农产品价格下跌 D.失业人数激增 32.20 世纪 70 年代,美英等国逐渐形成的经济模式为 A.计划经济 B.市场经济 C.国家干预经济 D.混合经济卷卷请同学们将试题答案

10、写在试卷的相应位置上 二、非选择题(共 3 题,每题 12 分,共 36 分) 33.(12 分)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 材料一 读图 上图取材于天仙配故事。观察此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 基本模式和耕作方式是什么?(4 分)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 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的变局” 。依据材料二,说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开始解体的原因。分析西方列强侵略的根本原因是 什么?(5 分)5简述 19 世纪 70 年代以前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

11、3 分)34.(12 分)广州的经济发展见证了中国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那时候,只开过安州一处对外通常,规 定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出口商品仅占市场总量的 3%左右。 依据材料一,指出清朝统治者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制定这一政策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4 分)材料二 1872 年(清同治十一年) ,旅居南洋归侨陈启源在广州地区南海简村创建继 昌隆缫丝厂。这是我国第一家商办近代化胡器(外国机器)缫丝厂。 依据材料二,指出此企业的性质是什么?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此类企业产生的原因。 (4 分)材料三 1979 年,中央确定对两省(广东、福建)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 措施,给地方以更多的主动权,使之发挥优越条件把经济尽快搞上去。这个重大的决 策,对加速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材料三中的“重大的决策”是什么?简要说明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 (4 分) 35.(12 分)历史上各国政府都重视经济政策的制定,以促进社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并结 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下已定,高祖乃令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史记平准书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经济政策?制定该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