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年一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635262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27.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年一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永年一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永年一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永年一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永年一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永年一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年一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6 月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和答题纸上。2. 答题时使用0.5 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 客观题按题号答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上。第 I 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道德是人们心中的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法律与道德相互促进与融合的成熟形态,即表现为法律信仰与法治观念,亦即形成法律至上的规则意识,形成守法光荣、 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法治成功的内在标志,是法律被民众所普遍尊重和信仰,而不是畏惧、忌惮法的强制力, 即

2、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于日常社会生活之中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引导并赢得“人心”。法律与道德并非浑然一体。一般而言, 国人擅长整体性和综合性思维方式,因而常常容易将道德与法律做一体性认识和处理,然后如太极八卦一般,讲究两者的相互转化,循环无穷。这也是中国古代法律道德化与道德法律化的根本原因之一。然而,现代社会, 道德与法律的相对分离, 有其独特的内在价值和重要意义。法律获得相对独立性和自足性,有助于形成适应现代工商业社会生活的法律体系、树立法律权威、构建现代法治国家。当然,也应当看到,在当下中国,社会转型加快,经济转轨加速,社会矛盾加剧,道德失范、人心浮躁、物欲盛行,社会治理任务艰巨。法律与道德

3、相对分离的命题,既解释了在社会稳定时期,法律可以作为相对独立的系统看待; 又肯认了道德与法律的作用其实难以决然剥离。但是,当命题转向治国方略,亦即究竟是“依法治国”为主,抑或是“以德治国”为要,答案当然毫无疑问地指向前者。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主次有序,依法治国是主体,以德治国为辅助,这是由法律与道德自身属性所决定的。现代法律是高度建制化的制度性事实,具有确定性、可预测性和程序性特征,体现出适应现代社会的形式理性化和科层化的实践要求。相较而言, 道德治理则可能陷入混沌的非技术化、 非建制化和非程序化状态。总体来说,在当代复杂社会形态下,道德治理难以独自构成一种 “治式” ,无法提升至治国方略的层次

4、。此外,法律的 “自创生”和 “自我复制”特性,使得法律移植比道德移植难度小,因而也更有利于不同国家间互相借鉴。需要强调的是,“法主德辅”绝非否定道德的作用,而仅仅是指在治国方略的层面上,法治更适合作为主体,也更应该成为主体,而以德治国是建构法治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战略。换句话说,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既是互为支撑的结合,也是主次有序的结合。法治是良法之治,法律与道德相对分离,法治与德治主次有序,但我们的认识和实践并不止步于此,而是为了最终获得更高层次的复归,形成良法善治的辩证统一体。可见,道德与法律从历史上的浑然一体,到近现代的相对分立,再到与社会主义法治中国的相辅相成,是一个“正反

5、合”的辩证发展过程,是在不断扬弃中获得“统一”的升华。(摘编自戴小明朱政道德与法律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法律与道德其实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互为表里, 两者之间完全可以发展为相互促进与融合的成熟形态。B.法律不应当被民众畏惧,而应当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来获得民众的认可,这是法治成功的内在标志。C.将道德与法律视为一体,这是国人很容易出现的认识弊端,其原因在于我们民族长期形成的固有思维方式。D.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工商业社会生活的刺激,法律和道德实现了相对分离,各自凸显出其独特的内在价值和重要意义。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法律是一个相对

6、独立的系统,其与道德的自身属性决定了在治国时应当以“依法治国”为主,但也应该积极发挥道德的辅助作用。B. 道德治理的人文色彩浓郁,自由度大,缺乏清晰的程序过程,这一点与高度建制化的现代法律恰好相反。C.法治与德治主次有序,前者为主,后者为辅,当然这只是仅限于治国方略上的需要,更多时候,两者是互相支撑的。D.道德与法律遵循着历史发展的过程,有合有分, 而社会主义法治则在不断扬弃中获得了一种“统一”的升华。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法治的基础是道德, 我们不应该一味凸显法律的威慑力,而是要力求让法治深入人心,形成法律至上的规则意识。B.中国古代喜欢将道德与法律融为一体,这种

7、模糊两者界限的做法,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C.治国重在法律而不是道德,因为在当代复杂社会形态下,要避免陷入混沌的德治之中,需要向国际社会看齐。D.法律和道德各有价值和意义,“法主德辅”是建立两者相对分立的基础上的,强调法治,离不开道德的辅助和支撑。二、古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侯蒙,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浞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日:“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

8、合荐之。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日: “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 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 得乎?”帝悟,释不问。迁刑部尚书,改户部。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日:“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日:“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日:“诸府

9、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日: “吾府之积若干?”日:“八千缗。”蒙叱日:“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尝有几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日:“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帝日:“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节选自宋史侯蒙传) 注 王恢: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日:“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民

10、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B 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C 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D 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古代男子20 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 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B宾礼用于朝聘会同,是天子款待来朝会的四方诸侯和诸侯派遣使臣向周王问安的礼节仪式。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

11、,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祗、人鬼。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仪制祠祭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曾称地官、大司徒、计相、大司农等。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侯蒙不肯越境禀报T 作,转运使黄浞大怒,想借审查T作治侯蒙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B. 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C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皇帝叫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要不然也是贤相。蔡京闻知后,心里记恨并报复了侯蒙。D侯蒙善于劝

12、谏,解救大臣。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等18 人,侯蒙援引典故,劝皇帝不要白残肢体,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 蒙晓之日:“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5 分)(2) 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8-9 题临江仙陈与义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注】此词是陈与义在建炎三年(1129 )端午节凭吊屈原而作,这一年,他流寓在湖南、湖北一

13、带。8. 词的上阕,作者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简要分析?(6 分)9. 与苏轼的 “ 一樽还酹江月 ” 相比,本词中词人 “ 试浇桥下水 ” 用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每空1 分)(1)李白行路难其一诗中以“,”两句诗正面写“行路难”,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失意与无奈。(2)杜牧 阿房宫赋中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的两句是“,”。(3)韩愈在师说中针对当时士大夫们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进行了深层的心理分析:“,”。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 25 分)汪国真:

14、触摸生命的极致他不是诗人,不是书法家,不是画家,不是作曲家,他是汪国真 一个触摸生命极致的勇者。 “ 一代人的文化偶像” 汪国真走了,享年59 岁,青春成为诗人最后一个注脚!汪国真, 一代人记忆深处的名字,曾承载着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他的名字曾与诗歌紧密相连,让我们忆及那个传抄诗歌的年代特别的“ 时尚 ” 。在大学期间, 汪国真便开始发表诗歌作品。很少有哪个诗人像汪国真一样,在诗集出版之前就拥有了那么多的读者。到90 年代,汪国真出了五六十种诗文集,研究赏析其诗歌作品的书多达十几种,随之“ 汪国真热 ” 席卷全国。 1990 年,汪国真的诗集大卖,有人把这一年称为出版界的“ 汪国真年 ” 。甚至

15、有人把当时的热潮称为“ 风暴 ” 。1985 年开始进行诗歌的创作,至今坚持笔耕不辍二十余年,汪国真被誉为“ 中国诗歌最后一个辉煌的诗人” 。曾有评论说:有青春的年代,就有汪国真的诗行。积极、昂扬的诗歌主题, 让汪国真在年轻人群体中形成巨大影响,也让其作品带有启蒙意义,成为一代人的青春记忆。诗刊编辑、诗人彭敏说:“ 汪国真是一代人的文化偶像,他的诗歌成为无数文学青年的启蒙读物,他把诗歌的影响力扩大到整个社会,其诗歌的社会启蒙意义超过了文学价值本身。 ”“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汪国真的诗,在一代人心中留下烙印,并继续发挥着社会影响。正如网

16、友的悼词:“ 人生最艰难的时期,您的诗为我释怀。如今,夕阳涂满小路,荆棘已化杜鹃,您的背影消失在地平线,您的温暖真诚继续伴我们风雨兼程。”细心人会发现, 现在的许多报刊的一些栏目刊头的书写笔风一致,似乎一人所为。 不错,这都是汪国真留的“ 墨迹 ” 。汪国真书法作品乍看笔画舒展,章法潇洒,疏密有致,细赏稳健刚劲,豪迈磅礴,又不失典雅之美。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石宪章先生曾称汪国真是“ 书法界一颗璀璨的新星” 。汪国真什么时候开始涉足书法界?让人颇为不解。其实, 汪国真从诗家到书法家,追根溯源全是因为签名“ 惹的祸 ” 。1991 年 11 月,汪国真应邀为北京大学演讲,学生们都拿着本子请他签名。汪国真的字写得有些“ 对不起观众 ” ,他也不好推托。果不其然,一位拿到签名的女生失望地问他:“ 汪老师,你的诗写得好,字却怎么没诗好呢?” 一句问话,问得汪国真满面通红。回到家,他决定从此练书法。让汪国真意想不到的是,他在北京琉璃厂一家字画店里看到自己的两页信待沽,他上前问值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