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综合性学习专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621884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甫综合性学习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杜甫综合性学习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杜甫综合性学习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杜甫综合性学习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甫综合性学习专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性学习专题杜甫的生平、思想和创作 一、有关后人对杜甫的评价 至于子美 , 盖所谓上薄风雅 , 下该沈宋 , 言夺苏李 , 气吞曹刘 , 掩颜谢之孤高 , 杂徐庾之流丽 , 尽得古今 之体势 , 而兼文人之所独专矣。 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 元稹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 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 诗史” 。 (唐孟 棨本事诗 高逸第三 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 毕矣。 (宋苏轼东坡集卷二十三书吴道子画后) 大抵他人之诗,工拙以篇论;杜甫之诗,工拙以字论。他人之诗,有篇则无对,有对则无句

2、,有句 则无字;杜甫之诗,篇中则有对,对中则有句,句中则有字。他人之诗,至十韵、二十韵,则萎靡叛散 而不能收拾;杜甫之诗,至二十韵、三十韵,则气象愈高,波澜愈阔,步骤驰骋,愈严愈紧,非有本者 能如是乎! (宋吴沆环溪诗话卷上) 杜诗高、大、深俱不可及。吐弃到人所不能吐弃,为高;涵茹到人所不能涵茹,为大;曲折到人所 不能曲折,为深。 (清刘熙载艺概 诗概) 二、杜甫生平 诗本吾家事 ( 家世) 杜甫(712770) 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 住在城南少陵附近, 自称少陵野老, 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 检校工部员外郎, 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 杜工部

3、。 杜甫生长在 “ 奉儒守官 ” 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武后时的著名诗人,官膳部员 外郎;父亲杜闲,曾任兖州司马、 奉天县令。他 7 岁即开始学诗, 15岁时诗文就引起洛阳名士们的重视。 他的生活从 20岁后可分为四个时期。 1. 会当凌绝顶(漫游) 玄宗开元十九年( 731)至天宝四载( 745),杜甫过着 “ 裘马清狂 ” 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吴越和 齐赵一带。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杜甫 此期诗作现存 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2.到处潜悲辛(长安十年) 天宝五载至十四载,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他不断

4、投献权贵,以求仕进。六载曾应试“ 制举” ; 十载献 “ 大礼赋 ” 三篇得玄宗赏识,命宰相试文章;但均无结果。直到十四载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 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之职。 仕途的失意沉沦和个人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 败和人民的苦难, 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创作发生了深刻、 巨大的变化。产生了兵车行、 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样的不朽名篇和“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 这样的警世之句。此期流传下来的诗大约100首,其中大都是五七言古体诗。 3. 国破山河在(任职左拾遗与流亡时期) 肃宗至德元载( 756)至干元二年( 759),安史

5、之乱最盛。杜甫也尽历艰危,但创作成就很大。长 安陷落后,他北上灵武投奔肃宗,但半路被俘,陷贼中近半年,后冒死从长安逃归凤翔肃宗行在,受左 拾遗。不久因房案直谏忤旨,几近一死。长安收复后,回京任原职。758年5月,外贬华州司功参军,永 别长安。此时期的杜甫,对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先后写出了悲陈陶、春望、北征、羌 村、 “ 三吏” 、“ 三别” 等传世名作。 759年,关辅大饥,杜甫对政治感到失望,立秋后辞官,经秦州、 同谷,于年底到达成都。此期流传下来诗歌200多首,大部分是杜诗中的杰作。 4. 飘飘何所似(漂泊西南时期) 肃宗上元元年( 760)至代宗大历五年( 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

6、八年,荆、湘三年。760年春,他 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其间曾因乱流亡梓、阆二州。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 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因病滞留云安,次年暮春迁往夔州。768年出峡,辗转江陵、公安,于年底达岳 阳。他生活的最后二年,居无定所。飘泊于岳阳、长沙、衡阳、耒阳之间,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 冬,杜甫死于长沙到岳阳的船上,年59岁。逝世前作 36韵长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有“ 战血流依旧, 军声动至今 ” 之句,仍以国家灾难为念。这11年,他写诗 1000余首(其中夔州作 430多首),占全部杜诗 的七分之五强。 多是绝句和律诗, 也有长篇排律。 名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7、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秋兴八首、登高、又呈吴郎等。 三、杜甫的思想 杜甫出身于 “ 奉儒守官 ” 的家庭,他的政治理想就是“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 安史之乱 ” 以后, 杜甫过着颠沛流离的困苦生活,亲身经历了国家深重的苦难,接近了广大劳苦群众,他的积极入世的儒 家思想至死不衰。宋人黄彻说:“ 老杜似孟子 ” (溪诗话卷一)。杜甫是原始儒家思想即孔孟思想的 继承者和实践者。他的阐释和恢复原始儒家道统的思想,远在韩愈之前。他继承和发扬了孟子的“ 大丈 夫” 精神,以天下为己任。 杜甫忠君,但并非愚忠,他身历玄、肃、代三朝,对三代皇帝都有所讽谕和批评。杜甫崇高而深挚 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沉的

8、忧患意识,像一条红线一样贯穿于他坎坷一生及其全部创作中。而杜甫最可宝 贵的,就是身处逆境, 却心系国家, 心想人民, 一颗爱国爱民、 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 从没有停止跳动。 他始终是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杜甫深深懂得 “ 邦以民为本 ” 的道理,对 饱尝战乱之苦、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广大人民抱着深切的同情,“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对人民的 苦难,他可谓是无事不忧,无时不忧。征夫戍卒,田妇野老,寡妻弱子,渔民樵夫,这些普通老百姓的 命运,无不牵动着诗人的心。杜甫认为,人民的沉重负担来自统治者的奢侈靡费,“ 朱门酒肉臭,路有 冻死骨 ” ,因此他要求统治者 “ 行俭

9、德 ” ,节欲戒奢,轻徭薄赋,减轻对人民的剥削,以取得人民的信任 和拥护: “ 君臣节俭足,朝野欢呼同。” 诗圣杜甫有着一颗仁慈的心, 一副博大的胸襟。 安史之乱前夕, 他由长安往奉先探家, “ 入门闻号 咷, 幼子饿已卒 ” 。而杜甫的伟大,恰恰是在自己惨遭不幸的情况下,他想到的却不只是自己一家的命运, 而是广大人民群众: “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 这种孟子式的己饥己溺的仁者胸怀,在他的诗中都有 生动的体现。可以说,杜甫对孔、孟所倡导的忧患意识、忠恕之道、仁爱精神、恻隐之心等等,都有深 刻的理解,并身体力行之。 而传诵千古的杜诗, 就是这些思想生动形象的反映。故梁启超认为杜甫是 “

10、情 圣” 。 四、杜甫的创作及艺术特色 总论: 杜诗最显著的特点是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的密切结合,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杜甫的诗 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 生动地记载了他一生所走过的路程,在艺术方面 也达到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他的诗能使读者“ 知其人 ” 、“ 论其世 ” , 起着“ 可以兴 , 可以观,可以群,可 以怨” 的作用。 1. 诗史 杜甫的诗被称为 “ 诗史” 。可是作为 “ 诗史 ” 的杜诗并不是客观的叙事, 用诗体去写历史 , 而是在深刻反 映现实的同时,还通过独特的风格表达出作者的心情。清人浦起龙说:“ 少陵之诗,一人之性情,而三 朝之事会寄焉

11、者也。 ” (读杜心解 少陵编年诗目谱附记 ) 杜甫的诗大部分涉及玄宗、肃宗、代宗三朝 有关政治、经济、军事以及人民生活的重大问题,可是无处不浸透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2. 政治抒情诗 天宝后期以来,杜甫写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不管是陈述政见, 如洗兵马;或是揭发统治者的荒 淫残暴,如丽人行、忆昔二首;或是寓言讽兴,如凤凰台;或是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关怀,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个人的情感与事实相结合的。 3. 战争题材的诗歌 战争题材在杜诗中占有相当大的数量。杜甫对不同性质的战争持不同的态度。他对于朝廷穷兵黩武, 消耗人力物力,是反对的,如兵车行、在夔州写的遣怀、又上后园山脚;对于平息叛乱, 抵御

12、外侮 , 是支持的,如安史之乱前期写的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观兵,以及吐蕃入侵 时写的岁暮。这些诗谴责什么,歌颂什么,都很鲜明。 4. 歌咏自然的诗 杜甫写过许多歌咏自然的诗。他歌咏的对象,往往是既联系自己,也联系时事。历代的诗话、诗评 对于杜诗里高度的 “ 情景交融 ” 作过许多论述。但是杜甫的诗不只有高度的情景交融, 而且有情、景与时 事的交融 , 作者在写景和抒情时,很少离开现实,随时随地都想到他所处的干戈扰攘、国困民疲的时代。 如困居沦陷的长安时写的春望、入蜀时写的剑门,是最有代表性的。这类诗,杜甫越到晚年成 就越大,象五律客亭、江上、江汉,七律登楼、宿府、阁夜、秋兴八首 等,都是

13、情景与时事交融的脍炙人口的名篇。 5. 淡泊得天机的诗 杜甫在长年的转徙流离之后,到了成都,建立草堂,开辟田亩, 得到暂时的休息 , 因此对于花草树木、 鸟兽虫鱼的动态进行了细腻的观察,感到无限的热爱,具有深刻的体会。如屏迹、为农、田 舍、徐步、水槛遣心、后游、春夜喜雨等诗,从诗题上就可以想象出杜甫当时的心境。这类诗当然不能和前边论述的诗篇相比, 但也代表了杜甫为人的另一方面, 他不只有忧国忧民的深厚 感情,也有对于微小生物的爱好。他“ 幽居近物情 ” ( 屏迹 ), 喜看“ 细雨鱼儿出 , 微风燕子斜 ” (水槛 遣心 ),感到 “ 花柳更无私 ” (后游)。 6. 友情诗 杜甫写过一些怀念

14、家属、朋友的诗,大都缠绵悱恻,一往情深。怀念妻子的有陷贼时写的月夜, 怀念弟弟的有在秦州写的月夜忆舍弟;在许多怀念朋友的诗中,以怀念李白的最为突出。杜甫自从 与李白分手直到晚年,赠李白、忆李白、怀李白、梦李白、寄李白以及其他涉及李白的诗,有十余首之 多,几乎首首都显示出对于李白深厚的情谊、热烈的关怀和衷心的钦佩。 7. 多面手 此外,杜甫也写了一些歌咏绘画、音乐、建筑、舞蹈、用具和农业生产的诗,同样贯注了作者的感 情,具有时代的气氛,可以看作是有声有色的文化史。 五、杜甫诗歌与民族心理 宋末文天祥被囚元人狱中,至死不屈,集杜句成诗200首。他在集杜诗 自序中说: “ 凡吾意所欲 言者,子美先为

15、代言之。日玩之不臵,但觉为吾诗,忘其为子美诗也。乃知子美非能自为诗,诗句自是 人情性中语,烦子美道耳。子美于吾隔数百年,而其言语为吾用,非情性同哉!” 抗日战争时期,钱来苏在关于杜甫一文中说:“ (杜甫的)诗总是唤起朝野的人们赶快的把胡寇 逐出中国去。他的诗集里表现民族气节,民族意识的作品,是很多的。” 这些都说明杜甫及其诗具有很 强的民族凝聚力。 六、杜甫诗歌的突出特色 最是忠臣痛彻骨, 世人但赏琼琚词。 杜诗众体皆有,诸体兼擅,诸法俱备。特别是律诗,可以说是从容于法度之中,而又变化于法度之 外。他于法度中求变化,纵横变化中自有法度,使二者达到完美统一。 千古诗人推杜甫,其诗随所遇之人、之境

16、、之事、之物,无处不发其思君王、忧祸乱、悲时日、念 友朋、吊古人、怀远道,凡欢愉、幽愁、离合、今昔之感,一一触类而起;因遇得题,因题达情,因情 敷句,皆因甫有其胸襟以为基。如星宿之海,万源从出;如钻燧之火,无处不发;如肥土沃壤,时雨一 过,夭矫百物,随类而兴,生意各别,而无不具足。(清叶燮原诗 内篇上) 苏渊雷三论 诗外尚有事在 无一字无来处(性情生活书卷) 老去渐于诗律细(组诗变格创体琢句用韵拗体) 1. 沉郁顿挫 杜诗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所呈现出的主体风格是“ 沉郁顿挫 ” 。所谓 “ 沉郁顿挫 ” ,是指杜诗内容上 的博大精深,忧愤郁勃;形式上的波澜老成,顿挫变化;语言上的精炼准确,含蓄蕴藉。从而形成了千 汇万状、地负海涵、博大宏远、真气淋漓的美学风貌。 杜诗的沉郁与伤感或忧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