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守敬的书法及其在日本的重大影响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621817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18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守敬的书法及其在日本的重大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杨守敬的书法及其在日本的重大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杨守敬的书法及其在日本的重大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杨守敬的书法及其在日本的重大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杨守敬的书法及其在日本的重大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杨守敬的书法及其在日本的重大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守敬的书法及其在日本的重大影响(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杨守敬的书法及其在日本的重大影响陈传席2012-8-28 17:11:20 来源:书法( 沪)2012 年 1 期【英文标题】 Yang Shoujing s Calligraphy Art and His Great Influence in Japan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文官治政的国家。在周朝,实际上已基本是文官治政了。 汉代的乡举里选,举选的实际上也是文官 ( 必须精通儒学 )。 隋唐的科举取士,考你能不能写诗,诗写得好,便能做官,这更是典型的文官治政了。 那时的西方,还是贵族和教会把持政权,有的还处于蒙昧时代。在中国的文官治政时代, 不做官的人在争取做官 ( 比如参加科举 ) 的同时也

2、在学文。“儒为席上珍”,士农工商,士居四民之首,在中国有巨大的影响力。士必须通文,文的表现形式是书法。所以,在古代中国,法律上规定士人必须书法优秀,否则不能做官。而且按新唐书?选举志下所记:“六品以下始集而试,观其书、判。已试而铨, 察其身、言。”士人能否做官, 首先是看其是否 “楷法遒美”,即书法要好。也就是说,书法不好,你的其他条件再好,国家也不会录用你,可见书法对于士人的重要性。其实,士人和文人是有区别的,正史上记载的就有儒林传和文苑传的区别。儒士关心的是世道人心,文人感兴趣的是诗文。比如,唐伯虎只是一个文人,而方孝孺则是儒士,但方孝孺诗文也是十分佳的。要知儒林传中的人大多具有文苑传中人

3、的文,而文苑传中的人却未必有儒林传中人的品德和原则。所以,士人、儒林之人首先都是文人。本文为了叙述方便,统称这二者为文人。文官治政的国家, 处处讲究文化性, 尤其是经过文人之手的领域, 必赋有文化内涵。书法、绘画、医学、园林,甚至赌博、游戏皆然。这和欧洲的艺术以贵族气、教会精神和匠气为突出者不同。南朝陈姚最云:“若永寻河书,则图在书前, 今莫不贵斯鸟迹,而贱彼龙文。” 意思是说,图画本来在书法之前产生,而现在人们反而贵重书法,轻贱图画了。而且,六朝之后,绘画就一直是向书法借鉴的,文人作画则更特别强调书法用笔。 这是因为,早期绘画是工匠的事。 日、月、山、水等文字本来也是图画,后来演变为文字,而

4、文字就是文人们的事了,文人参与,发展便快,且赋予其文化内涵,尤其是哲学方面的内涵。所以,书法后来居上,因为书法中的文化内涵更多。也因此,绘画要借鉴书法。书法,当然要有一定的技巧,但文化性更为重要。所以,历代大书法家中,一是高级官员居多, 二是文化修养高的人居多。 因为是文官治政, 高级官员的文化修养差不多皆是高的。 何况隋唐之后, 法律上规定, 参加科举的人必须书法优秀。所以,两条可以合一,即书法优秀者必然文化修养很高。杨守敬是清末著名的书法家, 尤其在日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其实他并不是一个专业书法家,他的主要精力用之于学术, 他的书法还只是他学术修养的体现。一杨守敬书法中的文化底蕴杨守敬的

5、书法特点是: 淳雅朴厚中显示出浓厚的书卷气。这和他书法中的文化底蕴有关。杨守敬主要是一个学者, 而且首先是一位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自从他二十岁时见到六严的舆地图一册后,便手绘成两部,决心从此献身于地图地理学。他在给“吾”的信中说: “守敬年二十即好舆地之学,壬戌计偕入都,始嗜金石文字;庚辰至日本,又致力目录。此三端者,皆自信不随人作计,而于舆地尤始终不倦。十余年前到隋书地理志考证,罗君叔韫见之,叹为地理绝学,其实尚非守敬之极致也。”杨守敬花了数十年时间研究的水经注疏四十卷,是代表清代研究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 最高水平的学术专著, 近代著名学者罗振玉把杨守敬的水经注疏和王念孙、段玉裁的小学及李善兰

6、的算学,誉为清朝“三绝学”。行书赠似椿仁兄四条屏(戒斋藏 ) 在明清两代,研究水经注的学者颇众,明代有著名学者黄省曾、吴管、朱谋炜、赵奇美等人,在清代有顾炎武、顾祖尚、胡东雄、阎百诗、全祖望、赵一清、戴震、王先谦等人,皆赫赫名家。 最有名的成果如朱谋炜的 水经注笺、戴震参加官修的水经注 (武英殿本 )、赵一清的水经注释、全祖望的七校水经注、王先谦的合校水经注等等。但这些研究,主要限于版本校勘,经、注分辨,字句纠谬等“笺”、“校”、“释”、“补”、“刊误”等几个方面,至于“疏”还基本没有。杨守敬为水经注作“疏”,引用的书目达七百多种, 可见其学识之渊博。 他详注水经注文字之讹误、出处、源流,疏导

7、前人的不可解或误解者, 对其中有关历史之记载、 习俗之传闻、 地理今昔之变迁等等,无不旁征博引,一一为之疏证。例如卷三十四江水二,杨守敬在“宋玉所谓:天帝之季女,名曰瑶姬, 故为立庙,号朝云焉”这段话后疏曰:“自宋玉以下,全本襄阳耆旧记,见清宫故事三。御览三百九十九亦节引,与高唐赋有异。寰宇记云:阳台高一百二十丈,南枕长江。吴船录:阳台在巫山东鹤峰上。 又云:自巫峡三百五里至神女庙。 元一统志:神女祠,唐仪凤元年置。则非故庙矣。而隋志甑山县有阳台山。寰宇记 亦谓阳台庙在汊川县南二十五里。今误传在巫峡中, 县令裴敬为碑以正之。”可见,为了这一段话,杨守敬查阅了多少文献啊。水经注中还有很多优美的文

8、辞, 我们原以为是郦道元的文笔,经杨守敬指出, 才知实为古人的文章,由郦摘录而已。如卷二河水二中有一段:“, 上承北河于疏勒之东,西北流经疏勒国南 , 东南流经疏勒城下 , 汉永平十八年,耿恭以戊己校尉为匈奴左鹿蟊王所逼, 恭以此城侧涧傍水, 自金蒲迁居此城。 ” 杨守敬先是指出 “东西”二字互倒,当然这可能是传抄之误;接着又以后汉书等证明,耿恭迁居之城乃车师之疏勒城,非此疏勒国之疏勒城;又云“胡三省辨之,谓在车师后部,非疏勒国城”,最后结论“郦说误也”。杨疏中指出了郦道元等人的很多错误,皆有据可证。凡郦道元所引之书,杨守敬皆注其所出为某书某篇章, 郦未注明的引用之书,杨也一一指明。郦所注一千

9、二百条水道,杨皆一一考证其来龙去脉,并编绘水经注图加以对照。而且,杨在考证时还运用了当时地理学中的新知识,如金石学、考据学等,从而在研究上大有突破。在水经注的版本校勘上,杨也是集明清以来校勘之大成,为后人留下了最佳之版本。为了研究水经注,杨守敬还绘有历代舆地图三十四册,从禹贡九州岛到明代疆域共绘历代地图一千九百二十八幅,是研究中国历史地理沿革的一部重要地图册。他还研究撰定了 禹贡本义 、 汉书地理志补校 、 三国郡县表补正 、支那地志摘译 、隋书地理志考证 等。据刘禺生 世载堂杂忆 ?杨守敬水经注疏记载:“初,守敬意作疏,以为郦氏之注,本于禹贡、班志,乃撰禹贡本义、汉书地理志补校以溯其源。以经

10、作于魏人,乃撰三国郡县表补正,以考其世。以隋志可证郦注,乃撰隋书地理志考证,以究其委。又以历代川郡沿革,分合靡常,水道经流,古今悬绝,乃撰历代舆地图、水经注图,借明变迁之迹。皆与郦疏同时纂辑,然后按图作疏,纤细差违,靡得而遁焉。”这里谈到杨守敬研究、著述的经过和其中的苦辛,是符合实际的。在版本目录学方面,杨守敬也有很大的成绩。他的丛书举要(现在可见的是由他原编、由李之鼎补编的增订丛书举要) 也是十分了不起的编述,并且首次对丛书体系加以区分, 便于检索。 他尽可能地搜求古代图书的版本,加以比勘,考证版本的源和流, 并对前人著录之错误提出辨正。他还首次集中介绍了日本珍藏的中国图书典籍, 受到国内图

11、书馆学界的极大重视。叶昌炽盛赞其目录之学绝顶。谭献赞其目录学“闻见之博,南北交旧,无与抗手”。在金石学方面,杨守敬的功力和成就皆非同一般。他搜求、勾摹、拓搨,记录整理了那么多的金石碑版作品,从商周秦汉到宋元,再到明清乃至太平天国,碑拓、印章、钱币等等一应俱全,真是蔚为大观。而且皆一一释解,尤其是古篆字,很难辨识,他也查阅了很多金石著录和研究文献,全部释解出来。他并用金石文字内容考订史籍和历史,纠正其错误,增加其史料。这方面的工作,他做得比王国维、郭沫若要早得多。杨守敬著录的金石著作有湖北金石志、激素飞清阁评碑记 、激素飞清阁评帖记 、壬癸金石跋 、 望堂金石 、寰宇贞石图、古泉薮、飞青阁铁谱、

12、元甲等等,大约近三十种,皆图文并茂。杨守敬还是一位大藏书家, 他的藏书达几十万卷, 其中秘本亦有几万卷。 有很多是唐、宋、 元抄本,更有三万多卷是从日本搜购回来的我国流传在外的珍本。其藏书之多而精,也反映出藏家的修养之高。杨守敬藏书绝句三十二首中就有“殿本”、“盗本”、“公库本”、“郡庠本”、“藩府本”、“书院本”、“经厂本”、“家塾本”、“榷场本”、“书棚本”、“梵夹本”、“道藏本”、“支那本”、“足利本”、“唐卷子本”、“蜀大字本”、“巾箱本”、“书帕本”、“五色本”、“百衲本”、“黑口本”、“焦尾本”、“麻沙本”、“活字本”、“密行小字本”、“纂图互注本”、“校本”、“钞本”、“孤本”、

13、“残本”、“清汉合璧本”、“中西石印本”,足见其见识之多及收藏之丰。杨守敬在经学、 史学、小学等方面也有一定研究, 著有四书识小录 、 论语事实录、历代经籍存佚考、汉书二十三家注钞等。据研究杨守敬的专家统计, 杨守敬的著作有八十三种, 散篇还不算在内。 一九八八年开始至一九九二年出齐的杨守敬集十三册,一千五百余万言,只收集了杨守敬著作四十三种,像历代舆地图 、 留真谱 、 印林、 汉印集、古印林等这些杨氏重要著作亦未收录。十三册皇皇巨著,其实并不全。陈衍说:“熟目录版本之学者,有相城萧穆、江阴缪荃孙;精金石考证之学者,荃孙、葆恂、守敬兼之;至地理之学,其所独擅尔。”清史稿文苑传?杨守敬传云:“

14、杨守敬,字惺吾,宜都人。为文不足跻裕钊,而其学通博。精舆地,用力于水经尤勤。通训诂,考证金石文字。能书,摹钟鼎至精。工俪体,为箴铭之属,古奥耸拔,文如其人。以举人官黄冈教谕,加中书衔。尝游日本,搜古籍,多得唐、宋善本,辛苦积资,藏书数十万卷,为鄂学灵光者,垂二十年。”基本上是公正的。杨守敬“其学通博”,这正是他书法淳雅朴厚中有书卷气的基础。当然,他对书法也是有一定研究的。二杨守敬对书法的研究原则上讲,古人从识字之日始,即开始学习书法。因写字就是书法,教识字者皆知书法,这是传统的积淀,但还谈不上是研究。杨守敬十八岁时,参加乡试不售,就因为书法草率,可见他这时候的书法是不足道的。也就是从这时起,他

15、才开始重视书法。 他在激素飞清阁评帖记 中说: “乙丑 (一八六五年 )再入都,晤文昌潘先生孺初,授以古人用笔之法,余深韪(赞同) 其言。”(11) 乙丑年,杨守敬二十七岁, 潘如初授以古人用笔之法, 他深表赞同, 说明他对书法已有一定研究,并接受了高人的传授。约二年后,他出版了激素飞清阁评碑记,显示了他对书法的研究和独到见解。琅邪台刻石 , 古厚之气自在,信为无上神品。群臣上酬刻石 , 即以笔法论,亦是汉刻。莱子侯刻石 , 余按是刻苍劲简质,汉隶之存者为最古,亦为最高。汉中太守鄐君开通褒斜道碑, 余按其字体,长短广狭,参差不齐,天然古秀,若石纹然,百代而下,无从摹拟,此之谓神品。孔庙置百石卒史碑 , 其波磔已开唐人庸俗一路。史惟则、梁升卿诸人,未必不从此出。孔君墓碑 , 右二石隶法皆佳。前碣以淳厚胜,此以苍劲胜。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 , 余按汉隶如开通褒斜道 、 杨君石门颂之类,以性情胜者也;景君、鲁峻、封龙山之类,以形质胜者也;兼之者惟推此碑,要而论之,寓奇险于平正,寓疏秀于严密,所以难也。封龙山颂 , 雄伟劲健,鲁峻碑尚不及也。汉隶气魄之大,无逾于此。泰山都尉孔庙碑 , 波磔并出,八分正宗,无一字不飞动,仍无一字不规矩。视杨孟文石门颂之开阖动宕,不拘于格者,又不同矣。博陵太守孔彪碑 , 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