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值分析 第1章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1569044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7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值分析 第1章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数值分析 第1章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数值分析 第1章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数值分析 第1章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数值分析 第1章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值分析 第1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值分析 第1章(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名称F数值分析F或计算方法第一章 数值计算中的误差 分析(绪论)内容提要1.1 计算方法的任务与特点1.2 误差知识(误差与误差估计 )1.3 选用算法时应遵循的原则1.1计算方法的任务与 特点F科学与工程计算过程:实际问题数学模型 数值问题算法程序调试结果 建立数学模型:辨析实际问题其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并在合理假设的条件下,运用各种数学理论 、工具和方法,建立起问题中不同量之间的联 系 ,即得到数学模型。计算机的用途分类:科学计算、数据处理 提出数值问题数值问题是指有限个输入数据(问题的自变量、原始数据)与有限个输出数据 (待求解数据)之间函数关系的一个明确 无歧义的描述。这正是

2、数值分析所研究的 对象。 数值问题 举例是用一阶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表示的 数学模型,要求无穷多个输出,因而它不是 数值问题 。但当我们要求出有限个点处函数 值的近似值时,便成为一数值问题。 F设计高效可靠的算法计算方法的任务之一就是提供求得数值问 题近似解的方法算法。算法:指把对数学问题的解法归结为只有 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并确定运算次序 的完整而准确的描述。算法分类:从算法执行所花费的时间角度来讲,若算术运算占绝大多数时间则称其为数值型算 法,否则为非数值型算法。本课程介绍数值型串行算法。(其它类型算法参阅数据结构、并行算法等课程。)算法的可靠性:算法的可靠性包括算法的收 敛性、稳定性

3、、误差估计等几个方面。这些是 数值分析研究的第二个任务。一个算法在保证可靠的大前提下再评价其 优劣才是有价值的。算法的优劣评价:可靠算法的优劣,应该考 虑其时间复杂度(计算机运行时间)、空间 复杂度(占据计算机存储空间的多少)以及 逻辑复杂度(影响程序开发的周期以及维护 )。这是数值分析研究的第三个任务。计算方法的特点F严密的科学性、操作的实践性、高度抽 象性、应用的广泛性、提供算法、算法 分析、兼顾计算机的特点:有效数字( 精度)、运算量、存储量等。算法应用状态计算方法研究对象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 广泛适用性,著名流行软件如Maple、Matlab 、Mathematica等已将其绝大多数内容

4、设计成 函数,简单调用之后便可以得到运行结果。但由于实际问题的具体特征、复杂性, 以及算法自身的适用范围决定了应用中必须 选择、设计适合于自己特定问题的算法,因 而掌握数值方法的思想和内容是至关重要的 。科学与工程计算过程小结提出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提出数值问题设计可靠、高效的算法程序设计、上机实践计算结果计算结果的可视化在具体问题的求解过程中,上述步骤形成一个 循环。科学计算(数值模拟)已经被公认为与理论分 析、实验分析并列的科学研究三大基本手段之一。鉴于实际问题的复杂性,通常将其具体 地分解为一系列子问题进行研究,本课程 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问题的求解算法:函数的插值和曲线拟合数值积分和数

5、值微分线性方程组求解、非线性方程(组)求解代数特征值问题常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本课程主要内容1.2 误差知识 (误差与数值计算中的误差估计 )内容提要:v误差的来源及其分类v误差的度量(误差与有效数字 )v数值计算的误差估计一、误差来源及其 分类1)模型误差(描述误差)反映实际问题有关量之间的计算公式( 数学模型)通常是近似的。 2)观测误差数学模型中包含的某些参数是通过观 测得到的。在计算方法中不研究这两类误差,总是假 定数学模型是正确合理的反映了客观实际问题。3)截断误差(方法误差)数值方法精确解与待求解模型的理论分 析解之间的差异。这是由于我们需要将无穷过程截断为有 限过程,而使得算法必须

6、在有限步内执行 结束而导致的。例如:4)舍入误差在实现数值方法的过程中,由于计算机表示 浮点数采用的是有限字长,因而仅能够区分有限 个信息,准确表示某些数,不能准确表示所有实 数,这样在计算机中表示的原始输入数据、中间 计算数据、以及最终输出结果必然产生误差,称 此类误差为舍入误差。如利用计算机计算e的近似值en时,实际上 得不到en的精确值,只能得到en的近似e*;这样 e*作为e的近似包含有舍入误差和截断误差两部 分: 二、误差的度 量v绝对误差v相对误差v有效数字v度量间的关系1. 绝对 误差 F绝对误差定义:准确值 x 减近似值 x* 绝对误差限:2.相对 误差 Remark: 绝对误

7、差限虽然能够刻划对同一真值 不同近似的好坏,但它不能刻划对不同真值近似程 度的好坏 。3.有效 数字为了规定一种近似数的表示法,使得用它表示 的近似数自身就直接指示出其误差的大小。为此需 要引出有效数字和有效数的概念。 F有效数:当x* 准确到末位,即n=p,则称 x*为有效数。即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 F举例:x=3.1415926,F近似数 x1*=3.14102, x2*=3.1423位有效数字,非有效数4位有效数字,有效数有效数的绝对误差限、相对误差 限F有效数x*=1.234,则 E(x*)=0.0005F若x*= 29102,则 E(x*)=50F若x*= 2900,则 E(x*)

8、=0.5F若x*= 2910-2,则 E(x*)=0.005F2900=29.00102 29102教材第6页中间:F若近似数x*的绝对误差限不超过某一位 的半个单位,则称其精确到这一位,且 从该位到x*的第一位非零数字共有n位 ,则称近似数x*具有n位有效数字。( 返回前两页例题)FRemark1: 有效数的误差限是末位数单位的一半 ,可见有效数本身就体现了误差界。FRemark2: 对真值进行四舍五入得到有效数。FRemark3:准确数字有无穷多位有效数字。FRemark4: 从实验仪器所读的近似数(最后一为是 估计位)不是有效数,估计最后一位是为了确保对 最后一位进行四舍五入得到有效数。

9、 例 从最小刻度为厘米的标尺读得的数据 123.4cm是为了得到有效数123.cm,读得数据 156.7cm是为了得到有效数157.cm。4.误差度量间的 联系 F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F绝对误差与有效数字(教材第7页1.2.2式)F相对误差与有效数字(教材第8页1.2.3式)定理证明证毕RemarkF1、该定理实质上给出了一种求相对误差限的方法 。F2、仅从 并不能保证x*一定具有n位有效数字。如 设其近似值a=0.484,其相对误差为:我们并不能由此断定a有两位有效数字,因为例 题解:三、数值运算的误差估计F概念:近似数参加运算后所得之值一般也是近似 值,含有误差,将这一现象称为误差传播 。F

10、误差传播的表现: 算法本身可能有截断误差; 初始数据在计算机内的浮点表示一般有舍 入误差; 每次运算一般又会产生新的舍入误差,并 传播以前各步已经引入的误差; 误差有正有负,误差积累的过程一般包含 有误差增长和误差相消的过程,并非简单的单 调增长; 运算次数非常之多,不可能人为地跟踪每 一步运算。 F初值误差传播:假设每一步都是准确 计算,即不考虑截断误差和由运算进一 步引入的舍入误差,仅介绍初始数据的 误差传播规律。 研究方法:u泰勒(Taylor)方法 n元函数复习泰勒 公式泰勒公式分析初值误差 传播相对误差(教材第9页1.2.6式):进而得到如下绝对误差限和相对误差限传播关系: F二元函

11、数算术运算误差传播规律 绝对误差限 相对误差限例题:参见教材第10页例3v选用数值稳定性好的算法。v定义:一个算法, 如果在运算过程中舍入误差 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得到控制, 或者舍入误差的 增长不影响产生可靠的结果, 则称该算法是数 值稳定的, 否则称其为数值不稳定.v例:计算如下积分近似值的两种方案比较 方法1 :1.3 选用算法应遵循的原则方法1计算结果方法一结果分析n方法一分析:计算结果表明, 舍入误差的传播近 似依5的幂次进行增长, 因而是一种不稳定的方 法。 方法二:由此分析知,该方法是稳定的。关于初值的近 似可由下面式子得到:方法2计算结果v简化计算步骤以减少运算次数。 例1 例2

12、秦九韶算法 例v尽量避免相近的数相减 例 x=52.127 x*=52.129 四位有效数字y=52.123 y*=52.121 四位有效数字A=x-y=0.004 A*=x*-y*=0.008 零位有效数字 结论:避免相近数相减v合理安排量级相差很大的数之间的运算 次序, 尽可能避免大数“吃掉”小数。 一些避免相近数相减示例当|x|1时当|x|1时v尽可能避免绝对值很小的数做分母,防 止出现溢出。当a,b中有近似值时,由若 ,则 可能很大。当a,b都是准确值时,由于 很大,会使其它较小的数加不到 中而引起严重误差,或者会发生计算机“溢出”, 导致计算无法进行下去。总之, 除了算法的正确性之外, 在算法设 计中至少还应:1 尽量避免两个相近的近似数相减; 2 合理安排量级相差很大的数之间的运算次序, 防止大数“吃掉“小数; 3 尽可能避免绝对值很小的数做分母; 4 防止出现溢出; 5 简化计算步骤以减少运算次数; 6 选用数值稳定性好的算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