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 认知及其发展

上传人:Z****0 文档编号:51508975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2.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 认知及其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 认知及其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 认知及其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 认知及其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 认知及其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 认知及其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 认知及其发展(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章要求:(1)掌握知觉、记忆、思维等概念;(2)掌握知觉的特征;(3)掌握影响遗忘的因素及有效复习的方法;(4)理解掌握概念的途径。 本章重点:知觉的特征、遗忘及其原因、概念掌握的途径 本章难点: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如何进行有效复习;如何帮助学生有效掌握概念。 本章课时:4课时第二章 认识及其发展第一节 知觉与观察一、什么是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注意两点: (1)它是对当前客观事物的反映。 (2)它是整体性反映。 二、观察及观察力的培养(一)什么是观察与观察力(一)什么是观察与观察力观察:观察:有目的、有计划、主动知觉过程;有目的、

2、有计划、主动知觉过程;观察力观察力:进行观察的能力;:进行观察的能力;(二)观察力的培养(二)观察力的培养 (1 1)明确观察目的与任务;)明确观察目的与任务; (2 2)作好知识的准备;)作好知识的准备; (3 3)程序与方法;)程序与方法; (4 4)记录与整理;)记录与整理; (5 5)养成习惯)养成习惯; ; (6 6)针对不同的观察类型,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针对不同的观察类型,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 考考你的观察力 你能在1 2 3 4 5 6 7 8 9这几个数字中间,只添上三个运算符号,就使算式 的答案等于100吗?数一数,上面有多少人图像?下面两排中的哪一个与第一个图最相似?左

3、面两排中的哪一个与右边一图最相似?三、知觉的基本特性(一)知觉的整体性晋书王献之传有这样一句话:“此郎亦管中窥豹, 时见一斑”,管中窥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却可推知 事物的整体。这就是知觉整体性的功能。含义: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 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组织加工 过程。在刺激不完备的情况下,知觉仍可保持完备性。客 观上缺的,主观上补起来。 主观轮廓图格式塔格式塔发现知觉与知觉对象各部分的关系有如发现知觉与知觉对象各部分的关系有如 下一些规律:下一些规律:1 接近律 距离上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知觉组织在一起。2、相似律物理属性相似的客体,如形状、大小、颜色、亮度物理

4、属性相似的客体,如形状、大小、颜色、亮度 等方面的相似容易被人知觉为一个整体。等方面的相似容易被人知觉为一个整体。3、连续律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等特点的客体,容易被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等特点的客体,容易被 知觉为同一整体。知觉为同一整体。知觉整体性的影响因素: 知觉对象各部分之间的强度关系知觉对象各部分之间的强度关系刺激强度大的部分所起的作用更重要,决定着人们能否对该对刺激强度大的部分所起的作用更重要,决定着人们能否对该对 象产生整体的知觉。象产生整体的知觉。知觉对象各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知觉对象各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同样的知觉组成部分,如果它们的结构关系发生了变化,那么同样的知觉组成部分

5、,如果它们的结构关系发生了变化,那么 知觉的整体性就会发生改变。知觉的整体性就会发生改变。 知觉者原有的知识经验知觉者原有的知识经验我们在知觉有些对象时,虽然对象是不完整、残缺的,但我们我们在知觉有些对象时,虽然对象是不完整、残缺的,但我们 能够根我们原有的知识经验,从主观上对其补充完整,对它们能够根我们原有的知识经验,从主观上对其补充完整,对它们 进行全面的知觉。进行全面的知觉。 解释:学过外语的人知道它是HELLO,尽管单 词不太完善,但学过英语的人不会受到影响。 我们知觉一种熟悉的事物时,并不需要非常细 致地观察它的每一部分,只要抓住某些主要特 征,就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它进行识别

6、,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知觉。(二) 知觉选择性1 1、含义、含义: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 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知觉的对象与背景之间的转换知觉的对象与背景之间的转换2、知觉选择性的影响因素知觉选择性的影响因素(1 1)客观因素)客观因素 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对象的动静;对象的动静; 对象本身的特点。对象本身的特点。(2 2)主观因素)主观因素知觉者的需要、兴趣、爱好、任务、知识经验以及刺知觉者的需要、兴趣、爱好、任务、知识经验以及刺 激物对人的意义是否重要等。激物对人的意义是否重

7、要等。(三) 知觉的理解性1、含义:含义: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 ,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组织加工的过程。,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组织加工的过程。 知觉理解性的影响因素(1)知觉者已有的知识经验(2)言语的有效提示这是一个斑点图,正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 的理解作用,使我们填补了画面信息的不足, 把对象知觉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你能找到图中的狗嗎?(四) 知觉的恒常性1、含义:指人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 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特性的组织加工的过程。2、类型(1)大小恒常性(2)明度恒常性(3)颜色恒常性(4)形状恒常性

8、四 错觉错觉是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有固定 倾向的歪曲的知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态。 形成原因:物理、生理和心理多种因素引起,其中受同时并存 的其他刺激的干扰影响是主要原因。错觉在各种知觉中都可找到,其中以视错觉表现最为 明显。 错觉和幻觉的区别: 错觉是在外界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主观歪曲的知觉 。 幻觉是在没有外界刺激作用下产生的虚幻的知觉Y 运动错觉盯着图形中间的黑 点,做前后运动黑线完全是笔直 而平行的,放射 线会歪曲人对线 条和形状的感知 。 五 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 采用直观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2 根据感知规律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1)音量要适当(2)在绘

9、制图表、制作教具或准备实验时,使对象与 背景在颜色色调、线条粗细、形状大小等方面有明 显差别,使知觉对象能被学生快速而清晰的感知。(3)直观教学中应多采用活动教具。(4)注意板书,突出重点(5)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6)教学中尽量使学生利用多种分析器参与活动,引 导他们交替使用多种感官来感知对象。第二节 记忆一、记忆概述简单地说:记忆是人对知识经验的识记、保持和 重现的过程。从信息加工观点来看:记忆就是对输入信息进行编码 、贮存和提取的过程,是在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 验的复杂心理过程。(一)识记 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无意识记与有意识记1 无意识记 没有明确的目的,不经

10、过任何意志努力的识记; 无意识记具有选择性。2 有意识记 有明确的目的,并运用一定方法的识记; 有意识记是一种复杂而特殊的智力活动。 机械识记与意义识记1 机械识记概念:不去理解材料的意义及其关系,采用多次 机械重复的方法进行识记。2 意义识记概念:理解材料的基础上,依靠材料的内在联系 进行识记。联系意义进行记忆,例如:南北朝的五胡内迁,即 匈奴族、羌族、氐族、羯族、鲜卑族向内迁移 凶手用枪抵着 洁的背唐朝组织人员编了隋书梁书晋书陈书可以记为:随娘进城(二) 保持 保持的作用:巩固识记、实现再认与回忆;记忆恢复现象:指识记某种材料后经过若干时间(一般为数天)测得的保持量,大于识记后即时测 得的

11、保持量。(三) 再认与回忆再认:经历过的事物再出现时能够认出来。影响因素:对事物识记的巩固程度、当前 事物与以前经验过的事物的相似程度 回忆: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能把它重新回想 起来。 有无预定的目的,分为有意回忆与无意回 忆; 是否需要中介,分为直接回忆与间接回忆 。识记、保持过的知识经验如果不能再认或回忆就是产识记、保持过的知识经验如果不能再认或回忆就是产 生了遗忘,记忆过程即是与遗忘做斗争的过程。生了遗忘,记忆过程即是与遗忘做斗争的过程。二、记忆表象 (一)什么是记忆表象 在物体并没有呈现的情况下,头脑中所出现的该物体 的形象。 (二)遗觉像指在刺激停止作用后,脑中继续保持的异常清晰、

12、鲜 明的表象,它是表象的一种特殊形式,以鲜明、生动 性为特征 。据研究,儿童中有4070的人有遗觉象,并且 在1112岁时最明显,很少能继续保持到成年期。 除视觉遗觉象外,还有听觉遗觉象、嗅觉遗觉象除视觉遗觉象外,还有听觉遗觉象、嗅觉遗觉象 、触觉遗觉象等、触觉遗觉象等。 达芬奇莫扎特(三)表象的作用 1、表象是想象的基础 2、表象是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桥梁 3、表象是正确识别外界事物的参照物 4、表象能调节和支配身体的运动 启示:为小孩提高积极的行为表象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记忆表象储备越多,他所 展开的想象内容越丰富。 因此,储备记忆表象是十分重要性的。 那么怎样储备更多的记忆表象呢

13、?学生储备记忆表象,教育教学能做什么?直观教学:注重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等,使学生产生 感性认识的过程。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 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 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 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体验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 过创造实际或重复经历的情景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 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 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三、记忆的分类(一)按记忆的内容分为:1、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人的形象记忆发

14、展的水平受社会实践活动制约,如音乐家擅长听觉形象记忆,画家擅长视觉形象记忆。大多数人的形象记忆均属混合型。 2、逻辑记忆是指以语词所概括的逻辑思维结果为内容的记忆。3、情绪记忆以曾经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闪光灯记忆(Flashbulb memory):在面临非常出乎意料且引起情绪波动的事件时所产生的记忆。4、运动记忆以过去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其特点是容易保持和 恢复。(二)按信息保持时间和编码方式感觉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仍能保持约0.25-0.3秒的记忆短时记忆:信息保持在1分钟之内的记忆长时记忆:信息保持从1分钟以上直到多年甚至终身的记忆。它是一个巨大

15、的信息贮存库。(三)按记忆是否受到意识的控制外显记忆(Explicit Memory):是个体需要有意 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时 所表现出来的记忆。对行为的影响是个体能够意 识到的。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是在不需要意 识或不需要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已有的经验 自动地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研究表明,遗忘症病人在外显记忆测验中成绩很 差,但在内隐记忆测验中成绩相当好,说明遗忘 症病人通常表现为外显记忆受到损伤,而内隐记 忆保存完好。情景记忆与语义记忆的区别贮存 的信息参照点稳定性推理 能力情景 记忆特定时间的 个人事件个人经历, 以时间空间

16、为框架经常变化,易受干 扰,不易提取小语义 记忆一般知识一般知识为 ,有形式结 构较稳定,较易提取大(四)根据记忆内容的性质不同,可分为情景记忆与(四)根据记忆内容的性质不同,可分为情景记忆与 语义记忆语义记忆 情景记忆是指一个人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情情景记忆是指一个人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情 景为内容的记忆景为内容的记忆 语义记忆是对语词、概念、规则和定律等抽象事物的记忆。语义记忆是对语词、概念、规则和定律等抽象事物的记忆。(五)根据知识类别的不同,可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即事实和事件类的信 息, 内容可以用言语表达。程序性记忆:又称技能记忆,记忆程序性知识,如怎 样做事情或如何掌握技能。无法用语言清楚表述的。例如打篮球,你所知道的规则和方法是储存在陈述性 记忆中的,但你擅长拦网和远投,这些运动技巧则储 存在程序性记忆中。四 遗忘(一)什么是遗忘:对识记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 者是错误的再认与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