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476855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4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研究(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研究何志强2007年11月17-18日本课程内容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二、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三、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四、训练教学中的有效性 五、复习教学中的有效性 六、讲评教学中的有效性 七、教学评价的有效性(一)有效教学的简述 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 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 效、低效还是无效? 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一、有效教学的理念1、“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 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 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 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 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 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

2、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 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 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 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2、“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 学习的所有行为。教学的必要条件: 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 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 ; 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 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 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 教学。3、“有效教学”即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 、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

3、。 (1)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 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 (2)有效率教学活动是一种精神性生 产活动。教学效率指对教学活动的合理投 入与教学产出(效果)吻合程度的评价。 (3)有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 动价值的实现。即指对教学目标与特定的 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吻合程度的评价。 4、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 唱独脚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也就是 说,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 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 育)或某一学科(如英语、数学等)的发展。 教师千万不能过高

4、地估计自己学科的价值 ,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 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 5、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 间与效益的观念。 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 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 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 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 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 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6、有效教学可以测量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 于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 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有效教学 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 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 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

5、生的学业成就与教 师的工作表现。 7、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 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 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 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8、有效教学是一套策略。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 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 解决行为方式。具体地说,按教学活动的 进程把教学分成准备、实施与评价三个阶 段,每个阶段都有一系列的策略。有效教 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 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并不 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 9、有效教学研究的对象 “有效的课程设置” “有效的教学目标”(确定与监控) “有效的教学

6、内容”(处理与呈现) “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模式”(选择) “有效的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 “有效的学生活动”(组织与评价) “有效的教学评价” 10、有效教学研究的重点 (1)教学层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一方面开展教材研究,力求准确把 握新教材的教学要求;另一方面提高教 师选择教学内容和营造教学氛围的能力 ,提高教师组织课堂探究活动的能力。 (2)管理层面-合理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实施评价。总结:什么是教师 如果只会读讲稿,不适合当教师。 如果只会讲书本上的知识,低水平的合格教师 。 如果他同时又能在方法上给学生一定的指导, 他是好教师,能胜任教育教学的教师。 善于给学生指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自

7、己实 践、总结,能够使学生超过自己,甚至对自己 所不善长或不会的东西也能够在方法上给学生 引路,是优秀的教师。 如果又是人格、情感、意志、潜能、个性的和 谐发展,人生目标、人格魅力的指引,这是杰 出的教师。(二)有效的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教学信息传递的方式?(根 据内容的不同采取适切的方式) 是否有利于学生参与、体验、展开思维 的方式? 是否有利于兼顾全体学生,培养尖子的 同时减少学习分化的方式?(如何分类 要求,如何为困难学生进行教学铺垫) 是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式? (教学进度,学生收获) 是否受学生欢迎的方式?判断教学有效性的行为标准 课程的价值; 激励学生; 课程组织: 有效交流

8、; 尊重学生; 营造愉快的学习气氛; 关心学生的学习。 (三)学生学习活动组织的有效性(1)主动性“我要学”(2)独立性“我能学”(5)生成性问题学习,生成问 题(3)个别性学习风格(4)体验性身心、情感、人格1、有效学习方式的特征2、有效教学应强化正确的学生观有效教学的目标是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实施的主体是学 生的积极参与;效果评价的标准是看学生进步的幅度. (1)确定教学目标要有学生意识要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起点有所提高 瞄着起点定目标,看准目标选内容 (2)选择资料要有学生意识不选最好的,选最合适的不选教师好教的,选学生好学的 (3)课堂教学要有学生意识一节课是否好课的标准是学生是否有所收

9、获课堂效率关键:针对性和参与性 (4)调控教学节奏要有学生意识 (5)训练要有学生意识训练是为了学生的提高依循学习心理的训练才能成为有效的训练3、有效地组织学生活动(1)学生活动有效性的标准有效的体验感官充分活动有效的思考思维充分激发有效的表达情感自然宣泄有效的沟通交往渠道流畅 (2)有效的学生活动的要求目标明确,内容充实,计划周 全,广泛参与,不断深化,持之以 恒。4、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掌握常用的科学方法 在过程中明确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 容 在过程中筛选信息确定学习重点 在过程中掌握分析材料的方法 在过程中掌握推导知识的方法 在过程中掌握比较的方法 在过程中掌握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 在过

10、程中选择有效练习巩固知识的方法 (四)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1、教师教学技能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1)教学内容选择与处理把握不准确 (2)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意识薄弱 (3)教与学活动的策划和组织水平不高 (4)因材施教(培优扶差)能力不强 (5)欠缺教学机智 (6)教学评价过于单一 2、与改进学生学习成绩高度相关的教学行为 (1)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 (2)主动教学; (3)让学生高度专注学习; (4)高效利用教学时间; (5)多变而灵活地将学生分组; (6)通过专注于课程学习促使学生快速进步 ; (7)教学生为理解和掌握而学习; (8)了解学生的水平,进行适合的教学,提 出适合的目标:清

11、楚界定教学目标; (9)创建组织有序、注重学习、愉悦的学习 环境。3、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 (1)提问 问题的难度水平;问题的认知水平;问题的清晰明了度;提问后的等候时间;选择回答者;等候学生回答。 (2)对学生的反应作出反应 对正确反应作出反应;对不完整或部分正确反应作出反应;对不正确反应作出反应;对不回答问题的学生作出反应;对学生的问题和评论作出反应。 (3)其他行为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 二、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一)课堂教学目标的叙写课堂教学叙写的是目标,而不是目的。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 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 然而我们的教师对此研究得不够,往往误把目 的

12、当作目标,导致一堂课的任务也要写上培养 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或拓宽学生的 知识面等这些对得不明、错得不白的语言,或 者说是正确的废话,对实际的课堂教学没有管 理或评价的价值,也就没有具体的指导意义。规范的教学目标应该包含四个要素: 1. 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为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 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 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如拓宽学生的 知识面、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概 括能力与争辩能力等,这些写法都是不 规范的,因为目标行为的主体是教师, 而不是学生。 2. 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 而明确的,否则就无法评价。如有位教师在写信息的传递的教

13、学目标时,写了让学生感受时代的脉搏 ,增强对知识的渴求,探究科学的精神 ,应用知识的欲望。这种写法不仅主体 不对,而且也无法评价学生感受时代的 脉搏,增强对知识的渴求,探究科学的 精神,应用知识的欲望到底进步了多少 。3. 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 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 依据。如: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篇章的实际问题 ;能正确画出物体的受力;会正确连接串联电路;能通过具体事例,说出能源与人类 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4. 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 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 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就提供的某一道应用题学生至少能 写出2种解题方

14、案,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 ,学生至少能记住4个单词等。目标表述 的是基本的、共同的、可达到的教学标 准,而不是无法实现的最高要求(理想)。 (二)有效地确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这 方面多了会不会违背新课程理念?教学 中应该如何体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的目标?这方面少了会不会穿 新鞋走老路?研究教学目标的有效性还必须注意 目标的适切性。有效的教学目标既应该 是保证每个学生都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的目标,也应该是能够适合不同学习水 平学生需要的、有利于促进每一个学生 都得到发展的目标。理解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在于实现课堂 教学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

15、机统一。(三)理解不同课型具有不同的教学目标(1)新授课教学目标的设定; (2)探究课教学目标的设定; (3)复习课教学目标的设定; (4)讲评课教学目标的设定;结论:不同课型教学目标的定位是不同的 ,如何突显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是 我们要研究和实践的问题。要根据不同课型特 征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在 于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有机 统一。(四)课例欣赏:课例: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思考:如何理解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在于实现知 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有机统一?(一)对“双基” 的认 识 1.知识与技能是对立统一体,它们是可以区分,但 又是不可分的。知识与技能的联系:

16、技能的形 成,必须以知识作为内容逻辑的组织者,而知 识的掌握,一方面要依靠原有的技能;另一方 面知识又必须在技能运用中才能巩固。知识与 技能的区别:表现在学习知识,主要依靠学习 者的理解和记忆;而学习技能,除了理解和记 忆外,还要有充分的练习。 2.知识可以通过文字和语言传授给下一代,但技 能就不是可以直接传授给下一代.技能只能由 当事人通过训练才能形成的。 3.知识的传授要被下一代接受或发扬光大靠的是 教学技能。三.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技能的形成的四个要素缺一不可 (技能特点):技能就是以基础知识作为操作的程序 或步骤的行动和方法。包括动脑思维的内部操作技能和动手 、动口的外部操作技能.技能的训练就是操作技能训练来完成 ,并达到行动的熟练自动化程度。 (1)依赖性 技能与基础知识是一个统一体。 正如在课室里听别人讲如何开车,虽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