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写字活动分级目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476035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2.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写字活动分级目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写字活动分级目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写字活动分级目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写字活动分级目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写字活动分级目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写字活动分级目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写字活动分级目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盐港小学“凝神静心,规范写字”主题教学活动分级目标一年级(一) 写字姿势口诀人正:头正身直,双足宜平。导语:写字的正确坐姿就要身子坐直、背挺,脚平放在桌下,头也要放正不能歪着头写字。书写正:臂开簿正,书写三一。导语:写字时双臂略开,本子要放正,在写字时还要注意保持眼离本子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心正:心静气平,全神贯注。导语:写字前要心平气和、不急不躁、聚精会神、专心致志,这样才能写好字。握笔正:食按拇压,中指相抵。导语:食指按住笔的上部拇指从左侧压住笔杆,两指夹住笔杆,再由中指抵住,笔杆与纸面成 45。60。角。(二)基本笔画口诀斜点:腹平背圆,像片蒜瓣。例字:小宝悦新心导语

2、:点的写法为从左上向右下行笔,收笔时作顿,形状应为头略尖、背圆、腹平、整体丰满,像片大蒜的蒜瓣。长横:先重后轻,收笔略按。例字:土下一上生导语:写长横时起笔时先重后轻,行笔略向上斜(约5 度)右边比左边略高一些,顿笔藏锋与左基本平衡。垂露竖:逆锋轻行,末似水珠。例字:木阳来仁末导语:起笔似写斜点,然后转向径直向下笔画末端顿笔回锋收笔,形如垂挂的露珠。悬针竖:顺势出锋,形如针端。例字: 中州布常神导语:起笔与垂露竖一样,到收笔随着笔的提起,顺势出锋收笔,形如悬挂的钢针。长撇:右顿左行,渐行渐提。例字: 大人九今春导语:起笔先向右作顿,然后提笔向左下作弧形运行,收笔笔顺势提起,出锋撇出。2 竖撇:

3、上竖下撇,力足势圆。例字: 月户虎厂胡导语:竖撇的上半部分为竖,到下半部分处再为撇状成弧形,竖与撇过渡自然圆滑。二年级斜捺:先轻后重,形如大刀。例字:林令命大界导语:斜捺写的时候力量由轻到重逐渐用力,到捺笔末端顿一下,平拉出锋。平捺:一波三折,出锋轻快。例字:这达途迷过导语:平捺的姿态像波浪,先起后伏再平起,出锋时要轻快。横折:先折后顿,转弯缓行。例字:国各写的弓导语:横竖的转折处应写得有提按,转写竖笔时笔更重,略呈横细竖粗状。横钩:平行右顿,左下出钩。例字:宁宝它宋字导语:起笔为横,到钩略向右下顿,再略回笔向左下出钩。竖钩:顺笔而下,斜顿回钩。例字:到事寺水讨导语:起笔如竖必须垂直,到底部斜

4、着向左下方略顿,然后略回笔向左上方出钩。卧钩:露锋斜弯,顿钩向上。例字:心忽恶忍悉导语:起笔露锋,斜着向右下运笔,然后平着向右,一钩直向上。弯钩:头尾垂直,背脊略驼。例字:家好缘啄遂导语:弯钩的起笔与钩出笔之处要垂直,中间行笔向右略呈弧形。竖弯钩:竖折弯圆,像只浮鹅。例字:电吧巴孔乱导语:竖弯钩的竖折之间为圆形,忌生硬转折。斜钩:左上右下,好像弯弓。例字:裁我武载栽导语:如例字中的斜钩应写得略长,左上起笔往右下行笔,使斜钩富有弹性、有力。三年级(三)汉字结构口诀独体汉字,突出主笔。例字:中九水之飞导语:使独体字重心平稳,应该找到主要笔画,把主笔写好,这个字重心就稳了。相同笔画,力求变化。例字:

5、其头王皮山导语:这类字中都有相同笔画的出现,写的时候要力求有变化。横势趋平,竖宜垂直。例字:直王古目平3 导语:一般来说方块汉字讲究方方正正, 要把汉字写方正必须横要平 (其实长横右边略要高) 、竖要直。左边有竖,撇被拦住。例字:白自向后斤导语:汉字中左边有一竖拦住的,撇不应该超出竖。左边无竖,撇要出锋。例字:匀勿包旬句导语:左边没有竖的,撇应该超出横折出锋。上部宜紧,下部要松。例字:集青势养华导语:如例字一类汉字书写时上部笔画较多应写得紧凑,下部笔画较少可略松。且绝大多数汉字都呈上紧下松状态。上宽下窄,像撑雨伞。例字:贤宁昏赞费导语:如例字一类汉字书写时上部应为整个汉字的最宽处。上窄下宽,像

6、座宝塔。例字:盖坐基鸟马导语:如例字一类汉字书写时下部应为整个汉字的最宽处。左右两边,宽度相等。例字:相如效辟助导语:如例字一类汉字左右两边笔画多少基本相等,所占空间也应相同。四年级左右两边,高低齐平。例字:故醒校欣顾导语:如例字一类汉字左右两边笔画高低基本齐平,写的时候长度也应相同。左部宜紧,右部略松。例字:勤教封翻乳导语:如例字一类汉字书写时左边部分笔画较多可写得密一些,结构宜紧凑,右边笔画少可略松。左中右字,紧紧 *拢。例字:做傲倾湖糊导语:左中右结构字的横都应写得略短,避免整字过于宽阔,并要注意三部分之间高低、大小的变化。上中下字,层层压扁。例字:赢鬓翼鬓膏导语:上中下结构字的竖都应写

7、得略短,各部分都应写得略扁一些避免字形过长。上角包围,内部超外。例字:句局居质尿导语:凡左上角、右上角半包围结构的字,内部部件应略超出外部部首。4 左边竖撇,右竖略长。例字:川邦肃州佛导语:汉字中左边是撇的,并且右边有竖的,则右边竖比左边撇略长,收笔略低且写成悬针。横中起笔,钩对中点。例字:方万芳仿妨导语:如例字方万类字的撇要从横的中点向下撇出,并且下面的钩要对住上面的点(或横的中点)呈垂直状,以斜中求正。框内有竖,中横略短。例字:里申周重南导语:如例字一类的汉字框内有横又有竖的,中横应略短一些且不连接左右两边的竖。框内无竖,中横连左。例字:直月具县肖导语:如例字一类的汉字框内只有横无竖的,这

8、些短横都与左竖相连而不与右竖相接。上肩宜开,下脚略合。例字:南雨向而尚导语:汉字中向下开口的框上面横略长一些,下面两竖向中间微*拢。撇捺叉点,上下垂直。例字:交义齐安客导语:这类字点的位置应该对准撇捺的交叉点,上下垂直才能使整个字平稳。横多竖多,间距相等。例字:重直垂丽世导语:一个汉字中横画、竖画多了,横与横之间竖与竖之间的距离要均匀。最后竖笔,出锋如针。例字:平中举斤巾导语:汉字中最后一笔是竖,一般来说此竖应写成悬针竖。中间竖笔,末似露珠。例字:果末不肃木导语:汉字中竖不是最后一笔的竖,此竖一般写成垂露竖。横在中间,主笔宜长。例字:要奇华苦委导语:长横在一个字中间的,则长横是主笔,应长于其他

9、横画并要向左右舒展。左边有竖,收笔略高。例字:值险阻佳住导语:这类字左边有竖,右边部分的底横收笔略高于竖。五年级(四)偏旁部首口诀偏旁在下,宜阔而短。例字:勇劳要吊帝导语:一般字在下作偏旁,应写得短而阔,以载住上字。如:女力巾等。5 左右偏旁,宜狭而长。例字:劝劲好帐帽导语:一般字在左右作偏旁,整个字则写得狭窄一些,以与其他部相衬。如:女力巾等。左旁末横,改提让右。例字:环站牺功辣导语:这类字的左偏旁末横都改为提,以让右。左旁有捺,改点让右。例字:炒额斜林斌导语:这类字左偏旁的捺要写成点,留出空间以让右。竖心垂露,左低右高。例字:惶怕恨忆惜导语:竖心旁的点左开右合,左边为竖点略低、右边为斜点略

10、高,以求变化。言旁点竖,上下垂直。例字:说讨语讲话导语:言字旁的竖要垂直,一竖对准点,且点与横折之间有一定的间隙。日作左旁,略狭偏高。例字:明时晒昕晌导语:日作为左偏旁应略窄宜长,上面基本与右半部齐平。日在上下,居中略扁。例字:早昆者昔香导语:日在字的上面和下面部位时应居中,而且写得宽扁一些。空口底横,托住右竖。例字:口只吐咱吃导语:口如果为空口,底下一横略超过右边一竖,并托住右边一竖。满口一竖,超过底横。例字:圆国困图目导语:口中有笔画,则右边一竖略超过底下一横,即封口横收笔高于右竖。口在左侧,略小偏上。例字:呻吟喃呼吃导语:口作左旁时,口应略小并比右边字的中间部位略高一些。六年级口在右侧,

11、略大偏下。例字: 知和扣加导语:口作右旁时,口应略大并比左边字的中间部位略低一些。口在字中,既扁又平。例字:中串忠申审导语:口在字中间,口字宜写扁,还应该放平稳,以使整字平稳。口在下侧,坐在正中。例字:占各咨吉合导语:口在底部应写在整字的正中部位,勿偏移。, 6 竖笔无钩,左右撇捺。例字:梁木染末集导语:如例字一类汉字竖笔没有一钩的,则应为撇捺,不能写成两点。竖笔有钩,左右两点。例字:宗徐京紧禁导语:如例字一类汉字下竖笔如果有钩的,则应写成两点,不应写成撇捺。撇长横短,居中竖钩。例字:饭饿饱饥蚀导语:食字旁的首撇要写得长一些,斜一些,在长撇中间略上处写横短钩,竖钩在横钩中间下笔。上开下合,横画

12、等分。例字:节茂芯苏营导语:草字头形状上面写得开一些下面写得略合一些,且两竖左短右长均分一横。字中顶撇,宜为平撇。例字:乔千毛兵秉导语:凡是在汉字的顶上有撇的,此撇应写成平撇。左耳垂露,略小偏上。例字:陆阳陈阵随导语:左耳旁应写得小一些,且一竖为垂露竖。右耳悬针,略大偏下。例字:那邱都郁部导语:右耳旁应写得大一些,一竖为悬针,收笔略低。雨头宜扁,盖住下面。例字:露雾霜雪雷导语:雨字头应写得略扁一些,略宽一些以盖住下面的字。点挑垂直,三点成弧。例字:浙江河湖海导语:部首三点水的第一斜点与第三挑点对直,第二斜点扁左,上下三点应成弧形,不是一直线形。并排两竖,左短右长。例字:草共其业甘导语:这类字左右两边都有竖的右竖要比左竖略长。起笔垂直,撇忌平行。例字:影衫行须形导语:同一字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撇,垂直平行时则下面的撇起笔点从上面撇的中腹部起笔,并且各撇的起笔点要垂直,三撇笔画力求有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