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社会实践报告之与书交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475462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9.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之与书交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之与书交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之与书交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之与书交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之与书交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之与书交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寒假社会实践报告之与书交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寒假社会实践报告之与书交心读红楼梦有感学校:安徽大学江淮学院专业:工商管理年级: 2010 姓名 : 魏伟读红楼梦有感红楼梦 是中国古代文学永恒的经典,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最高水准。寒假重读红楼让我对这本经典名著有了更深的认识。(红楼梦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此为红楼梦十二曲中的序曲,由它引出了底下的曲子,交代了十二支曲子的来由,成为总括性的一首曲子。 在这里, 作者曹雪芹是以警幻仙子的口气,借风月之情来抒发他的“愚衷”。诚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了“风月情浓”,表现了宝、黛之间的爱情。但是,这种爱情非“才子佳

2、人” 式的爱情, 而是建筑在对封建礼教叛逆的基础上的纯洁的爱情。因此, “悲金悼玉”既不是什么“色空幻境”的描写,也不是什么“情场忏悔”之作,而是通过青年男女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来表现封建社会末世之“天”这样一个深刻的主题,派遣作者的 “愚衷” ,这个“愚衷”就是作者意想补“天”而无法可补的思想矛盾。(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此曲讲得是宝黛钗三人之间的纠葛。金玉良缘指宝玉与宝钗,宝钗有金锁, 宝玉有玉, 更何况在此物上又有相配的对联: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而木

3、石前盟,则指宝玉和黛玉,木岂不是个“林”字,石岂不是个“玉”字。“晶莹雪”亦指薛宝钗,而说到山中高士,是指她藏愚守拙的性格。世外仙姝寂寞林自然是林黛玉,说她世外仙姝, 是因为她目无下尘的脾气。前者常常大得下人之心,后者常常大受雅士赏识。而宝玉则被夹在中间,对于这二人,无法分辨到底谁更好。我想他对于此二人的心情肯定很复杂。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也只有美中不足了。所以到“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暇。 若说没奇缘, 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叹,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 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

4、到冬,春流到夏!此处讲得是宝黛。林黛玉为“阆苑仙葩”,贾宝玉为“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中的“又”点出了宝黛二人前世两者便已相遇过,即赤霞宫神瑛侍者与三生石畔的绛珠草之间的甘露之惠,所以今生便是第二次,自然是“又”,且因性格使然,所以就算知道,也不曾互述爱意,还有两人受伦理束缚无法在一起,所以是“一个枉自嗟啊,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前句乃性格;后句乃社会,水中的月亮和镜中的鲜花都是虚幻的就如他们的前身,本是仙人何必染尘世之埃!而甘露之惠, 还泪之说和最后一句话相对“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在此,不得不感叹曹雪芹先生写作功夫之

5、高)(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吧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寻相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需要退步抽身早!对于元春这个人,感觉她很神秘,她如何当上贵妃是个谜,她的死更是深不可测。我一直都不太懂这段关于她的曲子。但依稀能够看出的就是,她不简单。“荡悠悠,把芳魂消耗”这句, 认为她在宫中一定也是老谋深算的那种类型,要不,怎么会把芳魂消耗呢?对于这个人,就不妄加评论了。(分骨肉)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念。此处指探春。所谓“一帆风雨路三千”即指

6、探春嫁到了海疆之处。试问,若不是海疆,怎会坐船,又怎会“路三千”呢?看的出来,这首曲子是以探春的口吻写的。书中评论道:心里事事明白,却言语谨慎,更是知书识字,比凤姐更厉害一层。从曲子中,亦可看出探春的知书达理:她能够劝慰父母,尽管说是父母定下的婚姻,更是说出“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之类的大气的话。 令人不得不感叹红颜薄命。特别是听此曲时, 总有一种流泪的冲动。(乐中悲)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达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究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

7、必枉悲伤?这里是说史湘云。可以看出,她自小父母双亡,孤独一人留存在人世中。亦可知她们家很有钱,所谓“绮罗丛” ,就指这个。下一句讲湘云的性格“生来英豪阔达宽宏量”,而“儿女私情”应指她与宝玉之间的事。贾宝玉应该说是她在闺中见过的唯一的男人,更何况在一起吃住,关系更是密切,没有点心思只怕也是不可能的,况且还有麒麟之说。所以很多版本都写到贾宝玉与史湘云终成眷属。其实不然。此处说道“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表示她虽有些喜欢宝玉,却从不放在心上。还记得那次湘云向宝玉提起“功名”之时,宝玉与她闹出的矛盾吗?湘云此人虽不记仇,却从那看到了宝玉的想法,与她的想法大相径庭。她可以不介意这次不愉快的对话,但从

8、心里, 我想是不会再喜欢他了,那个与她所追求的完全不同的人。还可知,她的丈夫未能与她走过一生,具体是短命还是什么其他的什么原因,就不得而知了。而在这之后的日子,就真的没有了亲人,生活可想而知。虽说“何必枉悲伤”,偏偏这一句却让人欲哭却无泪呀!不得不问, 难道世间真的有命运这个概念吗?难道真的有神在掌控着吗?(世难容) 气质美如兰, 才华馥比仙。 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暇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此处指妙玉。易得:妙玉是个才女兼美女。可有一点不好就是天生

9、孤僻,自视清高。成人里瞧不起这个,看不上那个,刘姥姥在她那里用过的茶杯她嫌脏,还放言道:“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我使过,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她。”只到自己是纤尘不染之身,却不知这种性格会遭人厌,惹人嫌。“青灯古殿人将老”则可看出她是个出家之人。而“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可知妙玉尽管欲洁云空,若仙,如兰,似玉,却难逃遭泥陷的命运。不得不让人伤感。(喜冤家) 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一味的骄奢淫荡贪欢媾。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薄柳,作践的公府千金死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这里写的是迎春。她嫁了一个鲁莽的人,并与其感情不和,受到丈夫虐待,仅一年时间就被作践而死。有批语曰“此迎春一生遭

10、际,惜不得其夫何”迎春的夭逝令人悲怜不尽。(虚花悟) 将那三春勘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灯灭,觅那清淡人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 云中杏蕊多, 到头来谁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清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得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到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这里是惜春。 她在最后选择了出家当尼姑,从公府千金沦为身穿素衣,以化缘为生的佛门弟子。(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剌剌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

11、叹人世终难定!此处为王熙凤。从曲中“反算了卿卿性命”“死后性空灵”等句来看,贾家败落后,凤姐就一命呜呼了。她是个十分要强的人,处处好显露自己,殊不知,得罪了多少人。在地位一落千丈之后, 还被丈夫休弃,使她无地自容,而此时家里已经无人再为她做主了,从而失去活下去的勇气,导致早亡。看一看红楼梦电视剧中的模样对比,不得不让人心酸呀!若是过来人睹此,能不放声一哭? (留余庆)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这里说的是巧姐。幸亏了她的母亲在世时曾帮助过那个对她而言不值一提的刘姥姥。当日,还想着法子取笑她,不把

12、她当回事, 可当贾家真正衰败了后,那些昔日的旧交们能不踹一脚就很好了。 只有这个知恩图报的刘姥姥,在衰亡只时帮助了他们,虽然力量不大,可毕竟让巧姐过上了正常的生活。而那些所谓的舅舅王仁,真可谓是“忘仁” 至极点。 为了一点银子,居然连自己亲妹妹的女儿都要卖。良心何在呀! 只怕巧姐是整本书中唯一一个结局不算太差的人物。“幸娘亲”呀!(晚韶华)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鸷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腰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此处为李纨。(好事终) 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敬”应指贾敬,而“宁”则应指宁国府。“情”在本书中虽有,但却通“秦”,有暗指秦可卿之意。(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鸟尽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