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汽车连杆加工工艺的初步认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470045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9.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汽车连杆加工工艺的初步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对汽车连杆加工工艺的初步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对汽车连杆加工工艺的初步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汽车连杆加工工艺的初步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汽车连杆加工工艺的初步认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 要:连杆机构中两端分别与主动和从动构件铰接以传递运动和力的杆件。连杆是汽车发动机中的重要零件, 它连接着活塞和曲轴, 其作用是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并把作用 在活塞上的力传给曲轴以输出功率。连杆的尺寸精度、 形状精度以及位置精度的要求都很高,而连 杆的刚性比较差, 容易产生变形, 因此在安排工艺过程时, 就需要把各主要表面的粗精加工工序分 开。逐步减少加工余量、 切削力及内应力的作用, 并修正加工后的变形,就能最后达到零件的技术 要求。连杆的结构特点 连杆是汽车发动机中的主要传动部件之一,它在柴油机中, 把作用于活塞顶面的膨胀的压力传 递给曲轴, 又受曲轴的驱动而带动活塞压

2、缩气缸中的气体。连杆在工作中, 除承受燃烧室燃气产生 的压力外,还要承受纵向和横向的惯性力。因此,连杆在一个复杂的应力状态下工作。它既受交变 的拉压应力、 又受弯曲应力。连杆的主要损坏形式是疲劳断裂和过量变形。通常疲劳断裂的部位 是在连杆上的三个高应力区域。 连杆的工作条件要求连杆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抗疲劳性能;又要求具 有足够的钢性和韧性。 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 连杆受膨胀气体交变压力的作用和惯性力的作用,连 杆除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外,还应尽量减小连杆自身的质量,以减小惯性力的作用。 连杆的作 用是把活塞和曲轴联接起来,使活塞的往复直线运动变为曲柄的回转运动,以输出动力。 因此,连 杆的加工

3、精度将直接影响柴油机的性能,而工艺的选择又是直接影响精度的主要因素。反映连杆精 度的参数主要有 5 个: (1)连杆大端中心面和小端中心面相对连杆杆身中心面的对称度;(2)连杆 大、小头孔中心距尺寸精度; (3)连杆大、小头孔平行度;(4)连杆大、小头孔尺寸精度、形状精 度; (5)连杆大头螺栓孔与接合面的垂直度。连杆的材料和毛坯连杆在工作中承受多向交变载荷的作用,要求具有很高的强度。 因此,连杆材料一般采用高强 度碳钢和合金钢。 近年来也有采用球墨铸铁的, 粉末冶金零件的尺寸精度高, 材料损耗少,成本低。 随着粉末冶金锻造工艺的出现和应用,使粉末冶金件的密度和强度大为提高。因此,采用粉末冶金

4、 的办法制造连杆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制造方法。 连杆毛坯制造方法的选择,主要根据生产类型、材料的工艺性(可塑性,可锻性)及零件对材 料的组织性能要求, 零件的形状及其外形尺寸, 毛坯车间现有生产条件及采用先进的毛坯制造方法 的可能性来确定毛坯的制造方法。 总之, 毛坯的种类和制造方法的选择应使零件总的生产成本降低, 性能提高。 连杆的锻造工艺过程, 首先将棒料在炉中加热至11401200C0,先在辊锻机上通过四个型槽进行辊锻制坯, 然后在锻压机上进行预锻和终锻,再在压床上冲连杆大头孔并切除飞边。锻好后的连 杆毛坯需经调质处理,使之得到细致均匀的回火索氏体组织,以改善性能,减少毛坯内应力。 为了

5、 提高毛坯精度,连杆的毛坯尚需进行热校正。连杆必须经过外观缺陷、内部探伤、毛坯尺寸及质量 等的全面检查,方能进入机械加工生产线。工艺过程的安排在连杆加工中有两个主要因素影响加工精度: (1)连杆本身的刚度比较低,在外力(切削力、夹紧力)的作用下容易变形。 (2)连杆是模锻件,孔的加工余量大,切削时将产生较大的残余内应力,并引起内应力重新 分布。 因此,在安排工艺进程时,就要把各主要表面的粗、精加工工序分开,即把粗加工安排在前, 半精加工安排在中间,精加工安排在后面。这是由于粗加工工序的切削余量大,因此切削力、夹紧力必然大,加工后容易产生变形。粗、精加工分开后,粗加工产生的变形可以在半精加工中修

6、正; 半精加工中产生的变形可以在精加工中修正。这样逐步减少加工余量, 切削力及内应力的作用, 逐 步修正加工后的变形,就能最后达到零件的技术条件。 各主要表面的工序安排如下: (1)两端面:粗铣、精铣、粗磨、精磨 (2)小头孔:钻孔、扩孔、铰孔、精镗、压入衬套后再精镗 (3)大头孔:扩孔、粗镗、半精镗、精镗、金刚镗、珩磨 一些次要表面的加工,则视需要和可能安排在工艺过程的中间或后面。夹紧方法的确定既然连杆是一个刚性比较差的工件,就应该十分注意夹紧力的大小, 作用力的方向及着力点的 选择,避免因受夹紧力的作用而产生变形,以影响加工精度。在加工连杆的夹具中,可以看出设计 人员注意了夹紧力的作用方向

7、和着力点的选择。在粗铣两端面的夹具中, 夹紧力的方向与端面平行, 在夹紧力的作用方向上, 大头端部与小头端部的刚性高,变形小,既使有一些变形,亦产生在平行 于端面的方向上, 很少或不会影响端面的平面度。夹紧力通过工件直接作用在定位元件上,可避免 工件产生弯曲或扭转变形。 在加工大小头孔工序中, 主要夹紧力垂直作用于大头端面上,并由定位元件承受, 以保证所加 工孔的圆度。在精镗大小头孔时,只以大平面(基面)定位,并且只夹紧大头这一端。小头一端以 假销定位后,用螺钉在另一侧面夹紧。小头一端不在端面上定位夹紧,避免可能产生的变形。连杆两端面的加工采用粗铣、精铣、粗磨、精磨四道工序,并将精磨工序安排在

8、精加工大、小头孔之前,以便改 善基面的平面度,提高孔的加工精度。粗磨在转盘磨床上,使用砂瓦拼成的砂轮端面磨削。连杆大、小头孔的加工连杆大、小头孔的加工是连杆机械加工的重要工序,它的加工精度对连杆质量有较大的影响。 小头孔是定位基面,在用作定位基面之前,它经过了钻、扩、铰三道工序。钻时以小头孔外形 定位,这样可以保证加工后的孔与外圆的同轴度误差较小。 小头孔在钻、扩、铰后,在金刚镗床上与大头孔同时精镗,达到IT6 级公差等级,然后压入衬 套,再以衬套内孔定位精镗大头孔。由于衬套的内孔与外圆存在同轴度误差,这种定位方法有可能 使精镗后的衬套孔与大头孔的中心距超差。 大头孔经过扩、粗镗、半精镗、精镗

9、、金刚镗和珩磨达到IT6 级公差等级。表面粗糙度Ra 为 0.4 m ,大头孔的加工方法是在铣开工序后,将连杆与连杆体组合在一起, 然后进行精镗大头孔的 工序。这样,在铣开以后可能产生的变形, 可以在最后精镗工序中得到修正,以保证孔的形状精度。连杆螺栓孔的加工连杆的螺栓孔经过钻、扩、铰工序。加工时以大头端面、小头孔及大头一侧面定位。 为了使两螺栓孔在两个互相垂直方向平行度保持在公差范围内,在扩和铰两个工步中用上下双 导向套导向。从而达到所需要的技术要求。 粗铣螺栓孔端面采用工件翻身的方法,这样铣夹具没有活动部分,能保证承受较大的铣削力。 精铣时,为了保证螺栓孔的两个端面与连杆大头端面垂直,使用

10、两工位夹具。 连杆在夹具的工位上 铣完一个螺栓孔的两端面后,夹具上的定位板带着工件旋转1800 ,铣另一个螺栓孔的两端面。这 样,螺栓孔两端面与大头孔端面的垂直度就由夹具保证。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由上述技术条件的分析可知,连杆的尺寸精度、 形状精度以及位置精度的要求都很高,但是连杆的刚性比较差,容易产生变形,这就给连杆的机械加工带来了很多困难,必须充分的重视。 连杆的主要加工表面为大、 小头孔和两端面, 较重要的加工表面为连杆体和盖的结合面及连杆 螺栓孔定位面,次要加工表面为轴瓦锁口槽、油孔、大头两侧面及体和盖上的螺栓座面等。 连杆的机械加工路线是围绕着主要表面的加工来安排的。连杆的加工路

11、线按连杆的分合可分为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连杆体和盖切开之前的加工;第二阶段为连杆体和盖切开后的加工;第三阶 段为连杆体和盖合装后的加工。第一阶段的加工主要是为其后续加工准备精基准(端面、小头孔和 大头外侧面);第二阶段主要是加工除精基准以外的其它表面,包括大头孔的粗加工,为合装做准 备的螺栓孔和结合面的粗加工, 以及轴瓦锁口槽的加工等; 第三阶段则主要是最终保证连杆各项技 术要求的加工, 包括连杆合装后大头孔的半精加工和端面的精加工及大、小头孔的精加工。 如果按 连杆合装前后来分, 合装之前的工艺路线属主要表面的粗加工阶段,合装之后的工艺路线则为主要表面的半精加工、精加工阶段。参考文献:1.: (高等学校教学参考书机械原理丛书) 平面连杆机械设计-张世民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连杆锻造工艺技术的进步-罗晴岚3.轿车连杆精密辊锻-模锻复合锻造工艺-杨慎华,邓春萍,金文明-吉林大学4.浅谈连杆加工工艺中的一些新的技术-颜怀祥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5.铸造连杆工艺-蔡桂堂,耿临庄6.高速柴油机连杆的才来哦与热加工工艺-王荣熙内燃机配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