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模式9 MBO案例分析--新浪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469871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2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 模式9 MBO案例分析--新浪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案例 模式9 MBO案例分析--新浪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案例 模式9 MBO案例分析--新浪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案例 模式9 MBO案例分析--新浪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案例 模式9 MBO案例分析--新浪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案例 模式9 MBO案例分析--新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 模式9 MBO案例分析--新浪(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浪管理层收购案例分析.新浪MBO案例分析步骤 新浪MBO融资途径 新浪MBO方案设计 新浪MBO方案实施 收购成功后对被收购公司如何整改 分析新浪MBO实施条件和功能,为什么选 择MBO,企业是否具备实施MBO条件一.新浪简介新浪,成立于1998 是一家服务于中国及全球华人社群的领先在线媒体及增值资讯服务 提供商。 拥有多家地区性网站,以服务中华地区与海外华人为己任 ,通过旗下五大业务主线为用户提供网络服务。近日新浪与MSN合 作将使自己获得更大的发展。 旗下五大业务主线:即提供网络新闻及内容服务的新浪网、提供移 动增值服务的新浪无线(SINA Mobile)、提供Web 2.0服务及游戏的

2、 新浪互动社区(SINA Community)、提供搜索及企业服务的新浪企 业服务,以及提供网上购物服务的新浪电子商务(SINA E-Commerce 向广大用户提供包括地区性门户网站、移动增值服务、搜索引擎及 目录索引、兴趣分类与社区建设型频道、免费及收费邮箱、博客、 影音流媒体、楚游、分类信息、收费服务、电子商务和企业电子解 决方案等在内的一系列服务。 新浪在全球范围内注册用户超过2.3亿,日浏览量超过7亿次,是中 国大陆及全球华人社群中最受推崇的互联网品牌。二.新浪MBO简介2009年9月28日,新浪宣布以CEO曹国伟为首的管理层,将以约1.8 亿美元的价格,购入新浪约560万普通股,成

3、为新浪第一大股东。 此举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首例MBO即“管理者收购” 根据这项购股计划,新浪管理层将通过New-Wave Investment Holding Company Limited (新浪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 浪投资控股),进行此次管理层收购。新浪投资控股是一家英属维 尔金群岛注册的公司,并由新浪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曹国伟以及 其他管理层成员控制。新浪向新浪投资控股增发约560万股普通股 ,全部收购总价为约1.8亿美元。增发结束后,新浪的总股本将从 目前的约394万股,扩大到约5954万股,新浪投资控股占据新浪增 资扩股后总股本的约9.4%,成为新浪第一大股东。根据美国证监会

4、 的规定,单一机构投资人在上市公司中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10%, 新浪投资加上新浪董事会和管理层(共计11人)持有的2.19%的股 权,合计超过了10%,新浪投资的控股力量就显得非常稳固。曹声 称,“不可能再有其他玩家能从资本层面入侵新浪。”.这项收购已经得到新浪董事会的批准,同时无需通过其他审批手续 ,新浪投资控股持有的新浪股份将有6个月的锁定期,而增发筹措 的1.8亿美元资金,将会被用于新浪公司未来可能发生的收购,以 及公司的正常运营。新浪董事长汪延表示:“新浪公司非常高兴能与新浪管理层达 成此次私募融资。这次融资将进一步增加新浪的流动资金,加强了 公司的战略发展能力,同时也展示了新浪管理层

5、对新浪战略以及新 浪未来发展的信心。”新浪CEO曹国伟表示:“我和新浪的管理团队很荣幸有机会主导 这次投资,这次投资表现了管理层对新浪未来前景的强烈承诺和信 心,也使新浪管理层和员工的利益与股东利益更加趋于一致。”新浪持股示意图三.新浪MBO融资途径 新浪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13D文 件全面披露了1.8亿美元的资金来源问题:管理 层、私募加贷款 文件披露,1.8亿美元来源三个方面:管理团队 出资5000万美元、三家私募基金出资7500万美 元,美林证券为“新浪投资控股公司”提供5800万 美元的保证金贷款。 曹国伟抛售50万股个人持有的新浪股票,套现 2251万美元 以曹国伟为

6、首的六人管理团队共出资了5000万 美元,但他们各自的出资比例未对外公布。 四.新浪MBO的方案设计(1)设立壳公司 在MBO的实施中,管理层通常需要共同设立一个壳公司并以法人的 名义展开收购活动。为了完成大业,曹国伟精心设计了一个“加长 杠杆”的MBO方案先在英属维尔金群岛注册成立新浪投资,作 为杠杆。曹国伟通过资本运作,和大多数MBO案例通过借钱增持股 票的路径不同,曹国伟引入了三家私募资金作为控制公司的股东, 以分散其中的风险。新浪投资控股公司的普通股股东主要包括新浪 的管理团队,同时中信资本,红杉中国以及方源资本等三家私募基 金作为优先股股东投资了新浪投资控股公司。以上各家私募基金将

7、有权指派一位董事加入新浪投资控股的董事会,而新浪管理层有权 指派四位董事,从而占有董事会的多数席位并对新浪投资控股公司 拥有控制权。然后,新浪向新浪投资公司公司增发约560万股普通 股,作价1.8亿美元。增发结束后,新浪的总股本将从目前的约 5394万股扩大到约5954万股,新浪投资占据总股本约9.4%,成为新 浪第一大股东。曹国伟方案还有一个妙处,就是定向增发,“这只 需新浪董事会批准,无需其他手续”。曹国伟后来透露,新浪董事 长汪延对此感到非常兴奋。.(2)收购定价。MBO定价目前已经成为收购过程中最敏感的问题。其 中关键环节是优惠程度。由于购买股权者是对本企业做过重要贡献 并且企业将长期

8、依赖的管理层,无论是从情感上还是企业长期利益 上,都需要给予一定的优惠。本次收购中,根据销售价格,新浪管 理层将以每股32.14美元的价格买入560万股普通股,这一价格与上 一交易日收盘价的35.25美元每股相比,有了8.8%的折扣。对此, 专家表示,管理层增持的股价打9折完全是遵照国际惯例采用了批 发价格,对这个问题不存在什么疑问。 (3)收购资金来源。MBO的前提是解决收购资金来源问题,这是成 功实现收购的关键。由于管理层出资一般比较有限,为实现杠杆的 效应,收购融资就成为一项具有高度技巧的工作,需要在一系列融 资安排如赠送、借贷、信托融资、分期付款等手段中选取合适的手 段和手段组合。本次

9、收购中1.8亿美元巨额资金的来源为管理层、 私募加贷款。以曹国伟为首的新浪六人管理团队出资5000万美元, 曹国伟抛售50万股个人持有的新浪股票,套现2251万美元;三家私 募基金出资7500万美元;美林证券提供5800万美元贷款。(4)关于新浪MBO后的发展。收购毕竟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最终 的目的。收购的最终目的是要对企业的后续发展有利,因此,对实 施MBO的上市公司来说,应把企业实施MBO之后的发展予以高度重视 。在谈及未来的规划时,曹国伟表示:“未来新浪一方面会继续围 绕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网络媒体以及网络广告方面扩大我们的领先 优势,同时我们也会在垂直领域进行深入拓展,在手机互联网,游

10、 戏及电子商务等各方面开拓新的业务,新的收入来源。”从目前的 情况来看,随着经济的复苏,网络广告市场正在不断回升。我们相 信新浪的后续发展前景将是积极的。五.关于新浪MBO成功的分析 一、收购背景 股权分散导致的经营者和所有者分离的问题,已经困扰了新浪 16年。1993年12月,王志东在四通公司掌门人段永基的资助下创 建四通利方。最初的股权比例为:四通持有79%,王志东持有21% ,这一严重“失衡”的比例为后来高管层面的大变局埋下了隐患。几 个月后,美国三家风投对四通利方注资650万美元,获得约40%的 股权。1998年,四通利方收购姜丰年创办的华渊网,组建“新浪网” 。“新浪网”的股权比例变

11、更为:四通利方占股60%,华渊占股40% 。后来,新浪又融资8500万美元。一系列的并购和融资极大地稀释 了王志东等初创者的股权,他们的地位越来越弱。2000年,新浪登 陆纳斯达克时,前5大股东的股权只剩下39.9%,特别是时任CEO 的王志东,作为新浪网的实力派人物,其股权从21%稀释为6.3%, 降幅最大。由此出现一个尴尬局面:王志东在董事会没有主导权, 沦为职业经理人。新浪上市一年后,全球互联网泡沫破灭,新浪陷 入危机。在应对措施上与董事会发生分歧的王志东,遭受其他投资 人的驱逐而被迫“悲情离开”。此后,新浪的局面并未改观,还时刻 面临“资本偷袭”。2005年初,盛大悄悄在二级市场收购新

12、浪大约 19.5%的股权后,突然宣布成为新浪第一大股东。虽然新浪紧急采 取“毒丸计划”阻止了陈天桥的恶意收购,但代价不菲。之后,又有 传闻说微软正暗中收购新浪股权。知情人士透露,促成此次MBO 的直接原因是新浪改变股权结构的希望再次破灭。2008年底, 新浪增发4700万普通股合并分众传媒旗下资产,江南春有机会进入 新浪最高决策层。但商务部在该案设定的交易期限内未作批复,新 浪担心面临价值大跌的风险,所以在2009年9月28日这天宣布合并 失败的同时,新浪MBO方案隆重出台。 二、曹国伟领衔的新浪管理层是一个团结的团队,领导者之间目标 一致,有很好的合作心态。管理层在企业管理岗位上的工作年限较

13、 长,经验丰富。 三、由于新浪实现MBO之前的股权分散情况,新浪第一大股东普 莱斯基金公司的股权比例较低,仅为9.84%,这样使得收购的费用 不是特别高,有利于管理层控股,也利于MBO的实 现。 四、合适的融资渠道。MBO是杠杆收购方式的一种,而杠杆收购 的特点决定了融资在整个收购过程中将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以曹 国伟为首的新浪六人管理团队出资5000万美元,曹国伟抛售50万 股个人持有的新浪股票,套现2251万美元;三家私募基金出资 7500万美元;美林证券提供5800万美元贷款。新浪的成功融资为 其实现MBO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补充2009年9月28日,新浪宣布以新浪CEO曹国伟为首的新浪管

14、理层将以约1.8 亿美元的价格,购入新浪约560万普通股,成为新浪第一大股东。 此次MBO是由曹国伟一手策划的,并在两三个星期内即作出决定。痛感十 年来股权关系对管理层之掣肘的曹国伟公开表示,“这次MBO并不需要股 东批准,本质就是发新股。董事会是有能力发新股的,只要不超过一定的 比例,关键是发给谁、以什么理由、以什么价钱发。” 余正钧表示MBO的操作比较复杂,首先新浪在美国上市,母公司设在 开曼群岛,而又是在国内运营,所以法律等方面有很多复杂的问题;其次 1.8亿美元的资金,“可能很多基金觉得没什么,但是用私人的名义就比较 困难。” “设置投资控股公司包括两步,第一步是管理层设立一家公司,并

15、与公司 签订合约,购买公司股票;第二步把方案提交董事会,并需要在两个月内筹 到所需要的钱。”余正钧表示如果限定时间期内不能完成筹资,合同就会失 效。 “风险还是会有,比如筹不到所需的钱,其次融资之后,随着股东份 额的减少,会担心出现负面效果,股价大跌。”余正钧认为CFO和CEO的 区别就是要更多的考虑风险。 这次MBO彻底解决了新浪股权分散的历史问题,从根本上保证了新浪品牌 的健康发展,加强了管理层对公司的控制权。截至2009年6月30日,新浪 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及短期投资总额为5.8亿美元,收购完成后,新浪的现 金储备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达到7.6亿美元,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新浪公司 的财务状况。 曹国伟表示,管理层成为新浪公司第一大股东,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 的治理结构,同时由长期负责公司运作的管理层成为公司大股东,有利于 新浪的长期发展,以及公司发展战略的统一和稳定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