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与社会中介补充材料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1467667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业单位与社会中介补充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事业单位与社会中介补充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事业单位与社会中介补充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事业单位与社会中介补充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事业单位与社会中介补充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事业单位与社会中介补充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业单位与社会中介补充材料(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补充材料事业单位事业单位 中国对事业单位的理解,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和属 性。 1、20世纪60年代的表述。 1963年7月22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编制管理暂行办法(草 案)的表述为:“为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社会 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由国家事 业经费开支的单位”。1965年5月4日公布的国家编制委员 会关于划分国家机关、事业、企业编制界限的意见(草稿) 的表述为:“凡是直接从事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文化生活 等服务活动,生产的价值不能用货币表现,属于全民所有制 编制的单位,列为国家事业编制”。这一时期对事业单位概 念的理解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其经费来源主要是国家

2、财政 拨款怡二是由国家兴办,属于全民所有制性质;三是其劳动 成果所产生的价值不能直接用货币形式表现出来。 2、20世纪80年代的表述。 1984年全国编制工作会议上印发的关于国务院各 部门直属事业单位编制管理的试行办法论稿), 将事业单位表述为:“凡是为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 件,从事为国民经济、人民文化生活、增进生活福 利等项服务活动,不是以为国家积累资金为直接目 的的单位,可定为事业单位,使用事业单位编制”。 这一时期对事业单位的理解,反映了我国从原有的 产品经济体制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转变的时代 特征,许多事业单位的劳动成果可以直接或间接地 用货币形式表现出来了。这一时期对其特点与作用

3、的认识也仅限于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和社会属性, 其经济功能和经济属性基本没有提及,而且绝大多 数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仍由国家供给。 3、20世纪90年代的表述。 1998年11月国务院发布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 条例规定: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 ,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 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 务组织。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和县级以上地方 各级人民政府机关编制管理机关是本级人民政府的 事业单位的登记管理机关。同年公布的民办非企 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也规定,一民办非企业 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 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

4、的,从事非营利 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国务院民政部门和县 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是本级人民政府 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管理机关。 1998年对事业单位的表述,虽然比计划经济时代有 很大进步,但有三个问题仍没有解决:一是存在着 对国有和非国有的不同对待与歧视,既不利于事业 单位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公平竞争,同时也无法涵 盖社会中实际存在的由国有资产与非国有资产共同 举办的社会公益机构,更有悖于事业单位举办权与 经办权“两权分离”的原则;二是采用两套管理系统 ,既不利于对事业单位的统一管理和监管,也不利 于全社会的资源优化配置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三是没有明确国有事业单位的非营利性,也

5、没有明 确是否应当剥离其行政职能,更没有明确其独立运 作自主权。 现行事业单位范围现行事业单位范围 按照国家标准局和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 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我国现行事业单 位主要包括以下范围: 教育事业单位 、科研事业单位 、文化艺术 事业单位 、广播电视新闻事业单位 、综合 技术服务事业单位 、卫生事业单位 、体育 事业单位 、社会福利事业单位 、农业、林 业和水利事业单位 、其他事业单位 。 事业单位现状事业单位现状(20002000年)年) 按照行政层级, 中国国有事业单位分布状况是:直接隶属中央国 家机关的有3500多个,240.8万人,占事业单位 总人数的9.48%;省、自治区、直辖

6、市政府机关 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21322个,244.9万人,占总 数的9.67%;地、州、盟市所属事业单位130186 个,542.8万人,占总数的21.43%;县、旗、市 所属事业单位41200个,740.2万人,占总数的 29.23%;乡、镇事业单位703587个,764.8万人 ,占总数的30.2%。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中国的事业单位主要集中在教育、科研、文化艺术、卫生等 领域。其具体分布状况是:教育1248.8万人,约占总人数的 49.3%;科研涉及 172.7万人,约占总人数的6.8%;卫生 313.3万人,约占总数的1.5%;体育8.7万人,约占总数的 0.3%;城市公用事业

7、112.8万人,约占总数的4.5%;社会福 利事业23.5万人,约占总数的3.7%;机关服务事业单位48.1 万人,约占总数的1.9%;其他领域142.5万人,约占总数的 5.6%。 按照事业单位从业人员的岗位结构划分,专业技术人 员为1670.3万人,占事业单位总数的65.95,行政管理人 员297.8万人,占总数的11.76%,后勤服务人员241.4万人 ,占总数的9.53%,生产工人323.2万人,占总数的12.76% 。事业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比国有企业中专业技术人员多 209.9万人,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1.6%。 按照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可以将我国的事 业单位划分为全额拨款单

8、位、差额拨款单位 和自收自支单位三类。其中,由国家全额拨 款的人员有1568.8万人,占总数的61.9%, 差额拨款单位有535.9万人,约占总数的 16.9%。另外,在地方事业单位中,还有长 期顶岗的临时工152.8万人,占总数的6.03% ,民办代课教师219.49万人,占总数的 8.67%。 2002年财政部:我国事业单位共130多万个 ,职工近3千万,其资产为全部国有资产的 1/3,约4万亿元。 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撤消了财政部下设的 主管行政事业性非经营性资产的国资局,国 家机关事物管理局只接收了一部分中央行政 事业单位的资产。2003年,又设立国有资产 监督管理委员会。事业单位

9、改革的历程 初步探索阶段(1978-1985):科技事业:创办科研生产联合体,技术成果有偿转 让、实行技术合同制、科研机构内部课题组自由组 合文化事业:扩大出版,增加电台、电视台、电影厂卫生事业:允许个人行医,重视农村医疗,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体育事业:1981年体育教练员技术职称暂行规定 、裁判员技术等级制度、1984年运动技术 等级制度,体育交流 全面拓宽和展开阶段(1985-1992):科技事业:1985、3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解决 科学技术研究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的问题。 教育事业:1985、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基础教育管

10、理模式,1986年, 成人教育全国统一招生,1987年6月,实行专业证书制度, 1988年3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1989年3月 ,实行毕业生自主选择、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制 度;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行“农科教”统筹;1985年,关 于统筹农村学校办学经费的通知,开始征收农村教育附加 费;1986年开始征收城市教育附加费,对高效事业费实行“ 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管理办法,增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1987年取消人民助学金制度,全面实行奖学金制度。文化事业:1985、4,关于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的意见,在 文体事业单位引入竞争机制。1988、5,中共中央宣传部与 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当前

11、出版社改革的意见,实行社长 负责制;1987、1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各省、 市成立新闻出版局;制定出版社工作暂行条例、编辑 工作专业职务暂行规定;对演出团体实行灵活管理;1990 、9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此后,中华人民共和 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卫生事业:1985、4关于卫生工作改革的若干规定的报告 ,卫生事业改革全面展开:扩大医疗机构经营自主权,实行 院长负责制与目标责任制,建立“吃饭靠自己,发展靠国家” 的经营机制,提倡社会力量办医,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制度 ,初步推选公费医疗改革,分比例承担。 体育事业:1986、4关于体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采取放权 搞活,对

12、学生实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制度,实行体育运动记 录审批制度、体育运动荣誉奖励制度。深入发展阶段(1992年至今) 科技事业:“稳住一头、放开一片”,按市场机制配置 资源,星火计划的实行。 教育事业:1993、2中国教育和改革纲要,继续 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推进民间办学(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完善教育经费 统筹制度 文化事业: 卫生事业: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体育事业:1993年国家体委颁布了关于深化体育体 制改革的意见,1995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奥运争光谋划纲要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 1、政事不分 2、行政色彩浓 3、财

13、政负担过重 4、非经济性 5、非社会性 6、事业单位分布不合理 7、事业单位自身管理存在问题:管理呆 板、依赖思想重,人员懒散乱事业单位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政府职能越位:管得过多 市场化”过度“:把不宜市场化、企业化的机构推 向市场,如医疗改革 对事业单位激励与约束:放权过度,约束不足, 如义务教育,卫生防疫 社会事业部门分割严重,缺乏统一协调: 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责任与职能划分不合理,中 央作用弱,地方政府强,发展不均衡事业单位改革中的障碍 如何科学设置事业机构 如何科学、合理定编定岗 机构臃肿,人员“出口”狭窄:国企改革与政 府机构改革的成本分担 配套改革不同步:社会保障制度的不足 改革成本

14、的承担与消化:不同行业差异大 ,事业单位改革 总体思路:分类改革,资源整合 A、公益性强、有关产品和服务涉及国家长期利益 或大多数人的基本利益:政府直接组织,如 B、公益性较弱,不宜由政府举办的:由非政府组 织承担,政府资助并规制、引导 C、适合市场化的,企业化管理 各地的事业单位改革在2004年全面展开: 江苏:推选“职员制”,分为监督管理、社会公 益、中介服务、生产经营四类;改制方案听 取职工意见,管理层离任审计。 哈尔滨:资产处置与评估归财政部门管理, 产权交易 深圳:2005-2006完成,推选职员制,取消 干部行政级别,将职工分为行政管理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雇员三类社会中介组织社会

15、中介组织 社会中介组织: 关于社会中介组织的概念,西方多称“独立机构”、“市场 中介组织”、“中间性体制组织”等,如西方新制度经济学认为 ,在纯粹的层级组织(政府)和纯粹的完全竞争市场组织( 企业)之间,有一个宽广的中间地带,在这个地带上生长着 多种类型的社会经济体制组织,这类社会经济体制组织就是 “中间性体制组织”。社会中介组织一词则是我国官方和学术 界的称谓。对等内涵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社会中介组 织“是依照一定的规则,以独立、公正为原则,并凭借其特 有的社会服务功能、沟通功能、公证鉴定功能、监督管理功 能、市场调节功能为全社会有偿提供各种服务的一种社会自 律性组织”。(2)社会中介组织是除党政机关和企业组织之外 的所有其他社会组织。如朱秦认为,“社会中介组织涵盖政 府公共部门和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之外的所有法人组织,是 代表着公私领域二元建构基础上的一种社会中介机制。” (3)社会中介组织是一种非营利的服务机构。它主要是指一 些从事专业经济服务的行业、如信息、咨等。 社会中介组织存在的问题本章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传统事业管理问题结合计划经济体制来 讲。 2、公共事业管理改革要结合政府机构改革 、事业单位改革和社会中介组织来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