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1465189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物中毒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食物中毒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食物中毒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食物中毒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食物中毒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物中毒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物中毒课件(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食物中毒现场卫生学和流行病学调 查处理与方法一、食物中毒现场卫生和流行病学调查 工作的基本任务(一)尽快查明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经过1、确定食物中毒病例; 2、查明中毒的食品; 3、查明造成食物中毒的原因(致病因素来源 及其污染、残存或增殖原因)。(二)收集肇事者违法 的证据(三)协助医疗机构对 中毒病人进行救治(四)提出和采取控制 食物中毒措施和建议。二、食物中毒现场卫生学调查和 处理的程序与方法。(一)、做好食物中毒现场调查和控 制的经常性准备工作 1、成立食物中毒调查小组; 2、职责与分工(公卫一、二科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规程); 3、配备所需物品食物中毒调查常备物品采样工具:注射器、肛拭子、

2、消毒棉签、 调匙、勺子、夹子、镊子、剪刀、酒精灯 、标号用品、75%酒精棉球、其他消毒灭 菌器具等样品容器:灭菌塑料袋、广口瓶、灭菌试 管、灭菌粪便盒、样品冷藏设施等防护用品:工作衣或隔离衣、口罩、工作 帽、手套、靴子等 调查用表:食物中毒个案调查登记表、调 查结果汇总表、食物制作现场卫生调查表 等检验设备:毒物快速分析设备、深部温度 计等取证工具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参考资料:各种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 原则、食品卫生相关标准及其他有关专业 技术参考资料等(二)、报告的登记对食物中毒的发病情况的报告应按食物中毒报告 登记表进行详细登记,登记内容应包括发生食物 中毒单位、地点、时间(时、分)

3、、发病人数、进 餐人数、可疑中毒食品、病人就诊医疗机构名称、 地址、诊断和治疗情况、通讯方式等。通知报告人保护好现场、留存病人粪便和呕吐物及 可疑中毒食物以备取样。将食物中毒调查初步情况向科长、主管领导汇报。如果中毒病人与肇事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不在同一管 辖区或分布在几个管辖区,应及时报告中心领导和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便于协调开展各辖区内的有关 调查。三、组织开展现场卫生学调查与流 行病学调查(一)现场卫生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前的准 备工作。接到食物中毒的报告后,应立即通知食物 中毒现场调查小组,携带食物中毒调查常 备物品赶赴现场,调查小组应该由有经验 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人员组成最好有检 验人员

4、、流行病学医师组成。调查人员应 分头对病人流行病学和中毒场所进行现场 卫生学调查。(二)、调查内容对中毒病人、未发病同餐进食者的流行病 学调查;对可疑中毒食品生产经营现场卫生学调查 ;根据现场调查具体情况进行采样或快速检 验;根据初步调查结果提出可能发生经过及防 止中毒扩散的控制措施等。(三)、调查步骤和方法明确分组和分工,各方面调查应尽可能同 时进行跨区事件处理原则对中毒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未 发病的进餐者的调查调查完毕后请被调查者在个案调查登记表 上签字认可;如果中毒患者是未成年或重 症病人不能自己签字,则应由法定监护人 签字。对病人调查应注意以下环节 个案调查记录必须是逐个询问,不能集

5、中一起问 。尽量收集病人就诊的记录、病史等,这是医疗 机构制作的记录,更具体客观性。询问全部病人发病前72小时每餐一起进食人的情 况,未参加此次进食的人有无发病。对疑难中毒 事故的调查应对有关可疑食物列表分别进行询问 调查,调查时注意调查和分析发病者与未发病者 的进食食物的差别。了解发生中毒时间、同餐进食人数,应特别重视 首发病例的发病时间、症状、最未中毒病人发病 时间、症状。中毒人数、中毒人员职业。尽可能 调查到所发生的全部病例以及与该起事件有关人 员(厨师、原料的加工处理人员和食品采购人员 等)的发病情况。 通过调查综合提供以下信息发病人数;可疑餐次的同餐进食人数以及去向;共同进餐食品以及

6、可疑食品临床表现以及共同点;用药情况和治疗效果;需要进一步采取的抢救和控制措施。调查时应注意了解是否存在食物之外的其 他可能与发病有关的因素,以排除或确定 非食源性疾病。对可疑刑事中毒案件应将 情况通报给公安部门。 对发生食物中毒食品生产经营单位 现场的调查主要内容该单位一般食品卫生状况。单位的名称、 地址、法定代表人,从业人员是否经健康 检查合格上岗、有否卫生许可证等。对可疑中毒食品的调查,力图找出可能 造成食品污染的环节1)、向食品加工制作场所的主管人员或企业 负责人详细了解可疑食物加工、制作的流 程,将可疑食物各加工操作环节绘制成操 作流程图,注明各环节加工制作人员的姓 名,分析并标出可

7、能存在或产生某种危害 的加工操作环节及其危害发生的危险性。 应注意在中毒发生前的短期内,厨房的各 种设备、制度、人员分工是否有变更;2)、对可疑食品加工制作过程进行现场初步检查 ,重点检查食品原(配)料及其来源,原料质量 ,主要原料、辅助材料是经常用的,还是新购进 的,有无检验合格证明,若可疑食品为肉制品, 牲畜宰前有否感染沙门氏菌的可能性及死后污染 等;加工前存放的场所、容器、存放的温度与时 间,卫生状况,加工前食品的性状;烹调方法及 加热温度和时间是否杀灭或消除可能致病因素, 加工过程是否在直接或间接的生熟交叉污染的可 能性;食物烹调加工后存放的场所、温度及存放 时间,是否有适当的贮存,有

8、无接触化学毒物等 而被再污染的可能性,以及剩余食品是否重新加 热后食用等;生产加工经营场所的一般卫生状况 如环境卫生、加工场所的卫生条件,包括对供销 和生产加工单位的卫生状况等进行调查。3)、了解厨师和其他参与食品加工制作人员 的健康状况有无带菌可能性,以排除或发 现食物被食品加工人员所携带的病原污染 的可能性。4)、请加工制作人员回忆可疑食物的加工制 作方法,对可疑食品加工制作环节进行危 害分析。5)、调查食物中毒发生期间该中毒单位的行 为。引起中毒的食品生产经营者有义务主 动配合调查,除对患者积极组织治疗外, 还应保护好现场,停止食用和出售剩余的 可疑食品,剩余的可疑食品及工具不得清 洗、

9、消毒和销售。四、样品采集与方法现场调查人员应尽一切努力完成对中毒发 生现场可疑中毒食品的样品采集工作,为 了查明食物被污染的途径,应按生产过程 进行系统采样,按可疑食品的原料来源和 加工制作环节,采集食品原配料、食品加 工设备和工器具等样品。根据具体情况采集病人吐泻物、血液样本 。采样时应出具采样单。食物中毒检验样品及采样方法样品种类 采样数量 采样方法粪便 2ml(g) 置样品容器内呕吐物 50-200g 置样品容器内血液 5ml 静脉无菌采样 尿液 30-50ml 取清洁中段尿 固体食品 200-500g 置样品容器内 液体食品 200-500ml 摇匀后置样品容器内 细菌性食物中毒肛拭检

10、查细菌培养液 (6支管)肉汤-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碱性蛋白胨-培养2号菌;亚硝酸盐增菌液-沙门氏菌;氯化钠结晶紫增菌液-副溶血性弧菌 ;GN增菌液-痢疾、致泻性大肠菌;1%盐胨水-弧菌;流行病学样品采集注意事项采样的品种: 病人-呕吐物、血液、尿液、大便、 现场-剩余食品、食品容器、加工用具表面 等,还要采集厨师和直接接触食品人员的 手拭、肛拭等。采样可根据现场具体情况进行,如:对腹泻 病人要注意采集粪便和肛拭,对发热病人 注意采集血液样品,对怀疑化学性食物中 毒应采集血液和尿液,无剩余可疑食品时 应采集相关容器、用具、抹布等涂抹样品 。采样方法:尽量采集污染的样品;以查明原因为原则,并运

11、用专业知识综合分析, 提出有针对性的检验项目,可提高阳性查出率。 样品应迅速送实验室检验;采样和送样过程要防止污染,做微生物检验的样 品需注意无菌操作,夏季送检样品时应注意冷藏 ; 送检样品必须标明名称、编号、采样日期,严密 封闭包装,并向实验室说明中毒情况、检验目的 和重点,以便缩小检验范围;各种样品的数量应保证检验项的需要,并能保存 一部分以便复检。对一起发病规模较大的食物中毒事件,不一 定全部采样,但一般至少应采集30-50%具有 典型临床症状的病人的检验样品,同时应 采集部分具有相同进餐史但未发病者的同 类样品作为对照。调查情况的初步分析病例确定:通过现场核实的发病情况和进食 情况分析

12、,提出确定病例的标准,按确定 的病例标准对现己发现或报告的可疑病例 进行鉴别。病例确定标准: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通常是72 小时内)有共同进餐史的人群中凡发生呕吐或腹 泻症状者(24小时内发生3次以上稀便或水样便 者)作为食物中毒的病例。这个标准,不仅包括 临床诊断,还包括流行病学标准。72小时时间范 围通常是食物中毒感染的潜伏期。另外可参考以 下方面:1)、计算病人出现的各种临床症状与体征的频 率,确定人病人的突出症状与伴随症状;2)、按临床发病情况确定病人中毒轻重;3)、按是否有医师诊断确定病例是否为临床诊 断病例。对病例的初步流行病学分析按病例发病时间绘制发病流行曲线,分析病 例发病时间的分布特点及其联系,确定可能 的致病因素绘制病例发病场所或地点分布图,分析病例 发病地区分布特点及其联系,确定可能发病 场所或地点。分析事件可能发生原因根据确定病例标准和病例流行病学分布特点,结合 潜伏期长短,提出是否是同一起食物中毒事件、是 哪种类型的食物中毒的初步意见,并就食物中毒 的致病因素、可疑中毒食品及其来源、中毒原因 及可能发生经过、进食可疑中毒食品的时间、地 点等提出假设,以指导抢救病人和进一步开展的 调查及中毒控制工作,提出控制本次食物中毒必 须立即采取的防止中毒扩散的控制措施。撰写报告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教育/培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