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经济与职业教育发展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1458832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2.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首都经济与职业教育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首都经济与职业教育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首都经济与职业教育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首都经济与职业教育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首都经济与职业教育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首都经济与职业教育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首都经济与职业教育发展(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首都经济与职业教育发展一、“十一五”时期首都经济发展情况回顾一是经济总量跨越万亿,由6970亿增加到13777.9亿,比2005年翻一番 ,年均增长11.4%;二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大关,比2005年的5615美元翻了一 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收入水平;三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53.9亿元,比2005年的919亿元翻一番多 ; 四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6229.3亿元,比2005年的2911.7亿元翻一番 ,在全国率先形成了消费拉动型经济;五是投资规模达到5493.5亿元,“十一五”期间累计投资达到2.15万亿元 ,大体上比“十五”期间1.09万亿元翻了一番;六是进出口总额达到3

2、014亿美元,比2005年的1255亿美元翻一番多。其 中服务贸易600多亿美元,比2005年增加2倍多。二、二、首都经济主要特征一是服务经济。2010年北京第三产业比重达到75%,高出全国平 均 水平(43%)30个百分点以上。 二是总部经济。第二次经济普查显示,全市总部企业784家,总 资产 39.7万亿元,占全市的 61.3%。 美国财富杂志2011年最新评选结果显示,北京拥有41家世界 50 强企业的全球总部,仅次于东京(46家)。 跨国公司总部在中国首选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82家。 在京中央企业总部达233家,国内百强企业中50家位于北京。 三是绿色经济。万元GDP能耗:由2005年

3、的0.79吨标准煤(按现 价计 算)下降到2009年的0.54吨标准煤(按现价计算),累计下降 23.5% (按不变价计算),提前一年达到规划目标(20%)。万元GDP 水 耗:由2005年的49.5立方米(按现价计算)下降到25.9立方米( 按现 价计算),累计下降39.54%(按不变价计算)。二、二、首都经济主要特征四是知识经济。 我市是全国智力资源最密集的区域,聚集大量科研机构和优秀人 才。 我市有科技单位5089家,拥有科学家和工程师36万人,研发与试 验 人员20万人。 拥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7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2个,国家级企业 技术 中心34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33个。 全市高

4、新技术企业2万家,收入过亿的1250多家。 世界500强企业在京设立研发机构超过100家。 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5.5%,不仅全国保持前列,而且高于 发 达国家水平(英国1.78%,美国2.6%,法2.1%,日本3.39%, 全国 1.8%)。 2010年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5.7万件和3.4万件。三、三、差异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四、各区域发展定位四、各区域发展定位功能区功能定位首都功能核心区集中体现北京作为我国政治、文化中心功能 体现古都特色,是首都功能及“四个服务”的主要载体城市功能拓展区体现北京现代经济与国际交往功能的重要区域。城市发展新区制造业和现代农业主要载体 疏散中心区产

5、业与人口的重要区域 未来北京经济中心所在生态涵养发展区北京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 保证北京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五、五、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作用显著国家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总收入占到54个 国家高新区的15.6%,规模最大;技术、专 利、标准水平领先,承担了国家25%的“863 项目”和36%的 “973”项目国家金融管理中心:金融资产 占到全国的40%以上,控制全 国90%的信贷资金和65%的保费 资金运用国际高端产业示范区:54个国 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经济排 名第5,投资强度、产出效益 位居前列东部发展带的重要增长极:首 都机场跻身世界第九大机场, 航空、保税、物流等发展迅速国际高端服务业集聚

6、地:国际 金融、传媒、著名商务服务企 业云集体育、文化、会展及奥运旅游 的潜在集聚地五、五、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作用显著n占全市平原面积的7%。n支撑了全市39.6%的GDP、22.4%的从业人员、47.3%的利润,40%以上的税收;集聚了90%的高技术产业、80%的现代制造业 55%的生产服务业、52%的文化创意产业;制造了全国1/10的汽车、全国1/10的计算机 、全国1/6的集成电路、全球 1/10的手机。六、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挑战1、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 人口规模过快增长: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市常住人口已达 1961.2 万人,其中在京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704.5万人,过去十年

7、常 住人 口增加604.3万人,平均每年增 加60.4万人,年均增长3.8%。 人口 规模的过快增长给城市资源、能源平衡、环境承载、公共服务和 城 市管理带来严峻挑战。 自然资源“短板”制约明显,人均土地资源、水资源不到全国平均 水 平的1/6和1/8;能源大量依靠外埠供应。 2、特大型城市建设和运行管理难题更加突出。 交通管理:汽车保有量突破480万辆,交通拥堵、停车难问题突 出。 垃圾管理:垃圾量快速增长(2005-2008年年均增长8%),垃 圾产 生量达到1.84万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面临选址难、建设难。 环境管理:大气、污水等环境治理难度加大,城市绿地空间有限 。六、发展面临的主要矛

8、盾和挑战3、社会结构变化引发了新需求和新矛盾。社会结构复杂变化,教育、医疗、健康、住房、收入分配和人 口老龄化等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多元利益诉求协调难度加大 。优质医疗资源需求旺盛,三甲大医院70-80%外地入京就医。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均等化矛盾比较突出。适龄入园儿童将达到45万人左右,比目前增加16万人以上。外来务工 人员子女就学压力较大,2009年非户籍在校学生数达33.2万人,2010年新 学年小学入学中非本市户籍学生已超过50%。 4、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要求更加迫切。区域发展不平衡问 题仍 较突出,城市南部、西部以及城乡结合部、农村等地区建设任务重, 发展 仍相对落后,基础设施、公共

9、服务、居民服务等领域的区域差距仍然 较 大。七、“十二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十一五”规划的圆满完成,“新北京、新奥运”战略 构 想的全面实现,标志着北京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n “十二五”时期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是:牢牢 把 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牢牢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这 个主线,牢牢把握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顺应 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深化改革开放,创新 发展 理念和模式,使首都的发展与城市性质功能相协调、 与人 口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全力实施“三个北京” 战 略,进一步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努力打造“五个之都” , 推动北京向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迈出坚实的

10、步伐。七、“十二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n一条主线: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n两个率先: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率先形 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n三个北京:“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n四个服务: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为日益扩 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文化和卫 生事业的发展服务,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n五个之都:建设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 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八、“十二五”时期重点任务n(一)创新驱动发展n(二)发展惠及人民n(三)彰显文化魅力n(四)城市服务生活n(五)绿色塑造

11、未来n(六)改革激发活力n(七)开放实现共赢(一)创新驱动发展北京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动力转换方面已经走 在了前列,需要继续坚持高端、高效、高辐射的产业发展 方向,以提升产业素质为核心,实现三次产业及各产业 内部互相融合、协调发展,培育北京服务、北京创造品牌 ,在更深层次上推进首都产业结构升级。为持续提升首都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持续竞争力,关键要在创新上下 功夫 ,把创新驱动作为未来五年的首要任务。(一)创新驱动发展第一,全力抓好中关村建设,重点是加快推进 “1+6” 政策落实。“1”首都创新资源平台-中关村科技创新和产业化 促 进中心 “6”项先行先试政策: 一是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改

12、革试点 二是税收优惠政策试点 三是股权激励试点政策 四是科研经费分配管理改革政策试点 五是在代办股份报价转让试点基础上推进建设统一 监 管下的全国场外交易市场 六是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试点(一)创新驱动发展第二,加大政府创新支持力度。5年统筹500亿元财政资金(2010年是60亿元),支 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科技产 业化项目,支持创投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投融资 平台。政府采购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总额到5年累计超过 300亿元(2010年是51.5亿元)从支持研发为主向 支持研发和提供市场并重转变。(一)创新驱动发展第三,充分发挥教育的战略引擎和支撑作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充分发

13、挥教育对推动创新、培养人才的基础性作用,为国家和首都发展持续提供坚强的创新和人才支撑。 推进首都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把创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作为学 校评价的重要因素,推动教学资源向教学一线倾斜。完善中央院校共建模 式,支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引导市属高校特色发展。高标 准建成沙河、良乡高教园区。增强高等院校研发创新能力。支持工科院校建设新兴技术研究院, 进一步提升大学科技园发展水平,构建北京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支持高等 院校围绕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开展科研攻关。第四,构建“两城两带、六高四新”创新和产业发展空间局第四,构建“两城两带、六高四新”创新和产业发展空间局统筹规划海淀北

14、部、昌平南部地区 ,建 设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 。统筹亦庄、大兴等城市南部产业空 间资 源,建设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 兴 产业发展带。第四,构建“两城两带、六高四新”创新和产业发展空间局提升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 培育通州高端商务服务区、新首钢高端产业 综合服务区、丽泽金融商务区、怀柔文化科技 高端产业新区四大高端产业新区(三)彰显文化魅力n北京作为有着3000年历史的文化古都,同 时又是一座特大型的国际化大都市,具有丰 富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内涵。“十二五”规划, 第一次在五年规划中将文化独立成篇,进行 了全面系统的规划和安排,明确提出了要树 立“大文化”发展理念,把塑造高品位、有

15、特 色的城市文化作为首都的重要发展战略,进 一步提升全国文化中心地位,努力打造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使北京成为充 满人文关怀、人文风采和文化魅力的城市。(三)彰显文化魅力n 第一,继续加大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 。 高度重视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推进旧城保 护 与发展的统一。系统实施魅力中轴线工程 , 再现朝阜大街美丽景观,重现历史文化魅 力 走廊。推进文物保护由单体展示向分类、 连 片、成线区域性的综合保护转变。(三)彰显文化魅力(三)彰显文化魅力(三)彰显文化魅力n第二,注重新的城市文化遗产创造。在保护传统文化风貌的同时,努力 提升 城市建设的文化品位,让文化元素融入城镇乡村,努力创造

16、出能够世代相传 的新 的城市文化遗产。n第三,推进文化产品创新,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和文化惠民工程,鼓励支 持原 创和社会资本参与,创造生产出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要打造高水 平文 化院团,提高地方院团影响力。n第四,打造重大的、标志性的、具有战略支撑作用的城市文化服务功能 区, 整体提升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培育和建设现代演艺功能区、国学文化展示 区、 四合院休闲文化区及文化体验功能区,提升首都城市文化服务功能。n第五,努力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首都经济 的重 要支柱和新增长点。“十二五”时期立足促进首都产业升级和文化繁荣,发挥 重大 项目带动,促进文化与科技、旅游、信息、金融、会展等融合发展,把北京 建设 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新、运营、交易和体验中心。(四)城市服务生活与其他特大型城市一样,交通拥堵、资源能源供 应紧 张、城市管理等大城市问题成为本市政府与市民的密 切关 心问题。“十二五”时期, 适应新形势下特大型城市 运行管 理的规律,从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突出 抓好 交通疏堵、资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