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学第五章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442664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7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鱼类学第五章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鱼类学第五章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鱼类学第五章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鱼类学第五章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鱼类学第五章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鱼类学第五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类学第五章(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消化系统 第一节 体腔和系膜 第一节 鱼类的消化管 第二节 鱼类的消化腺重点:构造和食性(肉植杂)的关系,从 口咽腔开始,大小,牙齿形态,鳃 耙形态数目 胃肠大小软与真在消化道的差异:螺与幽第一节 体腔和系膜脊椎动物的体腔源于中胚层。体 腔囊向腹面延伸,其背部及中部 的腔不久消失,而腹部的腔残留 下来,即形成将来的体腔。 腔的外侧壁后来因肌节向腹面延 伸,并和肌节里层相接,形成体 壁的一层衬里,称为腹膜壁层。 腔的内壁层称为腹膜脏层,包围 内脏各器官。 包围消化道外的腹膜脏层,称浆 膜层。 在消化道的背腹面各形成一条双 层的薄膜,即肠系膜。背面一条 称背肠系膜,腹面的一条称腹肠 系膜,

2、后者不久中断。 左右两腔便合成一个大腔,称为 体腔。 鱼类的体腔不久被一横隔(即围 心腹腔隔膜)分隔成两个腔。前 面的小腔包围心脏,称围心腔。 后面的大腔容纳消化、生殖等器 官,称腹腔。 腹腔的形状随鱼的体形而异。有 的处延长形腹腔如鳗鲡、黄鳝、 玉筋鱼等;平扁形腹腔如鳐、平 鳍鳅、鮟鱇等;侧扁形腹腔台银 鲳、长春鳊、团头鲂等。肉食性 鱼类的腹腔一般较大,而杂食性 及草食性鱼类则较小。 第二节 消化管 口咽腔 消化管包括口咽腔、食道、胃、肠、肛门等部分。 鱼类的口腔和咽没有明显的界限,鳃裂开口处为咽,其前即 为口腔,故一般统称为口咽腔。 鱼类口咽腔的形态和大小与食性有关。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口 咽

3、腔较大,便于吞食大的食物,如鳜、鲈鱼、带鱼、鳡、鲶 等。有些专食微小浮游生物的滤食性鱼类口咽腔也宽大,如 鲢、鳙等,这是与它们不停地滤取水中食物的习性相适应的 。 口咽腔常覆盖以复层上皮,其中有粘液细胞和味蕾的分布, 口咽腔内有齿、舌及鳃耙等构造。第二节 消化管 口咽腔 软骨鱼类的齿 分布: 软骨鱼类的齿借结缔组织附在腭方软骨和米克尔氏软 骨上。 形状: 食甲壳类、贝类等温和食性的板鳃类,齿一般呈铺石 状,如:星鲨、何氏鳐等。凶猛的肉食性板鳃类,齿 尖锐,边缘常有小锯齿。全头亚纲中银鲛的齿呈板状 ,由许多小齿愈合而成,终生不换。 内鼻孔亚纲中的肺鱼类,其齿亦呈板状,亦终生不更换。第二节 消化管

4、 口咽腔 硬骨鱼类的齿 分布: 上下颌(颌齿)、犁骨(犁齿)、腭骨(腭齿)、鳃弓( 咽齿)、舌(舌齿)。 形状: 硬骨鱼类牙齿的形态,与食性密切相关,大致分成以下几 类: (1)犬齿状(犬牙状齿),如狗鱼、鳜鱼、带鱼等的齿 ,往往以其它水生动物为主要食物。 (2)圆锥齿状(圆锥状齿),如大麻哈鱼、鳕鱼等的齿 ,以小鱼和无脊椎动物为食。 (3)臼齿状(臼状齿),如鲤鱼、青鱼、其鲷等的齿, 它们常食螺类,蚌类等坚硬的食物。 (4)门齿状(门牙状齿),如平鲷,回长棘鲷,香鱼, 河鲀等的齿,适于摄取固着岩礁上的生物。鲤科鱼类的下咽齿及齿式 鲤科鱼类无颌齿,而第五对鳃弓的角鳃骨特别扩大,特称 为咽骨或下

5、咽骨,上生牙齿,即为咽齿,也称下咽齿,与 基枕骨下的角质垫(咽磨)形成咀嚼面,其形态、数目、 排列状态是分类的主要依据。 齿式表示齿的数目、排列方式的式子。 鲤鱼的齿式为1.1.3/3.1.1,这个式子表示,左右两边第五鳃 弓上各有三列齿,其外列,中列都是1个,内列都是3个。 草鱼的齿式为2.5/4.2,这个式表示左右两边第五对鳃弓口 各有两列齿,左边鳃弓外列是2个,内列5个,右边鳃弓外 列为2个,内列为4个。 鲢、鳙的齿式均为4/4(齿式也有以4-4表示)。第二节 消化管 口咽腔 舌 鱼类的舌一般比较原始,位于口腔底部,没有弹性,不能 活动,肌肉不发达,仅为基舌骨向口腔前部突出,外复以 粘膜

6、而成。 大多数鱼类舌前端游离,可由鳃下肌使舌前部上下活动, 如康吉鳗科。也有一些鱼类的舌前端不游离,如鲤科鱼类 和鲻鱼等,少数鱼类舌退化甚至无舌,如海龙科。 鱼类舌的真正作用还不十分清楚,多少可以帮助食物导向 食道,还有的种类舌上有味蕾,并有脑神经支配,对帮助 鱼类觅录食物有一定的作用。第二节 消化管 口咽腔 鳃耙 一般每一鳃弓长有内外两列鳃耙,其中以 第一鳃弓外鳃耙最长。 鳃耙是鱼类的一种滤食器官,亦有保护鳃 丝的作用。 板鳃类的鳃耙一般不发达,但以浮游生物 为食的姥鲨,鲸鲨等有密生而长的鳃耙。 硬骨鱼类的鳃耙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无鳃耙:如鳗鲡科、海鳗科、康吉鳗 科、海龙科、烟管鱼科、颌

7、针鱼科、鲟科 等。 2、有鳃耙痕迹:如 鰕虎鱼科、鳅科、六 线鱼科、鲽科等。 3、鳃耙很长:如鲱科、银汉鱼科。 4、鳃耙变异:鳃耙呈簇状刺如乌鳢、鳃 耙呈叉状,如蓝子鱼、叉状鳃耙间有簇状 刺,如带鱼、鳃耙连成呈海绵状,如鲢、 鳙。鳃耙数 鳃耙的数目、形状与鱼类的食性有一定关系,以浮游生物为 食的鱼类鳃耙一般数目多,致密细长,排列整齐,便于滤取 食物;肉食性鱼类鳃耙短而疏,数目较少;但海龙科、烟管 鱼科的鳃耙退化,而它们是以浮游生物为食的。 鳃耙的数目在鱼类分类学上也常作为分类标志之一,常以第 一鳃弓的外列鳃耙数代表某鱼的鳃耙数。如鲈鱼的鳃耙5- 9+13-16,即:上鳃耙数+下鳃耙数 上鳃耙数

8、咽鳃骨,上鳃骨上附着的鳃耙数 下鳃耙数角鳃骨,下鳃骨上附着的鳃耙数 也有不分上下鳃耙记载的。第二节 消化管 食道 鱼类食道短而宽,管壁较厚。仅少数鱼类的食道较细长,如 烟管鱼。 鱼类食道由三层组织构成:1、粘膜层:内层。2、肌肉层: 中层。3、浆膜层:外层。 食道粘膜层中尚有味觉细胞味蕾分布,具有选择食物的作用 。 食道还能分泌粘液,将食物制成团状,便于吞咽。 银鲳等鲳科鱼类的食道呈卵圆形的球状物,肌肉壁很厚,粘 膜具几丁质,且具有许多长条乳头状突起,每一突起上附有 许多小齿状突起,这种结构称为食道囊,这是鲳亚目鲳科分 类上的重要特征之一。 河鲀的食道一气囊,遇危险时中吸入空气或水使气囊膨大。

9、第二节 消化管 胃 其接近食道的部分称为贲门 部,胃体的盲囊状突出部分 称盲囊部,连接肠的一端称 为幽门部。 多数鱼类有胃,但鲤科鱼类 无胃,仅在食道后方一段延 长而略膨大的部分,称肠球 。此外,鳉科、海龙科、飞 鱼科、隆头鱼科、翻车鱼、 鳗鲶、颚针鱼等鱼类没有胃 。 软骨鱼类的胃多数是U型或 V型, 硬骨鱼类的胃在外形可以分 为五大类: 1、I型:如银鱼科、烟管鱼 科鱼类的胃。 2、U型:如斑鰶、银鲳、池 沼公鱼的胃。 3、V型:如香鱼、蓝子鱼、 鲷科等鱼类的胃。 4、Y型:如大多数鲱科鱼类 、日本鳗鲡等鱼类的胃。 5、卜型:如蛇鲻,鲭科等 鱼类的胃。 一般鱼类的胃由四层组织组 成:粘膜层、

10、粘膜下层、肌 肉层、浆膜层第二节 消化管 肠 鱼类肠管组织由 粘膜层、粘膜下 层、肌肉层和浆 膜层等组成。软骨鱼类的肠 板鳃亚纲的肠可分出小肠和大肠,小肠又 分为十二指肠及迴 肠,大肠又分为结肠和 直肠。 十二指肠:内壁无突起,管径较细, 胰管开口于此。 迴肠:管径较粗,有螺旋瓣。 结肠: 肠后面突然变细的部分,后面 附有直肠腺,有分泌粘液,排盐的作 用。 直肠:直肠腺后方的大肠部分,末端 开口于泄殖腔。 螺旋瓣由肠壁粘膜层及粘膜下层突出 于管腔的褶膜,一般排列成螺旋状,有增 加吸收面积的功能。 全头类银鲛无胃,小肠中有3-4个螺旋瓣 ,肠管末端以肛门开口于体外,无泄殖腔 。第二节 消化管 肠

11、 硬骨鱼类的肠 硬骨鱼类的肠分化不明显。 低等硬骨鱼类的软骨硬鳞类,肺 鱼类有发达的螺旋瓣,全骨类有 不发达的螺旋瓣,真骨鱼类无螺 旋瓣。 一般肉食性鱼类,肠管较短,常 短于或等于体长,多为直管或有 一、二个弯曲,如鲈鱼、鳜鱼、 乌鳢等。 以植物食物为主及浮游生物为食 的鱼类肠管较长,在腹腔中盘曲 较多,一般为体长的2-5倍,有 的甚至达15倍。如鲻鱼、棱鱼、 草鱼等。 杂食性鱼类的肠短于草食性鱼类 而长于肉食性鱼类的肠。第二节 消化管 肠 幽门垂(幽门盲囊) 大部分硬骨鱼类在肠开始处有许多 指状盲囊突出物,为幽门垂(或称 幽门盲囊)。 有些鱼类幽门垂数目较多,如脂眼 鲱约1000条,银鲳约6

12、00条,有些种 类的数量较少,如鲻鱼2条,玉筋鱼 1条,鲷科及大多数鲟科鱼为4条。 有些硬骨鱼没有幽门垂,如银鱼科 、鲤科、鲶科、鳅科、鳗鲡科、鳉 科、鲀科等。 幽门垂的组织结构与肠壁组织相似 ,其作用一般认为是用来扩充肠子 的吸收面积,同时又能分泌与肠壁 相同的分泌物。 幽门垂均开口于小肠。第二节 消化管 肛门 肠道最后开口处为肛门,消化管中的残渣经此排出体外。 软骨鱼类和一些低等的硬骨鱼类、肠末端开口于泄殖腔,即 排泄、生殖管及肠末端均开口于一个腔中,然后排出体外, 其它鱼类肛门单独开口于体外。 肛门的位置通常位于臀鳍前方,但也有特别前移的,有的接 近腹鳍,如江河上游的船丁鱼,个别种类还移

13、至喉部。第三节 消化腺 鱼类的消化腺有胃腺、肠腺、肝脏、胰脏等,所有鱼类均无 唾液腺,而只有粘液腺。 一、胃腺 胃腺是一种单盲囊状构造的腺体,埋在粘膜下层中,开口 于胃腔的粘膜表面。 少数无胃鱼类如鲤科,隆头鱼科,海龙科等无胃腺。 二、肠腺 多数鱼类无真正的肠腺,在鲟科鱼类肠内具肠腺。第三节 消化腺 三、肝脏 肝脏是鱼体内最大的消化腺。一般为黄色、黄褐色。 大多数鱼类的肝脏分为两叶,有些硬骨鱼类的肝呈三叶,如 金枪鱼科,有的则为多叶,如玉筋鱼,鲤科鱼类大多数分散 ,不易分清叶数,少数硬骨鱼类的肝不分叶。 肝脏能分泌胆汁,经胆微管集中于胆囊内,再由输胆管开口 于肠右上方。胆囊埋在肝脏中,位于体腔

14、右侧。 肝脏的功能: 1、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能使脂肪乳化,使脂肪酶 活化,刺激肠运动。 2、对来自消化管内的毒物进行抗毒。肝能从血液中扣留无关 的物质,并通过胆管把它们排除出去。 3、储存糖元以调节血糖的水平。第三节 消化腺 四、胰脏 胰脏是鱼类重要的消化腺。 板鳃类的胰脏很发达,呈单叶或双叶,明显与肝脏分离,位 于胃的末端与肠的相接处。 硬骨鱼类的胰脏,大多数为弥散腺体,一部分或全部埋在肝 脏中,如鲤科鱼类、真鲷、黑鲷、海龙等,这类胰脏和肝脏 混杂在一起的组织,称为肝胰脏。有的种类在肠壁处也有胰 细胞分布,如白鲢。 胰脏能分泌胰液,直接分泌至消化管中,其中含有蛋白酶、 脂肪酶、醣类酶(如淀粉酶、表芽糖酶),能分解蛋白质、 脂肪、醣类,为十分重要的消化酶类。胰脏的消化酶需要在 碱性环境中才能起作用,而肠道内经常是碱性的。退出鲈内脏图几种鱼类的鳃耙图硬骨鱼类胃类型图体腔螺旋瓣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