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身边的溶液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1434339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6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材分析-身边的溶液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教材分析-身边的溶液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教材分析-身边的溶液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教材分析-身边的溶液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教材分析-身边的溶液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材分析-身边的溶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材分析-身边的溶液(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第一章教材分析七年级第一章教材分析课标要求本主题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身边的溶液, 学会用酸碱批示剂测定溶液的酸碱性,能 探究酸溶液和碱溶液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特别注意使用酸、碱溶液时的潜在危险, 培养安全处理化学药品的意识。教材地位与作用溶液是经常出现在生活中,是学生最熟悉 的一种分散系。溶液的酸碱性与人类生活 密切相关。通过本主题的学习,使学生能 了解和认识与物质的溶解、酸碱溶液有关 的知识,并能对相关的问题如酸雨、酸碱 溶液的处理等作出比较正确的决策。学生在小学自然中仅接触到一些物 质在水中溶解的现象,在本课和的主题六 “水与人类”中接触到有关水中有可溶性 杂质,天然水是混合物,但都没有

2、要求学 生掌握完整的溶液概念。教材地位与作用本主题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有关溶液、溶剂、溶质 的概念,了解除水以外的各种常见溶剂。为学生 在化学中进一步学习有关物质的溶解过程、饱和 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分数等概念奠定基础。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溶液呈酸性或碱性有 感性认识,但如何用科学方法正确地检验出溶液 的酸碱性是不知道的,为此教材向学生介绍了用 酸碱指示剂辨别物质的酸碱性并可用pH值可表示 溶液酸碱性的高与低,从而使学生学会了又一种 物质的鉴别方法。 教材地位与作用在学生学会使用pH试纸和指示剂检测一些常见的 酸、碱和中性物质后,教材更进一步让学生认识 酸性物质的腐蚀性及

3、酸雨对环境的影响。通过观 察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中和作用,并由此探讨酸 碱中和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最后提醒学生应特别注意使用酸和碱时的潜在危 险,从而培养他们安全地处理化学药品的意识。本单元的学习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单元中出现 的一些实验操作也比较简单。本单元可为学生提 供较多的接触生活以及自主学习的机会。教材结构溶液溶液的形成溶质溶剂溶液的酸碱性碱性 溶液腐蚀性酸性 溶液中性 溶液安全使用pH试纸酸碱指示剂石蕊试液 或试纸酚酞试液危害酸雨防治形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Y了解有关溶液的知识 Y认识常见的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Y知道pH可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 Y认识酸溶液的腐蚀性 Y理解酸雨的成

4、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Y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区分溶液的酸碱性Y *认识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Y描述稀酸与金属、大理石的反应 Y描述酸碱溶液混合后溶液酸碱性的变化 Y设计并实施酸雨对植物生长影响的模拟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Y意识到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防治酸雨 Y养成安全使用酸碱溶液的习惯和安全处理化学 药品的意识教学目标(达成性目标)所有学生应能 辨认一些常用的酸和碱 使用一些常用的指示剂分辨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认识pH值可用表示溶液的酸碱度 使用pH试纸来测试物质的酸碱度 描述稀酸与金属和大理石等建材的反应 认识酸的腐蚀性 描述酸雨的成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描述酸碱溶液混合后

5、溶液酸碱性的变化 认识酸、碱和中和作用的一些日常应用 认识处理酸和碱时的潜在危险 树立安全地处理化学药品的意识教学目标(达成性目标)能力较强的学生应能 根据酸雨的成因,推论出一些有关的预防措施 掌握稀释浓酸的正确技巧 学生在本单元的活动中,充分发展以下能力 从观察所得的结果作出推论 按事物的本质特性进行分类 安全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化学药品 参考不同来源的资料 设计对照实验,进行公平测试 运用科学原理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上的问题 评价经济发展与环境代价间的平衡问题本主题涉及的主要科学方法Y设计实验、控制变量 Y观察快速变化的全过程 Y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证据、作出决策。课时安排(一)课时安排(二

6、)课时安排(三)各章节教学建议一、溶液的形成一、有关理论知识 1.溶解 Y定义:一种物质(溶质)均匀地分散到另一种物 质(溶剂)中,叫做溶解。Y说明:溶解包含物理的机械扩散和化学的溶剂 化,是一种物理化学过程。物质溶解时常伴随 有热效应。如烧碱、浓硫酸溶于水时放热,硝 酸铵溶于水时吸热。一、溶液的形成一、有关理论知识 2.溶液 Y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子、离子、或原子)高度分 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 溶液。 Y说明:根据溶液的状态,可分为固态溶液(简称固溶 体,如某些成分的合金等);液态溶液(简称溶液, 如食盐水、碘酒等);气态溶液(亦称气溶体或气体 混合物,如空气等

7、)。初中化学所涉及的主要是液态 溶液,通常所说的溶液,最常见的是水溶液。一、溶液的形成一、有关理论知识 2.溶液Y溶液是一种分散系。溶液中的溶质是分散质,溶剂是 分散剂。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最常见的溶剂。汽油 、酒精等也是较常用的溶剂。如汽油能溶解油脂,酒 精能溶解碘等等。 Y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分散粒子的直径小于l nm,基本特 性是均一性均一性和稳定性稳定性。均一是指溶液各处浓度都一样 ;稳定是指外界条件外界条件(温度不改变,溶剂不蒸发)不不 变变,溶质和溶剂长期不会分离。长期不会分离。一、溶液的形成一、有关理论知识 2.溶液 Y 浊液(悬浊液与乳浊液):其基本特性是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的混

8、合物,静置后,产生分层现象。在浊液中被分散物质的微粒直径大于10-7m 悬浊液:由不溶性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叫作悬浊液。乳浊液:由不溶性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作乳浊液。 Y 胶体:其基本特性也是不均匀的,其稳定性较好,但比溶液差。如照相底片上感光胶,各种果冻食品、乳胶等。在胶体中被分散物质的微粒直径为10-710-9m一、溶液的形成一、有关理论知识 3.溶剂和溶质:在溶液中,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Y 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

9、少的一种叫做溶质。但当液体和水相互溶解时,通常都习惯地把水看作溶剂,而不论其含量多少。 Y 溶剂一般是液体。水能溶解很多物质,它是最常用的溶剂。以水为溶剂的溶液叫水溶液。很多有机物也作为溶剂使用,称为有机溶剂。如汽油、酒精、苯、丙酮等。这类用非水溶剂配制的溶液,叫做非水溶液。一、溶液的形成二、教学建议 Y 教学要求 知道溶解、溶液的基本概念; 知道溶质、溶剂和溶液三者之间的关系 知道溶液在生活中的一般应用。 积极参与寻找清除油渍最佳溶剂等探究活动 Y 教学重点 建立溶解、溶液的基本概念 溶质、溶剂和溶液三者之间的关系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情况不同 Y 教学难点 溶质、溶剂和溶液三者之间

10、的关系一、溶液的形成三、学生活动建议 1.比较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在开展探究硫、碘、指甲油等在不同溶剂中的溶 解的情况时,可以考虑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征 集去除难以去除的污渍如油渍、油漆、原珠笔油、涂 改液等物质的方法,从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动用生 活经验并加以验证。一、溶液的形成三、学生活动建议2.找出清除油渍的最佳溶剂在活动1的基础上,学生对油渍最佳溶剂的寻找在目标上是 很容易确定,实验方案设计的难度也不大,在这理可发充分利 用该活动让学生实践如何在设计、操作层面实施控制变量为下 一活动开展作一些铺垫。3.探究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作为带*的拓展性内容,并不要求所有的学生均了解或

11、理 解,但对这个问题学生是极感兴趣的,实验本身难度并不大, 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实验设计的合理,特别是如何确定 变量,控制变量是本活动的关键,也是对学生对控制变量法这 一科学方法进行训练的一个很好的活动。 二、形形色色的溶液一、有关理论知识 1.酸碱指示剂Y 酸碱指示剂的发现波义耳研究酸、碱的故事 p14Y 常用酸碱指示剂石蕊、酚酞、甲基橙甲基红等Y 石蕊试纸的变色二、形形色色的溶液一、有关理论知识 2.pH值Y定义:用来表示氢离子浓度很小的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指标, 在数值上等于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pHlg H Y说明:pH7,溶液呈酸性, pH愈小,酸度愈大,碱度愈小pH7,溶液呈碱性,

12、pH值愈大,碱度愈大 酸度愈小pH7,溶液呈中性二、形形色色的溶液一、有关理论知识 2.pH值 Y常见的酸性物质 :醋、水果、葡萄酒胃液、牛奶 Y常见的碱性物质 :石灰、肥皂、牙膏清洁剂、苏打 Y常见的中性物质 :蒸馏水、糖水、盐水二、形形色色的溶液一、有关理论知识 3.pH值与pH试纸及酸碱指示剂的对比p17石蕊二、形形色色的溶液一、有关理论知识 4.中和反应 定义: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这种反应叫中和反应。 说明:本主题中所指的酸碱溶液并不是严格化学意义上 的酸与碱,而是泛指酸性或碱性溶液,因此在教学中 不必指出中和反应的概念,只需指出在酸性溶液与碱 性溶液相互混合时,会互相中和对方的酸性

13、或碱性的 ,从而混合溶液会使指示剂显色改变,并进一步从指 示剂显色判断混合溶液的酸碱性。二、形形色色的溶液一、有关理论知识 5.酸雨定义:pH值小于5.6的降水 (包括雨、雪、霜、雾、露 、雹、霰)的总称。正常的 雨水略带酸性,pH值为5.6 ,这个数据来源于蒸馏水跟 大气里的二氧化碳达到溶解 平衡时的酸度。二、形形色色的溶液一、有关理论知识 5.酸雨 成因:主要是燃烧煤和石油放出的酸性气体(如二氧如二氧 化硫、氮氧化物化硫、氮氧化物)或汽车排放出来的尾气上升到空 中与水蒸气相遇 ,使雨水酸化,这时落到地面的雨 水就成了酸雨 。二、形形色色的溶液一、有关理论知识 5.酸雨危害: Y腐蚀建筑物和

14、工业设备; Y 破坏露天的文物古迹; Y 损坏植物叶面,导致森林死亡; Y使湖泊中鱼虾死亡; Y破坏土壤成分,使农作物减产甚至死亡; Y饮用酸化造成的地下水,对人体有害。二、形形色色的溶液一、有关理论知识 5.酸雨 防治措施 Y 控制污染源 ; Y 绿化造林 ; Y 节约用电 ; Y 支持公共交通 ; Y 用煤气或天然气代替烧煤 ; Y 提倡水力发电太阳能发电 ; Y 支持废物回收再生; Y 发展新的科学技术。二、形形色色的溶液二、教学建议 教学要求 Y认识常见的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Y知道pH可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 Y认识酸性溶液的腐蚀性 Y理解酸雨的成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Y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

15、区分溶液的酸碱性 Y描述酸碱溶液混合后溶液酸碱性的变化 Y设计并实施酸雨对植物生长影响的模拟实验 Y意识到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防治酸雨二、形形色色的溶液二、教学建议 教学重点 能用酸碱指示剂分辨酸性和碱性溶液。 能用pH值表示溶液的酸碱度及用pH试纸测试pH值的方法。 知道在将酸加入碱(或碱加入酸)的过程中,根据指示剂颜色改变判断 混合溶液由碱性(或酸性)变为中性乃至酸性(或碱性)的过程。 描述酸雨的成因 酸雨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根据酸雨的成因,推论出一些有关的预防措施。 学生能描述酸雨的成因 用比色卡来判定溶液的pH值。 根据指示剂的变色来判定某溶液的酸碱性。二、形形色色的溶液三、学生活动

16、建议 1.使用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分辨酸性和碱性溶液 Y课前请学生带好一些水果以及家庭常用的清洁溶液, 在上课时可让学生对所带的进行鉴别实验。在学生实 验中要强调注意指示剂的试纸与试液实验的不同操作 方法。 Y让学生发表对酸碱的认识,引导学生多角度找出在日 常生活中存在的酸碱及对生活、包括对生命的作用。 Y学生对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反应会很感兴趣,教师应引 导他们记录这些现象。在学生活动前,应先示范规范 的操作方法,并提醒学生在完成每一个实验后,及时 将观察到的现象或结果填写在相关的实验记录纸上。 二、形形色色的溶液三、学生活动建议2.制作天然的指示剂可从实际生活中选用多种材料,提供相应的方法供学生选择, 或供学生课外活动参考 Y 咖喱粉指示剂:以50%酒精调成糊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