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名著——近思录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51434230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4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名著——近思录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育名著——近思录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育名著——近思录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育名著——近思录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育名著——近思录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名著——近思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名著——近思录(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近思录的由来 淳熙二年(1175年),吕祖谦从浙江到福 建与朱熹会晤,两人在寒泉精舍相与读周 敦颐、张载、程颢、程颐等著作,感其“广 大闳博,若无津涯”,初学者不易把握其要 义,于是精选622条,辑成近思录。理学的产生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盛行,儒学面临挑战;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又称“三教合一” ; 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儒学的地位受 到挑战。 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 活动;同时,他们又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 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 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理学: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产物。是 儒家思想汲取道教、佛教的有益内容,

2、并 注入哲学因素,囊括天人关系的形成的更 为理性化、思辨化的思想体系。 理学实际创始人为周敦颐、邵雍、张载、 二程兄弟(程颢,程颐),至南宋朱熹而 集大成。 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 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周敦颐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 张载 在天为命,在义为理,在人为性,主于身 为心,其实一也。 程颐近思录名字的由来 “近思”二字取自论语:“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朱熹取此书名 的用意在于,把近思录当作学习四子 著作的阶梯,四子著作又为学习六经 的阶梯,以正“厌卑近而骛高远”之失。也就 是强调学者必须从日常生活扫洒应对

3、做起 ,由近及远,自卑升高,脱凡入圣。 书中共有一十四卷、六百二十二条。其目录如下: 卷一道体 卷二为学 卷三致知 卷四存养 卷五克己 卷六家道 卷七出处 卷八治体 卷九制度 卷十政事 卷十一教学 卷十二警戒 卷十三异端 卷十四圣贤 后序提要 近思录融汇了北宋四子的理学思想,构成了一个完整 的逻辑体系,各篇之间意脉清晰,弥补了各家各派散而难 举的缺陷。书中先谈有关宇宙生成的本体论。卷首收录四 子关于“道”为世界本体和“性”的本源的论述,高屋建瓴, 纲举目张。次谈“格物致知”的方法论,为学要“尊德性而道 问学”,读书须“致知而穷理”,由浅入深,示人门径。再谈 立身处世的修养论。道德存养的功夫贯穿

4、于知行之中,以 存养为基础,推己及人,修身齐家则可以出仕,进而治国 平天下,全面概括内圣外王的学说。最后谈教学,辨异端 ,明道统,在引领辨析的基础上,推出了道德修养的理想 境界圣贤气象。近思录的取舍标准 非四子之言行不取 非“关于大体而切于日用者”不取 非“易晓者”不取 批评先秦圣贤与北宋著名学者者不取我们为什么要读近思录? 近思录一书,在理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为确立儒家 道统,传播理学思想起过重要作用。清代江永(1681年 1762年)称:“凡义理根源,圣学体用,皆在此编”,“盖自 孔曾思孟而后,仅见此书”。 国学大师钱穆说:“后人治宋 代理学,无不首读近思录。” 近思录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文化发展成熟的理论形态 ,代表着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水平;周敦颐、程颢、程颐 、张载四子的读经方法,对我们今天读经很有启发借鉴意 义;科学的治学次序、方法;治学当行与不当为之事,对 当今的教育者、读经者均有指导意义、借鉴价值;读经当 然不应舍弃之。 近思录中包含着许多教育思想值得我们借鉴。 吕祖谦(11371181),字伯恭 ,寿州(今安徽凤台)人, 生于 婺州(今浙江金华),人称东莱 先生。与朱熹、张栻齐名,同被 尊为“东南三贤”,“鼎立为世师” ,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大家之 一。他所创立的“婺学”,也是当 时颇具影响的学派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