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心理学_王立新_第十章能力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51434106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103 大小:3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心理学_王立新_第十章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公共心理学_王立新_第十章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公共心理学_王立新_第十章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公共心理学_王立新_第十章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公共心理学_王立新_第十章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心理学_王立新_第十章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心理学_王立新_第十章能力(10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能力v本章要点:v1 、能力的概念,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能力、才能、天才的关系。v2 、能力的类型、结构。v3 、能力的个别差异v4 、能力的测量v5 、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概述v一、什么是能力v能力是人顺利完成活动所必需具备的心理特征。v能力是提高活动效率、保证活动顺利完成的稳定 个性心理特征。v能力与活动的关系:v人的能力只有在活动中才能表现出来,也只有在 活动中才能形成和发展一个人的能力。v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并不都是能力。二、能力、才能、天才v才能是指在完成某种活动时,各种能力的独特结 合例如,数学才能就是数学概括能力和数学分析 能力的独特结合。v 天才是指在能力

2、独特结合的基础上,使人能顺 利地、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某些复杂的活动天才 是能力高度发展的表现。v天才不是天生的是在优良的遗传素质基础上, 通过后天正确的教育,再加上自己的勤奋、努力v以及良好的社会历史条件而形成的。三、能力、知识、技能v能力与知识、技能之间既相互区别,又密 切联系。v (一)能力与知识、技能之间的区别v 1 能力、知识和技能的含义不一样。v 2 能力、知识和技能在个体身上的表 现不一样。v 3 能力、知识和技能的发展速度不一 样。(二)能力、知识和技能的联系v (1)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技能的形成,而知 识掌握和技能形成,又能推动和促进能力 的发展。v (2)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

3、的基本前提如果 一个人没有视觉能力,则其不可能获得颜 色的知识以及使用颜色的技能。v (3)能力影响知识、技能掌握和形成的过 程能力高的人,获得知识、技能比较容易 ,能力低的人,获得知识、技能比较困难 。四、能力的种类v人的能力各不相同一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 分为以下几种。v (一)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v 从能力使用的普遍性来看,可以将能力 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v 1.一般能力v 这种能力是指在不同种类活动中所共同 表现出来的能力。2 特殊能力v 这种能力是指在某种专业活动中所表现出 来的能力。v一般能力是特殊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没 有一般能力,就不可能发展出特殊能力。 其次,特殊能力的发展又

4、对一般能力的发 展有促进作用。 (二)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v从能力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成分的多少,可 以将它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v 1 模仿能力v 模仿能力又称再造能力,是指人们通过 观察他人活动和行为,然后以相同的方式 作出反应的能力模仿能力所表现出的创造 性成分较低。但是,它却是个体早期获得 知识、经验的重要手段。2 创造能力v指产生新的思想和新的产品能力所创造出 的新思想和新产品应该具有“首创性” (即 第一次发现) 、“独特性” (即同已有的东西 不一样) 和“社会价值”。衡量创造能力必 须以这三点为标准缺少任何个,都是 不完整的。(三)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v 根据能力在人一生中的不同发展

5、趋势,以及能力与先天 素质和后天社会文化的关系,可将能力分为流体能力和 晶体能力。v 1 流体能力v 这种能力指的是一种先天的、能够适应不同活动并且 与过去经验无关的能力它包括反应速度、短时记忆能力 、知觉的能力、思维的敏捷性等。v2 晶体能力v 这种能力指的是一种后天获得的、与社会文化有密切 关系的能力它包括语言能力和数学能力。v流体能力在一个人生命的早期,发展速度 比较快到了成年以后,发展速度逐渐衰退 。v晶体能力在一个人的整个一生中都在不断 发展只不过是到了青年后期,发展速度逐 渐平缓。(四)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 能力v根据能力应用的不同方面,可以将能力分 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

6、能力。v 1 认知能力v 这种能力是指人脑对信息进行加工、储 存和提取的能力v通常我们所说的感知力、观察力、记忆力 、想象力、注意力等就属于认知能力。2 、操作能力v指人们操纵自己的肢体来完成各种各样活动的能 力操作能力是在技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 又是顺利地完成各种各样操作活动的重要条件。 通常所说的体育运动能力、舞蹈能力、实验能力 等就属于操作能力。v认知能力是操作能力的基础,因为认识不深入, 人们就无法进行各种操作活动反过来,操作能力 又会促使认知能力深化,因为操作能力不发展, 人的认识能力也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3 社交能力v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 力例如,处理人际关

7、系的能力、人际协调 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领导能力等就属于 社交能力。v社交能力的高低,可以看出一个人社会性 成熟的程度。(五)认知能力与元认知能力v1 、认知能力:个人获取和保存知识的能力, 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力等。v2 、元认知能力: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记忆、理 解和其它认知活动的评价和监控能力。v人们的元认知能力是有很大差别的专家和新 手的明显区别不仅在于前者对本行知识知道 得较多,而且还在于善于应用和组织所知道 的知,也就是说,在元认如能力上他们有着 明显的区别。v弗拉维尔 (F1avell , J H 1979) 认为,元 认知是通过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目标 (或任务) 和行

8、动 (或策略) 这四类现象相互作用 而发生的。v据林传鼎 (1985) 的分析,元认知能力包括个人 怎样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怎样从各种已知的可 能性中选择出解决问题的确切方法 (策略) ,怎 样集中注意待解决的问题,怎样决定何时对一种 难以对付的问题停止工作,怎样判断到底一个人 是否理解他所听到或看到的事,怎样从一种情境 中所学到的原则或方法转用到另一种情境中去, 怎样判断目标是否和自己的能力相一致等。(四)优势能力和非优势能力v一个人往往有多种能力,形成一个能力系统 通常有一种能力占优势,其它的能力从属于 它。v不少人都能顺利地完成同样的活动,但是完 成这种活动的能力组成因素所处的地位也可

9、能不同,有的因素在一些人身一是优势能力 ,但在另一些人身上是非优势能力。v 区分优势能力和非优势能力,发挥优势能力 的作用,对于因材施教、加速人才的培养具 有重要的意义。五、能力的个别差异包括质的差异和量的差异 量:能力水平上的差异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质:能力结构类型上的差异第二节能力的理论v 能力的理论有时又称为能力学说能力学说 主要分为两大类:。v一类是从能力构成要素的角度提出来的, 被称为能力的因素学说。v一类是从能力结构的角度提出来的被称 为能力的结构学说。v 一、能力的因素说v(一)二因素说v该学说是由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 (枪兵 , C) 于 1904 年提出的。v斯皮尔曼根据人们

10、完成智力作业时成绩的 相关程度,提出了智力由两种因案组成, 即一般因家 (G 因素) 和特殊因家 (S 因素) 。vG 因素是决定一个人智力高低的主要因察 智力的 S 因素则是人们完成某些特定智力 作业所必需的。v斯皮尔曼的二因素学说可以用下图表示:v人们在完成智力作业时,如果作业中包含的 G 因素越多,则各种作业的成绩正相关值越 高相反,如果作业中包含的 s 因素越多,则 其成绩的正相关值越低。v 斯皮尔曼提出的能力二因素说的主要贡献是 :方面为智力测验提高了理论依据,另一 方面是促进了智力测验的兴起和发展。v不足:v( 1 ),G 因素的具体含义不明确因为,最 初斯皮尔曼认为 G 因索是各

11、种活动中共同 起作用的因素,对个体来说在很大程度上 来自于遗传。但是 G 因素有多少是来自于 遗传的,斯皮尔曼说不清楚。v( 2 )、他坚决否认群因素的存在。v( 3 )、斯皮尔曼将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 对立起来,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以 及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换。(二)独立因素说或多因素说v由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Thorndike , E。 L)提出. 桑代克认为。智力中没有一般因素存在,智力是许 多小的能力的总和。v桑代克认为智力由三种独立的因素所组成,它们是 :v 因素 1 ,抽象智力包括心智能力,特别是处理语 言和数学符号的能力;。v 因素 2 ,具体智力指一个人处理事物的能力;。v

12、因素 3 ,社会智力指处理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 能力。v桑代克提出的独立因素说的主要贡献为: 一是对二因素说作了补充和发展二是桑代 克根据其学说编制出了相应的智力测。v验这是心理学史上较早以自己的理论来编 制测验的实例。v 然而,桑代克没有说明三个因素之间存 在什么样的关系;同时,桑代克否认一般 因素的存在,关于这一点的依据是什么, 桑代克没有作出任何说明。(三)群因素说v群因素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 (Thurstone, L L) 提出来的。v瑟斯顿认为:人的智力可分成若干种基本 能力因素,这些基本能力因素的不同搭配 ,就构成每个人独特的智力。v 通过多因素分析方法,瑟斯顿把智力最 后分

13、成七种主要的基本心理能力,用下图 所示。v瑟斯顿的群因素学说图v图上的椭圆形 V1 , V2 , V3,V4 代表 4 种言语能力测验,椭圆形 S1 , S2 , S3,S4 代表 4 种空间能力测验各种言语测 验和各种空间测验都有相当高的相关。图 上的 V 和 S 分别代表话词理解能力和空间 知觉能力,这两种能力是分立的,彼此不 相关。v他设计了许多实验,然而,实验的结果和 他的设想相反,各种能力之间都有不同程 度的正相关。这就说明各种能力并非是彼 此无关的似乎在群因素之外还存在着一 般因素。v因此,瑟斯顿修正了自己的看法,提出次 级因素 (秒命令因素) 的概念他认为斯皮尔 曼的 G 因素可

14、能就是这种次级因素。但他 指出,在评价一个人的智力时,分析特殊 能力更为有用。v 斯皮尔曼和瑟斯顿都修正了自己的学说 ,二者的观点趋于接近斯皮尔曼的二因素 论,现在可以称为“一般因素群因理论 ”;而瑟斯顿的群因素论,现在可以称为“ 群因一般因素理论”。转到七种基本能力是:v第一。言语能力指理解并有效利用言语观念的能力。v第二。数学能力指进行加、减、乘、除基本算术运算的 能力。v第三。空间能力指与空间物体和空间关系打交道的能力 。v第四。知觉能力指迅速而准确地识别对象的能力。v第五。记忆能力指学习并保持信息的能力。v第六。推理能力指认识并利用抽象关系的能力、概括和 归纳过去经验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15、。v第七。词汇流畅能力指迅速想起词汇的能力。v最初,瑟斯顿认为这七种能力在功能上是 相对独立的,也就是说它们之间的相关应 该非常低,或者是零相关但通过研究却发 现它们被此之间有正相关关系存在。v 后来,瑟斯顿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对 上述理论观点作了修改他认为在七种主要 的基本能为因素以外,还有第二级的一般 因素存在。v瑟斯顿提出的群因家说,对于后来能力研究 的影响比较大。v优点:v首先,该学说直接影响了当代心理学界对智 力结构的研究。v其次,该学说是以多因素分析方法为基础提 出来的这为后来研究智力本质开辟了一条 新的道路。v最后,同桑代克一样,瑟斯顿也依据自己的 学说编制了相应的能力测验,即著

16、名的“基本 心理能力测验”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v v不足:v(1)在瑟斯顿的群因素说中,关于一般因素 和群因素二者在智力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之 间的关系是什么,一直是不明确的。v(2)瑟斯顿认为智力由七种基本能力构成, 并且这些基本能力是相互独立的,但实际 研究结果与这种理论假设相矛盾,因而不 能不说是该学说的一大缺点。(四)液态智力和晶态智力说v 1966 年霍恩和卡特尔 (用角触, J J Catlell , R B) 对塞斯顿的七个因 素进行了第二因素分析,结果发现不是 有一个而是有二个主要因素。v一是液态智力 (液体智力, gf)v二是晶态智力 (结晶的智力, gc) 。v卡特尔认为,液态智力是一个人生来 就能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即学习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依赖于先天的秉 赋;而晶态智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