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心理学-7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1432712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2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心理学-7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公共心理学-7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公共心理学-7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公共心理学-7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公共心理学-7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心理学-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心理学-7(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中学生品德心理教育第一节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第二节 过错行为及其矫正第三节 品德不良心理及其矫治第七章 中学生品德心理教育 学习要点 什么是品德?品德的心理结构如何? 中学生的道德认识有哪些特点? 中学生道德情感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形成 的? 中学生的道德意志特点如何? 什么是过错行为与品德不良? 矫正学生过错行为的心理策略有哪些? 怎样矫治学生的品德不良行为? 第一节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一、品德及其心理结构 (一)道德与品德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生活中人们在处理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关系对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 则的总和。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一种个体现象,是指个人

2、根据一定的道德规范去行动时,在态度、言论和行为方面,经常表现 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倾向与特征。 第一节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品德与道德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但它们 又是有区别的两种现象。 品德与道德的联系表现在:第一,品德是社会道德规范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和 具体表现,离开了一定的社会道德,就无从谈起 个人品德。第二,个体品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道德面貌和风气。 第一节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品德与道德的区别表现在:第一,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属于个体意识形态,它的存在依赖于个体 的生存。而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它的存在与发 展依赖于社会的存在与发展。第二,在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道德是

3、统治阶级的道德,道德具有唯 一性。而品德作为个体对道德规范的反映,是因人而异的,品德具有 多样性。第三,道德反映社会生活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完 全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而品德表现的是个体心理特征,其发展变 化既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也受个体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的制约。第四,道德是社会学、伦理学研究的对象。而品德则是教育学、心理学 研究的对象。 第一节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任何一种品德都是由:1、道德认识2、道德情感3、道德意志4、道德行为四种基本心理因素构成的。 第一节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二、中学生道德认识的发展 (一)对道德知识的理解逐渐达到“理解行为

4、规范与道德准则实质”的水平 (二)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形成 (三)道德评价能力出现独立性、批判性、全面性的特征 第一节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中学生道德评价能力有了很大发展,主要 有以下几个特点:1、从“他律”到“自律”2、从效果到动机3、从对人到对己4、从片面到全面 第一节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三、中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一)从道德情感形式看,逐步由直觉的情感体验向论理的 情感体验过渡。道德情感分为三种形式:第一种是直觉的情感体验;第二种是由道德形象而引起的情感体验;第三种是论理道德的情感体验。 (二)从道德情感的社会内容看,高级情感逐渐得到发展。中学生道德情感的社会性发展趋势呈现三级水平:第一级

5、是利己的情趣;第二级是重感情讲义气,但意识不到情感的社会意义;第三级是能自觉热爱班集体,对集体有较强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义务感。 第一节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四、中学生道德意志的发展 在正常情况下,中学生道德行为的坚持性、自我控制能力随年级的增高而提高。 五、中学生道德行为的发展 中学时期是形成学生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学生的品德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道德行为习惯。 第二节 过错行为及其矫正 一、过错行为与品德不良行为 过错行为是指学生在品行方面经常出现的一些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 品德不良则是指经常违反道德准则的行为或犯有比较严重的道德过错。 第二节 过错行为及其矫正二、中学生过错行为产生的

6、原因 (一)学生过错行为形成的外部条件 1、社会上存在的不良诱因 2、不良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不当 一是重养轻教、二是重智轻德、三是宽严失度、四是要求不一、 五是方法简单 。3、学校教育的失误 第一,素质教育未引起应有的重视;第二,部分教师不能对学生一视同仁,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第三,学校不注意取得家庭和社会的配合。 第二节 过错行为及其矫正(二)学生过错行为形成的内部条件 1、认识的片面性 2、情感的冲动性 3、行动的盲目性 4、道德意志薄弱 第二节 过错行为及其矫正三、矫正过错行为的心理策略 1、预防为主 2、动之以情,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 3、晓之以理,提高辨别力 4、发现“闪光点”激

7、发自尊心 5、抓住时机,选好突破口 6、利用舆论,发挥集体的教育功能 7、区别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三节 品德不良心理及其矫治 一、品德不良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1、认识特点 2、情感特点 3、意志特点 4、行为特点 第三节 品德不良心理及其矫治二、品德不良心理的诊断与矫治 发生品德不良问题的征兆有:上课常心不在焉,学习成绩突然下降;喜欢上街游荡,甚至夜不归宿;结交坏朋友并与之来往密切;在服饰上标新立异,刻意追求,或不修边幅,衣帽不整;花钱大手大脚,喜欢到饭馆吃喝;与异性交往异常;情趣低下,对色情东西异常感兴趣;言行突然粗暴,常与师生发生冲突;行动怪异,不热心集体活动,等等。第三节 品德不良心

8、理及其矫治在诊断学生是否属于品德不良问题时,应 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切忌轻率下结论,只有当学生的不良道德行为表现出经常性、倾 向性和有意性特点的时候,才属于品德不良。偶尔出现的不道德行为 ,只是一般的道德过错行为。第二,注意区分品德不良与性格缺陷。因倔强、急躁而导致的对抗、迁 怒、报复等攻击行为,或因怯弱、沉郁而导致的逃避学习、自暴自弃 等行为,应视为情绪性格问题,而不能看做是品德纪律问题。第三,注意行为的后果。若行为不仅对集体或他人有损害,而且还可能 导致行为当事人的违法犯罪,那么这种行为属于品德不良行为;若行 为虽对集体或他人有影响,但只是妨碍行为当事人健康个性的发展, 这种行为就不能视为品德不良行为。 第三节 品德不良心理及其矫治(二)品德不良行为的矫治 1、隔离调整法 2、活动矫正法 3、行为强化法4、榜样引导法5、行为考验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